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0例输入性疟疾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本院收治的输入性疟疾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收治的输入性疟疾10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10例输入性疟疾患者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黄疸,腰痛,意识障碍等不同临床表现,有7例发现中毒性肝炎,5例发现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1例。实验室检查发现输入性疟疾患者血小板明显下降和肝功能异常,超声显示肝肿大2例,脾肿大6例。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较复杂,并发症多,容易导致临床医生误诊,增加诊断难度,延误治疗。对于血小板明显下降的患者,结合流行病学史,应该高度警惕输入性疟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我院为湖北省疟疾防治定点医院之一,分析在我院体检及就诊的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特点,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种疾病,减少误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防止出现疟疾的流行。方法主要对2007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46例输入性疟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46例疟疾患者中间日疟124例,恶性疟疾病22例;其中体检发现79例,另外67例为就诊的患者,表现为典型症状:畏寒、发热、汗出、热退的占66例,1例仅表现为乏力,头痛。出现溶血性贫血3例、黑热病2例、脑型疟1例。平均住院16.3 d,治愈率100%,治疗后复发3例。结论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在疟疾的防治中的关键。及时切断传染源可以阻止疟疾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田李均  韩旭东  黄晓英 《江苏医药》2012,38(11):1334-1335
目的 分析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调查并分析13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教治情况.结果 13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疾,其中脑型疟疾5例(38%),11例出现血小板减少,8例出现肝功能损伤,5例出现肾功能损伤,其中3例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13例患者经青蒿琥酯特异性抗疟治疗和辅助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从疟疾流行区归国的发热患者,特别是合并血小板减少者,应作血涂片仔细找疟原虫,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规范使用青蒿琥酯有助于迅速杀灭疟原虫,改善病情.若出现肾功能损伤合并少尿或者严重溶血,尽早行CRRT,有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蒋亦明  孙彤  陈仁芳 《江苏医药》2012,38(2):238-239
疟疾由按蚊叮咬传播的疟原虫感染引起,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院2010年12月收治了2例输入疟疾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9岁和42岁.  相似文献   

5.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目前随着中非贸易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有增加趋势,输入性疟疾是当前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我国近年来输入性疟疾的疫情资料、临床特征、防治情况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住院的14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为非洲劳务回国的中、青年男性,8例患者在国外居住期间有1到多次的发热病史。贫血6例,脾大4例,黄疸6例,意识障碍2例。5例重症疟疾。血小板减少7例,肝功能有8例异常。经抗疟及对症治疗后,13例在短期内(1~2周)治愈出院。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重症病例比例高,遇有非洲回国的劳务人员,临床医师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高度警惕输入性疟疾的发生,及时诊断、抗疟治疗及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春市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7月本科收治的9例疟疾患者。结果:本组患者均为输入性病例,均有蚊叮咬史。临床特征:发热为100.0%,寒战为44.4%,大汗为55.6%,意识改变为22.2%,腰痛为11.1%,皮肤巩膜黄染为22.2%,贫血为66.7%,肝肿大为55.6%,脾肿大为77.8%。血涂片或骨髓涂片阳性率为88.9%。试验性治疗明确为11.1%。结论:输入性疟疾临床表现不典型,寒战、大汗仅占半数,多数患者伴随肝脾肿大、贫血,部分患者出现肝肾、神经系统损伤,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疟疾是全球流行的重要寄生虫病,随着人群的频繁流动和劳工的不断输出,输入性疟疾的病例仍有在国内发生。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防止误诊,笔者将遇到的1例输入性疟疾报道如下,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9.
