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抗炎、抑酸抑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待患者肠功能恢复后,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添加免疫增强组件的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经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APACHE-Ⅱ评分、营养指标(ALB和PAB)及免疫指标(TLC、IgA、IgG与IgM)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肠内营养液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天后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t=3.311,P<0.05);观察组ALB、PA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7、6.622,P<0.05);观察组TLC、IgA、IgG、IgM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t=3.600、4.867、3.270、3.911,P<0.05)。结论 给予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改善预后,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邓青志 《四川医学》2018,39(7):776-77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收治时间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72h内即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2例,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3天后的营养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B、TP、Hb、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的ALB、TP、Hb、PA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2、IL-6、IL-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的IL-2、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补体C3、补体C4、TLC、IgA、IgG、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的补体C3、补体C4、TLC、IgA、IgG、IgM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术前短期给予肠外营养对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术前3天连续给予肠外营养组,B组为常规准备组,检测患者入院时、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血红蛋白(HGB)水平、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及IgA、IgG、IgM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肠外营养支持组老年患者术后营养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均有下降,但A组患者术后第3天IgA、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短期给予肠外营养能够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及微生态制剂的肠内营养(EN)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9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待肠功能恢复后均给予EN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添加ω-3 PUFA及微生态制剂的EN。经治疗12天后,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营养指标(ALB,PAB)、免疫指标(TLC,IgA,IgG,IgM)及炎症反应指标(TNF-α,IL-6,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ω-3 PUFA及微生态制剂的EN辅助治疗SAP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减轻患者急性反应期炎症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探讨其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2011年确诊脓毒症并添加肠内营养治疗患者96例,其中给予谷氨酰胺强化(干预组)的48例,未给予谷氨酰胺(对照组)的48例,分别于入院第1、10d,测定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IgG、IgA、IgM、CD4+、CD4+/CD8+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APACHEⅡ之间无差异性,治疗前两组淋巴细胞计数、IgG、IgA、IgM、CD4+、CD4+/CD8+无差异性,治疗10d后干预组的淋巴细胞(0.604±0.123)、IgG(11.71±1.71)、IgA(2.33±0.18)、CD4(36.11±2.151)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治疗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免疫营养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对食管癌病人手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筛选食管癌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成2组:单纯静脉营养(Rt)组,谷氨酰胺强化组(Glu组)。术后1~7天给予等氮量、等热量静脉营养,Glu组给予谷氨酰胺0.35g.kg-1.d-1。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8天检测IgA、IgG、IgM、CRP、TNF-α、ALB、PA和TRF。结果术后第8天与第1天相比IgA、IgG、IgM、ALB、PA和TRF升高,CRP、TNF-α下降;除ALB外其他指标实验组与Rt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手术后应用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外营养与常规肠外营养相比能较好地维持营养状态,恢复免疫功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5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生长抑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0天时的营养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血糖、Hb、AL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IgA、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能够有效促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缓解营养不良状态,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联合序贯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曲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40例,谷氨酰胺联合序贯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评估营养状态,并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评估免疫功能,统计两组胃肠道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AB、ALB、Hb分别为(221.51±9.15)mg/L、(35.51±3.27)g/L、(136.15±11.19)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1、3.419、3.244,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M、IgG分别为(2.02±0.34)g/L、(1.22±0.21)g/L、(13.62±2.15)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4、3.708、4.218,P<0.05);观察组胃肠道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5.00%,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外伤昏迷患者治疗中早期肠内营养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外伤昏迷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以接受常规护理者为对照组,以接受针对护理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免疫指标及营养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入组时两组CD+4、IgG、IgM、ALB及Hb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7d后,观察组CD+4、IgG、IgM、ALB及H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针对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脑外伤昏迷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营养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取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肠屏障和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组和标准肠内营养支持组,在患者入院的第一天及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第十天分别检测其白细胞计数(WBC)、血淀粉酶(AMS)、免疫指标(IgG、IgM、IgA)、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及CT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尿液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观察其发生胰腺及胰周感染的几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后IgG、IgM、IgA、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及CD4、CD8数目显著高于标准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WBC数目显著低于标准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P<0.01)。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 Ⅱ及CT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标准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相比,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发生并发症、胰腺及胰腺周围感染的几率显著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取得的疗效更优。结论:采取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炎性病症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维护其肠屏障的完整性,调整其营养状态,保持其营养摄入的平衡性,改善其免疫功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含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进程、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含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营养参数[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总淋巴细胞数(TLC)与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水平,并统计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Hb、ALB、TP水平分别为(118.26±13.26) g·L-1、(35.74±4.06) g·L-1、(58.62±4.49) g·L-1,对照组分别为(107.19±10.42) g·L-1、(30...  相似文献   

12.
