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2例中老年体检者的体检资料,比较体检者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无息肉体检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AFLD、代谢综合征(MS)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192例体检者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为22.8%,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为9.40%。与无息肉体检者相比,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以男性为多(P<0.05),年龄较大(P<0.0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NAFLD、MS患病率较无息肉、增生性息肉患者高(均P<0.05)。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NAFLD患者(均P<0.05)。同样,MS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MS患者(均P<0.05)。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95%CI:1.02~3.09,P<0.05)。结论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期行结肠镜检查对NAFLD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患病现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NAFLD总患病率9.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②腰围、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进入多因素Logistic(P〈0.05);③NAFLD组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6.1%,高于非NAFLD组的5.2%(P〈0.05)。结论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高,其中女性、年龄增长、肥胖、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其危险因素;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集聚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经腹部超声诊断的167例NAFLD患者和141例健康者,分别测定空腹血清RBP水平和相关生化指标。结果:NAFLD组血清R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RBP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参数(BMI、空腹血糖)、炎症指标(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肝细胞损伤的标志物(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亚组(肥胖、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分析显示在NAFLD伴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糖的研究对象中血清RBP水平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水平升高是NAFL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0,95%CI=1.718~3.356,P<0.001)。结论:血清RBP水平与NAFL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女性与非PIH女性远期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的发生情况,探讨PIH对女性远期NAFLD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3595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H患病史,非PIH者3047例,PIH者548例。比较两者妊娠、分娩特征及体检特征,观察健康体检时NAFLD的检出情况,分析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PIH者分娩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娩年龄及腹围均高于非PIH者( P<0.05),而孕周及新生儿体重则低于非PIH者(P<0.05),两者新生儿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IH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空腹血糖(FBG)水平均高于非PIH者(P<0.001), NAFLD发生率也高于非PIH者(P<0.001),而两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年龄、新生儿体重、体检时年龄、BMI、腹围、TG、FBG和UA水平是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而PIH并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PIH与女性远期NAFL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江苏南京地区人群血脂异常和结直肠瘤( colorectal neoplasm , CRN)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并比较2012年6月-2013年11月67例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34例结直肠腺瘤( color-ectal adenoma ,CRA)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检测结果。结果 CRN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增高(P<0.05)。亚组分析发现CRA患者的血清TC和LD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脂蛋白a(Lip-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 CRA而非CRC患者血清TC和LD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而CRN患者血清Lip-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健康体检中心3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及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糖耐量正常的体检者中随机选取的366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病史询问、体检及血糖、肝肾功能、血脂、腹部彩色超声等检查,分析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366例共检出NAFLD67例(患病率18.3%),其中轻度51例(患病率13.9%),中度15例(4.1%),重度1例(0.3%)。311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共检出NAFLD144例(患病率46.3%),其中轻度85例(患病率27.3%),中度53例(17.0%),重度6例(1.9%)。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23.0kg/m2组、23.0~24.9kg/m2组和25.0—29.9kg/m2组中NAFLD患病率及轻中重度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当BMI≥30kg/m2时,两组NAFL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AFLD的患病率均随BMI的增加而升高,当BMI≥25.0ks/m2时升高最为明显,明显高于BMI〈25kg/m2者(P〈0.01)。且随着BMI的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亦明显升高。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较高,伴肥胖患者更易发生NAFLD。  相似文献   

7.
