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市抗心绞痛药物的研究发展情况及其潜在适应症与候选疾病。方法:通过Cortellis数据库检索得到51种抗心绞痛上市药物,对相关文献及专利进行计量分析,对药物与物质、疾病、基因/蛋白质的关联数据进行共现可视化分析。结果:通过对抗心绞痛上市药物的分析发现,专利及文献数量在药物上市前后快速增长,论文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心脏与心血管系统、药理学和药剂学两方面。药物上市后对药物制剂专利及制备方法专利的申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药物-物质、药物-疾病、药物-基因/蛋白质的共现分析中,越接近核心区域的物质、基因、疾病越有可能与抗心绞痛药物存在更为紧密的关系,从而为寻找潜在的抗心绞痛药物或药物适应症提供参考。结论:将文献、专利计量分析与文献内容的数据挖掘分析相结合探讨药物的研发过程,可以发现药物在不同研发阶段的知识基础及侧重点以及发现药物的候选疾病,为该药物的后续研究和专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万方医学网和维普数据库的文献数据,获取文献关键词、构建关键词网络,将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本体中的关系嵌入到关键词网络中,对网络进行可视化显示,列举案例验证基于关键词网络的领域资源聚合与知识发现方法在药物不良反应领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路径发现、链路预测等方式从知识图谱中获取知识内在关联,挖掘知识间的隐含信息,为研究提供新方向。在利用多源数据库对获取的精神分裂症文献进行实体识别、关系抽取、属性补充的基础上,用Neo4j图数据库构建精神分裂症知识图谱,用Neo4j图数据库中的Cypher查询语句进行节点中心性挖掘和元路径查询,共发现67种药物,其中包含29种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和38种尚未用于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对未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38种药物进行分析,发现这38种药物与精神分裂症存在隐含联系,可以从中挖掘治疗其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构建抗癌药物基因组学知识表示模型,丰富药物、基因、疾病以及个性化用药等之间的语义关系,为临床医生精准用药、联合用药等提供参考依据,为药学科研人员开展新药研发、老药新用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癌症患者查询药物知识提供服务支撑。方法:对DrugBank、RxNorm、FDA药品说明书等药物基因组数据进行整合和抽取,在通用药物基因组学知识表示模型的基础上,涵盖药物、基因、疾病3个基本维度,并拓展个性化用药、药物副作用等知识维度,设计知识表示框架,确立相关实体类型,发现和定义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语义关系。在构建好的抗癌药物基因组学知识表示模型的基础上,以黑色素瘤相关药物为例,对知识表示模型进行填充,并对实体和实体间语义关系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实现了药物、基因、疾病、个性化用药、药物副作用5类实体的概念抽取,定义了实体间的15种语义关系,构建了黑色素瘤药物基因组学相关的136个知识三元组。结论:面向抗癌药物精准用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知识表示模型可以确定癌症用药与基因突变、人群、药物副作用之间的关联和推动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分子指纹相似性构建了FDA批准的小分子药物的药物药物网络,结合药物ATC分类系统中定义的药物治疗功能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药物功能预测方法。预测了1 277个药物治疗功能关系对,其中有59.44%得到了文献的证实;337个已知ATC分类的药物(占ATC药物的55.89%)的预测功能与已知功能相符;那些尚未有文献支持的药物治疗功能关系对,很可能暗示了药物潜在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6.
自然药学观的相关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天人合一整体观,结合研究发现感悟,分析药物本质的必然性,提出自然药学观,认为自然界必然存在着维存人类生命的自然药物界及其药物体系。其组成药物元素及其关联药物,为具有特定应答生命体系状态信息、维存生命的相应独特的物质,具有特定组成规律,而呈现相应的药物属性特性,其总集合药物体系为自然药物界。自然药物界的相关性主要表征为药物体系的网络关联性,网络单元为药物-性能-(生命)信息。以药物体系为网络单元,可逐一揭示单物质药物、多物质药物、所有药物的组成体系与相关性及其存在规律,从而以其特定的相关性将自然药物界中各药物体系相互连接,构建出自然药物界网络关联体系,以发现最适药物体系,创造最佳药物,实现从药物必然王国进入药物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7.
