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4例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6例,分析应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83.33%),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1例(4.17%),疾病进展1例(4.17%),疾病复发2例(8.33%);20例完全缓解中1例未婚,余19例中成功妊娠10例(52.63%),其中4例足月分娩,3例孕中期双胎流产,2例孕早期流产,1例孕早期随访中;2例疾病复发患者继续药物治疗后均完全缓解,其中1例自然受孕后足月分娩。6例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完全缓解3例(50.00%),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2例(33.33%),疾病进展0例,疾病复发1例(16.67%);疾病稳定2例最终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余4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目前未成功妊娠。结论:密切随访下,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随访及生育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A组12例患者采用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B组12例患者采用单纯孕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密切随访至2019年2月。结果 A组完全缓解率为83%,B组完全缓解率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组获得完全缓解时间为(6.33±2.23)个月,B组获得完全缓解时间为(6.75±2.03)个月;A组的部分缓解率为17%,B组的部分缓解率为33%,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获得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BMI≥30与不能获得完全缓解相关(P=0.01)。A、B两组妊娠率分别为25%和8%,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安全有效,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单纯孕激素治疗方案。肥胖(BMI≥30)是影响患者完全缓解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患者在治疗以及随访过程中应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8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病灶及病灶下浅肌层电切,术后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LNG-IUD) 12个月.结果:在39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11~77个月),1例术后5个月复发行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随访期间未完全缓解;1例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增生,继续治疗后术后9个月完全缓解;其余6例均在术后3~6个月完全缓解.8例患者4例自然妊娠,其中1例流产,3例成功分娩.8例患者均无瘤存活.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在保留生育功能的同时其预后良好,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有益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由雌激素诱导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无对抗性的雌激素刺激所致。20%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过长可以演变为腺癌(子宫内膜癌)。临床上已用达那唑、孕激素、GnRHa及孕激素联合GnRHa等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鉴于宫内节育器(IUD)释放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效,有抑制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作用,提示利用IUD释放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可能有效。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释放达那唑的宫内节育器(D-IUD)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效果。研究对象为1999年8月~2003年11月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依据其内膜增生的病理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EC)及内膜不典型增生(AEH)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早期EC(20例)及AEH(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醋酸甲羟孕酮(MPA)或甲地孕酮(MA)口服,联合或单独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D),随访6~60个月,分析治疗结局及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 EC组和AEH组的BMI、既往史、临床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5例患者中,37例(82.2%)完全缓解,其中AEH组为92%,EC组为70%;3例(6.7%)部分缓解,均为EC患者在随访期间内经孕激素治疗后逆转为AEH;3例(6.7%)对治疗无反应,其中2例AEH患者经孕激素治疗3~6个月后仍为AEH,1例EC患者经孕激素治疗4个月后仍为EC;2例(4.4%)病情进展,其中1例EC患者为子宫内膜样腺癌G3ⅣB期,1例EC患者进展为子宫内膜样腺癌G1Ⅱ期。AEH组妊娠率为36.4%(6/11),EC组为22.2%(3/9)。1例肥胖患者(BMI42.68 kg/m~2)在服用MPA第4个月时发生了左侧横窦和乙状窦静脉血栓。结论早期EC及AEH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有效的,但仍存在病情进展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子宫内膜增生症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复发性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和监测方法、管理及治疗等复发性子宫内膜增生的相关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进行了讨论。复发性子宫内膜增生最佳的保守性治疗根据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类决定,对无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可用随访和连续口服孕激素持续6个月,或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无生育要求者推荐应用LNS-IUS 5年;对随访中进展为内膜不典型增生、接受药物治疗12个月仍无组织学缓解、子宫不规则出血持续存在、绝经后复发性子宫内膜增生等,均应手术切除子宫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口服孕激素、口服避孕药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疗效,进而对3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50岁以下、病理结果证实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243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1例),分别接受口服孕激素(A组)、口服避孕药(B组)及LNG-IUS(C组)治疗6个月。治疗后每3个月取患者子宫内膜行病理检查,观察治疗后的病理结果。结果:治疗6个月时,口服孕激素组(A组)、口服避孕药组(B组)、LNG-IUS组(C组)的病理缓解率分别为97.5%、96.3%和100%,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3组的突破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0%、6.1%和22.2%,差异显著(P0.025);体重质量增加发生率分别为51.9%、6.1%和4.9%,差异显著(P0.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7.4%、4.9%和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形成、头晕乏力、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对50岁以下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口服孕激素、口服避孕药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方法均可为首选。治疗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身体一般状况及对药物副反应的耐受程度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与地屈孕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研究组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半年后病理检查阳性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对照组,月经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半年后病理检查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缩短月经持续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半年后病理检查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于乳腺癌术后服用他莫昔芬引起的子宫内膜药物性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手术患者5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他莫昔芬(TAM)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月经情况、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宫腔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闭经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规则阴道出血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时月经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病理结果提示观察组子宫内膜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引起的子宫内膜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于乳腺癌术后服用他莫昔芬引起的子宫内膜药物性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手术患者5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他莫昔芬(TAM)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月经情况、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宫腔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闭经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规则阴道出血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时月经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病理结果提示观察组子宫内膜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引起的子宫内膜改变。  相似文献   

11.