王超超  林永强  赵润英 《浙江医学》2018,40(5):484-485,50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行MHD患者96例,另择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均行骨密度(T值)检查,T值≤-2.5为骨质疏松。比较MH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骨密度检查结果;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MHD患者骨密度检查结果。结果MHD患者骨密度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MHD患者中,女性患者骨密度低于男性(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低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结论MHD患者骨密度较健康成人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性别、糖尿病病因会影响MHD患者骨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治依据。方法选择在健康体检中检查肝功能正常而超声诊断为脂肪肝的256例NAFLD患者与100名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对两组的血清SF水平进行分析。结果NAFLD患者血清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NAFLD患者血清SF水平升高,血清SF与NAFLD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治疗NAFLD和疗效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基线人体质量指数(BMI)及其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及消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成人健康体检的体检资料以及相同体检者2011年健康体检资料,主要包括饮酒史、既往史、身高、人体质量、血压、实验室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以2008年体检时超声检测出有无脂肪肝及根据是否符合《NAFLD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诊断,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对两组NAFLD发病和消退情况进行跟踪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共725例体检者纳入研究,其中非NAFLD者563例,NAFLD者162例。随访3年,563例非NAFLD者中132例(23.4%)进展为NAFLD,随访中NAFLD发病率随基线BMI增加而显著升高 (χ2=82.86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基线BMI及BMI增幅和丙氨酸转氨酶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NAFLD发病的保护因素。162例NAFLD患者随访3年后71例(43.8%)转归为非NAFLD,随访中NAFLD消退率随基线BMI增加而显著下降(χ2=22.42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基线BMI和BMI增幅是NAFLD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是NAFLD消退的保护因素。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NAFLD发病率及消退率高,基线时高BMI以及随访中BMI增加是NAFLD发病及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黄玉乐  奕全 《浙江医学》2024,46(1):24-28,36
目的探讨TG在血清视黄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非线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纳入2005至2006年、2017至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中>20岁的8394名参与者的横断面研究数据,按照血清视黄醇水平四分位数分为4组,即Q1组(0.024~1.498μmol/L)2448人,Q2组(>1.498~1.829μmol/L)2113人、Q3组(>1.829~2.220μmol/L)1934人、Q4组(>2.220~8.762μmol/L)1899人,比较不同血清视黄醇水平者基线资料。以肝脂肪变性指数(HSI)作为NAFLD风险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AFLD风险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血清视黄醇与NAFLD的非线性关系。以BMI30kg/m2为界值分为非肥胖人群和肥胖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BMI人群NAFLD风险的影响因素,采用中介效应分析不同BMI人群TG与血清视黄醇、NAFLD的关系。结果不同血清视黄醇水平者性别、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BMI、腰围、高血压、糖尿病、每周中等强度活动时间、每日久坐时间、吸烟情况、每日饮酒量、每日饮食热量、TBil、TG、TC、AST、ALT、ALP、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整年龄、性别、种族、吸烟情况、饮酒量、受教育程度、糖尿病、高血压、每日饮食热量、维生素A摄入量、BMI等因素后,与Q1组比较,Q2组、Q3组、Q4组发生NAFLD的风险更高(OR=1.37、1.58、1.52,均P<0.05)。血清视黄醇与NAFLD呈非线性关系:当血清视黄醇≤1.85μmol/L时,随着血清视黄醇水平升高,NAFLD风险降低(P<0.05);当血清视黄醇>1.85μmol/L时,随着血清视黄醇水平升高,NAFLD风险升高(P<0.05)。在非肥胖人群中,血清视黄醇是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OR=1.21,P<0.05);TG在血清视黄醇与NAFLD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43.6%。在肥胖人群中,血清视黄醇并非NAFLD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TG在血清视黄醇与NAFLD的关系中不起中介效应。结论血清视黄醇水平与NAFLD进展相关,特别是在非肥胖人群中,可能是由TG介导的。  相似文献   

11.
