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部皮肤真菌病和诺卡(放线)菌病感染是不常见的。本文报道1例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由红色发癣菌合并播散性诺卡菌感染引起的深部皮肤真菌病。该患者在肾移植16年后发生感染,这可能与应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治疗有关。肾移植患者伴红色发癣菌合并播散性诺卡菌感染引起的深部皮肤真菌病1例@Sec.kin D. @Arikan S. @Haberal M. @田中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合并诺卡菌感染的认识。方法 回顾我科诊断的1例ABPA合并诺卡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ABPA和诺卡菌病的宿主特征、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等。结果 患者男,79岁,退休工人,咳嗽、咳痰、喘息、胸闷20余年,有影像资料记录至少漏诊ABPA 6年。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升高,血清总IgE升高,胸部CT表现为中心型支气管扩张和浸润影,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灌洗液mNGS、灌洗液和痰培养证实有诺卡菌和烟曲霉。给予糖皮质激素、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短期内临床症状减轻,血嗜酸性粒细胞下降,肺部影像有所好转,但血清总IgE无明显下降。复习文献,有3例个案报道。其中,2例ABPA治疗中继发诺卡菌感染,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免疫抑制有关,1例确诊ABPA前应用多种抗生素引起诺卡菌“二重感染”。结论 ABPA和诺卡菌病的免疫状态不同,前者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可能是合并诺卡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结核专科病院肺诺卡菌病临床特征,为早期识别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24例肺诺卡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和预后。结果 24例患者,男16例,女8例,发病年龄(58.1±9.8)岁;半数以上存在肺部基础疾病,其中曾患肺结核病治愈者4例,合并活动性肺结核1例,支气管扩张症18例,艾滋病1例。常见症状为咳嗽(24例)、咳痰(24例)、发热(14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胸腔积液(2例)、斑片状影(17例)、胸膜增厚(13例)、纵膈淋巴结肿大(7例)、实变(8例)和空洞(5例)。肺诺卡菌病通过痰液、肺泡灌洗液、肺组织或脓肿穿刺物中发现诺卡菌后经分子生物学方法或质谱鉴定证实。21例患者应用包含复方新诺明的联合治疗方案,3例采用复方新诺明单药治疗,治疗有效21例,1例因多种药物过敏而治疗效果不佳,2例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自动出院而死亡。结论 结核病院肺诺卡菌病多见于结构性肺病,常规治疗无效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要高度警惕肺诺卡菌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结缔组织病(CTD)合并沙门菌骨、关节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确诊的1例及文献报道10例,共11例CTD合并沙门菌骨、关节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及预后。结果 11例CTD合并沙门菌骨、关节感染的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6例,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4例,成人Still病(AOSD)合并1例。患者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4例RA患者起病前均予生物制剂治疗,3例患者起病前曾行关节置换术,2例患者起病前曾有不洁饮食史,1例患者起病前有劳累史。常见临床表现包括骨痛11例,发热9例,消化道症状2例;感染部位包括下肢长骨6例,髋关节3例,耻骨联合1例,左肘1例。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C反应蛋白(CRP)升高,平均(132.0±26.2)mg/L;9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正常,2例患者WBC升高;3例患者为肠炎沙门菌感染,2例为鼠伤寒,1例为D组沙门菌,1例为非伤寒沙门菌。3例患者行骨活检明确诊断,其他8例根据关节腔穿刺培养或滑膜活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均予以抗生素保守治疗,6例患者联合手术治疗。5例患者痊愈,1例复发,3例遗留骨/关节功能障碍。结论 CTD合并沙门菌骨髓炎并非罕见,其中以SLE合并常见,多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生物制剂及关节置换手术可能亦为发生沙门菌骨病的危险因素;最常见受累部位为下肢长骨,多伴有CRP水平升高;该病致残率高,需早期发现、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诺卡菌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务农,年龄分别为55和62岁,基础疾病均为支气管扩张症,例1还合并龋齿和2型糖尿病,例2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咳嗽和咳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例1还伴有呼吸困难和类白血病反应。胸部影像学表现均为肺部实变影,例1为双肺病变,伴坏死和空洞;例2为单肺病变,无坏死空洞。患者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弱抗酸染色均阳性,例1痰培养为豚鼠耳炎诺卡菌,例2痰培养阴性。例1药敏试验显示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耐药,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阿米卡星和莫西沙星等敏感。例1予SMZ/TMP+莫西沙星+阿米卡星联合治疗6个月,例2予SMZ/TMP单药治疗3个月。两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共检出相关文献共6篇,中文4篇,英文2篇,均为个案报道,共7例患者。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是肺诺卡菌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诺卡菌病患者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6.
