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倩  章文俊  杨国军  潘晔  陈乃君  朱巍  金华伟 《浙江医学》2020,42(5):418-421,429
目的探讨渥曼青霉素对高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高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叉头转录因子1(p-FoxO1)表达水平,确定高糖诱导细胞FoxO1磷酸化最佳时间。小鼠胰岛β细胞根据培养条件分为4组:(1)常规糖浓度组:用含25mmol/L葡萄糖浓度的DMEM培养液培养;(2)高张浓度组:用含25mmol/L葡萄糖浓度和35mmol/L甘露醇的DMEM培养液培养;(3)高糖浓度组:用含60mmol/L葡萄糖浓度的DMEM培养液培养;(4)高糖浓度+渥曼青霉素干预组:用含60mmol/L葡萄糖浓度和50nmol/L渥曼青霉素的DMEM培养液培养。培养12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胰岛β细胞p-FoxO1、FoxO1蛋白表达水平;培养72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小鼠胰岛β细胞神经元素3(ngn3)、胰岛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高糖能刺激FoxO1蛋白磷酸化;高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后细胞ngn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PDX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减少。渥曼青霉素同步干预后,FoxO1磷酸化减少,细胞ngn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减少,PDX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结论渥曼青霉素能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渥曼青霉素可能通过抑制FoxO1的磷酸化而产生该抑制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青钱柳三萜酸对高糖所致的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青钱柳三萜酸(TAE)对胰岛素抵抗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干预机制,采用长期高糖诱导小鼠胰高糖素瘤细胞株(αTC1-6)建立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模型组(25 mmol/L葡萄糖),青钱柳三萜酸组(TAE,1、5、10 μg/mL),TAE+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组(10 μg/mL TAE+10 nmol/L wortmannin)。给药后收集上清液,裂解细胞。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αTC1-6细胞上清液的胰高血糖素含量,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裂解液中的胰岛素受体-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其胰岛素信号通路中下游蛋白激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AE可以浓度依赖性降低高糖诱导的αTC1-6细胞的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并可增加胞内IRS-1、PI3K和Akt的基因表达和磷酸化水平,而给予渥曼青霉素后能够逆转其作用。研究表明,TAE对高糖所致的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可能与激活IRS/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葡萄糖浓度对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MIN-6细胞72h,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后MIN-6的细胞活性增殖率,Annexin V-FITC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低浓度(5.6mmol/L、11.1mmol/L)及高浓度葡萄糖(33.3mmol/L)作用72h后可抑制MIN-6细胞的生长;5.6mmol/L、11.1mmol/L、33.3mmol/L组处理72h后,细胞凋亡明显(P〈0.05)。结论低浓度(5.6mmol/L)及高浓度(33.3mmol/L)葡萄糖均可抑制小鼠MIN-6细胞增殖并使其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pelin对葡萄糖毒性作用及对胰岛细胞胰十二指肠同源盒蛋白-1(PDX-1)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正糖组5.6 mmol/L,高糖组16.7 mmol/L,极高糖组33.3 mmol/L),+/-Apelin-36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3d,然后测定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量,测定细胞内胰岛素含量和PDX-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正糖组比较,高糖组和极高糖组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细胞内胰岛素均明显减少,PDX-1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未加Apelin组比较,加Apelin高糖组和极高糖组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细胞内胰岛素明显减少,PDX-1蛋白表达下降(P<0.05);6组胰岛细胞的胰岛素水平与PDX-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PDX-1 mRNA表达无关.结论 Apelin可能通过降低PDX-1蛋白表达参与葡萄糖毒性作用,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在高糖引起的胰岛β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正常组、高糖组和高糖+DNase Ⅰ siRNA组。其中正常组给予含有11.1mmol/L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外,其余2组均给予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的培养基。通过转染外源性DNase Ⅰ siRNA,敲降高糖培养的ⅠNS-1细胞内DNase Ⅰ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DNaseⅠ、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可以显著增加INS-1细胞DNase Ⅰ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siRNA组DNaseⅠ敲降后显著降低高糖所引起的细胞内DNase Ⅰ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也显著降低高糖所引起的细胞内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高糖明显导致细胞凋亡率升高(16.7%),而敲降DNase Ⅰ后则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9.9%)。结论:高糖可以诱导细胞内DNase Ⅰ的表达升高,从而介导胰岛β细胞的凋亡,该研究可能为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持续高糖刺激对胰岛β细胞株MIN6增殖活力、分泌功能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葡萄糖(5.6、25和33.3mmol/L组)分别加入胰岛β细胞株MIN6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24h和96h)收集细胞进行相关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ELISA法检测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分泌能力;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Total XBP-1、Spliced XBP-1 mRNA及磷酸化IRE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入葡萄糖后96h,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孵育后24h;在同一时间点,33.3mmol/L组和25mmol/L组显著低于5.6 mmol/L组(均P<0.05).加入葡萄糖后96h,33.3mmol/L组胰岛素分泌较干预后24h明显减少,而胰岛素原分泌显著增加(均P<0.05).