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是诱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在肿瘤形成中起免疫检查点的作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该通路而用于肿瘤的治疗。近年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大量国际性临床研究证实PD-1抗体和PD-L1抗体单药及联合化疗或血管生成抑制剂等药物治疗NSCLC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化疗。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Atezolizumab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NSCLC的二线治疗以及某些特定人群一线治疗的标准治疗策略。目前公认的与免疫治疗疗效确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有PD-L1表达水平、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MMR蛋白表达缺失(dMMR)和肿瘤突变负荷(TMB)。现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抗PD-1/PD-L1新药在NSCLC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选择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
肺癌目前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大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了继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的新型治疗方向。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阻断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PD-L1)构成的PD-1/PD-L1通路,证实了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相关性,以及PD-L1作为疗效预测标志物的价值。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用于NSCLC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爱峰 《中外医疗》2024,(5):107-110+136
目的 探究真实世界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 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 PD-L1)抑制剂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7月涟水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晚期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二线及以上单药化疗,观察组接受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对比两组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血压发生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中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降...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全球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预后欠佳。近年来,免疫治疗极大改善了部分NSCLC患者的生存预后。其中,针对PD-1/PD-L1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治疗被批准用于NSCLC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反应。本文综述了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在NSCLC的研究结果,并概述了目前免疫治疗的局限性及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抑制剂等免疫疗法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项重 大进展。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来选择最佳的受益人群,因此该抑制剂只在约20% 晚期NSCLC 患者 中起作用。与单药治疗比较,NSCLC 患者结合常规和/ 或靶向治疗显示更好的安全性和疗效。笔者总结几 种已批准用于NSCLC 治疗的抗PD-L1 药物,且强调抗PD-L1 治疗与化学疗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靶向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等其他非免疫治疗相结合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外泌体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PD配体1(PD-L1)的表达与卡瑞利珠单抗(PD-1)单抗免疫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95例晚期ESC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D-1治疗。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43)与无效组(n=52)。分析晚期ESCC患者PD-1单抗免疫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分析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对晚期ESCC患者PD-1单抗免疫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效组年龄、低分化例数占比、癌胚抗原(CEA)、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高于有效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分化、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为晚期ESCC患者PD-1单抗免疫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外泌体PD-1、PD-L1表达率预测晚期ESCC患者PD-1单抗免疫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689~0.863)、0.706...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膀胱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步上升趋势。近年来,晚期膀胱癌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免疫检查点已被证实不仅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能显著改善晚期膀胱癌患者的预后。PD-1、PD-L1和CTLA-4抑制剂主要通过阻断负向调控信号,进而恢复T细胞活性,从而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为泌尿肿瘤的治疗开创了新篇章,特别是在晚期膀胱癌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在晚期泌尿肿瘤中取得成功,并且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获批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进展,在晚期膀胱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PD-1与PD-L1结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过程,进而介导癌细胞的免疫逃逸。研究发现PD-1/PD-L1单抗用于术前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客观及病理缓解率,对于靶向耐药的患者也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对PD-1/PD-L1单抗在靶向耐药和肺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详细列出了免疫治疗能够改善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临床预后的证据,表明免疫治疗在肺癌术前辅助治疗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程序化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程序化死亡受体的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成为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临床实践中发现,并非所有患者均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因此,研究者正在试图寻找合适的疗效预测标志物来筛选可受益患者。目前关于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免疫检查点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及免疫炎症因子、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0.