诺卡菌属于放线菌目、诺卡菌属,革兰氏阳性分枝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腐烂蔬菜和水生环境,属于机会致病菌.诺卡菌通过吸入、随食物摄入、皮肤侵染途径侵入人体,引发诺卡菌病.人体感染主要部位是肺,通过血行播散可优先侵袭肺外的中枢神经系统.动物实验证实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皮中存在诺卡菌结合受体,中枢性诺卡菌感染的病死率高达55%[1-4].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诺卡菌全身多发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调整和治疗监护过程,以期为该类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巴西诺卡菌全身播散性感染病例患者, 既往有肾病综合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史及肺隐球菌病长期治疗史, 从患者的血液、腹水及痰液里同时分离到巴西诺卡菌, 后经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美罗培南及头孢曲松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豚鼠耳炎诺卡菌引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报道1例豚鼠耳炎诺卡菌引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2010年1月—2022年12月的相关文献,总结豚鼠耳炎诺卡菌引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特征及药物敏感性。结果 女性患者,67岁,2020年6月30日因“反复胸闷、气促3年,加重伴咳嗽、咳痰、发热”入院,采集患者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进行培养,对检出病原菌进行鉴定。痰液、肺泡灌洗液有病原菌生长,经Autof ms质谱仪鉴定为豚鼠耳炎诺卡菌,临床根据病原菌结果、患者病情,给予美罗培南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抗感染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病原学是疾病诊断的关键,临床应及时送检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在常见结缔组织病(CTD)并发肺间质病变(IL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4~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7例CT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结缔组织病有无肺间质病变分为结缔组织病并发肺间质病变(CTD-ILD)组116例,结缔组织病无肺间质病变(CTD-NILD)组71例;选取41例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在CTD-ILD组中,根据肺高分辨CT(HRCT)表现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根据HRCT显示的ILD累及范围进行分级(1级,累及范围≤25%;2级,25%<累及范围≤50%;3级,50%<累及范围≤75%;4级,75%<累及范围≤100%);随后根据CTD-ILD患者是否合并有肺部感染分为有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血清KL-6水平,比较不同分组血清KL-6水平差异。结果 CTD-ILD组血清KL-6水平高于CTD-NIL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ILD患者血清KL-6水平在急性组高于慢性组(P<0.05),在有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死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峰  陈旻  赵明辉  王海燕 《北京医学》2007,29(4):196-199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的死亡原因,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8年在我院确诊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且死于住院期间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分析其死因.结果 入组患者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1~84岁,平均(65±11)岁;诊断为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9例,韦格纳肉芽肿病6例;确诊前的病程为(13±3)个月(1~36个月);所有患者均出现全身多脏器受累.死亡原因:①与感染相关死亡14例,其中3例同时合并血管炎活动;单纯血管炎活动所致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4例感染部位:肺部感染11例,其中合并腹膜炎1例、肠道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余3例中单纯腹膜炎2例,单纯肠道感染1例.感染菌种:细菌感染14例(大肠埃希菌5例次,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2例次;落菲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各1例次;粪肠球菌3例次;绿脓杆菌2例次;克雷伯杆菌2例次;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例次;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铅黄肠球菌1例次),其中4例合并真菌感染(曲霉菌感染1例次,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4例次),1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结论 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首位原因为感染,可能与高龄、基础疾病多、重要脏器受累重及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等相关.  相似文献   

11.
