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及护理质量指标控制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的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以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作为质量控制目标,以2022年8、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8月质量改进前治疗的123例患者为对照组,11月质量改进后的125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联合采用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各内瘘穿刺方法占比、血管超声使用率、患者穿刺满意度作为护理质量指标,每月汇总分析指标结果及发生原因,针对性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共穿刺1 810例次,发生穿刺损伤10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55%(10/1 810);观察组患者穿刺1 733例次,发生损伤3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17%(3/1 733)。疑难血管通路穿刺损伤发生率下降(P=0.039),绳梯穿刺法占比上升至63%,血管超声使用率由4%(5/123)增加至100%(P<0.001),患者对穿刺满意度增加(P<0.001)。结论 联合应用血液透析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尿毒症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身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作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最常用的血管通路,被视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1].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时,由于内瘘成熟时间短,血管脆性强,易致内瘘损伤、皮下血肿,影响内瘘的使用,因此首次穿刺前后的维护和护理对内瘘的使用寿命、血流量多少、血液透析充分性尤为重要.现将我院60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前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日常维护及如何避免和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总结58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过程。结果47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正常,而11例出现了内瘘闭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内瘘锻炼方法、穿刺方法、按压方法及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和严格无菌操作是保护动静脉内瘘,避免内瘘闭塞、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通路记录表指导护士有计划变换穿刺点对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影响,为延长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6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阶梯式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7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阶梯法设计穿刺位点,为每位患者建立血管通路记录表,绘制内瘘血管穿刺示意图,护士穿刺前结合血管通路记录表评估血管情况,严格按位点顺序变换穿刺点。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发生血栓、动脉瘤、狭窄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动脉瘤、内瘘血栓、狭窄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64%,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使用血管通路记录表指导护士进行内瘘维护,能够明显减少血栓、动脉瘤、狭窄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内瘘血管均匀扩张,延长内瘘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罗芳  熊茂婧 《当代护士》2022,29(2):65-66
目的探讨高危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管理实践。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4月在本科室规律进行血液透析大于1年、每周透析2~3次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21名高危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实施高危内瘘管理前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内瘘穿刺时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高危内瘘管理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内瘘穿刺时疼痛评分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高危自体动静脉内瘘管理能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内瘘穿刺时的疼痛,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而动静脉内瘘是其维持血透治疗最常用的一条安全、可靠和经济的血管通路。人体内可建立内瘘的血管是有限的,如何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科学合理使用动静脉内瘘,保护内瘘血管,避免穿刺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0~2007年本院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维持透析患者138例,现将初期使用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减轻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及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血液透析最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在长期的使用穿刺中,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如何减轻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给患者所带来的疼痛,并使其操作更加完善,一直是透析护理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就我院减轻动静脉内瘘穿刺给患者所带来疼痛的经验及  相似文献   

8.
<正>1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74岁,因维持血液透析13年,间断右前臂内瘘出血18h于2015年05月31日入院。13年前因尿毒症开始行血液透析治疗,以右前臂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16个月前患者出现右上肢疼痛,透析时疼痛加重,血管超声示动静脉内瘘血流量1500ml/min,并发现内瘘动脉穿刺点呈瘤样扩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2例患者,均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29例动静脉内瘘功能良好,内瘘使用寿命均大于5年,其中26例患者内瘘使用寿命大于10年;其余患者为内瘘失功1例,内瘘堵塞1例,内瘘狭窄1例。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应加强术前、术后和穿刺时精心护理,通过有效护理干预促使内瘘应用寿命有效延长,使血透治疗效果大幅提高,从而促使患者生命有效延长。  相似文献   

