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687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进行初筛,可疑或阳性的患者行静脉造影确诊DVT。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率为12.4%(85/687)。经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受伤至入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高,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后延迟入院以及APTT缩短的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增加,对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前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中老年患者脑出血后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并探讨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且发病24 h内住院的脑出血患者245例,在患者脑出血后10~14 d内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得出脑出血后急性期DVT发病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患者脑出血后并发DVT的影响因素。结果:245例中老年脑出血患者中79例患者发生DVT,发病率为32.24%,其中39例(49.37%)无DVT的临床症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1.73,95%CI=1.12~2.98)、下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OR=4.13,95%CI=2.15~8.97)、连续卧床时间≥3 d(OR=4.73,95%CI=2.25~9.78)、Wells评分≥2分(OR=3.54,95%CI=1.62~6.67)、入院时D-二聚体高(OR=3.06,95%CI=1.01~3.49)是脑出血后急性期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康复治疗是DVT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5,95%C...  相似文献   

3.
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49例(年龄33—72岁,平均53岁)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9.54±9.65.下肢无创伤组27例,手术取栓7例。死亡1例,溶栓治疗20例;随访16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2.5%、30%、37.5%、33.3%、40%。下肢有创伤组22例。2例因股静脉损伤行手术治疗,溶栓治疗20例;随访15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6.7%、14.3%、15.4%、18.2%、25%。结论: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严重创伤患者,应接有无下肢合并伤分为二种类型。合并下肢损伤者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及早诊断是挽救肢体、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日本威士迭公司生产的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79倒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6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测定。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VT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DVT组24小时~7天的DVT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结论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存在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亢进,说明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与抗心磷脂抗体(ACA)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择创伤骨折患者196例,经彩色多普勒确诊的DVT患者23例。健康查体者116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创伤骨折患者CRP含量显著增高,但低于深静脉血栓患者;深静脉血栓患者ACA阳性率明显增高,5例ACA阳性的骨创伤患者均发生DVT;下肢骨折组、多发骨折组、骨盆骨折组CRP阳性率又高于上肢骨折组(P〈0.05)。结论ACA和CRP与骨创伤后DVT的发生相关,ACA是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系统疾病,易并发肺栓塞,而导致患者死亡[1]。近年来,DVT的临床发病率日益增高,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肺栓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能够安全、准确地诊断DVT。本文总结201例DVT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9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其中全髋关节置换(THA)315例325髋;全膝关节置换(TKA)24例31膝。患者入院后均常规检测凝血纤溶情况,术后1、3、5 d监测D-二聚体(D-D)。对于可疑DVT患者,均首选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必要时行静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全部患者均接受物理治疗和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共诊断19例DVT(25侧肢体),其中中心型或混合型6例,周围型13例。经预防性抗凝之后,非DVT的患者的D-D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而DVT患者在监测的第1天和第3天甚至更长时间D-D仍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周围型DVT患者术后抗凝6个月,中心型或混合型DVT患者骨科手术后放置了临时腔静脉滤器,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未出现肺栓塞情况。结论:对高危老年病人应做到术前充分评估,早期功能锻炼联合抗凝治疗预防DVT的发生安全有效,D-二聚体可作为老年DVT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凝血因子X预防下肢骨折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王毅  李英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3):929-93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可导致致命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hsm,PTE)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高龄、制动等易发生DVT,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DVT是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PBL)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意义,提高临床医生对APTE的认识。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60岁以上老年住院APTE患者326例,分析患者PBL升高的原因及预后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比较分析PBL升高组(n=78)和PBL正常组(n=248)患者的年龄、性别、D?二聚体水平、肺动脉栓塞部位、近端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远端DVT、基础疾病、深静脉置管、吸烟史、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结果:下肢近端、远端均存在DVT患者的PBL显著高于无DVT组和仅下肢远端DVT组(P < 0.05)。统计学分析显示,心力衰竭、近期(<30 d)骨折、间质性肺病和D?二聚体水平是老年APTE患者PBL升高的相关因素(P < 0.05)。PBL升高组溶栓比例、在院死亡、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使用、心肺复苏率均高于PBL正常组(P < 0.05)。