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轻者数日发作一次,重则日内频作,甚至猝倒,卧床不起。笔者于1989~1997年应用自拟止眩汤治疗观察161例,对照组应用颈复康冲剂治疗观察13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300...  相似文献   

2.
笔者 1 999年 6月— 2 0 0 1年 6月以活血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48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中 ,男 2 7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2 3岁 ;病程最长 1 2年 ,最短 3个月。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 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并经多谱勒检查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 ,且排除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病变。2 治疗方法活血止眩汤药物组成 :当归 1 0g、川芎 3 0g、桃仁 1 0g、红花 1 0g、柴胡 1 0g、天花粉 1 0g、僵蚕 1 0g、怀牛膝3 0g、钩藤 1 5g、制大黄 1 0g、穿山甲 1 …  相似文献   

3.
采用川芎、泽泻、首乌、葛根等药物为主组成的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从痰、瘀、虚着手 ,采用补肾固本、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的治疗方法 ,临床治疗 5 2例 ,痊愈 4 0例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川芎、泽泻、首乌、葛根等药物为主组成的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从痰、瘀、虚着手,采用补肾固本、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52例,痊愈40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定眩止晕汤     
方名:定眩止晕汤 组成:天麻12g,远志6g,法半夏10g,陈皮6g,白术10g,葛根12g,川芎6g,菊花10g,炙鳖甲12g。  相似文献   

6.
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隶属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以老年人多发。笔者自1993年2月~1996年12月采用自拟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0例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38~76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1天;均以眩晕...  相似文献   

7.
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于 1 989年 1 0月~1 999年 9月应用自拟止眩汤治疗观察 1 99例 ,用颈复康冲剂为对照组治疗观察 1 81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 3 80例 ,男 1 68例 ,女 2 1 2例 ;年龄在 3 0~ 70岁之间 ,其中 3 0~ 3 9岁 60例 ,40~ 49岁 1 0 4例 ,5 0~ 5 9岁 1 49例 ,60~ 70岁67例 ;干部 1 81例 ,工人 1 5 7例 ,农民 2 4例 ,学生 1 8例 ;长期低头位或强迫位工作有颈部劳损史者 2 2 2例 ,平素有高枕习惯者 1 1 5例 ,有头颈部外伤史者 1 8例 ,原因不明 2 5例 ;发病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定眩止晕舒颈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社旗县人民医院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20 mg/次,3次/d,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次,每晚睡前口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52.5 m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静脉滴注,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改为生理盐水250 mL。同时视病情需要给予营养脑神经、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定眩止晕舒颈汤联合针灸治疗。①定眩止晕舒颈汤(葛根、天麻、野菊花、川芎、桂枝、赤芍、甘草片),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 mL,早晚2次饭后温服。②针刺颈百劳、大椎、百会、天柱、风池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使用6805-B型电针仪刺激20 min。发病1周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浅刺为主;发病2周或更长时间的患者,可选用强电流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日1次。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0列,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6.67%(46/6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评分降低和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眩止晕舒颈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方名: 定眩止晕汤组成: 天麻12g,远志6g,法半夏10g,陈皮6g,白术10g,葛根12g,川芎6g,菊花10g,炙鳖甲12g.主治: 眩晕病.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方解: 现代医学认为眩晕与颅脑后循环供血障碍有关.病位在头面清窍,与肝脾肾三脏相关;病理因素为风、痰、瘀、虚.定眩止晕汤方中天麻、远志祛风痰,开清窍;半夏、陈皮化痰除湿,白术健脾气,除生痰之源;葛根升阳益气,清利头目;川芎味辛而走窜,为血中气药;菊花甘凉平肝熄风;炙鳖甲滋肾阴,潜肝阳.诸药合用,共奏化痰逐瘀、升阳益气、滋肾定眩之功.TCD检验证实本方有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飞 《新中医》2020,52(10):128-131
目的:探讨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CS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颌枕牵引疗法治疗,研究组行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症状改善情况,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NO及EDH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2组NO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2组EDHF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及体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症状及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  相似文献   

12.
陈广升  占桂平  吴彬彬 《新中医》2022,54(21):203-206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8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 例。对照组给予针灸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 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肩颈痛、眩晕、头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 较治疗前升高,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 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椎动脉-基底动脉TMFV、PSV 高于对照组,PI、RI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中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甘俊鹤  王峰  崔向武 《新中医》2023,55(7):189-19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CSA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及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中医证候评分,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及左椎动脉(LVA)平均血流速度及一氧化氮(NO)均高于治疗前(P<0.05),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血沉、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内皮素(ET)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参数及NO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ET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推拿治疗CSA,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牵旋手法结合针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牵旋手法结合针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对196例患者分别采用牵旋手法结合针挑治疗(治疗组)与单纯牵旋手法(对照组)治疗后,即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左右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并作治疗前后比较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双侧VA、BA的Vpeak、Vmin值经治疗后明显加快,接近或已经恢复至正常值范围,而PI及RI值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牵旋手法结合针挑治疗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脑部血供,降低血液粘稠度,达到标本兼治、调整内外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嘉玮 《新中医》2011,(4):79-8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快(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VA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TCD评价针刺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疗法治疗。采用TCD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根基底动脉Vm、Vs、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腹部推拿、针灸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8.3%,显效率30%,有效率5%,无效率6.7%。总有效率达93.3%;而对照组,治愈率33.3%,显效率30%,有效率23.3%,无效率13.4%,总有效率为8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昧生 《光明中医》2020,(3):399-40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针灸法治疗,观察组行推拿疗法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及上肢麻木)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期峰值血流比对照组高,血管搏动指数、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刚  毛世洲  陈庆亮  李传健 《新中医》2018,50(5):169-173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体征、DR检查变化、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脱落2例,2组均纳入统计34例。愈显率治疗组79.4%,明显高于对照组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均能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头部旋颈试验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理曲度异常方面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椎间隙狭窄、椎体失稳方面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刃针、针刺推拿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与临床常用的针刺结合推拿方法治疗CSA相比,刃针结合推拿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20.
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眩晕、颈肩或颈枕痛,整日昏昏欲睡,或耳鸣耳聋、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甚至位置性眩晕、卒倒、恶心、呕吐等。笔者运用针灸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临床资料14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87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52.4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35年,其中40岁以下者8例,40~49岁54例,50~60岁36例,60岁以上42例。治疗方法针灸:取主穴百会、风池、天柱、翳风、脾俞、肾俞、足三里。取配穴:颈肩痛配大椎、肩并、肩外俞,耳鸣耳聋配听宫、太溪,视力减退配光明、睛明,记忆力下降配印堂、心俞、照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