杨蕾伊  林桑  谢其冰  尹耕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1):1393-1398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是一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06年5月起,已经有10种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尽管PD-1和PD-L1抑制剂对某些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研发同等疗效但不良反应较PD-1/PD-L1抑制剂少的新型药物迫在眉睫。此外,探索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在PD-1和PD-L1抑制剂研究中的地位同样重要。本综述讨论了几种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在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要监控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本综述还指出了未来PD-1/PD-L1抑制剂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主要以手术及放化疗为主,但患者生存率没有明显改变。近几年,免疫治疗开创了EC治疗的新篇章。采用免疫治疗与化疗或放疗联合治疗策略可以提高EC的治疗效果。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检查点抑制剂作为EC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PD-1/PD-L1抑制剂在EC治疗上的研究进展及治疗过程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仅对部分肌层浸润型膀胱癌(MIBC)患者有效。随着二代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MIBC分子特征图谱借助于大数据挖掘技术得到不断完善。有研究发现,PD-1/PD-L1抑制剂对MIBC的治疗效果与肿瘤组织的分子特征图谱相关。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关于利用肿瘤组织分子特征图谱指导MIBC精准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对MIBC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延长、不良反应的减少、经济负担的降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实现MIBC患者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1/PD-L1抑制剂联合洛铂腹腔灌注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O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3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复发性O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紫杉醇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PD-1/PD-L1抑制剂+洛铂腹腔灌注,n=35)与对照组(洛铂腹腔灌注,n=3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疗效。两组均以3周为1个治疗周期,完成4个治疗周期后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年龄、活动能力评估标准(ECOG)评分、复发部位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客观缓解率(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复发性OC患者治疗期间,以紫杉醇治疗为基础,辅以洛铂腹腔灌注治疗,并联合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能够改善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联合用药不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出现的肿瘤免疫治疗彻底改变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免疫疗法是免疫抑制剂针对免疫检查点进行调节,免疫抑制剂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肿瘤4(CTLA-4)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途径以调节免疫耐受的重要抑制通路,在机体中参与维持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然而,免疫系统平衡的转变也会对多个组织器官产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irAEs不同于传统的化疗药物或靶向治疗的副作用,且目前在其诊断和管理方面经验相对较少。因此,irAEs构成免疫疗法中真正的挑战,并且任何新的改变都可能是与治疗相关的。最常见的irAEs发生在皮肤、胃肠道,其次是肺、内分泌系统、肌肉骨骼、肾、神经、血液和心血管。IrAEs通常持续时间长、可控,但有时可能导致免疫治疗的中断,甚至可能发生致命不良事件。该文针对目前PD-1抑制剂所产生的irAEs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糖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存在多个N-糖基化位点,其糖基化修饰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PD-1共有4个N-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49、N58、N74和N116。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8(fucosyltransferase 8,FUT8)可催化PD-1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一些针对PD-1的N58位点糖基化修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此外,阻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PD-1的N74糖基化修饰可以增强其杀伤效应。PD-L1同样含有4个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35、N192、N200和N219。一些重要的调控分子可以抑制或促进PD-L1的糖基化修饰,产生一定生物学效应。本文通过综述糖基化修饰对PD-1/PD-L1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期望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基于糖基化修饰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董利琴 《重庆医学》2021,50(3):524-528
目前头颈部肿瘤仍以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率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晚期或局部复发的患者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随着人们逐渐深入对肿瘤免疫逃逸及相关免疫抑制分子的研究,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当下肿瘤治疗领域最具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以PD-1/PD-L1信号通路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及其相关免疫疗法开始在头颈部肿瘤治疗领域崭露头角,该文就PD-1/PD-L1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免疫疗法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近年来逐步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改变了该病的治疗格局。大部分PD-1抑制剂相关研究排除了70或75岁以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使得老年患者使用PD-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相对较少。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PD-1抑制剂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胸外科和肿瘤科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65岁及以上的晚期NSCLC患者,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63例。本研究中PD-1抑制剂均为已经在中国获批上市的PD-1抑制剂单抗,包括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整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获取长期生存数据,随访至2022-03-15,收集患者PD-1抑制剂的疗效资料、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情况和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毒副作用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老年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63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65,89...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PD-1/PD-L1信号通路是造成肿瘤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引起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PD-1/PD-L1通路的激活能负向调控机体T细胞功能,使得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失,肿瘤细胞逃逸,进而肿瘤得以发展。PD-1/PD-L1抑制剂可特异性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恢复T细胞的免疫功能,在提高肿瘤患者的缓解率及生存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因参与肿瘤免疫逃逸而成为研究热点,PD-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体内外实验证实,阻断该通路可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免疫效应。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不仅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还有可能成为临床生物标志物,而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目前,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且在治疗多种实体瘤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热点PD-1/PD-L1通路在抗肿瘤免疫中的治疗意义,再对目前PD-1/PD-L1抑制剂在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运用及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PD-1/PD-L1抑制剂进一步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PD-1/PD-L1抑制剂进一步应用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