由雌激素诱导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无对抗性的雌激素刺激所致。20%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过长可以演变为腺癌(子宫内膜癌)。临床上已用达那唑、孕激素、GnRHa及孕激素联合GnRHa等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鉴于宫内节育器(IUD)释放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效,有抑制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作用,提示利用IUD释放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可能有效。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释放达那唑的宫内节育器(D-IUD)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3%~14%发生在4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其中80%以上未曾生育或仍有生育愿望。如何保留年轻EC患者的女性特征和生育功能是当前妇科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通过每天恒定释放20μg的左炔诺孕酮至宫腔,拮抗雌激素作用,逆转增生或癌变的内膜组织,在早期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重点就其治疗机制、适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保守治疗的疗效及妊娠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要求药物治疗的PCOS合并AEH患者,分为高效孕激素组55例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组14例患者及GnRH-a组13例患者。比较3种方案治疗效果、复发及妊娠情况。结果 3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效孕激素组较GnRH-a组复发时间间隔更长[(14.09±10.99)个月vs.(4.50±1.73)个月,P=0.02],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高效孕激素较GnRH-a组厚[(1.04±0.45)cm vs.(0.65±0.40)cm,P=0.02];3组患者辅助受孕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妊娠[54.17%(13/24)vs. 7.69%(1/13),P=0.01],辅助受孕活产率高于自然妊娠[37.50%(9/24)vs. 7.69%(1/13),P=0.06]。结论 3种治疗方案效果无明显差异;迫切期望妊娠者单用GnRH-a非最佳选择;治愈后有生育...  相似文献   

14.
<正>子宫内膜增生是妇科常见肿瘤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是一种非生理性、非侵袭性的内膜增生,随着腺体结构改变、腺体和间质比例的改变,从而导致子宫内膜量增多,经量增多等,研究认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治疗该疾病的效果好于单纯孕激素治疗,有报道发现其内膜逆转率高达100%[1]。植入后持续用6个月至5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磷酸化AKT(P-AKT)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49例子宫内膜增殖症,5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PR30和P-AKT的表达。结果:GPR30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阳性表达率(81.8%、67.3%)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20.0%);子宫内膜增殖症中GPR30蛋白在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SH)、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CH)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A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10),70.0%(14/20)和84.2%(16/19),AH和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AKT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阳性表达率(78.2%、71.4%)均显著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20.0%);子宫内膜增殖症中P-AKT蛋白在SH、CH、A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4/10),65.0%(13/20)和94.7%(18/19),AH与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子宫内膜腺癌GPR30、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患者是否绝经有关,在中、低分化组(P=0.023;P=0.009)、FIGOⅡ~Ⅲ期(P=0.039;P=0.017)及绝经后(P=0.046;P=0.031)较高。肌层浸润较深的子宫内膜腺癌P-AK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肌层浸润较浅者(P=0.042)。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PR30与P-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GPR30和P-AKT活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以保留患者子宫的疗效,并随访其治疗后的生育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1年至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5岁以下、接受孕激素治疗(以醋酸甲羟孕酮为主)的25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其中,子宫内膜样癌8例(内膜癌组),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17例(不典型增生组).