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镇痛方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硬膜外镇痛组(EA组,n=42)、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B组,n=41)和静脉镇痛组(PCIA组,n=41)。3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维持用药相同,EA组行硬膜外阻滞和硬膜外镇痛,TAPB组行双侧TAP阻滞,PCIA组予PCIA镇痛。术前(T0)、全身麻醉诱导后2h(T1)、术后1d(T2)、术后3d(T3)、术后7d或者患者出院前(T4)分别抽取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3组患者T2 CD4+均比T0显著降低;TAPB组和PCIA组T2 CD4+/CD8+均比T0显著降低;EA组T2总T淋巴细胞比T0显著降低(均P<0.05)。与EA组比较,PCIA组T1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显著降低。结论 无论何种镇痛技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第1天的T辅助细胞受到明显抑制,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对患者术中NK细胞数量的减少有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13-1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采用不同的通气策略对其细胞免疫的影响,为肿瘤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择期拟行腹腔镜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7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低PaCO2组(L组),术中维持PaCO2(25±5)mmHg;正常PaCO2组(N组),术中维持PaCO2(40±5)mmHg和高PaCO2组(H组),术中维持PaCO2(55±5)mmHg,每组25例。各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分别于手术前一天清晨(T0)、手术结束离开麻醉复苏室前5 min(T1)、术后24 h(T2)、72 h(T3)四个时点采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TH1/TH2值、MTT法检测NK细胞活性水平,ELISA检测IL-2及IFN浓度。结果与T0时点比较,三组患者T1~3时的TH1/TH2值、NK细胞活性、IL-2和IFN浓度均降低(P0.05);与L组比较,N组T1~3时点TH1/TH2值、NK细胞活性、IL-2和IFN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L组和N组相比,H组T1~3时TH1/TH2值、NK细胞活性、IL-2和IFN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采用适度过度通气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的运用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予以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PRO+EPI)、七氟烷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SEV+EPI)、丙泊酚静脉全麻(PRO)、七氟烷吸入全麻(SEV)处理;对照四组各阶段白细胞内丙酮酸激酶(P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变化。结果:PRO组各阶段的白细胞PK活性、G-6PD活性对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除PRO组之外的三组T3、T4期白细胞PK活性均明显高于T1期、G-6PD活性均明显低于T1期;PRO+EPI组、SEV+EPI组T4期白细胞PK活性明显低于T3期、G-6PD活性明显高于T3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SEV+EPI)、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PRO+EPI)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直肠癌根治术过程中会出现白细胞代谢增强现象,但术后24 h内白细胞代谢逐渐回落,表明此两种麻醉方式不会对应激免疫反应产生过大刺激;单纯静脉全麻(PRO)中2项指标调控效果不明显,表明麻醉对白细胞代谢刺激较大而得不到调控,应激免疫反应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剖胸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全凭静脉麻醉联合静脉镇痛(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B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除CD8+各指标术后均有所上升(P<0.01)外,其他细胞学指标(CD3+, CD4+,NK细胞)术后均有所下降(P<0.05或0.01);B组各指标在术后72h基本恢复术前水平(均P>0.05),但A组仍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是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干扰较小且恢复较快的一种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观察组)和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1d与术后ld、7d患者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的CD3+、CD4+和CD8+基本恢复至术前,对照组仅CD8+恢复至术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3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机体红细胞免疫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及CD3、CD4、CD8细胞作为观测指标,测定4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1d、术后第1d和第7d的免疫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抑制,腹腔镜手术后第1d的上述免疫指标虽有进一步障碍,但没有显著性意义,且术后第7d迅速恢复。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一周内顺利恢复,是患者手术后能够迅速恢复的免疫依据。  相似文献   

8.
