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8例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所有资料,整理分析各级医疗事故中各种风险因素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情况,找出引发医疗事故与纠纷的主要原因,针对医疗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128例留观老年危重患者中医疗事故发生率为34.4%,其中三级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最高,为19.5%,医疗纠纷发生率为23.4%。导致一、二级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专业技能的不娴熟,三级医疗事故的原因是法律意识的淡薄,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病情告知的不及时以及责任心的缺乏。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其责任心,培养其沟通技能,有助于减少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发生的护理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关的的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探讨这期间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危险,同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进行解决.结果:在护理留观老年危重患者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主要与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与法律相关的知识、沟通能力相对较差、护理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工作压力较大等因素有关,针对护理中存在的这些风险因素采取对应的护理策略,及时解决问题.结论: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理解、护士相关法律知识缺乏、工作压力大、专业护理知识欠缺,所以,医院护理部应该合理搭配急诊室的护理人员比例,让护理人员加强学习法律相关、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危重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为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在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为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职业素养较差、综合职业技能水平较低、护理操作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护理操作(如护理告知行为的缺失、护理操作流程的不当)、缺乏对患者个人情况的深入了解和掌握等。为了在护理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的过程中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我们应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和专科技能,完善抢救室的医疗预警机制,提高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凡属于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称为危重患者。抢救危重患者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一项紧急的任务,护士必须从组织上、物质上、技术上、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遇有危重患者,要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然而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6例实施无缝隙护理组的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实施无缝隙护理前收治的1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状况。结果:无缝隙护理组抢救成功率为94.23%,而对照组为84.62%。无缝隙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缝隙护理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和插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8.
《河南医学研究》2017,(14)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危重创伤患者160例,根据患者采用急诊救治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2015年期间的80例患者采用常规性急救,2016年以后收治的80例患者采用改革后的整体性急救,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确诊时间、早期救治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死亡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确诊时间、手术时间、早期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5%(2/80),低于对照组的13.75%(1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创伤患者,采用系统科学的整体性急救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病情的确诊时间、手术时间与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安全,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创伤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行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创伤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通过制订应急预案、建立急救中心网络体系、启用创伤危重患者绿色通道、组建高素质医护人员和采用统一创伤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等建立急救程序化管理。比较实行急救程序化管理前后患者术前出诊启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管理后患者术前出诊启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管理前明显缩短,抢救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现急救程序化管理可显著提升抢救效果,降低出诊启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4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对其进行全程护理模式下的抢救护理;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70例危重患者做对照组,治疗中对其采取常规抢救护理措施进行抢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治疗危险和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80例ICU危重患者为基础组,采用常规转运方式;96例ICU危重患者为改进组,改进组在转运过程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危重患者的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病情恶化情况。结果基础组转运时间为(28.73±3.35)min,改进组为(26.4±2.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5);基础组各种不良事件坠床(11.25%)、静脉通路中断(11.25%)、管道阻塞或脱管(15.00%)、供氧中断(10.00%)、心率改变(15.00%)、呕吐或气管堵塞(12.50%)和医疗纠纷(7.50%)发生率均高于改进组,分别为2.08%、3.13%、5.21%、2.08%、4.17%、3.13%和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血氧饱和度降低(18.75%)、血压升高或降低21(26.25%)、心律失常19(23.75%)、休克4(5.00%)和其他类别14(17.50%)病情恶化比例均高于改进组,分别为4.17%、8.33%、5.21%、0%和3.13%。结论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转运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交通和建筑、机械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危重创伤患者越来越多。他们在进入病房之前必须进行紧急的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所以在门诊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和初步处理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门诊接收危重创伤患者47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细节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0例。观察组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运用细节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入院、治疗、出院等一系列的护理过程给予评分,对所给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需求满意度。结果运用护理细节管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需求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除用药指导外的其他项目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细节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水室的急救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了56例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护理。结果 56例危重创伤病人全部安全渡过手术关,无1例病人在手术室死亡。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合理的人员的安排,对病情的准确评估,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和争分夺秒的预见性护理配合,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而病人入室后迅速建立有效通畅通的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准确及时;手术配合主动熟练;伤情处理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就诊过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福建省某三甲医院急诊科2016年5月开始为期3个月的全程护理模式探讨,并比较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前(2016年2—4月)和应用后(2016年8—10月)共1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焦虑(SAS)得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应用后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1.67%、护理满意度88.83%,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焦虑情绪(61.60±3.20)分,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 在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行CRRT治疗的危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39例(使用系性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非计划下机率和血管通路通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CRRT非计划下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的急诊危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全程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对比(1)两组患者就诊挂号时间及就诊时间.(2)两组患者对医院总体满意度.结果:(1)两组患者就诊挂号时间及就诊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患者对医院总体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以帮助急诊危重患者缩短就诊挂号时间及就诊时间时间,提高医院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吴美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5):669-67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我院急诊抢救224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全程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采用全程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全程护理组抢救成功率(90.18%)高于常规护理组抢救成功率(79.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护理组患者家属满意度(86.61%)高于常规护理患者家属满意度(74.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实施全程护理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流程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取流程管理设计、流程学习及培训、危重患者流程管理应用、护理流程再造方法观察流程管理前、后危重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投诉率变化和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流程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工作满意度,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患者流程管理制订合理计划,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分工明确、注重秩序规则,使工作流畅,避免救治过程总无序、忙乱,避免操作中重复、差错出现,更具有高效性,确保救治过程中时间性和高效率,提高了护士的依从性,为保障危重患者的安全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