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简称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阐明阿帕替尼在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多线治疗进展者,其中三线治疗者5例(20%),四线治疗者7例(28%),五线及以上治疗者13例(52%)。所有患者均采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根据病情及既往用药情况选择化疗方案。阿帕替尼剂量为250~500 mg,每日1次,口服,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发生不良反应为止。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CIST1.1)评价疗效,包括客观缓解率(ORR)、临床获益率(CB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国家通用研究所毒副反应标准4.0(NCI-CTC4.0)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2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位治疗线数为五线,总ORR为12%(3/25),CBR为52%(13/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00个月。治疗线数评价,三线治疗的5例患者中,2例疾病稳定(SD),CBR为40%(2/5);四线治疗的7例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PR),2例SD,CBR为57%(4/7);五线及以上治疗的13例患者中,1例PR,6例SD,CBR为54%(7/13)。病理类型评价,三阴型患者中,3例SD,CBR为60%(3/5);12例腔上皮型(Luminal型)患者中,1例PR,2例SD,CBR为25%(3/12);HER-2阳性患者中,1例PR,6例SD,CBR为88%(7/8)。50岁及以上组患者近期疗效优于50岁以下组(P<0.05),其余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患者之间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多为1或2级,主要表现为乏力、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贫血、食欲不振、血压升高和蛋白尿,其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乏力(80%),其次为低蛋白血症(60%)、手足综合征(60%)和肝功能异常(60%)。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多线治疗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仍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病人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3线治疗失败以上的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给予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分析其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25例病人中,病情稳定11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进展10例,客观有效率16.0%,疾病控制率6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68个月,总生存期16.0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化疗数和雌激素受体状态均为乳腺癌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 < 0.05)。病人服用阿帕替尼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20.0%)、乏力(20.0%)、手足综合征(16.0%)和腹泻(16.0%),25例病人中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病人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获益率较高,不良反应可控,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应用阿帕替尼治疗的既往多线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评价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探索其预后因素。结果 14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客观有效率 7.1%,疾病控制率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个月(95%CI=1.57~4.42),中位总生存期6.5个月(95%CI=4.10~8.89)。16例患者评价不良反应,3级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37.5%)、蛋白尿(25%)。无4级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出有统计学差异的与生存相关的因素。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治疗,可能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例无法耐受化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后的疗效,并进行文献复习,阐明阿帕替尼对无法耐受化疗的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患者明确诊断为Ⅳ期肺鳞癌,经过4个周期化疗后,病灶体积缩小不明显,且患者因不良反应无法耐受继续化疗,疾病进展迅速,原发灶和多处转移灶的放疗部位反应较好,但病变广泛,给予阿帕替尼(500 mg·d-1,40d)治疗。结果:患者应用阿帕替尼后,胸壁和肺内病灶体积均较给药前缩小,但患者因骨髓抑制(Ⅲ度血小板下降)停药后,胸壁包块体积增大,血象恢复后阿帕替尼减量至250 mg·d-1口服,达到了5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论:对于无法耐受化疗或多线化疗失败的肺鳞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肿瘤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应用安慰剂及最佳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6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期为(7.2±1.6)个月,长于对照组的(4.4±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6.7%,其中3、4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0.0%,其中3、4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有利于强化临床疗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单药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骨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报道一例骨肉瘤患者在一线治疗失败后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该例骨肉瘤患者给予阿帕替尼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为20个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是骨肉瘤一线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选择,但仍有待开展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曾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40例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片口服,850 mg/d,若发生3~4级不良反应,则减量为425 mg/d,每4W为1个疗程,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两个疗程(8W)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部分缓解(PR)6例(15.0%),疾病稳定(SD)10例(25.0%),疾病进展(PD)24例(60.0%),总缓解率15.0%,疾病控制率40.0%。高血压、骨髓抑制、蛋白尿、手足综合征是影响阿帕替尼治疗的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能较好的控制疾病,不良反应可控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63-66+70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与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译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7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索拉非尼组(n=38)和阿帕替尼组(n=34),索拉菲尼组患者口服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并且在3级或4级不良反应发生时,修改剂量为400 mg/次,1次/d或200 mg/次,1次/d。阿帕替尼组患者接受初始推荐剂量750 mg/次,1次/d,在任何3级或4级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下降至250 mg/次,每日一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AE)。 结果 索拉非尼组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5例,病情稳定(SD)10例;阿帕替尼治疗组中部分缓解(PR)6例和病情稳定(SD)7例,完全缓解(CR)0例。索拉非尼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长于阿帕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索拉非尼组的中位生存期(OS)显著高于阿帕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索拉非尼与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但索拉菲尼疗效优于阿帕替尼。  相似文献   

9.
