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局部Th17/Treg免疫平衡的变化及泼尼松对该模型肾脏局部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6~8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阿霉素肾病模型(adriamycin,ADR)组、低剂量泼尼松(prednisone,Pre)治疗[ADR+Pre(low)]组和高剂量泼尼松治疗[ADR+Pre(high)]组,两治疗组于建模第5周行泼尼松悬液灌胃(13.5 mg/kg和18 mg/kg,1次/d,共8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随机尿蛋白浓度;肌酐试剂盒检测随机尿肌酐浓度;肾脏组织病理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肾脏局部Th17和Treg细胞比例。结果:随建模时间进展,与Control组相比,ADR组逐渐由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MCNS)进展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random urinary protein-creatinine ratio,RUP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00),肾脏局部Th17明显升高(均P=0.000),Treg无明显差异,Th17/Treg逐渐失衡(均P=0.000);与ADR组相比,两泼尼松治疗组肾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RUPCR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ADR+Pre(high)组较ADR+Pre(low)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ADR+Pre(high)组较ADR组Th17明显下降(P<0.05),Treg无明显差异,Th17/Treg比值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随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Th17/Treg失衡加重,肾脏损害加重;而早期应用泼尼松治疗可通过下调肾脏局部Th17水平,延缓Th17/Treg失衡,进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电针组(60例)取穴足三里、丰隆。电针治疗,留针1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6d后休息1d,共治疗8周。西药对照组(48例)每天给予西药阿托伐他汀片,10mg,日1次,口服;肝泰乐片,0.2g,日3次,口服,连续8周。两组均8周为1个疗程。结果 电针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在使ALT、GGT恢复正常,降低TC、TG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CIV)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5或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电针具有明显的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防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NLR等作为炎症小体的核心,通过识别PAMPs和DAMPs,经衔接蛋白ASC活化Casp1,从而促进IL-18和IL-1β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炎症小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机制中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李夏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5(2):68-70
19世纪末,病理学家发现脂肪肝和肝硬化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当时,酒精是导致脂肪肝的最主要病因。后来发现除了酒精因素外,仍有一部分病人会发生脂肪性肝炎甚至纤维化,且在女性、肥胖和糖尿病病人中好发。当时,曾用“脂肪性肝炎”、“脂肪坏死”、“糖尿病肝炎”来描述。不久,又发现用空回肠旁路手术治疗肥胖症后可出现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的病理改变。即: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和汇管区炎症,有时也可有Mallory小体形成和肝纤维化等,这个发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可能是代谢异常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对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尿毒症患者77例,37例接受透析不足2个月,为尿毒症短期治疗组,40例接受透析1~3年,为尿毒症长期治疗组,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结果 3组间Th17/Tr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最低,尿毒症短期治疗组最高.与对照组比较,两个尿毒症组的白细胞介素(IL)-17、IL-6增高(P<0.05),IL-10、心搏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搏指数(SI)、射血分数(EF)和总外周阻力(TPR)降低(P<0.05),与尿毒症长期治疗组比较,尿毒症短期治疗组的IL-17、IL-6明显增高(P<0.05),IL-10、SV、CO、SI、EF和TPR明显降低(P<0.05).结论 Th17/Treg失衡与尿毒症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存在相关性,这种不平衡在尿毒症患者中对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对RA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Th,主要是Th17细胞)免疫调节异常是其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Th17细胞主要分泌IL-17,介导炎症反应过程,是RA发病机制中的主要效应细胞;Treg细胞作为具有独特调节作用的免疫抑制细胞,主要通过分泌TGF-β、IL-10等发挥作用。两种细胞的分化发育相互制约,Th17细胞的增多,Treg细胞的减少,可导致Th17/Treg平衡失调,而出现滑膜炎症、关节破坏、骨侵蚀等,加剧RA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针对Th17/Treg失衡的治疗发现,阻止Th17对RA的致病作用,提高Treg细胞对RA的保护作用,调节Th17/Treg的平衡成为治疗RA的新途径。本文拟就Th17、Treg细胞分化、平衡关系以及中医药对Th17/Treg失衡的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RA的机制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新方法诱导小鼠心肌梗死4周后Th1/Th2、Treg/Th17的平衡影响。