检测肿瘤科收治的366例恶性肿瘤患者、40例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血清唾液酸,并对恶性肿瘤组中277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唾液酸监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良性疾病者与健康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的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明显下降,而恶化或转移者其水平无明显变化或有上升趋势。病情稳定或好转的恶性肿瘤患者前3个月血清唾液酸水平变化明显,第4—6个月变化平稳;少数患者病情变化时唾液酸含量也相应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患病情况,为流行病的防控及健康干预提供信息。方法选取2010年7~10月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28 695名,其中男16 260名,女12 435名,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超重肥胖患病情况。结果健康体检者超重总患病率为30.88%,其中男性患病率41.18%,女性患病率17.4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总患病率为8.46%,其中男性患病率11.94%,女性患病率3.91%,男性与女性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患病形势严峻,应及时对体检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以预防和减少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朱娜  叶桦 《浙江医学》2017,39(17):1421-142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统计2806例健康体检人群NAFLD、HUA的检出率。根据肝脏超声检查结果将入选对象分为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观察两组的血尿酸水平及CAS情况,NAFLD组中不同尿酸水平患者颈动脉内膜情况。结果NAFLD检出率为30.54%(857/2806),HUA检出率为28.62%(803/2806),两者男、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岁后各年龄段高尿酸水平人群的NAFLD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人群(均P<0.05)。NAFLD组HUA检出率(42.82%)、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20.19%)、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18.32%)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22.37%、11.39%、13.03%)(均P<0.05),而NAFLD组中HUA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24.25%)、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22.07%)均高于正常尿酸者(17.14%、15.51%)(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尿酸与BMI、SBP、DBP、TG、TC、LDL-C、ALT、AST及GGT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尿酸为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HUA与NAFLD密切相关,两者与CAS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和唾液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MPP患儿95例为MPP组,同期参加体检的儿童60例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抽取外周血2ml,用ELISA法检测血清MBL水平,神经氨酸苷酶法检测血清唾液酸水平,分析比较两组MBL和唾液酸水平,探讨两者与MPP的关系。结果MPP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MB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MPP组急性期唾液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PP组急性期与恢复期MBL、唾液酸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MPP患儿血清MBL和唾液酸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2016年南京地区事业单位老年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并分析NAFLD与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指数)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南京市事业单位老年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学特征、生化及B超检查结果,计算体重指数(BMI)及TyG指数,分析TyG指数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NAFLD的预测价值。  结果  2712例老年体检者NAFLD的患病率为24.52%,男性NAFLD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25.86% vs. 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4,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DBP、FPG、HbA1c、TC、TG、LDL-C、HDL-C、TyG指数、UA为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老年体检者TyG指数与BMI、SBP、DBP、FPG、HbA1c、TC、TG、LDL-C、UA呈正相关(r=0.324、0.139、0.110、0.484、0.414、0.246、0.846、0.172、0.172,均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443,P<0.05)。BMI、DBP、UA及TyG指数预测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60、0.60、0.74。  结论  南京市事业单位老年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高。BMI、DBP、FPG、HbA1c、TC、TG、LDL-C、HDL-C、TyG指数、UA是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TyG指数是评估IR的简易合成型指标,在预测NAFLD方面具有良好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进一步认识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参加体检的4812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3.0(10.0~16.0)μmol/Lvs12.0(9.0~15.0)μmol/L,P<0.05],且随着血清TBil水平升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渐上升;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TBil水平与BMI、腰围、LDL-C、空腹血糖、肌酐均呈正相关(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TBil水平是高尿酸血症的患病危险因素[OR(95%CI)=1.021(1.007~1.034),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高尿酸血症存在密切联系,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王莲芳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17-1119
目的了解绍兴市农民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病(NAFLD)的患病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绍兴市皋埠镇进行健康体检的农民2 648例,根据检验结果及肝脏B超结果分为2组,其中NAFLD组868例,非NAFLD组1 780例,比较分析NAFLD的相关因素。结果 NAFLD总体患病率32.78%,其中男性占34.68%,女性占65.32%,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NAFLD组中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及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NAFLD组(均P〈0.01)。NAFLD组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均P〈0.01)。结论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与NAFL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尿酸是机体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横断面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人群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人群,且NAFLD患病率随血清尿酸水平上升而增高,提示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与NAFLD密切相关;但血清尿酸水平变化是否与NAFLD发病风险有关,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这方面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NAFLD患者94例及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正常对照组).对NAFLD组患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NAFLD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66%(62/9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2%(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伴高血压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体质指数、NAFLD、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NAFLD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健康者;NAFLD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流行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探讨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人口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资料。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评定抑郁患病情况,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抑郁症状患病率与社会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其他健康相关的因素(是否患慢病、患慢性病种数、残疾、意外伤害、最近两年摔倒)及最近两年近亲属死亡(父亲死亡、母亲死亡、配偶死亡、子女死亡)情况的关系。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我国中老年抑郁症状患病率为31.9%,抑郁症状平均得分为8.0±4.9。75岁以下人群相对于75岁及以上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女性患病风险高于男性,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者患病风险高于大专及以上水平人群,农村地区居民患病风险高于城镇居民,丧偶者患病风险高于其他近亲属死亡者,患3种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患病风险高于无慢性病人群。结论 中国中老年抑郁症状患病率高,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增多,应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促进中国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