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及其前景。方法选择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23例(2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眼内气体填充,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以视力、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为主要评价标准。结果23例(23只眼)术后1个月,19例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证实裂孔闭合,其中18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以上;4例裂孔未闭合,3个月后复发,行注油术后裂孔闭合。结论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手术复位率及视功能,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MHRD)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9例(29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同时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及内界膜撕除。术后保持头低位3周,随访6~12个月,其中硅油填充时间3~6个月。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并发症。 结果  手术后29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复位率为100%。视网膜脱离复发1只眼,占3.47%。黄斑裂孔复位闭合11只眼(37.9%);术后视力提高者26例26只眼(89.7%),不变者3只眼(10.3%);术后2周,出现高眼压 4只眼,占13.8%,给予降低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硅油取出手术前出现高眼压 2只眼(6.89%),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及硅油填充可在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患者中获得较高的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MHRD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80例高度近视MHRD患者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均行玻璃体切除术,A组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B组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比两组黄斑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A组黄斑裂孔闭合率高于B组(χ2=5.17,P=0.023);两组视网膜复位率、logMAR BCVA下降幅度及高眼压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度近视MHRD患者治疗中,采用玻璃体切除+内界膜翻转填塞手术、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均可有效促进视网膜复位以及视力恢复,但前者可有效提升黄斑裂孔闭合率,可预防视网膜再脱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47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24眼行自体内界膜剥除并填塞手术(填塞组);23眼单纯内界膜剥除术(未填塞组)。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眼底照相、FFA、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填塞组与未填塞组术前视力分别为(1.63±0.48)LogMAR和(1.65±0.48)LogMAR,术后6~12个月时患者的视力分别为(1.00±0.12)LogMAR和(1.04±0.07)LogMA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填塞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1.6%(22/24),未填塞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65.2%(15/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网膜均复位,无视网膜脱落复发,未填塞组视网膜脱落复发率为8.6%(2/23)。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从解剖上封闭黄斑裂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观察1月、3月术前、术后黄斑区OCT检查结果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①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OCT检查21眼黄斑裂孔已封闭,黄斑裂孔及视网膜总解剖复位率91.30%。②23例MHRD患者解剖复位的21眼中,视力改善19只眼,2眼视力无变化。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解剖复位率高,并发症少,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王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4,(2):13-13,1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观察1月、3月术前、术后黄斑区OCT检查结果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①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OCT检查21眼黄斑裂孔已封闭,黄斑裂孔及视网膜总解剖复位率91.30%。②23例MHRD患者解剖复位的21眼中,视力改善19只眼,2眼视力无变化。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解剖复位率高,并发症少,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对15例(1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在玻璃体切割及曲安奈德辅助下行内界膜剥除术,术中明确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后行八氟丙烷(C3F4)充填。结果14眼(93.3%)患者解剖复位,裂孔闭合,13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物变形改善。1例裂孔未闭,1例出现视网膜脱离但裂孔闭合,经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稳定。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虽有。一定难度,但如能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内界膜反转填塞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所致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52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组29例术中联合施行内界膜剥除及内界膜反转填塞治疗,对照组23例施行单纯内界膜剥除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光学断层成像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界膜反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内界膜剥离的效果,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显著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不同术式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2例22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行4种术式:A组,单纯玻璃体腔注气(C3F8)10眼;B组,玻璃体切割+注气术12眼;C组,玻璃体切割+自体血清滴注+注气术4眼;D组,巩膜外垫压+注气术2眼。结果A组5(5/10眼视网膜复位,黄斑孔闭合,最高视力0.7;但5(5/10)眼随访中黄斑裂孔再开。B组11(11/12)眼视网膜复位,最高视力0.4。C组(3(3/4)眼视网膜复位,黄斑孔闭合,最高视力0.4。D组2(2/2)眼网膜均复位,最高视力0.2。结论(1)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简单易行,可重复多次,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主有一定疗效,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必要时应联合巩膜外环扎或垫压。(2)玻璃体切割+注气术与玻璃体切割+自体血清滴注+注气术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增加自体血清滴注并未显示好处,因此是否需要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丽  区显宁  梁勇 《广西医学》2003,25(11):2097-2099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6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GF8或硅油。结果:16只眼中15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GF8或硅油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伤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干预性病例研究。