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起病<24h)检测的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初尿酸水平与其病灶范围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尿酸组比较,高尿酸组以大灶性梗死、多发性梗死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尿酸组患者预后优于高尿酸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三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糖水平与病损范围、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与高血糖组其空腹血糖值高于正常血糖组(P<0.001),高血糖组梗塞灶>2cm者较多(P<0.001),糖尿病组以多发灶居多(P<0.005),正常血糖组发病后治疗好转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血糖高,预后差,及时检测血糖,有利于对病情的诊治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梗死灶状况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探索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湘南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新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入院时的人口学特征、行为习惯、疾病史、入院与出院NIHSS评分、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梗死灶状况。随访出院后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及时间。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秩和检验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384例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65.34±11.26)岁,中位随访时间18.5月,出现不良结局者132例,占34.3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RR=1.704,95%CI:1.103—2.632)、其他婚姻状况(RR=2.377,95%CI:1.126—5.019)、出院NIHSS评分(RR=1.092,95%CI:1.058—1.128)和病灶数量(RR=1.194,95%CI:1.002—1.422)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良预后发生率高,对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时间段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按ADL指数评定,6小时内就诊者与其它时间段就诊者的积分统计差异显著。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与就诊时间的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7.
8.
9.
电解质紊乱与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解质紊乱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包括高钠血症、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电解质紊乱的类型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国内外文献曾有过相关报道,但结果不尽相同。现将我院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钾、钠的变化与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患者90 d时电话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HR、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良好76例(69.09%),预后不佳34例(30.91%)。预后不佳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MHR、NLR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4.125(95%CI:1.409,12.068)]、NIHSS评分[■=4.860(95%CI:1.662,14.218)]、高密度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S)与急性非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NIS)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MS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同时分析MS各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登记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连续性入院的,发病在24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访3个月末时的结局.MS的诊断采用中国糖尿病协会(CDS)制定的标准.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M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纳入发病24 h内的ANIS患者共342例,年龄范围31~95岁,平均67岁±13岁.采用CDS标准诊断的ANIS患者有MS共86例,男50例(58.1%),女36例(41.9%).有MS的ANIS患者代谢异常的5个组分均高于无MS患者(均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长者和有MS的患者病情严重的风险大(RR=2.45,95% CI 1.14~5.27;RR=1.85,95%CI1.02~6.25);高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低的患者病情严重的风险大(RR=3.02,95% CI 1.75~8.59;RR=0.85,95% CI 0.24~0.96);MS与3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无关联(均P>0.05).结论 MS不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MS是AN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有MS的患者病情较重;高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低的患者病情较严重.在治疗急性脑卒中时调控血糖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访患者90 d,应用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价患者的预后,mRS评分0~1分纳入预后良好组(50例),mRS评分2~6分纳入预后不良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分析MMP-2、MMP-9及MMP-13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MMP-2和MMP-13水平分别为(241.29±10.42)μg/L、(79.29±3.45)μg/L和(243.45±9.58)μg/L、(83.42±5.08)μ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MMP-9水平为(153.42±20.98)μ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79.24±8.52)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MP-9与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56,P=0.002),MMP-2、MMP-13与mRS评分无相关关系(r=0.483、0.503,P=0.086、0.082)。结论 MMP-9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具有预测作用,MMP-2和MMP-13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3.
