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对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乳糖加小平台站立法制备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腹泻指数和体重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淀粉酶、尿D-木糖含量变化。脾虚4号方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后,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的腹泻指数增加,体重增加减缓。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的血清乳酸含量升高、血清淀粉酶活力降低、尿D-木糖含量降低。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的GLP-1R表达水平较正常组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虚4号方治疗组GLP-1R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复制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脾虚4号方使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结肠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表达升高。推断胰高血糖素肽1受体可能与脾虚4号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治疗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GHSR)表达的变化,探讨发病机制。方法:高乳糖饲料喂养及小平台站立制备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变化及粪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功能性腹泻脾虚的模型大鼠出现精神乏力、消瘦及便溏等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的蛋白表达较正常组表达降低;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的蛋白表达较正常组表达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表达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构建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结肠组织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表达下降。推断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可能与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观察四君子汤对高乳糖饲喂叠加水平台法及饥饱失常因素所致脾虚证模型的治疗作用并用栀子反证。方法: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汤低剂量组、四君子汤中剂量组、四君子汤高剂量组、栀子组6组各10只,造模及干预3周后检测血清D-木糖、胃蛋白酶原、胃饥饿素、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肌肉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糖原、血小板含量与小肠组织病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抓力明显降低(P<0.01),粪便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血清D-木糖和胃饥饿素含量、肌肉ATP和糖原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TG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四君子汤组大鼠体质量、抓力、肌肉糖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高剂量组大鼠血清D-木糖、肌肉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及血清TG含量明显降低(P<0.05),栀子组大鼠除肌肉糖原含量上升(P<0.01)外其他指标均无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高乳糖饲喂加水平台法所致脾虚证模型基础上,叠加饥饱失常因素,完善模型,并观察检测模型各时间点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SD大鼠分为7组,其中正常组12只,模型SD大鼠分为造模2周组、造模3周组、造模4周组,每组6只,造模2周停造1周组、造模3周停造1周组、造模4周停造1周组,每组4只。监测大鼠一般体征、体质量、粪便含水量、抓力。取材后检测血清D-木糖、胃蛋白酶原、胃促生长素、三酰甘油(TG),肌肉腺苷三磷酸、糖原,血小板、红细胞与小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造模组体质量降低(P<0.05),造模3周组差值最大;抓力降低(P<0.05),造模2周组差值最大;粪便含水量增加(P<0.05),造模2周组差值最大;造模2周组血清D-木糖水平明显下降(P<0.001);造模3周停造1周组血清胃促生长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造模2周停造1周组和造模3周组血清TG水平增加(P<0.05);造模2周停造1周组肌肉糖原水平明显减少(P<0.05);造模3周组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P<0...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对D-半乳糖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骨量的影响.方法:3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半乳糖组和仙灵骨葆组,每组10只.时照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D-半乳糖组皮下注射5%的D-半乳糖,剂量为100mg/kg,仙灵骨葆组皮下注射100mg/kg 5%的D-半乳糖 灌胃给药270mg/kg的仙灵骨葆,连续给药3个月后,取左侧胫骨进行骨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组骨小粱面积百分数减小(P<0.01)、骨小梁数目减少(P<0.01)、骨小梁分离度增大(P<0.05),单位骨小梁破骨细胞数增加(P<0.01)及矿化沉积率下降(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与D-半乳糖组相比,仙灵骨葆组治疗90d后骨小粱面积百分数增加(P<0.01)、骨小梁厚度增加(P<0.01)、骨小粱数目增加(P<0.01)、骨小梁分离度减小(P<0.01)、单位骨小梁破骨细胞数减少(P<0.01)及矿化沉积率增加(P<0.05).