史东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336-4337
目的分析以感音神经性聋为主要表现最终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3例确诊为结缔组织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男5例,女8例,年龄23岁~65岁,平均年龄34岁,从发病至确诊时间约1个月至10年不等,平均8个月。累及多个系统或器官,其中以感音神经性聋为突出表现,最后分别诊断为韦格纳肉芽肿3例,结节性多动脉炎3例,Cogan综合征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干燥综合征2例。结论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其中以感音神经性聋为主要表现的结缔组织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为71岁女性,因反复发热、咽痛、皮疹入院。予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2月后,出现气促转入成人重症监护室(AICU)。入AICU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诺卡菌重症肺炎合并菌血症,予敏感抗生素、呼吸机辅助、俯卧位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毒素吸附等治疗一度好转后病情反复,最终因重症肺炎死亡。诺卡菌病是一种机会性感染,若为诺卡菌血症,则死亡率极高。早期识别诊断,尽早充分治疗,有望提高诺卡菌血症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道1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出现暗色丝孢霉病和淋巴皮肤型诺卡菌病双重感染。双重感染是在一次虫咬后几乎同时发生的。从患者左臂皮损分离出刺状外瓶霉菌属,从右手皮损分离出星状诺卡菌属。给予口服依曲康唑和美满霉素治疗5个月后,皮损开始消退。作者认为本病例是人暗色丝孢霉病和淋巴皮肤型诺卡菌病双重感染的罕见病例,以往从未见报道。皮肤双重感染: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伴发暗色丝孢霉病和诺卡菌病@Takahara M.$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al Sciences, Kyushu University, 3- 1- 1 Maidashi, …  相似文献   

14.
白塞氏病合并肺动脉瘤附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2004年收住北京协和医院的白塞氏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7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不同程度的咯血(7/7)是白塞氏病合并肺血管病的典型特点;影像学表现为肺门影增大及肺外周带大小不等、边缘整齐的结节影(7/7),肺血管造影显示相应部位肺动脉瘤形成(5/5)及远端血管闭塞。1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病理学表现为血管的慢性炎症。6例患者经泼尼松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预后好,其中2例接受介入治疗;另1例因反复大咯血行右下肺叶切除,目前仍接受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病情稳定。结论白塞氏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特点为肺动脉瘤形成,咯血为主要的临床症状,血管造影能明确血管瘤的部位,增强胸部CT能够确定诊断。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致免疫功能受损合并奴卡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因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致免疫功能受损合并奴卡菌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和治疗史、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男7例、农民6例,年龄65(62,68)岁,基础疾病以肾病综合征(5例)为主;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6例;激素疗程为14.5(3.5,35.0)个月,入院时使用剂量(统一换算成甲基泼尼松龙)为(40.0±20.1)mg/d。发生播散性奴卡菌感染3例。出现发热6例。血白细胞计数升高7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7例,血沉增快6例,降钙素原升高3例,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8例,CD4+比例降低2例,免疫球蛋白G下降4例。奴卡菌肺部感染者CT表现以片状和(或)团块高密度影,或空洞形成为主。皮肤脓液(5份)、心包引流液(1份)、肝脓肿引流液(1份)、腮腺脓液(1份)培养均为阳性。菌属鉴定3例:星形奴卡菌2例,巴西奴卡菌1例。确诊奴卡菌感染后停用免疫抑制剂6例,下调激素用量8例。初始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恶唑6例:单用1例,联合其他抗生素5例。所有患者治疗均有效。出现磺胺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2例。结论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致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易出现奴卡菌病,治疗前需明确有无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给予足疗程的抗感染治疗同时,合理调整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林彩琴  兰昊 《广西医学》2023,(24):3061-3064