叶克平  叶琦刚  王文伟  李梅  王以瑞  郑芝 《浙江医学》2019,41(10):1033-1036,1044
目的探讨竖脊肌平面阻滞(ESP)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ESP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CEP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TAP组),每组20例。ES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CEP组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TA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于手术前1d清晨(T0)、手术结束离开麻醉复苏室前5min(T1)、术后24h(T2)、48h(T3)、72h(T4)、96h(T5)6个时点分别抽取静脉血5ml,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NK细胞数目、Th1/Th2比值,ELISA检测血清中干扰素(IFN)浓度;并观察患者T1~T3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在T1时点,ESP组和CE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TAP组(P<0.05),ESP组与CE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点,ESP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CEP组和TAP组(P<0.05)。与T0时点比较,各组患者T1~T5时点NK细胞数目、Th1/Th2比值和IFN浓度均降低,ESP组与CEP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ESP组和CEP组分别相比,TAP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麻醉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同样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5):471-474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2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并计算CD4~+与CD8~+的比值(CD4~+/CD8~+)。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血清CPR、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术后血清CPR、IL-6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PR、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外周血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术前,CD8~+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机体炎症反应轻、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行神经心理学的测试,调查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排除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成二组,每组40例,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每组又分三亚组.E组(椎管内麻醉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组(全麻组)采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麻醉.G组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0~40 mmHg.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变化维持在基础值的±25%之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以上.记录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记录患者麻醉前,术后3 h、6 h、1 d、3 d的Bp、HR、SPO2及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全麻组MMSE评分在术后3 h、6 h、1 d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组、两组的各亚组MMSE评分在术后3 h、6 h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3 h、6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各亚组在术后1 d、3 d时与麻醉前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3 h、6 h各有13例(占33%)和7例(占18%)发生术后认知障碍,椎管内麻醉组各有2例(占5%)和1例(占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MMSE评分下降较椎管内麻醉者明显,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者.术后认知功能在术后1 d~3 d基本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40例老年患者依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局麻组80例、硬麻组80例、全麻组8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d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其认知功能,并对另外5个可能影响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因素(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手术时间、术前认知功能评分)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全麻组术后1、3dMMSE评分降低明显(P〈0.05),但全麻组与硬麻组和局麻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年龄、手术时间和术前MMSE评分(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明显,但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年龄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从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来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出200例,然后将患者随机分成5个小组,每组40例。分别对其采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腰部硬膜外麻醉、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以及全麻联合腰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分别标记为A、B、C、D、E五组。分别对5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6小时以及手术后6天这三个时间段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价,采用MMSE评分标准,同时对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所有小组在术后6小时内MMSE评分均较手术前要低,并在6天后逐渐恢复正常。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较采用硬外膜麻醉患者在术后6小时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要多,MMSE评分要低。而采用硬膜外和腰部硬膜外麻醉的患者之间差异不明显,同时凡是采用全身麻醉或联合全身麻醉的患者差异不明显。结论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较高,尤其以手术后6小时内为最多,在手术6天后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患者认知能力和MMSE评分均没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6例,A组(40例)行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联合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ng/mL)麻醉;B组(46例)行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IgM、IgG、IgA麻醉过程中及围术期无显著改变。IL-6、TNF-α在两组麻醉后均显著升高,并且A组升高程度高于B组。T细胞亚群在两组麻醉后均显著降低,A组降低程度更严重。结论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均可抑制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以抑制细胞免疫为主,腰硬联合麻醉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结直肠癌患者30例,常规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术后随机分成两组(n=15),观察组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术后镇痛,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Th、Ts、NK)绝对数值及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绝对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的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绝对数值均较对照组的高(均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较术前外周血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绝对数值均减低(均P〈0.05),观察组的则变化不大.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术后镇痛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无抑制作用,镇痛效果良好,更适用于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结直肠癌术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有无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进行根治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分别50例.B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A组患者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观察比较其肠道屏障功能,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不同麻醉方式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21年7月。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后使用Rev Ma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Stata16.0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Egger检验。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77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两组术后24h及72h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IL-6水平、术后72h CD4+/CD8+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 NK细胞、CD4+/CD8+水平、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组与吸入麻醉组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0~65岁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A组)2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2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2 h(T1)、24 h(T2)、72 h (T3)测定血浆皮质醇(Cor)浓度、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Cor在T1~T3均有所升高,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数量T1均有所下降(P<0.05),T2下降显著(P<0.05),组间比较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抑制直肠癌患者手术的应激反应,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郑新亮 《当代医学》2013,(25):75-7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和常规开腹手术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0例和常规开腹手术患者20例,分别于术前第1d、术后第3、7d空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mL,对两组CD3+、CD4+、CD8+、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前1dCD3+、CD4+、CD8+和NK细胞水平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3、7d患者CD3+、CD4+、CD8+和NK细胞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明显小于开腹手术,术后患者机体恢复较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三种麻醉方法下行肾癌根治手术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ASAⅠ-Ⅱ级肾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全凭静脉麻醉组(Ⅱ组)和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Ⅲ组),每组20例。三组均以咪唑安定0.07mg/kg,异丙酚1mg/kg,芬太尼4μg/kg顺序给药,意识消失后维库溴胺1mg/kg静注诱导气管内插管。Ⅰ组T9-10硬膜外穿刺,硬膜外间断推注局麻药维持麻醉;Ⅱ组应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全凭静脉麻醉;Ⅲ组诱导前T9-10硬膜外穿刺,术中静脉泵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推药维持麻醉。三组患者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分别采上肢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值。结果三组手术结束时患者CD3^+与CD4^+的检测值及CD4^+/CD8^+比值较麻醉前均降低(P〈0.05);Ⅰ组手术后1d开始回升,手术后3d达到麻醉前水平,Ⅱ组在术后3d仍然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手术后7d达到麻醉前水平;Ⅲ组手术后1d回升达到麻醉前水平。Ⅱ组患者下降的幅度较大,术后各个时间点上的CD3^+与CD4^+值及CD4^+/CD8^+比值均低于Ⅰ组和Ⅲ组患者(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肾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最轻,是肾癌根治术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李冠雄  李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88-198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全麻,Ⅱ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d和术后6d抽取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麻醉后2hIL-6均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IL-6均较麻醉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下降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P<0.01,Ⅱ组P<0.05);术后6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手术后免疫功能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单纯全麻组明显。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轻于单纯全麻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