结论:D-半乳糖可导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仙灵骨葆可有效防治D-半乳糖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点脾虚对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逆向转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脾虚膏脂转输障碍的机制及时效性。方法实验分3个时间点(2周,10周,16周),其中2周为脾虚造模时间,第10周即高脂喂养8周,16周为高脂喂养14周,在2周、10周及16周末分别取材。脾虚组采用饮食不节加力竭游泳的复合方法造脾虚模型。正常对照组、脾虚组喂饲基础饲料,高脂组、脾虚高脂组喂饲高脂饲料,自由摄食,饮水不限。在2周末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各6只取材。在10周和16周末正常对照组、脾虚组、高脂组、脾虚高脂组各6只取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TG、LDL-C、HDL-C含量;间苯三酚法检测大鼠D-木糖排泄率;碘-淀粉比色法检测血清淀粉酶活力;HE染色观察肝脏细胞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PLTP、LCAT、CETP含量。结果脾虚造模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虚组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及AMS含量明显降低(P0.01)。第10周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虚组和脾虚高脂组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及AMS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脾虚组相比,脾虚高脂组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及AMS含量有进一步下降趋势。第16周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虚高脂组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及AMS含量明显降低(P0.01)。第10周末,正常对照组肝细胞核圆、大而居中,细胞索条理清晰,肝窦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和脾虚高脂组大鼠血清TC、TG、LDL-C、PLTP、CETP含量明显升高,HDL-C、LCAT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肝细胞肿大变圆,脂肪空泡化明显,肝细胞形态异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索排列紊乱,胞浆疏松,部分细胞核挤向胞膜,与高脂组相比,脾虚高脂组大鼠血清TC、LDL-C、PLTP、CETP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TG有升高趋势,LCAT含量明显降低(P0.05),HDL-C有下降趋势,大鼠肝脏组织泡沫化更为严重;第16周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和脾虚高脂组大鼠血清TC、TG、LDL-C、PLTP、CETP含量明显升高,HDL-C、LCAT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肝细胞结构破坏更为严重;与高脂组相比,脾虚高脂组大鼠血清PLTP、CETP含量明显升高(P0.05),TC、TG、LDL-C含量有升高趋势,HDL-C有下降趋势。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增加,大鼠血清TC、TG、LDL-C、PLTP、CETP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HDL-C、LCAT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肝脏细胞空泡化逐渐加重。结论在脾虚状态动态改变的前提下,脾虚状态可能通过影响RCT反应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加重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紊乱以及肝脏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52-457
目的:通过水环境小平台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在多组横向及纵向比较基础上,依据大鼠的症状表现、理化指标评价水环境小平台建立大鼠脾虚证模型的可行性,探讨水环境小平台最佳造模时间及造模强度。方法:将1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7 d、14 d及21 d组)、水环境小平台组(7 d 4 h、12 h、20 h组;14 d 4 h、12 h、20 h组;21 d 4 h、12 h、20 h组)以及力竭游泳组(7 d、14 d及21 d组),共分为15组,每组12只。记录各组大鼠摄食量、体质量变化以及一般状况(毛发、活动度、精神),检测大鼠血清D-木糖吸收率、乳酸含量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力竭游泳组与水环境小平台组(除7 d、14 d、21 d 4 h组外)摄食量及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P0.05);力竭游泳组及水环境小平台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力竭游泳组及水环境小平台组(除7 d 4 h组外)D-木糖吸收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血清乳酸水平检测显示水环境小平台组(除7 d 4 h组外)及力竭游泳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水环境小平台组(21 d 12 h组)与力竭游泳组乳酸水平相当(P0.05)。水环境小平台组内比较:21 d 20 h组D-木糖吸收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血清乳酸含量高于其他组(P0.05),症状积分高于其他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用水环境小平台建立脾虚证模型具有可行性,其中21 d 12 h组为最佳造模搭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医复合因素造模法塑造脾虚型大鼠模型的效果,并探讨中医复合因素造模的特点和优势。方法采用中医传统病因:饥饱失常+劳倦+破气耗气方法塑造脾气虚型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模型组15只,模型组予以每日灌服小承气汤溶液(剂量为2.5g/kg),隔日半量进食,每日下午将大鼠放入水深50cm水温20℃的水槽中游泳,以力竭为度(大鼠鼻尖没入水面10s),造模2周。