方法 37只雄性C57BL/6小鼠用新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n=32),假手术组(n=5)不进行最后的冠状动脉结扎。术后将模型组存活小鼠(n=25)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干预组(n=12)和心肌梗死组(n=13),依那普利干预组每日给予依那普利7.5 mg/kg灌胃,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28 d后检查各组小鼠心脏彩超,称量小鼠心脏重量和体重,心脏采血并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和Th2、Treg和Th17细胞比率。结果依那普利干预组小鼠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均小于心肌梗死组,且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心肌梗死组,且小于假手术组(P0.05)。依那普利干预组小鼠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Th2、Treg细胞比率高于心肌梗死组,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小鼠心肌梗死4周后外周血有Th1/Th2、Treg/Th17的失衡,依那普利可以调节Th1/Th2、Treg/Th17平衡,这可能与其抑制心梗后小鼠心室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Th17细胞、Treg细胞表达及Th 17/Treg失衡的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同期53例宫颈癌、25例CIN和25例子宫全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和宫颈组织中Th17细胞、Treg细胞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CIN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表达及Th 17/Tre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P<0.05),Treg细胞表达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组织中Th 17/Treg与FIGO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均显著升高,Th17/Treg失衡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汪珊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2):149-151
支气管哮喘(以下称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气道疾病,因其复杂性,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此前广为接受的Th2占优势的Th1/Th2失衡并不能完全解释哮喘的发病机制。后有研究发现机体存在的Th17和Treg两种细胞,虽功能不同,但是之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甚至有可能存在Th17/Treg平衡。炎症反应可打破Th17/Treg平衡,当两者失衡则可能引发诸如哮喘之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平衡的打破作为哮喘发病的机制之一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文章试图就此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观察柴胡疏肝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就诊的NASH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12周及24周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主症积分及累积性症状积分,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与患者脂肪度(CAP)水平(P<0.05),降低NASH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论] 柴胡疏肝散能够改善NASH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血脂指标、脂肪度,减低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肝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etransferase, ALT) 状态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helper T lymphocytes 17, 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 (regulatory T lymphocyte, Treg)及其比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336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乙肝抗原抗体,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被测者的病毒载量,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其中ALT正常的乙肝患者111例(ALT<40 U/L),ALT≥正常上限且<2倍增高的慢性乙肝患者108例(40 U/L≤ALT<80 U/L),ALT≥正常上限2倍增高的慢性乙肝患者117例(ALT≥80 U/L),并且按病毒载量分为低复制组(HBV DNA<4.0 lg copies/mL),中复制组(4.0 lg copies/mL≤HBV DNA<6.0 lg copies/mL),高复制组(HBV DNA≥6.0 lg copies/mL)。采用Dunnett T3方差分析在不同ALT状态下,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的影响。对ALT≥正常上限2倍增高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病毒学及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的变化。结果: 在ALT正常组及ALT≥正常上限且<2倍增高的慢性乙肝组中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ALT≥正常上限2倍增高的慢性乙肝患者组中,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Th17(低复制组 3.18%±0.79%、中复制组 3.78%±0.92%、高复制组4.57%±1.15%)、Treg细胞 (低复制组 5.52%±1.58%、中复制组 5.89%±1.84%、高复制组6.37%±2.35%) 及其比率Th17/Treg (低复制组0.57±0.25、中复制组 0.65±0.29、高复制组 0.73±0.36) 均明显增高(P<0.05)。