<正> 急性脑卒中患者伴血糖增高者,预后不良,已引起临床重视。回顾近年来我科收治的2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析其血糖与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 250例患者中,均有CT作为诊断依据。其中脑梗死162例,脑出血88例。250例中34例为糖尿病(有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入院次日查空腹血糖,作为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外周血microRNA差异性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CIS患者36例,健康体检者25例,入组时收集其人口统计学和外周血样本检查基线数据。收集CIS患者发病第2天(急性期)第10天的血液样本。使用高通量测序(HTS)分析和筛选差异microRNA。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各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临床实验室基线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用于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分析microRNA的预测价值。结果 CI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有58个差异miRNA,其中上调30个,下调28个。不同的血清miRNA包括miR-328-3p、miR-1301-3p、miR-320a等。其中,27个miRNA也与健康体检者不同,包括15个上调和12个下调的miRNA。CIS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间葡萄糖、总胆固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iR-328-3p水平和脂蛋白(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脑梗死体积≥10 cm3的脑卒中患者血清miR-328-3p表达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血脂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的血脂水平将529例患者分为高甘油三酯组(TG≥2.0mmol.L-1)、高胆固醇组(TC≥6.0mmol.L-1)、血脂正常组(TC及TG均正常),观察3个月后各组患者的病死率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生活能力(B I)量表评分。结果 3个月后因各种原因共失访18例,失访率3.24%。高TG组94例,死亡12例,病死率12.76%;高胆固醇组192例,死亡18例,病死率9.18%;血脂正常组243例,死亡10例,病死率4.11%。3个月后高TG组较血脂正常组病死率高(P<0.0125);各组3个月后的NIHSS评分较入院第1天及第7天评分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血清血脂正常组B I评分3个月后较高TC组与高TG组改善明显。结论入院时血清TG水平高的患者3个月后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血脂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的血脂水平将529例患者分为高甘油三酯组(TG〉2.0retool·L^-1)、高胆固醇组(TC≥6.0mmol·L^-1)、血脂正常组(TC及TG均正常),观察3个月后各组患者的病死率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生活能力(BI)量表评分。结果3个月后因各种原因共失访18例,失访率3.24%。高TG组94例,死亡12例,病死率12.76%;高胆固醇组192例,死亡18例,病死率9.18%;血脂正常组243例,死亡10例,病死率4.11%。3个月后高TG组较血脂正常组病死率高(P〈0.0125);各组3个月后的NIHSS评分较入院第1天及第7天评分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血清血脂正常组BI评分3个月后较高TC组与高TG组改善明显。结论入院时血清TG水平高的患者3个月后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尿酸(U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出血转化和90 d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首次确诊的AIS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CT或MRI表现诊断出血转化21例(出血转化组),未出血转化129例(未出血转化组);随访90 d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125例(mRS<3分)和预后不良组25例(mRS≥3分)。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第2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UA和MMP-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出血转化与临床预后的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UA和MMP-9预测出血转化与临床预后的效能。结果 150例患者入院当天UA水平最高,MMP-9水平最低;随后UA逐渐降低,MMP-9逐渐升高,至第14天UA水平最低,MMP-9水平最高;随后UA逐渐升高,MMP-9逐渐降低,至第28天UA水平仍低于入院当天,MMP-9水平仍高于入院当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治疗、入院当天MM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贫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 - 2013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7例,分为贫血组(85例)和非贫血组(182例)。267例中男性140例(52.4%),女性127例(47.6%),平均年龄69.0岁。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于2年后进行随访,分析贫血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贫血组年龄、血糖、冠心病发病率、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率、住院天数、2年病死率高于非贫血组,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发病率低于非贫血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年预后的危险因素(OR=1.43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贫血患者预后差的风险是非贫血患者的1.682倍。 结论 贫血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无关,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0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后第90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55例)与预后不良组(46例)相比,年龄较小(P=0.029),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者较少(P=0.012),溶栓前血糖较低(P=0.012),溶栓前收缩压较低(P=0.003),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低(P=0.002),起病到治疗时间较短(P=0.044),有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者较少(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NIHSS评分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溶栓前收缩压较低、溶栓前血糖较低、无脑白质疏松者与溶栓预后好显著相关。结论:溶栓前NIHSS评分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溶栓前收缩压较低、溶栓前血糖较低、无脑白质疏松者的溶栓预后好。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4):1741-1743
目的了解并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异常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92例首次发作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和电话随访收集卒中时住院及出院后6个月患者的死亡资料。结果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中死亡率与对照组心电图正常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后6个月的死亡率与对照组心电图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预后与有无心脏损害明显相关,心脏病仍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