正常组每日正常饮食活动,而后两组大鼠每日灌服生理盐水(剂量为5ml/kg),连续灌胃15d,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表现,体重、进食、饮水量、游泳力竭时间、胃排空、胃黏膜情况评价脾虚型大鼠模型的效果。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进食、饮水量以及游泳力竭时间均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经过灌胃生理盐水15d后,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在体重、进食、饮水量以及游泳力竭时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且胃排空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中医复合因素能较快塑造脾虚型大鼠的证候,并且效果可维持,简便,价格低廉,更符合中医证候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疾病与证候相结合的高尿酸血症脾虚证大鼠模型。方法:一是模型建立方法:应用氧嗪酸钾+高嘌呤肥甘厚味饲料喂养+小笼环境制备高尿酸血症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脾虚证组、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脾虚证病证结合组4组各10只;二是模型评价方法:以血清尿酸水平评价高尿酸血症"疾病"模型的建立;以外观行为评分、血清D-木糖水平和力竭游泳时间评价脾虚证"证候"模型的建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证结合组大鼠血清尿酸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病证结合组大鼠外观行为评分明显增加,血清D-木糖水平和力竭游泳时间明显下降。结论:应用氧嗪酸钾+高嘌呤肥甘厚味饲料喂养+小笼环境制备的SD大鼠模型符合高尿酸血症及脾虚证的病证特征,应为一种较实用的研究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作用机制的动物模型,值得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V亚单位(COX VA)蛋白和mRNA表达及脾虚一号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7 d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FD模型组(单模型组),脾虚型FD模型组(双模型组),多潘立酮组,脾虚一号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FD模型组、脾虚证FD模型组给予0.1%蔗糖碘乙酰胺蔗糖溶液灌胃,连续6 d。脾虚证FD模型组正常饲料喂养至6周龄后叠加改良小平台站立,连续14 d。造模结束后分别给予蒸馏水10 m L·kg~(-1)·d~(-1),多潘立酮3.125 mg·kg~(-1)·d~(-1),脾虚一号方1.275,2.55,5.1 g·kg~(-1)·d~(-1),灌胃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组织COX VA mRNA与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虚一号方高剂量组COX VA蛋白平均积分吸光度升高(P0.05);多潘立酮组、脾虚一号方低、中剂量组COX VA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而脾虚一号方高剂量组COX VA蛋白表达量则升高(P0.01);单模型组COX VA mRNA表达量升高最明显(P0.01)。与双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脾虚一号方低、中剂量组COX VA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多潘立酮组、脾虚一号方低、中剂量组COX VA 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脾虚一号方高剂量组、单模型组则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虚型FD大鼠存在COX VA蛋白的表达量降低,脾虚一号方能够增加COX VA蛋白的表达量,改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脾不调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为确定造模周期,32只乳鼠分为模型3天组、6天组、9天组和空白对照组;为确定实验动物体重,48只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高、中、低体重模型组和相应空白对照组;为确定致泻方法,32只大鼠分为高乳糖组、应激组、高乳糖加应激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比较相关各组大鼠体重、腹泻情况。确定造模方法后,16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5-羟色胺(5-HT)、乳酸脱氢酶(LDH)及水通道蛋白(AQP4)验证模型。结果依据造模周期实验、确定动物体重实验及不同致泻方法实验的结果,确定最佳造模方法为:实验周期6天,选取高体重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高乳糖饲料加束缚应激联合致泻。模型验证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5-HT及LDH下降(P0.05或P0.01),AQP4升高(P0.05)。结论该模型模拟临床IBS以胃肠症状为主要表现、多与情绪相关的特点,具备IBS-D病理改变,可用于相关药物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及四君子汤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和莫沙必利组,采用碘乙酰胺灌服+小平台站立+饥饱失常法塑造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随后给予四君子汤6.3 g·kg~(-1)和莫沙必利0.45 mg·kg-1灌胃,每日灌胃给药1次,共14 d,检测大鼠胃排空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C型钠尿肽(CNP)及胃窦平滑肌组织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平滑肌B型钠尿肽受体(NPR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胃排空率明显下降(P0.05,P0.01),血清CNP含量,平滑肌NPRB蛋白的表达和c GMP含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和莫沙必利干预后大鼠胃排空率升高(P0.05),血清CNP含量、平滑肌NPRB蛋白的表达量和c GMP含量降低(P0.05,P0.01)。