加入葡萄糖后24h和96 h的各组Spliced XBP-1 mRNA表达,以及加入葡萄糖后96h的各组Total XBP-1 mRNA和磷酸化 IRE1α蛋白表达,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上调(P<0.05),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 持续性高糖可使胰岛β细胞的增殖活力下降、分泌功能受损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增加,而后者可能是导致葡萄糖毒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持续高糖刺激对胰岛β细胞株MIN6增殖活力、分泌功能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葡萄糖(5.6、25和33.3mmol/L组)分别加入胰岛β细胞株MIN6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24h和96h)收集细胞进行相关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ELISA法检测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分泌能力;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Total XBP-1、Spliced XBP-1 mRNA及磷酸化IRE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入葡萄糖后96h,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孵育后24h;在同一时间点,33.3mmol/L组和25mmol/L组显著低于5.6 mmol/L组(均P<0.05).加入葡萄糖后96h,33.3mmol/L组胰岛素分泌较干预后24h明显减少,而胰岛素原分泌显著增加(均P<0.05).加入葡萄糖后24h和96 h的各组Spliced XBP-1 mRNA表达,以及加入葡萄糖后96h的各组Total XBP-1 mRNA和磷酸化 IRE1α蛋白表达,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上调(P<0.05),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 持续性高糖可使胰岛β细胞的增殖活力下降、分泌功能受损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增加,而后者可能是导致葡萄糖毒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淫羊藿(Epimedium herb,EH)对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胰岛β细胞RINm5F为研究对象,建立高糖高脂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高脂组[25 mmol/L葡萄糖+0.25 mmol/L棕榈树酸(PA)]、低剂量EH组(25 mmol/L葡萄糖+0.25 mmol/L PA+10 μmol/L EH)和高剂量EH组(25 mmol/L葡萄糖+0.25 mmol/L PA+100 μmol/L EH),EH处理48 h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RINm5F细胞中miR-19a-3p表达。在高糖高脂损伤的RINm5F细胞转染anti-miR-19a-3p或在高剂量EH组细胞转染miR-19a-3p,观察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第48 h、72 h细胞增殖活性和CyclinD1、Bcl-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 < 0.05),细胞凋亡率、miR-19a-3p表达量、P21和Bax蛋白表达量提高(P < 0.05)。不同剂量的EH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高糖高脂环境下的细胞增殖能力和CyclinD1、Bcl-2蛋白水平(P < 0.01),减少细胞凋亡率和P21、Bax蛋白表达量(P < 0.01),与抑制miR-19a-3p表达作用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过表达miR-19a-3p能逆转EH对高糖高脂刺激的RINm5F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P < 0.01)。结论EH通过miR-19a-3p保护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提高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胰岛β细胞脂质含量以及脂肪酸转位酶(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5、10、15、20、253、0 mmol/L葡萄糖孵育胰岛β细胞24 h后,测定细胞内甘油三脂(TG)含量及CD36基因表达。结果:(1)在高糖环境下,细胞内TG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2)高糖对CD36的基因表达亦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高糖对胰岛β细胞CD36表达的影响可能在脂质异位沉积和脂毒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基中诱导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双硫腙(DTZ)染色鉴定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存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诱导后BMSCs细胞对葡萄糖刺激试验的反应;免疫细胞化学分析鉴定细胞内胰岛素分泌以及Real-timePCR鉴定胰岛β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电镜观察可见诱导后的细胞具备典型分泌细胞特点,DTZ染色显示各诱导组细胞团为棕红色,细胞浆中富含锌离子,而对照组则无染色,表明胰岛素分泌样细胞的存在.经不同浓度葡萄糖诱导后其吸光度值A值:低糖5.5mmol/L诱导组(4.75±1.87),中糖11.1mmol/L诱导组(10.96±2.06),高糖25mmol/L诱导组(12.53±2.04),且各诱导组吸光度值A值随着培养基葡萄糖浓度的不断增加,A值也在不断增高.Real-time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后胰岛β细胞相关基因GK,PDX-1,ngn3,GLP-1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分泌量高糖25mmol/L诱导组(6.64±0.46)IU/L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显著性(P〈0.01).结论:培养基葡萄糖浓度对大鼠BMSCs诱导为胰岛样细胞具有一定影响,以高糖培养基的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叶迅  侯鹏超  朱伶俐  洪郁芝 《浙江医学》2015,37(17):1428-1431,145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TP)体外干预高糖环境下小鼠足细胞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其保护足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培养成熟的小鼠足细胞随机分为25mmol/L葡萄糖培养液干预组(高糖组),5mmol/L葡萄糖培养液干预组(对照组)和在25mmol/L葡萄糖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浓度为8、16、32ng/ml的TP干预组(低、中、高TP组)。体外培养48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足细胞形态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各组足细胞NEPH1、desmin、TGF-β1和Smad7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高糖组和高、中、低TP组的小鼠足细胞NEPH1和Smad7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desmin和TGF-β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高、中、低TP组足细胞NEPH1和Smad7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高糖组,desmin和TGF-β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中TP组NEPH1和Smad7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低TP组和高TP组,desmin和TGF-β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低TP组和高TP组(均P<0.01)。结论TP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缓解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13.
