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并使用Syngo CT workplace软件的3D功能进行曲面重建(CPR),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SCTA CPR和DSA肿瘤供血动脉、肿瘤供血动脉来源、肝动脉变异的诊断效能。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 CPR对肿瘤供血动脉分级的诊断效能与DSA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 CPR对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效能与DSA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 CPR对肝动脉变异的诊断效能与DSA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 CPR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对肿瘤供血动脉、肿瘤供血动脉来源、肝动脉变异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可为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何长久  何孔明  范芦芳 《西部医学》2010,22(11):2125-212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对其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重点观察动静脉期肿瘤强化特点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经过图像后处理,16例均可清晰显示肿块。同时还可直观形象显示肿瘤供血动脉10例、肝动脉-静脉瘘3例、引流静脉6例、肿瘤癌栓5例及血管受累情况。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可提供较为详细的原发性肝癌信息,可在制定手术方案、预测手术风险及评估预后效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友斌 《中外医疗》2011,30(35):182-18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其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扫描检查所得到的影像资料,进行重建技术重新处理,经重建技术处理后的影像资料经放射科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解析后为手术提供准确的治疗信息,经手术治疗后,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将结果和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符合性对比,总结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影像经过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处理后,均可清晰看见患者肝内的肿块,有18例还显示出了肿瘤供血动脉情况、15例显示出了肝动脉-静脉瘘、6例显示引流静脉、3例显示出了肿瘤癌栓,所有患者的血管受损情况也清晰可辨;患者经手术后的病理组织经过病理检查,证实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较为清晰的全方位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信息,包括肿瘤部位、形态和大小,尤其是能显示出肿瘤供血动脉方面的信息,对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燕平 《西部医学》2011,23(4):643-64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动态电影模式扫描,所有数据经工作站软件处理并计算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time,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肝动脉供血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ion,HAF),比较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各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肝癌组织BF、HAF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而MTT明显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BV和PS值与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癌CT灌注参数(BF、HAF和MTT)可有效的评价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PFs)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肝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相比较。方法对38例HCC合并APFs的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及DSA检查。以DSA诊断APFs为金标准,对照分析MSCT诊断APFs的准确率及APFs的CT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8例HCC在MSCT增强动脉期均发现与APFs相关的阳性影像学征象。MSCT增强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中央型(29例)和周围型(9例)。中央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一级分支提早显影,显影段门静脉密度接近主动脉增强密度。②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见网状滋养动脉显影。周围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肿瘤所在的肝叶瘤周肝实质出现片状强化区,门静脉期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正常肝组织密度一致;②肝动脉期肿瘤内门静脉提前显影呈线条状、圆点状强化,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晰。结论 MSCT诊断APFs可作为无创检查的首选,并对指导肝癌的化疗栓塞术(TACE)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元明  张龙  温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962-96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在原发性肝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进行MSCT成像,并与DSA作对照观察。结果MSCT腹部血管成像检出变异动脉10例,门静脉癌栓25例,动静脉分流15例,与DSA的检查结果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技术,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血管走行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为临床特别是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门静脉癌栓(PVTT)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评价MSCT在PVTT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43例PVTT病变患者的MSCT资料,采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容积重建(VR)、多层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对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结罩本组癌栓Ⅰ型5例、Ⅱ型28例、Ⅲ型7例、Ⅳ型3例;CT平扫显示门静脉扩张、增粗,腔内癌栓呈低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6例癌栓出现强化,17例癌栓不强化;8例同时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9例伴有肝动脉门静脉瘘(APS);21例出现肝脏血流灌注异常.结论 MSCT能够明确PVTT诊断及分型,对肝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外生性肝癌是指肿瘤主要向肝外生长,以蒂带与肝脏相连或直接贴附于肝脏表面,较少累及肝实质的肝癌,是原发性肝癌在生长方式和外观形态上的一种特殊类型~([1])。临床上比较少见,易误诊。但近几年报道有日渐增多的趋势。为提高对外生性肝癌的诊断水平,将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14年7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32例外生性肝癌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外生性肝癌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34~79岁,平均(44±3)岁。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以腹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的小肝癌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螺旋CT三期扫描中小肝癌的表现,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3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2.5ml/s~3ml/s,剂量为1.5ml/kg。结果:小肝癌在三期扫描表现不同而且检出率也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对微小肝癌(MHCC)的诊断价值,提高MH-CC的检出率.方法 选择临床上已确诊为肝功能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300例,先行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后,然后行MSCT多时相薄层扪描,即动脉期(20~25 s)、门静脉期(50~55 s)、平衡期(2~3min),高压注射器灌注非...  相似文献   

11.