吴培生  罗永香  陈斯欢 《广西医学》2020,(3):293-296+30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帕替尼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对照组,各30例。3组均行TACE治疗,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术后分别口服阿帕替尼550 mg/次、300 mg/次治疗。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后1、6、12个月的客观缓解率(ORR),以及无进展生存期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Ⅰ组及观察Ⅱ组治疗后第6、12个月的ORR均高于对照组,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均P<0.05),但观察Ⅰ组及观察Ⅱ组的ORR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Ⅰ组及观察Ⅱ组的血压升高、手足反应、蛋白尿、腹泻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纯TACE比较,TACE术后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远期疗效,但治疗效果与阿帕替尼剂量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埃克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例晚期NSCLC患者,给予埃克替尼125 mg, 口服, 3次/d。观察客观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9例,进展(PD)3例,客观有效率(ORR)42.9 %,疾病控制率(DCR)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 7.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结论 埃克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胃癌远处转移后预后较差,生存期明显缩短。现报道1例胃癌多发肝转移,癌胚抗原(CEA)高达275.0ng/mL晚期患者的诊疗过程,三线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7月余,为晚期胃癌提供可选择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替吉奥化疗,观察组接受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化疗。随访1 a,分析两组患者短期疗效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CR、ORR[88.0%(22/25)、44.0%(11/25)]高于对照组[64.0%(16/25)、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6.5个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24.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6.9个月,观察组1年生存率(64.0%)高于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食管鳞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对晚期不能耐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晚期不能耐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起始计量500mg/天单药阿帕替尼治疗并辅以对症及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获得PR 5例,SD 9例,DCR 46.7%,RR16.7%。对照组患者中,SD 7例,PD 19例(每2月复查评效,2个月时进展5例,4个月时进展9例,6个月时进展4例,10个月时进展1例),DCR 26.9%,RR为0。结论单药阿帕替尼对晚期不能耐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大多数患者对500mg/天的阿帕替尼单药治疗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相关的所有研究,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采用Stata12.0软件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整体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10项研究,包含560例患者。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客观缓解率为29.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0.22~0.37,P<0.001]、疾病控制率为72.0%(95%CI: 0.67~0.77,P<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1个月(95%CI: 5.51~8.69,P<0.001)、12个月生存率为45.59%(95%CI: 16.60%~74.58%,P<0.01)、腹泻发生率为30.0%(95%CI: 0.25~0.35,P<0.001)、3级及以上腹泻发生率为2.0%(95%CI: 0.01~0.04,P<0.01)。所有级别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中,腹痛、手足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蛋白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阜阳市肿瘤医院符合标准的42例晚期食管鳞癌二线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试验组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帕替尼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90和4.90个月,疾病缓解率分别为47.62%和14.2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6.19%和4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为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用于初始治疗失败后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87例经初始治疗失败后的晚期肝癌病人,其中46例接受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观察组),41例接受替吉奥单药治疗(对照组),分别评估2组病人的总体疗效、生存情况、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好转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 0.05)。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蛋白尿、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白细胞降低、高血压、腹泻和食管炎,Ⅲ度或以上不良反应率与替吉奥单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用于初始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癌病人的近期疗效可观,并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有效改善了病人病程中的生活质量,且不良作用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7.
贾昱娴  陈千英  谭爱花  刘燕  覃芳卉  农丽 《重庆医学》2022,(8):1344-1349,1357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软组织肉瘤(STS)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可能影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33例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复发转移或局部晚期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疗效、PFS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多线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2016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的2线及2线以上化疗失败晚期乳腺癌患者28例,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根据病情及既往用药情况选择化疗方案,分析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PF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96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周期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水平。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评估疗效。统计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MMP-9、VEGF、CEA水平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6例(16.67%)患者病情部分缓解,54例(56.25%)疾病稳定,26例(27.08%)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16.67%(16/96),疾病控制率为72.92%(70/96)。96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9.0个月。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非预期毒性或不可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10.42%(10/96)],蛋白尿[8.33%(8/96)],手足综合征[7.29%(7/96)],疲劳[5.21%(5/96)]。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患者未出现不可控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作为二线及以上治疗方案在晚期胃癌(GC)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GEJ)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分析行肿瘤介入治疗的129例晚期GC或AGEJ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ECOG分级、化疗方案、病理分级、原发病灶部位、既往是否行胃切除术、转移情况、转移灶个数、既往化疗及是否接受放疗,并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独化疗组(77例,接受单独化疗)和联合化疗组(52例,接受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化疗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单独化疗组(P<0.05)。联合化疗组PFS显著长于单独化疗组患者(P<0.05),转移灶个数≤2个患者的PFS显著长于转移灶个数>2个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转移灶个数>2个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单独化疗比较,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方案作为二线及以上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既往至少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GC或AGEJ患者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