基于天人合一整体观,结合研究发现感悟,分析药物本质的必然性,提出自然药学观,认为自然界必然存在着维存人类生命的自然药物界及其药物体系.其组成药物元素及其关联药物,为具有特定应答生命体系状态信息、维存生命的相应独特的物质,具有特定组成规律,而呈现相应的药物属性特性,其总集合药物体系为自然药物界.自然药物界的相关性主要表征为药物体系的网络关联性,网络单元为药物-性能-(生命)信息.以药物体系为网络单元,可逐一揭示单物质药物、多物质药物、所有药物的组成体系与相关性及其存在规律,从而以其特定的相关性将自然药物界中各药物体系相互连接,构建出自然药物界网络关联体系,以发现最适药物体系,创造最佳药物,实现从药物必然王国进入药物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知识现状,为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本院150名护士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院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知识有待提高,高年资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年轻护士。结论:应加强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监测和报告水平。充分发挥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最终实施者和监护者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种基于中频词的知识发现模型——MeJo模型,以肺炎链球菌相关文献为对象,应用该模型进行病原微生物潜在药物的挖掘。结果表明MeJo模型可用于挖掘病原微生物相关的潜在药物,为医学研究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研究医学文本药物不良事件数据抽取方法,为临床用药风险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方法/过程 基于预训练模型,结合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两个子任务的关联性,设计面向药物不良事件监测的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方法。结果/结论 在公开药物不良事件抽取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优于已有方法,能够有效地从医学文本中提取药物不良事件信息及其关系,为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现与监测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保障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81例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人的资料。结果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最高,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最低,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上,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年龄、给药方式和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密切相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监测力度,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眼科用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眼科临床合理用药与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统计河北省眼科医院眼科门诊与住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报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中的544例药品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药品剂型、临床表现、排名前5位药品和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制订相应防控措施。 结果 眼科临床用药中,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荧光素钠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数量最多,含激素眼用制剂、中药注射剂、糖皮质激素会引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医师应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护士应密切关注用药后反应,药师应加强药学查房与医嘱点评工作,多方面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结论 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掌握眼科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强化重点人群和重点药物使用监护,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降低药源性损害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精神类药品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其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精神类药品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不良反应主要分布在20-40岁年龄组,累及神经系统、代谢与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8类器官或系统,其中以神经系统的锥体外系反应最为高发。结论:精神类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非常广泛,应加强其临床监测,加快推进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枫  张圳  陈飞  刘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3(11):1305-131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日益成为成年人及儿童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药物是肥胖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现有药物数量有限,且在效果上也不能满足全球诸多患者的需求。在减肥新药陷入研发困境的同时,采用药物重定位(Drug repositioning,DR)策略挖掘现有药物的新适应症,可为发现新的减肥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近年来稳步增加的生物医学数据及持续发展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在减肥药物的重定位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以计算机为主的计算方法和以高通量筛选为主的实验方法,以更加系统且合理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点。计算方法由数据驱动,结合了数据库、网络药理学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实验方法从低通量基于动物模型的技术过渡到高通量的筛选,为发现肥胖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提供机遇。本综述回顾了DR系统的研究方法以及潜在减肥药物发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A consensus process was used to establish an agreed list of important adverse reactions to drugs identified since thalidomide. Ten physicians working in medicine in Britain and 10 physicians responsible for drug regulatory agenci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ere asked to list 10 important adverse reactions to drugs since thalidomide. From these 20 lists a measure of agreement was apparent. Eighteen important adverse reactions were identified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discovery processes now operating and of the delays occurring from marketing to alerting, from alerting to verification, and from verification to regulatory ac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 empirical review of this type is necessary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discussion of better systems to reduce delays in the discovery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new drugs.  相似文献   

16.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往往合并基础疾病,用药种类复杂,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本文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基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总结重型、危重型患者选择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营养支持方案等经验,建议针对药物疗效和疗程评估、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潜在药物相互作用识别、基于生物安全防护的个体化用药监测以及特殊人群给药等进行重点用药管理,以期为COVID-19患者临床药物选择和用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K A Phillips  D L Veenstra  E Oren  J K Lee  W Sadee 《JAMA》2001,286(18):2270-2279
CONTEXT: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re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lthough many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re considered nonpreventable, recent developments suggest these reactions may be avoided through individualization of drug therapies based on genetic information, an application known as pharmacogenomics.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pharmacogenomics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DATA SOURCES: MEDLINE English-language only searches for adverse drug reaction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1995 and June 2000 and review articles of variant alleles of drug-metabolizing enzymes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1997 and August 2000. We also used online resources, texts, and expert opinion. STUDY SELECTION: Detailed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used to select studies. We included 18 of 333 adverse drug reaction studies and 22 of 61 variant allele review articles. DATA EXTRACTION: All the investigators reviewed and coded articles using standardized abstracting forms. DATA SYNTHESIS: We identified 27 drugs frequently cited in adverse drug reaction studies. Among these drugs, 59% are metabolized by at least 1 enzyme with a variant allele known to cause poor metabolism. Conversely, only 7% to 22% of randomly selected drugs are known to be metabolized by enzymes with this genetic variability (range, P =.006-P<.001).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drug therapy based on individuals' genetic makeups may result in a clinically important reduction in adverse outcomes. Our findings serve a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how pharmacogenomic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on the resulting clinical, societal,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Patterns of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hospital chart review system using standard IBM punch cards was designed to review patterns of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a large Canadian general hospital. Review of the charts of 4894 patients during an eight-month period showed that this method provided an inexpensive and accurate summary of many of the details of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cluding indications accepted for drug use, specific drugs selected,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drugs were used and the precautions taken to avoid adverse reactions. This method of review should be valuable in delineating drug misuse and overuse, and hence i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the physician.  相似文献   

19.
当前,儿科临床实践存在用药不合理、用药途径不安全、儿童用药科学信息不足、儿科医生配备不够等问题.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基本的医学伦理原则,针对儿科用药的特殊性,从战略高度重视儿童合理用药,重点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国家级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鼓励开发更多儿科用药的规格和剂型,建立儿童用药再评价系统;进行儿科合理用药的创新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儿科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及再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药物不良反应信号快速识别(RiADP)模型,为临床用药的风险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帮助。方法: 在不相称性测定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频数法和贝叶斯法建立一种R语言环境下临床可用的RiADP模型,并通过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编码,实现模型参数的临床解读。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利用建立的RiADP模型对拟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治疗的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肝毒性进行识别,从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提出的RiADP模型包括4个模型参数: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信息标准值、经验贝叶斯几何均值、报告比值比和不良反应报告例数。通过R语言参数包“PhViD”可以实现模型参数的快速输出,MedDRA编码后可转化为临床术语,形成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解释报告。模型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肝毒性的评估结果与最新研究报道匹配,证明模型结果可靠。结论: 本研究在R语言环境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上市后药物监测数据的不良反应信号快速识别方法,可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实现目标药物不良反应的快速预警,为临床用药的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