兴义市是以间日疟流行为主的高疟区,通过几十年综合防治,1985年经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务人员输出逐年增多,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输入性疟疾的监测、防控已成为当前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2]。2010年5~6月,兴义市发生一起输入性疟疾疫情,我们对该起疫情进行了核实、调查和处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输入性恶性疟疾的器官功能受损程度,支持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 对河南省传染病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8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例患者普通病例152例,重症病例30例。其中脑型20例、超高热型5例;厥冷型0例;高原虫症型20例;胃肠型9例;黑尿热型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型49例;肝损害型71例;休克型3例。治愈180例,死亡2例。结论 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器官功能损害严重。及时临床分型识别、合理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结果治愈67例,占97.1%;复发2例,占2.9%;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各占1.4%。结论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及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输入性疟疾的防治经验,指导今后疟疾联防工作.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抗疟假定性治疗.结果 采取相应措施,疫情得到控制,39例病人全部治愈,未出现第二代病例.结论 该疫情是一起输入性疟疾病例,并总结出疟疾联防工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例1 男,47岁.因间断性发热1月余于2005-02-05入院.2004-09从巴基斯坦回国后间断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1.0℃,发热前有明显的寒战,伴咳嗽,鼻塞,咽痛,在当地医院按"感冒"给予"扑热息痛、布洛芬、头孢三嗪"等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患者17岁曾患"疟疾"(已治愈),为援外地质勘探工人.入院查体T 41.0℃,P 108次/min,R 19次/min,BP105/70mmHg,意识清,精神差,表情淡漠,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0cm可触及,质中等,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14.
詹世明  胡贵 《云南医药》1993,14(6):368-369
近年来,大理州每年自边境一线高疟区做工、经商、旅游等的流动人员近3.5万人次,边境一线高疟区经我州留宿的近万以上。自1989至1992年在疟疾监测中发现外源输入恶性疟92例,为加强输入恶性疟病人的管理、防止继发病人的发生与扩散,现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调查方法1.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本地人口流向高疟区的实行《疟疾检疫证》制度及回归人员血检、假定性治疗。外来高疟区常住流动人口与有关部门合作采取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40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接诊的39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将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能够有效的对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判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28例输入性疟疾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华  高人焘 《安徽医药》2011,15(1):78-79
目的通过比较输入性和本地疟疾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以探讨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该院2005~2010年收治的输入性疟疾28例和本地疟疾26例的临床资料、血常规和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26例本地疟疾相比,28例输入性疟疾有25例出现头痛,20例出现黄疸,3例出现溶血尿毒综合症及2例昏迷,出现1例死亡。实验室检查发现输入性疟疾组的患者血常规(血小板、血红蛋白)及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与本地疟疾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白细胞及白蛋白无明显差异。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病情凶险,应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空中乘务员输入性疟疾2例,对航空医师如何做好民航空勤人员输入性传染病的预防和诊疗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对2名执行非洲飞行任务后感染疟原虫的空中乘务员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诊疗经过及再燃和复发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8年7月9日两名乘务员执行同一非洲高疟区航线任务,在当地过夜时有蚊虫叮咬史,后出现高热症状,血涂片分别提示恶性虐原虫和间日虐原虫感染。经抗疟治疗症状消失。数月后两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发和再燃情况,再次行抗疟治疗,至今无复发。结论建议对于感染疟原虫的空勤人员,经治疗体温正常后应至少于地面观察6个月;航空医师应掌握各航线目的地的疫情报告,做好相关航线的卫生保障工作,提高对各种输入性传染病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输入性疟疾患者护理中全面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输入性疟疾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2个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原虫复燃情况、疟原虫转阴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疟原虫平均转阴时间以及平均退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 d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8 d复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全面护理用于输入性疟疾患者护理中,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某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84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设同期接受体检的84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者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降钙素原水平为(0.32±0.05)ng/L,C-反应蛋白水平为(2.72±0.64)mg/L,白细胞计数为(12.48±3.15)10~9/L,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0.45±0.12)ng/L、(3.24±0.48)mg/L和(15.79±3.8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新生儿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既可用于区分健康新生儿和感染性疾病患儿,也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20.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由各种化脓性致病细菌引起的脑膜炎性疾病,也可侵犯脑实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本病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学龄前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是导致儿童时期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病因.临床上对本病早期准确的诊疗,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故临床医生除应熟练掌握本病的治疗外,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更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C反应蛋白(CRP)及血白细胞计数(WBC)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会出现明显增高,但在有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及非感染性疾病中也会出现增高.近年来,血清降钙素原(PCT)逐渐被临床医生广泛应用于检测细菌感染性疾病,PCT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当细菌感染机体,特别是重症感染时,在早期PCT就可以明显增高,而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时其增高不明显,甚至正常.有学者研究认为,PCT对区分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鉴别意义[1].本研究通过检测住院患儿血清中的PCT、CRP及WBC,评价上述3项指标在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