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抽取100例,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常规组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高于常规组,观察组PT、APTT高于常规组,FIB以及DD低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疗效较好,可以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7例重度子痫前期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解痉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和LMWH.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24 h尿蛋白水平及血压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Apa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孕妇低蛋白血症及肾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期死亡率,以及出血、胎盘早剥、过敏性皮疹、血小板减少、肝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LMWH可明显降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LDA)对子痫前期(PE)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笔者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4例PE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n=31)、肝素组(n=31)和联合组(n=32)。肝素组皮下注射LMWH 5000IU,联合组在肝素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75mg/d。比较PE的发生率、APTT与24h尿蛋白量的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肝素组、联合组PE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重度P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肝素组、联合组24h尿蛋白明显降低,APTT明显延长,且联合组24h尿蛋白明显低于肝素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素组、联合组早产、胎儿生长迟缓、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升高,联合组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肝素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肝素组(P<0.05)。结论 PE高危人群给予LDA联合LMWH可一定程度降低PE的发生风险和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P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102例PE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的49例为对照组,予以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的53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S/D)、24 h尿蛋白总量,孕妇并发症(肝肾损害、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AP、S/D、24 h尿蛋白总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PE患者,可降低MAP、S/D、24 h尿蛋白总量水平,改善母婴结局,未增加孕妇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复合维生素预防子痫前期(PE)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PE高危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期保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复合维生素,对比两组PE发生率、PE分级、凝血功能、炎性因子、血压、孕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研究组PE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妊娠结束时研究组APTT水平较对照组更高,FIB、SBP、DBP、TNF-α、IL-6及IL-12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孕妇不良结局率、新生儿不良结局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LMWH联合复合维生素可预防PE发生,有利于改善孕妇凝血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母婴结局改善。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压改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01-01~2016-12-31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休息、镇静、解痉、有指征地降压、利尿、促胎肺成熟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治疗。采用CA7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水平;采用血压测定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尿氮素(BUN)、24 h尿蛋白定量(24hUP)、血尿酸(UA)、血肌酐(Scr)水平;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后胎儿窘迫、新生儿死亡、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剖宫产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IB、APTT、PT、BUN、24hUP、UA、Scr、血小板、收缩压、舒张压之间比较,以及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胎儿窘迫、新生儿死亡、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有助于改善凝血因子、血压及肾功能水平,提高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状态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检查存在子痫前期危险因素的367例孕妇的药物使用数据,根据预防子痫前期药物方案分为A组(小剂量阿司匹林,n=137)、B组(低分子肝素钙,n=107)、C组(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n=123)。比较用药前后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随访至孕妇分娩记录胎盘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母婴结局。结果 用药后,C组DD、FIB、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早产发生率、均低于A、B组,VEGF阳性表达率、MVD、PT、APTT水平、Apgar评分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间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胎盘指标比较及3组间子痫、剖宫产、产后出血、死胎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均可发挥子痫前期预防作用,对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胎盘指标有改善作用,联合用药预防效果更佳,且未显著增加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高危孕妇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存在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孕9~12+6周)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除常规孕期检查以外,自孕14周开始每日口服阿司匹林75 mg至孕28周;对照组只做常规孕期检查.比较两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研究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及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23.1%、5.7%,低于对照组的51.9%、15.4%(P<0.05).研究组早产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早期结束后尽快开始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且不增加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可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5.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动脉压水平、24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动脉压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利于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A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29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HCT、D-D和尿酸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PE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硫酸镁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健康之路》2015,(9)
目的:对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子痫前期的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子痫前期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硫酸镁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4h尿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的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胎儿窘迫的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痫前期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89-91+95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妊娠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与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有效率、妊娠结局、终止妊娠孕龄及新生儿体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为(128.65±12.74)mmHg、(85.16±4.26)mmHg,低于对照组的(139.28±16.50)mmHg、(94.18±5.62)mmHg(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42.00%,高于对照组的20.00%,剖宫产率为58.00%,低于对照组的80.00%,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观察组终止妊娠孕龄为(38.95±1.15)周,长于对照组的(36.45±1.08)周,新生儿体重为(2692.45±125.48)g,高于对照组的(2310.32±118.56)g(P0.05)。结论予以妊娠高血压患者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疗效确切,能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妊娠结局,延长其孕龄,增加胎儿出生体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