结论: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存在CNP-NPRB-c GMP信号通路改变,四君子汤可能通过调节该信号通路促进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哈蟆油(OR)对D-半乳糖所致雌性衰老大鼠肝脏组织p16、p21和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哈蟆油延缓雌性大鼠机体衰老机制。方法 SPF级SD雌性青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D-半乳糖组、维生素E组、哈蟆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8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42 d,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另取雌性青年大鼠8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第15天开始灌胃给药,给药时间28 d。给药结束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衰老大鼠肝脏组织p16和p21蛋白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哈蟆油对雌性衰老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影响。结果 雌性衰老大鼠肝脏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16和p21 多为胞浆表达,弥漫性、灶性分布均有。D-半乳糖组p16和p21阳性细胞积分与空白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D-半乳糖组相比,哈蟆油中、低剂量组,p16阳性细胞积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哈蟆油各剂量组p21阳性细胞积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肝脏组织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D-半乳糖组肝脏组织细胞周期蛋白 D1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哈蟆油各剂量组细胞周期蛋白 D1蛋白表达与D-半乳糖组比较,表达均升高(P值均<0.01),哈蟆油高剂量组尤为明显。结论 哈蟆油可降低肝脏组织p16、p21蛋白的高表达。同时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正性调控因子细胞周期蛋白 D1蛋白的表达,促进衰老雌性大鼠肝细胞增殖。哈蟆油延缓雌性衰老作用可能通过调控肝脏p16,p21,细胞周期蛋白 D1信号通路来促进有关增殖调控蛋白表达发挥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气滞证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大承气汤灌胃+饮食失调法+郭氏夹尾应激法,诱导FD脾虚气滞证大鼠模型。造模第10天,分别从正常组和造模组各随机抽取10只大鼠进行造模成功评定。将造模组剩余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仁术健脾理气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吗丁啉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药物干预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易激怒程度评分、3 h进食量及胃排空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及胃泌素(GAS)水平。结果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各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血清SS、CCK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血清GAS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可促进FD脾虚气滞证大鼠胃排空功能,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在胃肠功能方面的改变。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纯化饲料喂养;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低蛋白饲料喂养,同时负重力竭游泳,连续喂养60 d。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含量,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尿D-木糖的排泄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对比,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含量,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尿D-木糖的排泄率均有降低的趋势(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会出现胃肠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药膳糊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药膳糊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机制。方法 将30只SPF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参苓白术汤剂组、参苓白术药膳糊组,每组6只,正常组大鼠正常饲养,余鼠以高乳糖联合水平台站立方法制作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应给药治疗7d。治疗结束后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大鼠粪便菌群变化。结果 造模后正常组大鼠体重显著重于其他组(P<0.05)且造模大鼠腹泻率为100%。治疗7d后,参苓白术药膳糊组大鼠体重显著重于其他造模组(P<0.05)。在门水平,参苓白术药膳糊可以显著增加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丰度,降低疣微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在属水平,参苓白术药膳糊可以增加乳杆菌属、异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降低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阿克曼菌属、螺杆菌属、颤螺菌属、副拟杆菌。