目的 总结萜烯诺卡菌致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萜烯诺卡菌致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脑膜脑炎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学习,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该患者以头痛、持续发热为主要症状。MRI平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显示双侧侧脑室后角旁及左侧侧脑室角脑膜、左侧侧脑室后角内异常信号。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结果为萜烯诺卡菌(Nocardia terpenica),序列数19,覆盖度0.05%。最终诊断为化脓性脑膜脑炎(萜烯诺卡菌)。入院后给予美罗培南、利奈唑胺、克拉霉素等抗感染治疗。经治疗后,患者无头痛、头晕,无发热,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 萜烯诺卡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无法明确病原学诊断而进行精准治疗,可通过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协助诊断,以明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奴卡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例确诊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肺奴卡菌病从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对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线索。结果:1例患者有慢性肺病,1例患者皮肌炎长期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有奴卡氏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热、咳嗽为其早期症状,体液培养5 d以上阳性。治疗结果1例死亡,1例曾一度吸收好转,后期合并结核及颅内感染死亡。结论:肺奴卡菌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延长体液培养时间5 d以上可能获得阳性结果。早期联合治疗可能降低病死率,但警惕没有症状的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治愈1例足菌病患者,从该患者中分离出一种罕见的诺卡菌属标本。分离菌经生物化学特征和16S核糖体RN A基因测序证实为N.veterana,以前尚未见此菌引起足菌病的报道。各种抗生素治疗6年多和手术切除均未治愈。但静脉应用亚胺培南/西斯他丁、丁胺卡那霉素和口服克拉红霉素、米诺环素联合治疗该病例,证明非常有效。本文首次报道了临床上发生N.veterna所致的足菌病。veterana诺卡菌所致足菌病治愈1例@Kashima M.$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oyoko Hospital, St. Marianna University, 3- 435 Kosugi- cho, Kawasaki, Kanagawa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继发肢端坏疽的病因、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收集近5年来风湿科住院的663例结缔组织病病例,其中11例继发肢端坏疽,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诊断、治疗,特别是病因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结缔组织病继发肢端坏疽中,5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为系统性硬化(SSC),1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1例为SLE合并RA,2例Buerger病,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大剂量激素冲击者4例;1例主要应用环磷酰胺.9例好转出院,随诊(12±10)个月,坏疽部位缩小或痊愈;1例因合并SLE心功能衰竭治疗无效死亡;1例截肢.结论 结缔组织病并发肢端坏疽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改善预后,早期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徐艳菊  张翊玲  路苹  徐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254-2258
背景 临床上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常合并EB病毒感染,然而EB病毒感染后是否增加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细菌感染的风险、加重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增加并发症及延长治疗时间等相关文献鲜少报道。目的 研究EB病毒感染对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住院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感染EB病毒,将其分为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组(EB病毒感染组,39例)和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未合并EB病毒感染组(无EB病毒感染组,74例)。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合并疾病、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EB病毒DNA含量、G-菌感染比例、中性粒细胞分数、耐药菌感染比例、治疗有效时间、转重症病房比例,以及炎性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计数及白介素(IL)-6、IL-17、IL-33〕。分析EB病毒感染组患者EB病毒DNA含量与其血清中CRP、PCT、iNOS、IL-6、IL-17、IL-33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疾病、PaCO2、FiO2、中性粒细胞分数、耐药菌感染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EB病毒DNA含量>5×102 copies/ml比例、G-菌感染比例、治疗有效时间、转重症病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病毒感染组CRP、PCT、iNOS、白细胞计数、IL-6、IL-17、IL-33高于无EB病毒感染组(P<0.05)。EB病毒感染组患者血清CRP、PCT、iNOS、IL-17、IL-33与EB病毒DNA含量呈正相关(r=0.674 5、0.584 3、0.620 4、0.698 9、0.585 1,P<0.05),IL-6与EB病毒DNA含量无直线相关关系(r=0.105 2,P>0.05)。结论 与无EB病毒感染患者比较,EB病毒感染患者炎性反应程度加重、耐药菌感染比例增加、预后变差及住院时间延长,EB病毒感染患者EB病毒DNA含量与其血清中炎性指标CRP、PCT、iNOS、IL-17、IL-33呈正相关。提示EB病毒感染可能促进细菌性感染的发生发展或增加细菌性感染的风险,表明EB病毒可促进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情进展与恶化。本研究结果为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