解偶联蛋白2在高糖致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β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及其可逆性。方法:体外分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进行培养,根据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和培养时间分组:A组5.5mmol/L葡萄糖培养3d;B组11mmol/L葡萄糖培养3d;C组22mmol/L葡萄糖培养3d;D组5.5mmol/L葡萄糖培养6d;E组11mmol/L葡萄糖培养3d续5.5mmol/L葡萄糖培养3d;F组22mmol/L葡萄糖培养3d续5.5mmol/L葡萄糖培养3d。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UCP-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B组UCP-2基因表达水平较A组明显增高(P<0.05);C组UCP-2基因表达水平较A组降低,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D组与A组比较UCP-2基因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与B组相比,E组UCP-2基因表达则显著减少(P<0.05);与C组相比,F组的UCP-2基因表达水平略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一定葡萄糖浓度和暴露时间范围内,葡萄糖可诱导大鼠胰岛细胞UCP-2基因表达增加,高糖对UCP-2基因表达的诱导可以逆转。  相似文献   

14.
叶绿  许伟红  薛静  张婷  朱亮  杜燕  吴华香 《浙江医学》2019,41(24):2580-2583,2595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brainandmuscleArnt-likeprotein-1(Bmal1)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mmol/L葡萄糖,NC组)、高糖组(含33.3mmol/L葡萄糖)、正常糖浓度+无关RNA转染组(含5.5mmol/L葡萄糖,NC+siRNA组)、正常糖浓度+Bmal1基因沉默组(NC+Bmal1-/-组)、高糖+无关RNA转染组(含33.3mmol/L葡萄糖,高糖+siRNA组)、高糖+Bmal1基因沉默组(高糖+Bmal1-/-组)。NC组不加干预因素。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大鼠胰岛茁细胞瘤株(INS-1)Bmal1基因,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含量,ATP检测试剂盒测定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al1、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1)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NC+siRNA组比较,NC+Bmal1-/-组ATP含量下降,ROS水平增加,Sirt1mRNA表达下降(均P<0.01)。与NC组比较,高糖组ATP下降,ROS增加,Sirt1mRNA表达下降(均P<0.01),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高糖+siRNA组比较,高糖+Bmal1-/-组ATP下降,ROS增加,细胞凋亡增加(均P<0.01),Sirt1mRNA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mal1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影响胰岛茁细胞功能和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和核转录因-κB (NF -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上进行研究。设立正常葡萄糖对照组(糖浓度为5.6 mmol/L)、高糖组(30 mmol /L)以及 PDTC 干预组(100μmol/L)和分别含丙泊酚12.5、50、100μmol/L 的干预组。用 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 TGF -β蛋白,以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TGF -β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系膜细胞内磷酸化 NF -κBp65(p -NF -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诱导系膜细胞24 h 后,TGF -β蛋白分泌明显增强(P <0.01),丙泊酚(12.5、50、100μmol /L)对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分泌的 TGF -β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系膜细胞在低浓度葡萄糖水平下可低水平表达 TGF -βmRNA,高糖作用24 h 后,TGF -βmRNA 表达明显增强(P <0.01),丙泊酚可明显下调高糖诱导的 TGF -βmRNA 的表达(P <0.01);在高糖作用1 h 后,系膜细胞内的 p -NF -κBp65蛋白表达增强(P <0.05),丙泊酚能够部分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 p -NF -κBp65蛋白增多(P <0.05)。结论在体外含高糖培养条件下,丙泊酚可以抑制 TGF -βmRNA 及蛋白在系膜细胞的表达,部分逆转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 NF -κB 的活化,提示丙泊酚对糖尿病肾病可能有抗炎、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Mibefradil对高糖作用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瘤β细胞株(INS-1),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药物组(11.1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高糖+药物组(33.3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先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细胞48 h,再按分组加入药物继续孵育24 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胰岛素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能够明显增加细胞胰岛素分泌(P<0.05)和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而药物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药物组可不同程度降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其中Mibefradil组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P<0.05)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Mibefradil可能通过下调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抑制高糖作用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7.