方法:8例外伤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8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或术后联合气体填压。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外伤性黄斑裂孔封闭及视力结果。结果:7只眼(87.5%)达到解剖复位,所有眼(100%)的黄斑裂孔均得到有效封闭。5只眼(62.5%)术后视力提高,3只眼(37.5%)无明显变化。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填压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保证有效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未见周围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范围对于黄斑裂孔的封闭和视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中使用内界膜剥除与不剥除内界膜两种术式对术后黄斑解剖愈合率和视力改善的影响.方法 搜集世界范围内采用剥除视网膜内界膜与不剥除视网膜内界膜两种术式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BSCO,EMBASE,CNKI,CBM等文献数据库.由2位评价者按相关限定条件进行筛选,选出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使用Rev Man5.0完成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受试患者185例,进行Meta分析,其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两组术后2个判效指标,即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发现剥除视网膜内界膜组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13.44,95%CI(4.48,4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3,95%CI(-0.11,0.05)]. 结论 相比不剥除视网膜内界膜术式,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有利于术后裂孔的闭合及其解剖结构的愈合,但对视力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评价重硅油(Densiron-68)填充治疗黄斑白色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伴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眼黄斑白色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手术,剥除前膜,亮蓝染色后行内界膜剥离,注入重硅油,术后6~10周取出重硅油。结果 8只眼中7只眼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6只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手术后眼压升高3只眼,硅油乳化1只眼,并发白内障2只眼。结论重硅油填充治疗黄斑白色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效果,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蒋一大  胡竹林 《医学综述》2012,(22):3842-384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并C3F8填充术(联合术)对于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对16例(16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观察黄斑孔闭合情况。结果 15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高眼压2例,眼底出血1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黄斑裂孔复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和经验。方法25例(25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充填治疗,观察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23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脱离达到解剖复位,成功率为92%,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高眼压3例,白内障6例,硅油乳化1例。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充填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研究,对近6年40例(40只眼)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屈光不正均≥-6.00 D,不伴有周边视网膜裂孔.结果 40例(40只眼)中,男8例,女32例.年龄33~76岁,平均59.3岁.平均随诊时间12.3个月.视网膜最终复位36只眼(90.0%).术后视力提高30只眼(75.0%),保持稳定5只眼(12.5%),下降5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P=0.000).预示术后视力差的因素:伴有后巩膜葡萄肿(P=0.023),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P=0.001).术中剥除内界膜17只眼,保留内界膜23只眼,剥除内界膜组视网膜复位率(94.1%),保留内界膜组视网膜复位率(78.3%),两组术后视力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结论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以使视网膜脱离绝大多数复位,手术后大多数眼能改善或保持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硅油填充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非对照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16例(16眼),术中使用曲安奈德染色,内界膜剥离,术中注入硅油,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手术效果。结果:随访4~6个月行硅油取出术,16眼黄斑孔性视网膜复位15眼(93.75%),黄斑裂孔闭合,1眼黄斑裂孔未闭合视网膜仍浅脱;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10眼(62.5%),不变4例(25.0%),视力下降2眼(12.5%)。结论:硅油填充能获得较好的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可作为首选填充物。  相似文献   

18.
重硅油填充治疗高龄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萍  胡蓉  王鲜  韩樱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5):514-515,517
目的:观察重硅油治疗高龄患者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40只眼,年龄65-80岁;行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术,观察术后的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封闭、视力及并发症。结果:随访2-12个月,术后38只眼(95%)黄斑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其中36只眼(90%)是一次性填充重硅油痊愈;痊愈38只眼中35只眼视力提高;术后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晶状体混浊、硅油乳化及硅油进入前房等。结论:对于高龄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合并白内障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行最小量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合并白内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2例3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手术后随诊9~12个月,以视网膜复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多焦ERG、术后并发症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的指标。结果:黄斑裂孔闭合率96.8%;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为93.8%;多焦ERG显示术后9个月中央峰较术前明显恢复。结论:对于合并白内障,并且不存在玻璃体及增殖膜牵引的黄斑裂孔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操作简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王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9-19,21
目的观察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裂孔范围及视网膜玻璃体增殖程度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4例(24眼),对14例裂孔范围90°~180°者行常规巩膜外冷凝,环扎及硅胶外垫压术。其余10例裂孔范围〉180°~270°、视网膜玻璃体增殖严重者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采用气液交换平复视网膜,术后8眼眼内填充硅油,2眼眼内填充C3F8气体。结果随访3~12个月,视网膜最终复位21/24眼,复位率为87.58%。结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