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盛芝  余飞  文海英 《西部医学》2014,(12):1626-1628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厄贝沙坦及哌唑嗪三联疗法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104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哌唑嗪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降压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以及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CREA)及尿酸(UA)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0%(P<0.05);两组治疗后的HR、SBP及DBP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BUN、CREA及UA水平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厄贝沙坦及哌唑嗪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能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及心率,安全性好,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行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予以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37例予以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与血压、血糖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血糖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行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稳定血压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UA)和尿酸(AP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实验组59例给予厄贝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1月为1疗程,3个疗程末观察血压控制情况、血清UA和APN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降低SBP和DBP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降低血清UA水平幅度和升高APN水平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降低血清UA水平幅度和升高APN水平,在降低靶器官损伤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糖尿病高血压采用非洛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一厄贝沙坦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非洛地平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SBP和DBP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DBP和SBP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洪继波 《中外医疗》2013,(34):121-122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中、重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住院治疗的老年中、重度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SBP、DBP、HR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BP、DBP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P、D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7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中、重高血压可平稳降低心率,降压效果确切,优于单用厄贝沙坦.  相似文献   

6.
吕君  孙敏 《河北医学》2013,19(1):128-13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12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给予察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W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两组治疗后平均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M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效果好于单纯厄贝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恩格列净联合普瑞巴林对痛性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DPN)的疗效。 方法116例痛性DPN随机分为恩格列净联合普瑞巴林组(联合组)和普瑞巴林组,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清肌酐及体质指数,评估患者疼痛、生存质量、焦虑情绪、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HbA1c、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血肌酐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改善较普瑞巴林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VAS分、Norfolk QOL-DN评分和HAMA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较普瑞巴林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组神经传导速度快于普瑞巴林组(P<0.05)。 结论恩格列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DPN比单用普瑞巴林能够更好控制患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血肌酐,改善患者疼痛、生存质量、焦虑情绪评分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杨世明 《当代医学》2010,16(33):133-134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联合厄贝沙坦(ARB)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9年4月住院的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基础饮食治疗、控制血糖方法相同,均服用厄贝沙坦150mg,每日1次。治疗组联合静脉滴注阿魏酸钠0.3g,每日1次,连续4周。在治疗前、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UAER、TC、TG、SBP、DBP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UAER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FBG、Scr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N,在降低血压和尿蛋白排泄、改善血脂和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厄贝沙坦,提示两者联用时由于作用机制不同,延缓DN进展方面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起到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接诊的7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心功能状况及房颤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厄贝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状况均出现明显改善(P<0.01),厄贝沙坦组患者的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Dd)、左室重量指数(LVMI)值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患者(P<0.01),厄贝沙坦组患者的房颤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氨氯地平组(P<0.05),房颤发作频率及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房颤第一次发作间隙明显长于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的房颤发生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率(HR)。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H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研究组治疗后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LVEF(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厄贝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E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5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用厄贝沙坦,治疗组用厄贝沙坦联合阿魏酸钠,疗程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UAER、SCr、BUN均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魏酸钠能较好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祛风通络方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功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早期DK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接受厄贝沙坦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n=50),以接受祛风通络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n=5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24 h尿蛋白排泄率(24 h UAE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vs.78.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 HbA1c、24 h UAER、LN、CTGF、PC Ⅲ、CⅣ、TNF-α、TIMP-1、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eGFR及Scr、BUN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0%vs.16.00%,P>0.05).结论:祛风通络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DKD疗效和安全性俱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肾功能,延缓肾纤维化,下调TNF-α、TIMP-1、TGF-β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和对照组(厄贝沙坦)各36例.其中观察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初始量每日2.5 mg,如未出现不良反应,3d后增至5 mg/d,厄贝沙坦(江苏瑞恒药业有限公司)初始量为每日150 mg,如未出现不良反应,3d后增至300 mg/d,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予厄贝沙坦初始量为每日150 mg,如未出现不良反应,3d后增至300 mg/d,每日1次,疗程4周.治疗前后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电解质及心电图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达94.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SBP、DBP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予厄贝沙坦(安博维)150 mg/d口服,氨氯地平(络活喜)5 mg/d口服;对照组予厄贝沙坦150 mg/d口服,疗程8周。结果 (1)两组患者的SBP、DBP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DB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P〈0.05)。(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口服厄贝沙坦患者30例(对照组A);口服氨氯地平患者30例(对照组B);口服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患者60例(观察组),每组患者治疗12周,观察3组患者静息状态下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BP、DBP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均P<0.05),观察组降压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FINS、CRP及MALB均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均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喻立 《大家健康》2016,(2):164-165
目的:主要讨论了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7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5例,接受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患者35例,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22/30),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患者 DBP、SBP 等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中的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20 mg口服治疗,每日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厄贝沙坦75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周期4周,比较两组的SBP、DBP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未见明显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分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血压降低水平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降压效果较单独用药疗效好,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单秀凤 《黑龙江医学》2014,38(2):170-171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12~2011-06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P<0.05).治疗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鲁华 《中外医疗》2013,(35):99-100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并且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厄贝沙坦组32例患者单用厄贝沙坦片;150 mg/次;1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组32例患者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次;1次/d;联合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片;15 0mg/次;1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 1次/d;3组的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收缩压、舒张压),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且比较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 3 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后联合用药组与厄贝沙坦组以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厄贝沙坦组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具有较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安全性也较高,且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梁艳  张小玲  刘冰  朱清  邵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2):1426-1431
背景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雷公藤多苷、厄贝沙坦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从根源上缓解IgA肾病的进展尚未被证实。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雷公藤多苷组(42例)、厄贝沙坦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6例)。雷公藤多苷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联合治疗组同时服用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和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所有患者治疗12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血清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尿蛋白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尿足细胞。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lb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低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cr、24 h尿蛋白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Alb、eGFR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UN、SUA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少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均少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疗效及减少尿足细胞排泄的效果优于单一雷公藤多苷或厄贝沙坦治疗方案,即二药联用对肾足细胞损伤具有更好的协同保护作用,从而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