谭春兰  陆晓华  黎伟  杨桢华 《右江医学》2012,40(3):314-317,456
目的探讨高糖刺激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表达转化生子因子(TGF-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传代后分为正常组(葡萄糖浓度为5.6mmol/L)、高糖A组(葡萄糖浓度为15mmol/L)、高糖B组(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分别培养12h、24h、48h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细胞TGF-β1和PDGF-BB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1和PDGF-BB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正常组细胞可表达TGF-β1及PDGF-BB;②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各组细胞TGF-β1和PDGF-B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③与高糖A组比较,高糖B组系膜细胞中TGF-β1和PDGF-B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结论高糖刺激可以上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和PDGF-B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高糖和棕榈酸(PA)慢性作用对胰岛INS-1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高糖和PA损害胰岛功能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 mmol/L葡萄糖的BSA)、高糖组(含16.7 mmol/L葡萄糖的BSA)、棕榈酸组(含0.4 mmol/L棕榈酸)、高糖+棕榈酸组(含16.7 mmol/L葡萄糖及0.4 mmol/L棕榈酸).将INS-1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PA作用48h后,分别分析ROS水平、UCP2mRNA和蛋白表达、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GSIS).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棕榈酸组和高糖+棕榈酸组ROS水平明显增加(P均<0.05);高糖+棕榈酸组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较其余三组明显增加(P均<0.05);并且它明显增加2.8 mmol/L葡萄糖时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减少16.7 mmol/L葡萄糖时的GSIS(P均<0.05). 结论 在胰岛INS-1细胞,高糖和棕榈酸对胰岛功能的损害与线粒体解偶联功能改变有关.高糖和棕榈酸通过诱导ROS产生增多导致UCP2表达与作用增加,增强了线粒体呼吸链与ADP磷酸化解偶联,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损害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体外培养时,高血糖对胎鼠胰岛胰和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dx-1)和胰岛素基因的影响。方法:胶原酶法分离胎鼠胰岛,分别在葡萄糖浓度为5.5mmol/L,11.1mmol/L,33.3mmol/L的条件下培养24h。采用胰岛素含量测定、胰岛素释放实验评价胰岛功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dx-1在细胞内的表达;逆转录PCR(RT-PCR)检测Pdx-1和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血糖组1(11.1mmol/L)胎鼠单位重量胰岛细胞内胰岛素水平和刺激指数高于低糖组(5.5mmol/L)和高血糖组2(33.3mmol/L)。而且,高血糖组胎鼠胰岛Pdx-1蛋白的核移位率和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低糖组,但是高糖组2胰岛素mRNA表达低于高血糖组1,与低糖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糖刺激可以促进胎鼠Pdx-1表达和转录活性,可能是影响胰岛功能和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敏感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高糖环境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AMPK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和活性的变化及这种变化与系膜细胞增殖的关系。  方法 实验分4组:对照组(糖浓度5.6mmol/L),高糖组(22.0mmol/L),低浓度5-氨基-4-氨甲酰咪唑核苷(AICAR)组(0.5mmol/L AICAR+高糖),高浓度AICAR组(1.0mmol/L AICAR+高糖)。观察24h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T-PCR法测定AMPKα1、α2亚单位mRNA水平,Westernblot法测定总AMPKα蛋白及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增殖趋势明显(P<0.01),且S期的细胞百分数增加(P<0.01);RT-PCR显示,高糖组AMPKα1、α2亚单位的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总AMPKα蛋白水平及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亦较低;特异性AMPK激活剂AICAR可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增殖(P<0.01),使S期的细胞百分数下降,并能增强AMPKα1、α2亚单位的mRNA表达水平及总AMPKα蛋白水平和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 结论  高糖环境下AMPKα1、α2 mRNA表达水平低下,AMPK蛋白的表达及活性降低;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与AMPK表达及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