李都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73-7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中的病灶部位、数量及增强CT的表现,并与手术中送检后确诊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常常表现为低密度的病灶,肿瘤周围边界清或不清,增强CT显示的图像强化程度不一。本资料中的肝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均有CT的典型征象,经手术送检后确诊为肝癌的患者为94例,诊断准确率为94%。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诊断肝癌,对于临床肝癌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菊  韩向君 《中国热带医学》2007,7(2):268-269,30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iltislice CT Angiography MSCTA)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它通过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在受检者的靶血管内达到峰值时完成容积数据采集,经独立工作站进行血管重建得到类似血管造影的一种方法。此方法现已经广泛应用到全身各部位疾病的协诊中,并取得了肯定价值。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又是世界上肝癌的高发地区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的肝癌病例中约45%在我国大陆,随着肝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MSCTA这一新兴技术也被应用到肝癌的诊疗中,本文对此方面的技术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探讨原发性肺癌与正常对照组、中心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中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ies,BA)显示率及直径大小的差异。方法对64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其中中心型肺癌31例,周围型肺癌33例)和5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技术对BA进行重建和观察,比较原发性肺癌组与正常组、中心型肺癌组与正常组、周围型肺癌组与正常组、中心型肺癌组与周围型肺癌组之间BA的显示率和直径。结果原发性肺癌组BA显示率为92.19%,正常组为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型肺癌组BA显示率为100%,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肺癌组、中心型肺癌组、周围型肺癌组BA直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心型肺癌组BA直径与周围型肺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组BA显示率及直径均大于正常组,说明BA参与了肺癌的血供;中心型肺癌BA直径增大较周围型肺癌明显,提示两者的血供类型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9月~2011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肝癌患者,术前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在工作站上应用VRT、MIP或MPR行肝动脉三维影像重建,观察腹腔动脉解剖和肿瘤血供情况,拟订治疗方案。后患者行介入诊疗,术中造影,DSA显示腹腔动脉解剖及病变血供情况。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结果69例患者行肝血管三维重建后均能显示肝动脉变异情况、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10例,病变异常血供6例,肝动脉闭塞3例,与DSA造影显示血管情况完全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帮助术者在术前更直观地了解肝血管解剖关系,对制定更完善的手术方案具有实用价值,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颅底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做螺旋CT三维成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直接显示颅底骨折61例,诊断率为84.7%,同时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地显示颅底骨折的部位和范围。结论: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准确率较高,螺旋CT三维重建可直观地了解颅底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和治疗颅底骨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骨重建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鼻骨骨折一般单凭临床表现即可作诊断,鼻骨X线侧位片可作为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对鼻梁完整的鼻根骨骨折,X线由于前后重叠以致对骨折显示不清,我院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加三维骨重建诊断鼻骨骨折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我科自2001年以来,对32例鼻骨骨折病人CT扫描检查结果报告结合平片及临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CT扫描的参数选择、造影剂的应用、扫描时机的选择。方法481例肝癌患者行多期上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参数:120kV、200mAs、层距5mm、螺距1.0。结果本组病例中,96.47%的病例扫描获得满意效果。在肝动脉期中有352例出现明显强化;在门静脉期有72例不强化呈低密度灶,其中有37例发现有门静脉癌栓;延迟扫描均出现强化减低。17例增强扫描不满意,其中10例患有门脉高压症,4例注射失误致造影剂外渗,3例出现轻度碘过敏反应症状(发热、恶心、呕吐等)。结论正确应用扫描技术,是肝癌正确诊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给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照组给予非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肝癌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著提高疾病病灶的检出率,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临床确诊的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先行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检查出的阳性病例在DSA上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320例患者中检查出微小肝癌29例,共50个癌灶,多层螺旋CT的表现特点是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三期敏感性分别为:动脉期93.1%,门静脉期79.3%,平衡期86.2%,综合三期敏感性为96.6%均显著高于常规螺旋CT(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显示微小细胞肝癌以动脉期和延迟期最佳,是临床上必须选择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