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奥卡西平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儿的疗效,以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12 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4 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奥卡西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拉莫三嗪,治疗6 个月后,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检测NSE、GFAP 等指标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为74.47%,经χ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51%,对照组为21.28%,经χ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θ 频段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奥卡西平联合拉莫三嗪可有效提高癫痫的治疗效果,减少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拉莫三嗪对丙戊酸、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莫三嗪 ( lamotrigine,L TG)自 1994年问世以来 ,即以其广谱、易耐受的抗癫特性而备受推崇。许多临床试验表明 ,当 L TG用于成人难治性癫的多药联合治疗时 ,不会影响其他抗癫药物的代谢过程 [1 ] 。但此类研究在儿科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收集了 7~ 14岁的癫患儿 18例 ,均给予 L TG以联合治疗 ,并测定给药前后丙戊酸 ( valproic acid)、卡马西平 ( carbamazepine)的血药浓度 ,从而分析 L TG对这两种药物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在本院小儿神经专科门诊确诊的癫患儿 (按照 1983年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建立简单、快速和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的浓度。 方法 血浆样品经甲醇直接沉淀蛋白后,采用Thermo Hypurity C18柱(4.6×250 mm,5 μm)分离,流速为0.20 mL/min,以甲醇∶0.1%甲酸=80∶2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通过电喷雾离子源进入质谱,以二级质谱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方式进行检测。结果 拉莫三嗪的线性范围为8.19~2 096 ng/mL,平均相对回收率在80% ~ 120%范围内,日内和日间变异均 <15%。结论 本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能够用于拉莫三嗪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OXC)、左乙拉西坦(LEV)、拉莫三嗪(LTG)对癫痫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叶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癫痫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OXC组、LEV组、LTG组,各56例。OXC组采用OXC单药治疗,LEV组采用LEV单药治疗,LTG组采用LTG单药治疗。比较三组甲状腺激素、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前,三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OXC组TT4、FT4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LEV组与LT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叶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LTG组高于OXC组与LE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LTG组高于OXC组与LE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查元 《中外健康文摘》2012,(30):119-120
目的建立血浆中卡马西平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艾司唑仑为内标,测定血浆中卡马西平浓度.色谱柱:Shimadzu Shimpack VP-ODS 4.6mm×150mm,加保护柱,流动相为A:B=55:45(V/V,其中A相为甲醇:乙腈=1:1;B相为蒸馏水:四甲基二乙胺:冰醋酸=500:10:8),检测波长243mm;AUFS0.04;流速0.8ml/min;温度为室温.结果卡马西平在3.46-24.22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 r=0.99938(n=7).卡马西平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97.3%,89.5%;RSD分别为4.0%,7.2%,7.5%(n=3).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作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常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HPLC-MS/MS法测定微量血浆中甲氨蝶呤、左乙拉西坦和拉莫三嗪的浓度,同时应用于儿童治疗药物监测。 方法 取含药血浆10 μl,用蛋白沉淀法对样本进行前处理。色谱柱为Agilent C18(5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和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监测甲氨蝶呤m/z 455.1→308.2,甲氨蝶呤-D3 m/z 458.1→311.1(内标);左乙拉西坦m/z 171.1.4→126.2,左乙拉西坦-D6 m/z 177.2→132.2(内标);拉莫三嗪m/z 256.1→211,拉莫三嗪-13C3-D3 m/z 262.1→217.1(内标)。 结果 甲氨蝶呤在25~ 1 5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Y=0.251 6X+0.003 4(r=0.998 9),定量下限为25 ng/ml;左乙拉西坦在1~5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Y=16.687 6X+0.000 2(r=0.991 1),定量下限为1 μg/ml;拉莫三嗪在0.5~25.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Y=46.369 5X-0.059 9(r=0.999 1),定量下限为0.5 μg/ml。样本批内、批间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基质效应符合规定。本方法验证后成功用于1 348例临床患儿样本的检测。 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人血浆中甲氨蝶呤、左乙拉西坦及拉莫三嗪的分析,适用于儿童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8.