孕激素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期评估,治疗后每1~6个月诊刮以评价疗效,对有生育要求者随访其生育情况.结果内膜癌组患者孕激素治疗前经全面的分期评估,证实为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除1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尚未评估疗效外,内膜癌组其他7例及不典型增生组17例患者治疗后有效者分别为6例(6/7)、17例(100%);缓解者分别为5例(5/7)、14例(82%);缓解后复发者分别为1例(1/5)、3例(21%),复发时间为缓解后6~30个月;随访缓解后要求生育的14例患者中,内膜癌组4例患者尚未生育,不典型增生组10例患者中4例妊娠共7次.1例自然受孕后失访;3例经促排卵治疗后受孕并足月分娩,其中1例产后人工流产3次.结论对于要求保留子宫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孕激素治疗是一种治疗选择.孕激素治疗前应对子宫内膜样癌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期评估,辅助生殖措施的介入有望提高治疗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确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放置LNG-IUS。置宫内节育器前后均行宫腔镜检查、月经量评分、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浓度及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结果:置宫内节育器3个月后,月经量明显减少,PBAC法月经量评分由置宫内节育器前(128.9±41.5)降至(52.2±13.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由(12.9±4.2)mm降至(8.4±2.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宫内节育器6个月后,宫腔镜下观察,子宫内膜菲薄,病理显示内膜呈轻度分泌现象及间质蜕膜样变;ER、PR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LNG-IUS能有效地减少月经量,对增生的子宫内膜具有逆转作用,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提出宫内放置含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商品名 :曼月乐 (芬兰 )〕(IUD) ,局部抑制子宫内膜增生、联合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新方法。本文报告 40例绝经后妇女接受此种替代方案并随诊 5年的情况 ,并首次介绍了释放孕激素 IUD超过使用限期继续应用的临床经验。40例妇女以戊酸雌二醇贴剂 (5 0μg/ h)或口服片剂 (2 mg/d)的替代方案 ,联合宫内放置含左炔诺孕酮 IUD,6个月和 12个月时 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并取内膜组织做病理检查 ,如能坚持使用至 5年 ,更换 IUD时仍重复上述检查 ,并记录出血情况等。除 1例因连续出血发现子宫内膜腺瘤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6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0例,术后放置LNG-IUS)和对照组(30例,术后未行特殊处理)。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子宫内膜息肉复发、血红蛋白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血红蛋白水平[(120.15±9.51)]g/L显著增加(P0.05);术后6、12、24个月子宫内膜厚度[(0.57±0.14)mm、(0.79±0.21)mm、(0.93±0.22)mm]均低于治疗前[(1.46±0.56)mm](P0.05);术后24个月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6.90%,2/29)与对照组(39.29%,1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4个月随访,研究组2例(6.90%,2/29)患者有阴道淋漓出血。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魏薇  卢丹  吕青青  高巍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4):271-274,279
目的:研究孕激素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PTEN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合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在预测孕激素治疗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子宫内膜增生患者56例(复杂性增生31例,非典型性增生25例),孕激素治疗3个月,留取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组织,取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H-score评价孕激素治疗前后子宫内膜腺体中PTEN、bcl-2/Bax的表达。结果:(1)56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44例(78.57%)缓解,7例(12.50%)有效,1例(1.79%)治疗后复发,4例(7.14%)治疗无效,平均随访(33.49±9.62)个月。复杂性增生、轻度非典型性增生和中重度非典型性增生3组缓解+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2)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PTEN基因表达缺失率为16.07%(9/56),PTEN表达阳性组缓解+有效率为97.87%(46/47),PTEN表达阴性组缓解+有效率为55.56%(5/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6例患者孕激素治疗前后子宫内膜腺体中bcl-2及Bax表达均阳性。缓解和有效组与复发和无效组治疗前bcl-2/Bax的H-score值无明显差异(P=0.486),两组治疗前后H-score差值亦无明显差异(P=0.368)。结论: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PTEN基因表达阳性组对孕激素治疗反应较好,PTEN基因表达缺失可能提示病变对孕激素抵抗,因此治疗前检测子宫内膜腺体细胞中PTEN基因的表达可以预测疗效;bcl-2/Bax不能作为预测孕激素治疗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