结论 参苓白术药膳糊可以改善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肠道中有益菌丰度,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候模型大鼠的制备,及电针对该模型大鼠胃肠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胃组织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表达,探讨GAS和SS在电针调节胃肠功能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夹尾刺激法+隔日进食"制备肝郁脾虚证候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给予电针"足三里"及"太冲"治疗,空白组、模型组予束缚固定,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实验过程中观测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尿D-木糖排泄率。治疗结束后,检测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及胃蛋白酶含量,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胃窦中GAS、S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延迟、小肠推进缓慢,胃蛋白酶含量减少(均P0.01),D-木糖排泄率降低(P0.05),胃窦中GAS表达显著减弱、SS的表达显著性提升(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胃排空增多(P0.05)、小肠推进增加(P0.05),胃蛋白酶含量及D-木糖排泄率均增加(P0.05),GAS胃窦中的含量增加(P0.05),S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夹尾刺激+隔日进食的造模方法可复制肝郁脾虚证候大鼠模型;电针治疗可调节肝郁脾虚证候模型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增加胃蛋白酶含量和尿D-木糖排泄率,改善胃肠道功能;胃窦中GAS及SS表达的改变,可能是电针调节肝郁脾虚证候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实验探讨脾虚证胃肠动力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GID)的发病及四君子汤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运用碘乙酰胺灌服+小平台站立+饥饱失常法塑造脾虚证GID动物模型,随后给予中药组四君子汤6.3 g·kg~(-1)和西药莫沙必利0.45 mg·kg~(-1)灌胃,通过胃排空测定、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及Mg~(2+)-ATPase活性检测对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及钙调素(Ca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通路改变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较正常大鼠低(P0.01),平滑肌CaM,MLCK蛋白表达量,MLCK mRNA及MLCK活性升高(P0.05,P0.01);四君子汤干预后大鼠胃排空率升高(P0.05),平滑肌Ca M,MLCK蛋白,MLCK mRNA表达量及MLCK活性升高(P0.05,P0.01)。结论:脾虚证GID大鼠存在Ca M-MLCK信号通路改变,四君子汤可能通过调节该信号通路舒缓胃平滑肌高张力而间接促进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颗粒对功能性腹泻模型大鼠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乳糖+小平台站立法建立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乳糖+小平板),匹维溴铵组,参苓白术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参苓白术颗粒高、中、低剂量分别为3.212,1.606,0.803 g·kg~(~(-1)),匹维溴铵给药剂量为0.012 5 g·kg~(~(-1));正常组与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每天灌胃3次,共14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封闭蛋白~(~(-1))(Claudin~(~(-1))),咬合蛋白(Occludin)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DAO水平、结肠黏膜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ZO~(~(-1)),Claudin~(~(-1)),Occludin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ZO~(~(-1)),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颗粒能够降低血清中DAO水平、结肠黏膜TNF-α含量(P0.01),上调功能性腹泻模型大鼠结肠黏膜ZO~(~(-1)),Claudin~(~(-1)),Occludin mRNA表达(P0.01),上调ZO~(~(-1)),Occludin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能够调节功能性腹泻大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调节肠黏膜机械屏障,这可能是从脾论治功能性腹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C氧化酶IV(COX IV)蛋白与基因表达及脾虚1号方干预。方法:70只10 d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FD模型组(单模型组10只)、脾虚型FD模型组(50只)。正常组给予2%蔗糖溶液灌胃,FD模型组和脾虚型FD模型组均给予0.1%蔗糖碘乙酰胺蔗糖溶液灌胃,0.2 m L/只·d,连续6 d。脾虚型FD模型组正常饲料喂养至6周龄后叠加改良小平台站立,连续14 d;造模结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模型组、多潘立酮组、脾虚1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药物干预14 d,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COX IV蛋白与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双模型组大鼠肝脏COX IV mRNA表达量和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与双模型组比较,脾虚1号方高剂量组大鼠肝脏COX IV 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脾虚型FD大鼠存在COX IV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现象,脾虚1号方可能是通过上调COX IV蛋白与mRNA的表达提高脾虚证大鼠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