卡马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对脑电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对167例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的癫痫患儿行进服药前及服药后动态脑电图比较。结果:卡马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均会使α波变慢,δ、θ波增多,但拉莫三嗪影响较小,卡马西平有会使癫痫波增多的风险。结论:新一代抗癫痫药物对脑电图影响较小,更适合于大脑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使用。  相似文献   

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量血浆中卡马西平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微量血浆中卡马西平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 ,以艾司唑仑为内标 ,测定微量血浆中卡马西平浓度。色谱柱 :ShimadzuShimpackCLC -ODS 6 0mm× 15 0mm ,加保护柱 ,流动相为甲醇和水 (6 0∶40 ) ,流速 0 8ml/min ,检测波长为 2 5 4nm。结果 :卡马西平在 2~ 16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 ,r=0 9996。最低检测限为 4 92 μg/L。卡马西平高、中、低 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7 0 0 % ,96 0 0 % ,93 98% ;RSD分别为 1 1% ,3 0 % ,4 1% (n =9)。日内RSD分别为 1 9% ,1 6 % ,6 3% (n =5 )。日间RSD分别为 1 8% ,2 4% ,2 9% (n =5 )。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可作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常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比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7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后疼痛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7.43%,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时应用奥卡西平治疗,与卡马西平相比,其治疗效果更加突出,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裴发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S):60-60,152
目的:了解拉莫三嗪对复杂性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复杂性小儿高热惊厥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拉莫三嗪口服治疗。结果:①40min以内,试验组惊厥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48h以内。试验组体温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P〈0.05);5h以内,试验组意识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P〈0.05)。②1年内,试验组无1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无1例继发癫痫;对照组有7例再次发生高热惊厥(发生率为23.33%),有3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0%)。结论:拉莫三嗪对于治疗复杂性高热惊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拉莫三嗪对复杂性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复杂性小儿高热惊厥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拉莫三嗪口服治疗。结果:①40min以内,试验组惊厥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48h以内,试验组体温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P<0.05);5h以内,试验组意识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P<0.05)。②1年内,试验组无1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无1例继发癫痫;对照组有7例再次发生高热惊厥(发生率为23.33%),有3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0%)。结论:拉莫三嗪对于治疗复杂性高热惊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癫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效果优于单纯丙戊酸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施宪锋 《吉林医学》2013,(32):6734-6736
目的:探究分析临床上使用丙戊酸加拉莫三嗪联合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选择172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儿童组(76例)和成人组(68例),向两组患者给予丙戊酸加拉莫三嗪联合疗法,以患者入院前的发作频率为对照,通过记录患者治疗后6个月后的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此分析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单纯部分性发作(SPS)、复杂部分发作(CPS)、全身性发作(GS)和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SGTCS)频率与基准值比较,均得到了显著降低,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的SPS、GS、CPS治疗有效率较高,SGTCS控制效果较差;成人组SPS、GS治疗有效率较高,SGTCS和CPS控制效果则相对较差,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儿童组和成人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增加,具较高安全性。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疗法在临床上治疗癫痫具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降低,且安全性较高,有效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丙戊酸无效型成人难治性癫痫患者应用拉莫三嗪或奥卡西平对认知功能、血清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的127例丙戊酸无效型成人难治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均维持原有丙戊酸治疗方案,对照组63例加用奥卡西平,观察组64例增加拉莫三嗪。比较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及时间、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癫痫月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顺背测试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FA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晕头痛、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丙戊酸无效型成人难治性癫痫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改善认知功能及中枢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优于奥卡西平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丙戊酸+拉莫三嗪在各型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38例癫痫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划分为2组,每组各69例,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丙戊酸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丙戊酸+拉莫三嗪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例数占比为94.2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例数占比为81.16%,2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4%%,对照组患者为20.29%,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癫痫患者行丙戊酸+拉莫三嗪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康复,还能降低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成效。方法:此次选取的102例患者均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癫痫病患者,按照抛硬币的方式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丙戊酸治疗,治疗组采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成效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70.59%,两组对比,治疗组的临床成效更为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癫痫疾病的治疗上,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抗癫癎药物唑尼沙胺(ZNS)、苯妥英(PHT)、卡马西平(CBZ)及其活性代谢物环氧卡马西平(CBZE)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氯唑沙宗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蛋白沉淀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测定。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SynergiTMFusion-RP C18柱(250mm×4.6mm,4μm),柱温:40℃;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27∶15∶58,V/V/V),流速为1.2mL/min,双波长双通道检测,215nm测定PHT和CBZE,235nm测定ZNS和CBZ。结果血浆内源性杂质和常用合并用药对样品测定无干扰,色谱峰分离良好。ZNS、PHT、CBZ和CBZE的最低定量限为1.0μg/mL,线性范围分别是1~80μg/mL,1~50μg/mL,1~25μg/mL和1~10μg/m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1。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4.77%~113.41%,各组分的日内、日间RSD均小于7.21%。样品在25℃放置4h,4℃放置24h,反复冻融3次均保持稳定。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精密性和灵敏性,且操作快速、简便,适用于临床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行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行苯妥英钠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采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本院进行癫痫病症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对其分组,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患者病情的治疗;实验组采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进行患者病情的治疗,均经过一个治疗周期后,观察两个组别的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经过一个治疗周期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癫痫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可以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且能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