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6个产地艾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14个化学成分,主要的共有成分为桉油精、龙脑、(-)-4-萜品醇、松油醇、石竹烯、匙叶桉油烯醇、石竹烯氧化物。不同产地艾叶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其中宛艾品相好,化学成分丰富,主要成分含量普遍较高,且毒性成分含量较少,安全性更高,可为宛艾道地药材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结合的方法对产自甘肃崆峒、陕西黄龙、陕西安康、湖北蕲春及河南桐柏的艾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探究气候因子对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从5个产地的艾叶中分别鉴定出54,52,57,47,55个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醛、烷烃及苯系化合物等,其中18种为共有成分。桉油精、樟脑、松油烯-4-醇、丁香酚和石竹烯是艾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年极低温度和年日照时数对桉油精和樟脑含量的影响较大;年降水量和年有效积温对松油烯-4-醇和石竹烯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年日照时数和年极高温度则对丁香酚是较为主要的影响因子。长日照与极端温度条件可能更有利于艾叶挥发性物质的积累,可据此优化艾的栽培条件或选择适宜产区,提高艾叶品质。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5,(12)
目的:分析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2个不同产地艾叶的挥发油,并运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含量以湖北蕲春艾叶最高;桉油精、樟脑、龙脑、松油醇、石竹烯、侧柏酮等为各产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共有成分;安徽六安、甘肃兰州所产艾叶及山西交城的五月艾所含樟脑、侧柏酮等毒性成分较低;蕲春艾叶移栽至山西的样品在挥发油含量、成分种类及侧柏酮等毒性成分含量方面均优于原产地蕲艾。结论:产地对艾叶挥发油含量、成分种类乃至毒性成分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蕲春艾叶优于其他产地艾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艾叶中桉油精、樟脑、龙脑、β-石竹烯、氧化石竹烯5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艾叶药材采用正己烷回流提取1h。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丁香酚为内标,同时对艾叶中的5种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Agilent HP-5MS(30m×0.25mm,0.25μm)气相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质谱采用EI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温度250℃。结果:5种成分分离良好,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可为艾叶的多成分测定及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含量及成分差异,为艾叶的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测定其挥发油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的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以锋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实验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8个艾叶样品挥发油含量及成分的综合分析表明蕲艾九尖艾质量最优。挥发油颜色除山西本地品种的艾为蓝色透明状,其他均为绿色,其中九尖艾颜色最深,山西蕲艾移栽品种颜色最浅。3个产地8个批次的艾叶经HS-SPME-GC-MS分析,艾叶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图整体上相似,但挥发性成分有所差异。初步鉴定出180种化合物,有30种公有成分,其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桉油精、樟脑、石竹烯、樟脑萜、冰片等。结论运用HS-SPME-GC-MS能快速获取艾叶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信息,不同产地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九尖艾质量比七尖艾好,蕲艾移栽品种优于移栽地的当地品种。  相似文献   

6.
周洁  李晔  刘洋  张红  狄志彪  万兆新  苏同生  王春柳 《中草药》2022,53(15):4882-4894
收集艾叶Artemisia argyi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资料,对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不同产地艾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总挥发油、桉油精、龙脑、樟脑、总黄酮、石竹烯、异泽兰黄素、棕矢车菊素、微量元素钠、镁、铝、钾、钙、锰、铁、锌、钡、重金属铅、镉、汞、砷、铜的含量研究结果进行数据收集和横向归纳比较,总结不同产地艾叶成分的研究现状,为开展不同产地艾叶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陕西产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特征。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蕲春及陕西产21批艾叶样本中挥发性成分;以挥发性共有峰为样本特征,分别进行基于样本的聚类分析、基于产地分组的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基于化学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蕲春及陕西产艾叶样本中13个共有的挥发性成分;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蕲春与陕西产艾叶大部分样本可聚为一类;基于产地分组的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蕲春与陕西产艾叶样本13个挥发性成分的整体特征相近,无明显分簇;基于化学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发现,陕西产艾叶样本中α-松油醇、桉油精、α-石竹烯、葎草烯、氧化石竹烯、α-蒎烯、龙脑、侧柏酮、薄荷醇、丁香酚可代表整体的87.09%特征,为主要的活性成分。结论:陕西产艾叶与蕲春产艾叶在13个挥发性共有成分特征没有明显差异;陕西产艾叶挥发性成分的主要特征成分有α-松油醇、桉油精、α-石竹烯、葎草烯、氧化石竹烯、α-蒎烯、侧柏酮、薄荷醇、丁香酚、龙脑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野艾叶的挥发性成分,并与艾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方法:用HS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野艾叶与商品艾叶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野艾叶与艾叶的挥发性成分中,均含有桉油精、樟脑、龙脑、松油醇、α-蒎烯、莰烯、蒈烯、对-伞花烃、β-石竹烯、蒿烯、γ-松油烯等特征性成分。结论:本实验为野艾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吉金  王晓炜  黄服喜  熊英  吴秋云 《中草药》2006,37(9):1352-1353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Ram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它主要含挥发油、腺嘌呤、碱、菊苷、氨基酸、维生素E等,其中挥发油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1,2]。笔者经GC-MS测定其成分主要为桉油精、樟脑、龙脑、醋酸龙脑酯等。本实验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菊花挥发油中桉油精、樟脑、龙脑、醋酸龙脑酯,为菊花质量评价提供依据。1仪器与试药日本岛津GC—17A气相色谱仪,CLASS—GC10工作站,AOC—20i自动进样器,日本岛津QP2010气质连用仪。菊花药材购于深圳市海王星辰连锁药房,产地浙江…  相似文献   

10.