10.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1]。90%的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2]。因此,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是每个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之一[3]。为减少动静脉内瘘血管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护理同仁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许雪芳 《循证护理》2023,(1):147-149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药酒联合喜辽妥在动静脉内瘘穿刺后修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3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00例动静脉内瘘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同样的内瘘穿刺方法及拔针按压止血方法,对照组采用喜辽妥软膏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护理,观察组采用活血通络药酒联合喜辽妥软膏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内瘘穿刺点止血时间、穿刺点周围血管弹性、硬结发生、疼痛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药酒联合喜辽妥治疗有利于内瘘穿刺点的修复,有效缩短内瘘止血时间,避免穿刺部位硬结形成,保证动静脉内瘘有效血流量,减轻穿刺后疼痛,是一种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7月1日~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7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从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时机、穿刺前的评估、穿刺方法、止血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几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内瘘穿刺成功率及内瘘使用通畅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进行945例次透析治疗,穿刺成功923例次,成功率97.67%;出现皮下血肿15例次,血栓导致内瘘闭塞2例;2例内瘘闭塞者均重新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使用至今;1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使用19个月后,因其他疾病死亡;人造血管内瘘使用时间为8~37(23.3±4.8)个月。结论:从穿刺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对人造血管内瘘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黄慧  王影 《全科护理》2012,10(32):3020-3021
对61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建立动静脉内瘘,并从疼痛、术肢保暖、内瘘观察及使用等方面给予护理,结果61例病人动静脉内瘘1年之内5例发生堵塞,经分析与过早使用内瘘、穿刺方法不正确、病人依从性差有关。其余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流量≥200mL/min,血管充盈良好,震颤明显。认为良好的术后护理能保护动静脉内瘘,减少内瘘闭塞,延长内瘘寿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内瘘穿刺计划,建立和维护扣眼隧道,定期监测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将传统内瘘钢针更换成血液透析用套管针进行扣眼穿刺,每次透析过程中予远红外线治疗,指导患者内瘘侧手臂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扣眼穿刺处内膜增生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5.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首选方式,但反复穿刺内瘘血管会损伤血管壁完整性,并可能引起血管狭窄,甚至形成血栓、动脉瘤。正确使用、护理动静脉内瘘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穿刺时机、穿刺方法、穿刺针的选择、穿刺方向、穿刺间距、针尖斜面、压迫止血等方面对AVF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AVF使用、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燕  郑桂   《护理与康复》2017,16(11):1166-1169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公认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最佳生命线,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类型[1-2]。临床常用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有区域法、绳梯法和扣眼穿刺(Buttonhole puncture technique)法,其中,扣眼穿刺是指在同一位置,穿刺针以同一角度、同一深度刺入血管的技术。早期研究表明扣眼穿刺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和焦虑,减少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增加内瘘处美观度,因而被推荐为自体内  相似文献   

17.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 ,具有创伤小、易穿刺、血流量充足、感染率低等优点[1] 。由于人体可供造瘘的血管较少 ,所以 ,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十分重要。 1998年 1月至2 0 0 2年 4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 ,2 2例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 ,除 1例在使用半年后发生内瘘栓塞外 ,2 1例均保持了内瘘血管的通畅 ,且无炎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现将保护动静脉内瘘的方法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中男 15例 ,女 7例 ,17~ 73岁。使用 >3年 5例 ,>2年 7例 ,≤ 2年 10例 ;栓塞 1例 ,通畅 2 1例 ;…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大多数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有效透析最常采用的血管通路。如何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新瘘的正确使用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穿刺新瘘及护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终末期肾脏病病人而言,血管通路的维护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不仅可以保持瘘管足够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19.
长期维持血液透折的患者需有很好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穿刺是血液净化疗法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是血液透析护理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可以减少患者穿刺时的疼痛。从而得以保证患者透析时充足的血流量达到理想的透析,是保证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顺利进行透析时必备重要条件。在近20年血液净化治疗中,对动静脉穿刺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钱永梅  袁莉  田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44-4445
目的探讨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以提高了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13例下肢白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要点和并发症的预防。结果1例下肢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而放弃,其余均正常使用。结论通过下肢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大大的减少了透析患者因血管条件不好带来的穿刺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