唐坎凯  方强 《浙江医学》2015,37(19):1594-1596,1599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性别、年龄配伍原则收集10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免疫营养组(研究组)与标准营养组(对照组),每组各52例,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第7、14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的变化、首次通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治疗第7、14天的血清ALB、PA和TF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第7天CD3、CD4、CD4/CD8比值以及IgG、IgM、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第14天CD3和CD4以及IgM和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第14天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首次通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第14天并发症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调节免疫功能,加快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治疗前后IgG、IgA、IgM以及CD4、CD8计数。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gG、IgA、IgM以及CD4、CD8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IgG、IgA、IgM以及CD4、CD8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营养支持,能进一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蛋白质代谢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研究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免疫肠内营养和标准肠内营养,于患者入院第1天和营养支持第10天分别检测营养相关指标: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红蛋白(Hb);评分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免疫指标:IgG、IgM、IgA、CD4、CD8、CD4/CD8。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研究组TP、PA、Hb、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两组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GCS、A-PACHEⅡ、CP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两组GCS、APACHEⅡ、CP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高强  白全召 《当代医学》2011,17(4):120-1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10天后比较血清中IgG、IgA、IgM、IgE以及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血清中蛋白的水平,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克罗恩病(CD)患者鼻饲肠内营养和自主摄食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分析营养给予方式对CD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改善的影响。方法: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选择具有营养风险的CD患者75例,经鼻饲肠内营养36例和经口自主摄食给予营养39例,检测治疗前和4周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数据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肠内营养组PA的水平就较自主摄食组低(P<0.05),治疗4周后,自主摄食和肠内营养两组的ALB、Hb、PA水平较治疗前都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的ALB(37.9±3.4 g/L)、Hb(126±19g/L)水平较自主摄食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肠内营养组与自主摄食组的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饲肠内营养支持是提高CD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疗效的有效措施,其作用优于自主摄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行机械通气的2 8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14例给予安素营养 4周 ,对照组 14例给予一定量糖、脂肪、氨基酸等常规输液 ,上述两组病人每周常规测定血清蛋白 (ALB)、IgA、IgG、IgM、FEV1、PaO2 、PaCO2 及一次脱机成功率。结果 治疗 2周末实验组ALB、IgA、IgG、I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 4周末治疗组所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肠内营养是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 ,良好细致的护理是保证其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5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生态免疫肠内营养组(EIEN组)(n=29)和对照组(n=29),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浓度及免疫球蛋白、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01).EIEN组治疗后CA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7.2±5.3 vs 24.6±4.8,P<0.001).治疗后EIEN组MAMC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EIEN组血清ALB、PA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01);对照组患者血清PA较治疗前亦有升高(P<0.05).两组比较,治疗后EIEN组血清ALB、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EIEN组血清IgG、IgM、CD3、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患者IgM较治疗前亦有升高.两组治疗后比较,EIEN组血清IgG、IgM、CD3、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普通肠内营养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外科胃癌术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术后给予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35例,给予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营养支持,并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抽血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Lym)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 、血清清蛋白(ALB) 、前清蛋白( PA);免疫指标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和自然杀伤(NK)细胞,血清IgA、IgG、IgM、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结果 术后第2天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较第2天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并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急性脑卒中致心脑综合征近期结局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卒中致心脑综合征患者100例,发病<72 h,均经颅脑CT或MR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的72.0%(x~2=6.18,P=0.016)。观察组治疗第1天直至治疗结束,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逐渐降低,但治疗第10、21天各项营养指标变化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第1天直至治疗结束,各项营养指标均逐渐降低,治疗第10、21天各项营养指标变化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天直至治疗结束,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A、IgG、IgM、C_3、C_4等免疫指标均逐渐降低,但治疗第10、21天各项免疫指标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1天直至治疗结束,各项免疫指标均逐渐降低,治疗第10、21天TLC、IgA、IgG、C_3等免疫指标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1天后TLC、IgA、IgG、C_3等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2例,低蛋白血症5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感染9例,褥疮6例,低蛋白血症8例,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39)。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致心脑综合征患者的营养状态,对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