GC测定清凉油中薄荷脑、樟脑、桉油精和丁香酚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采用GC同时测定清凉油中薄荷脑、樟脑、桉油精和丁香酚的含量。 方法: 使用HP-INNOWAX毛细管柱(0.25 mm×60 m,0.25 μm),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280 ℃,进样口温度250 ℃,程序升温,初始温度90 ℃,10 ℃·min-1升至250 ℃,保持10 min。 结果: 在同一色谱条件下,薄荷脑、樟脑、桉油精和丁香酚分别在0.028 6~2.86,0.028 52~2.852,0.015 784 2~1.578 42,0.004 386 8~0.438 68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7%(RSD 0.71%),101.56%(RSD 0.80%),104.22%(RSD 1.17%),101.29%(RSD 1.17%)。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清凉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测定十滴水中樟脑和桉油精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华  张国宏  蒋受军  钟妍 《中成药》2008,30(7):997-999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十滴水(樟脑、干姜、小茴香、肉桂等)中樟脑和桉油精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B-WAX石英毛细管柱(30 m×0.53 mm,1μm),程序升温65℃~155℃(升温速率为6℃/min),FID检测器。结果:樟脑在0.18~5.78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1.0000,n=6),平均回收率为98.05%,RSD=0.94%;桉油精在0.06 mg/mL~1.92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n=6),平均回收率为98.99%;RSD=1.31%。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作十滴水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比较宛艾及31个产地艾叶Artemisiae argyi Levl.et Vant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艾叶8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TC-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含0.2%甲酸,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对结果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31批艾叶、15批宛艾指纹图谱中分别有18、25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0。31批艾叶,除河南邓州、漯河及安徽产地外,其他各产地相似度均较高,在聚类分析中被聚为一类;16批宛艾中15批可与蕲艾聚为一类;艾叶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049%;12批宛艾的综合得分高于蕲艾。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艾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杭白菊挥发油中β-榄香烯、樟脑及龙脑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炮制方法杭白菊挥发油中代表性成分β榄香烯、樟脑、龙脑的含量。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正辛醇作为樟脑、龙脑的内标,正十四烷作为β榄香烯的内标测定上述3种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采摘时间的杭白菊β榄香烯含量无明显变化;不同产地、不同等级杭白菊β榄香烯含量有所差异。樟脑及龙脑含量低,变化无规律。结论产地、炮制工艺、等级均可以影响杭白菊挥发油中3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
闫婷  周正繁  罗苗  周竹青  熊慧  梅之南 《中药材》2022,(10):2425-2431
目的:对湖北蕲春、河北安国、河南汤阴、河南南阳、浙江宁波产28批艾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油,利用GC-MS和GC对不同产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8批艾叶的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艾叶挥发油中检测到256个成分,明确了其相对百分含量。PCA分析不同产区的艾叶挥发油组成既有相似性,又存在特征性。地区间的Adonis检验结果显示R2>0,并且P<0.05,提示所有产区艾叶之间的挥发油成分含量均有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湖北蕲春和浙江宁波产区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相近,河南汤阴、河南南阳和河北安国产区的化学成分组成比较相似。建立了挥发油中桉油精、(-)-α-侧柏酮、(+)-樟脑、(+)-冰片、4-松油醇及β-丁香烯的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3.00%。GC法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含量有所差异。结论:不同产地的艾叶挥发油含量存在差异。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为不同产区艾叶的区分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丁艳霞  杜丽敏  郭中献  崔秀明 《中成药》2008,30(7):1030-1032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草果挥发油中桉油精(反)2-十二烯醛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法测定两种成分的含量。结果:GC法测定二组分的分离度和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桉油精99.59%、(反)2-十二烯醛99.46%,RSD为1.10、1.08%。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作为草果挥发油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安捷伦化学工作站对不同产地的艾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84种化合物,主要为酮类、烯类、醇类化合物。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的艾叶,其中湖北蕲春产的艾叶品质最好,其次为湖南广布、河南汤阴的艾叶质量较佳,聚类分析结果将不同产地艾叶分为5类。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为艾叶挥发性成分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艾叶微量元素的含量,为灸材艾叶及艾绒的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赶酸,稀释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对不同产地艾叶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艾叶中微量元素含量最高的是K,其次是Ca、Mg、Fe,不同产地艾叶样品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各产地艾叶样品重金属Pb、Cd、As...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法测定十滴水中樟脑和桉油精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外标峰高定量法测定十滴水中樟脑和桉油精的含量;在本实验条件下,樟脑在1.5~3.5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高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桉油精在0.8~1.6μl/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高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并测得十滴水中樟脑含量在2.03%(g/ml)左右,最大变异系数为2.5%,桉油精含量在1.15%ml/ml左右,最大变异系数为3.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控制冻疮消酊的质量,建立红花的薄层色谱鉴别和樟脑、冰片的气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红花药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樟脑、冰片中的樟脑与龙脑含量。结果:樟脑在0.858~17.130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龙脑在0.915~12.052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樟脑的回收率为97.97%,龙脑的回收率为97.66%。结论:本质量标准能有效地控制冻疮消酊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栽培品种蕲艾与蕲艾不同部位的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为蕲艾的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分别提取七尖蕲艾,五尖蕲艾,金艾的叶、籽、茎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相同栽培品种蕲艾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与质量分数除樟脑外均高于蕲艾籽与蕲艾茎,其中七尖蕲艾叶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与质量分数均高于五尖蕲艾叶及金艾叶。经HS-SPME-GC-MS分析表明,不同栽培品种蕲艾的不同部位均检测出质量分数较高的桉油精,樟脑,侧柏酮,α-蒎烯,1-石竹烯和氧化石竹烯等。结论:七尖蕲艾叶为上述3种栽培品种蕲艾的最佳药用部位,其籽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