结论:PBL升高的老年APTE患者预后较差,需要重点关注心肺功能不全、下肢近端及远端均存在DVT的老年APTE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与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huma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Serpine1)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杭州整形医院就诊的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272例,以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为“金标准”,将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0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72例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TEG检查,检测两组的凝血因子Ⅴ、Serpine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TEG参数凝固时间(solidification time,K)、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降低,最大幅度(maximum magnitude,MA)、凝固角(solidification angle,)升高,且研究组重度患者的K、R较低,MA、α、凝血因子Ⅴ、Serpine1水平较高(P<0.05)。K、R、MA、α、凝血因子Ⅴ、Serpine1与研究组轻度、重度严重程度相关,且K、R、MA、α与凝血因子Ⅴ、Serpine1相关。K、R、MA、α、凝血因子Ⅴ、Serpine1联合检测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TEG联合凝血因子Ⅴ、Serpine1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朝阳医院1998年8月-2001年1月间药物治疗101例下肢DVT患者的情况。结果:101例下肢DVT患者经药物(尿激酶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复方丹参等)治疗后,1个疗程的总显效率为73.3%。结论:下肢DVT在诊断和治疗上并不困难。只要正确认识本病,及时诊断,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例妇科手术后发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阴式手术及贫血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1例手术取栓,11例经抗凝、溶栓治疗,均好转出院,无病人死于肺栓塞(PE)。结论:DVT是妇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影响生活质量,故及早诊断、治疗和预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CU。在西方国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年发病率约为1‰,肺栓塞的年发病率约为0.5%o。而在大多数这样的患者诊断中,超声已经成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3年在西安市东方医院妇产科行剖宫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0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9例剖宫产术后2~6天发生DVT,1例术后12天发生DVT。29例发现较早,在感觉下肢酸困无力,疼痛,轻微肿胀时积极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疏通微循环治疗7天后痊愈。1例因已出院,术后12天时自觉下肢肿胀疼痛来就诊,查见股静脉血栓较大,转外科行手术切开取栓。结论: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者术前作凝血功能检测、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术后尽早给予物理机械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预防性治疗,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在我院的流行病学情况及规范化诊断。方法:通过对我院近5年来确诊和/或疑诊为DVT、PE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发病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DVF和P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DVT的总发病率为0.66‰,疑似PE的总发病率为0.1‰,其中疑似PE患者死亡率为100%。结论:PE和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骨折、创伤、偏瘫、活动性肿瘤是DVT和PE主要的危险因素,通过对重点高危人群制订相应诊治措施以期降低相关临床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继发于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STP)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6~12月间治疗的227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其中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对以下因素:(1)性别;(2)高龄(〉65岁);(3)肥胖(BMI〉30kg/m^2);(4)重度静脉功能不全(CEAP临床分级≥C4);(5)患肢情况(左、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并发重度静脉功能不全是STP继发DVT的危险因素。在男性SVP患者中,继发DVT的可能性是女性患者的4—6倍;而并发重度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其继发DVT的可能性也较其他患者高3倍以上(均P〈0.05)。结论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特别是在男性患者和并发有严重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中,应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孙力  孙明  王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3):541-54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结果:10例中良性子宫肌瘤7例,恶性肿瘤3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超)检查确诊,10例中8例DVT发生在左侧下肢,2例发生在右下肢。9例行非手术疗法包括一般处理,溶酸、抗凝和祛聚疗法,1例外科手术取栓。10例中9例治疗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合并DVT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有助于DVT诊断。急性DVT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均有效,在此两种疗法中辅用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对具有发病高因素患者于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凝剂。  相似文献   

18.
李宝新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62-16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拟诊为DVT的患者进行双下肢深静脉CDFI检查。结果:共检出下肢DVT49例,其中急性血栓30例,亚急性血栓10例,慢性血栓9例;双侧下肢DVT13例,单侧36例;左侧31例,右侧18例,左侧明显多于右侧,急性血栓多发于高位静脉,慢性血栓多发于低位静脉。结论:CDFI具有无创、安全、迅速、可重复性检查、诊断率高、无禁忌症等优点,是诊断下肢DV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预防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thrombosis,DVT)而引起肺动脉栓塞(pul monary embolism,PE)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时滤器植入52例下肢DVT患者。结果:52例滤器均成功植入,1例未取出,51例取出,37例滤器捕获血栓,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结论:临时滤器植入预防因DVT而引起的P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类型,是一类比较严重的创伤,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日益提高,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日益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由于可继发致死性肺栓塞及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已被公认为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DVT的误诊率及漏诊率高,早期诊断明确并经过治疗者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