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患者HBV DNA明显下降,Th17(3.89%±1.02% vs.2.06%±0.46%)、Treg细胞(6.02%±2.03% vs.5.06%±1.25%)及其比率(0.65±0.28 vs.0.41±0.14)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在不同ALT状态下HBV对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的影响不同,可以从免疫学的角度阐明HBV对机体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以ALT分组抗病毒治疗的意义,从而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鼻炎(AR)是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既往认为AR是由Th1/Th2型细胞因子的不平衡引发的。然而,目前研究发现还有其他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了AR的发生、发展,因而Th1/Th2的细胞模式现已经扩展为Th1/Th2/Th17/Treg细胞模式。该文复习既往研究文献,锁定与AR密切相关的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系统,对该系统在AR发生、发展的免疫学机制进行综述。扩展后的Th1/Th2/Th17/Treg细胞模式更有助于对疾病的理解,将推动AR的发病原因探讨、药物的干扰机制阐释以及相关靶点新药开发等研究工作,为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究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平衡对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导价值。 方法选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2个月HCV-RNA阳性情况将其分为阳性组59例及阴性组41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HCV感染患者均采用常规口服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连续治疗12周。比较各组入院治疗前、治疗后血清HCV-RNA、肝功能、Th17、Treg细胞百分比和Th17/Treg。随访12个月,观察HCV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阳性组Treg细胞百分比、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HCV-RNA定量均高于阴性组,GPT、GOT、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比低于阴性组及对照组,Th17/Treg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Th17/Treg与HCV-RNA定量均呈正相关(r=0.416、0.356、0.327,P<0.05);Th17细胞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灵敏度为0.797,特异度为0.854;Treg细胞AUC为0.886,灵敏度为0.949,特异度为0.805;Th17/Treg比值AUC为0.681,灵敏度为0.763,特异度为0.537。 结论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Th17/Treg比值有助于临床对HCV感染患者HCV-RNA阳性进行早期预测,可为后续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Treg/Th17)与血清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消失的关系。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特异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以及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的频数。结果与HBV-DNA及Treg细胞频数的下降相对应,所有患者表现为Th17细胞频数的快速增加,以及HBcAg特异性刺激条件下IL-17分泌的下降。治疗引起的HBV复制抑制能够导致Treg/Th17比率的明显下降。第4周时的Treg/Th17比率下降和其后血清HBeAg的消失关系密切。结论病毒复制的抑制不仅减轻Th17细胞的活动而且能够快速降低Treg/Th17比率。第4周时的Treg/Th17比率有望成为预测ETV治疗慢性HBV感染患者有效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在喘息婴幼儿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发作期喘息婴幼儿60例(喘息组)及下呼吸道感染但不伴喘息发作的婴幼儿50例(非喘息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婴幼儿50名(对照组),并根据患儿既往喘息发作次数,将喘息组分为A1组(首次喘息组,34例)及A2组(反复喘息组,喘息发作≥2次,26例);根据有无合并哮喘高危因素分为B1组(合并高危因素组,25例)和B2组(未合并高危因素组,35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婴幼儿Th17细胞、Treg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婴幼儿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的表达.结果: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Treg细胞百分数及Treg/Th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喘息组、非喘息组的Treg细胞及Treg/Th17百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Th17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喘息组Treg细胞及Treg/Th17百分数显著低于非喘息组(P<0.01),Th17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非喘息组(P<0.01).3组血清中IL-17、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喘息组、非喘息组的IL-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喘息组的IL-17显著高于非喘息组(P<0.01),IL-10水平显著低于非喘息组(P<0.01).A1组外周血Th17百分数高于A2组(P<0.05),Treg细胞及Treg/Th17百分数显著低于A2组(P<0.01);A1组IL-17显著高于A2组(P<0.01),IL-10显著低于A2组(P<0.01).B1组外周血Th17百分数显著高于B2组(P<0.01),Treg细胞Treg/Th17百分数显著低于B2组(P<0.01);B1组IL-17显著高于B2组(P<0.01),IL-10显著低于B2组(P<0.01).结论:早期监测外周血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可为有支气管哮喘发展倾向的患儿提供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