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外科手术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总结疫情下外科手术防治COVID-19的单中心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20年1月3日至1月22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7例外科手术后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对疾病进行分型,将轻型和普...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一种新型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我国已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目前病毒来源尚不清楚,亦没有特效药物.本文结合当前疫情的发展及有关研究进展,从病原学基础、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作一简要综述,为读者更清楚认识新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确诊为COVID-19的24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例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有武汉旅居史22例,占总数的91.7%;患者以发热、咳嗽为最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流感样症状。予支持对症、抗病毒、氧疗、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全部患者痊愈或好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20.41±7.12)d。结论:结合流行病学史,发热,胸部CT肺炎表现及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的正常或减少作为诊断本病的临床依据,T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与患者的病情、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治愈率高,但患者排毒时间长,须延长隔离时间。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识别疾病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高危因素,指导临床决策。方法对2020年1月20日至2月14日长江航运总医院出院的临床诊断新冠肺炎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分型分为轻症组包括普通型、轻型病例,重症组包括重型、危重型病例。结果 96例病例中年龄60岁及重型、危重型病例占比较多(61.5%,56.3%),体重指数(BMI)24 kg/m~2患者占45.8%,合并症中高血压最多(52.1%)。发病至住院平均时间(6.1±2.6)d,平均住院日(15.7±6.3)d。重症组与轻症组相比,男性患者偏多(57.4%比35.7%,P0.05),年龄60岁者较多(77.8%比40.5%,P0.01),BMI24 kg/m2者较多(55.6%比33.3%,P0.05),临床表现中出现咳嗽症状者多(81.5%比61.9%,P0.05),合并症中高血压(64.8%比35.7%,P0.01)、糖尿病(35.2%比14.3%,P0.05)比例偏高,入院即存在低氧血症比例明显高(79.6%比9.5%,P0.01)。结论新冠肺炎住院病例中患者年龄偏高,重症病例较多,合并高血压者居多。男性、老年、肥胖患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入院即存在低氧血症等是容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病例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8.
李沙  张猛  朱雄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8):760-763
目的 回顾分析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CT影像学、血常规和核酸检测结果,为COVID-19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5日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临床和实验室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资料,分析疑似病例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分布情况。 结果 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中,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24例,SARS-CoV-2核酸阳性率为11.2%。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确诊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排除的疑似病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确诊病例中,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23例(占95.8%),呼吸道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CT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磨玻璃样密度影或双侧浸润等。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确诊,在综合考虑其流行病学史和相应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仍需依靠病原学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疫情特征,为防范新冠肺炎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3月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病例其中的2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等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5例确诊病例中平均发病年龄为(56.0±16.2)岁,前期以有武汉疫区接触史确诊病例为主,后以本地不明接触史确诊病例为主;大部分表现为普通型和轻症。通过统计学分析,年龄、性别、职业、接触史、与病情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基础疾病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P<0.05)。结论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重症病人与有基础疾病相关。降钙素原对病毒感染无参考意义,本次病毒致肺部炎症及胸膜肥厚粘连,乳酸增高是其特点,迄今为止,宜昌市疫情已得到控制,但日后的防控依然要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产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0年1月19日至2月9日收治的8例围产期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至2020年3月6日。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点和母婴结局。结果:①8例围产期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31.50±2.67)岁,经产妇6例,初产妇2例,孕晚期发病6例,产褥期发病2例。②8例患者均为轻型,症状表现为中低热(6/8),咳嗽、咳痰(4/8),胸闷、头晕、乏力、肌肉酸痛、呕吐(1/8);化验结果显示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6/8),淋巴细胞数目减少(3/8),肝酶升高(2/8);肺部CT阳性者7例。③分娩孕周为36+5~40+6周,其中7例行剖宫产,1例经阴道分娩,分娩新生儿共8例,均无新生儿窒息,1例新生儿出生36 h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结论:围产期COVID-19患者绝大部分为轻型或普通型,且短期母婴结局良好,其他临床表现不典型,与非孕期相似。新型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人的临床特性进行分析并总结。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2日至3月4日收治的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性,重点对比普通型及(危)重型病人临床特性的区别。 结果 74例病人中普通型35例,重型及危重型39例;家族聚集性发病的病人较多(37例,50.0%);一般资料方面,(危)重型病人的年龄、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率以及合并2种及2种以上基础疾病率均高于普通型病人(P < 0.05~P < 0.01);临床症状方面,(危)重型病人发病至就诊的时间较普通型长,最高体温、胸闷发生率、呼吸困难发生率较普通型高(P < 0.05~P < 0.01);实验室检查方面,(危)重型和普通型相比较,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6较高,而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白蛋白较低(P < 0.05~P < 0.01);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均出现斑片状磨玻璃影。 结论 蚌埠地区病人聚集性病例较多;(危)重症病人以年龄偏大、合并基础病多、全身炎症反应大为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6日—4月20日在青岛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COVID-19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肺部影像学特征及疾病转归.结果 40例病人中,37例(92.5%)有症状,17例(42.5%)有基础疾病,31例(77.5%)出现发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描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74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74例确诊为COVID-19的连续住院患者,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21日至2月11日,最终随访日期为2020年2月17日。收集并分析流行病学、人口学、临床、实验室、放射学、治疗和转归的数据。结果 74名COVID-19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52.7±19.1)岁,男性35例,女性39例。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时间为(5.1±2.8) d。有湖北疫区旅居史者39例(47.3%)、聚集性发病患者48例(64.9%)。常见症状包括发热67例(90.5%)、干咳20例(27%)。42例(56.8%)患者观察到淋巴细胞减少,35例(47.3%)患者观察到白细胞减少。放射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斑片状阴影或磨玻璃样阴影。在所有74例患者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7例(9.5%),并发休克患者5例(6.8%),入住重症监护室11例(14.9%),治愈出院患者55例(74.3%),平均住院时间为(12.3±4.4)d。结论 COVID-19呈聚集性发病,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龄和基础病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95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重症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0年1-3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95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呼吸支持治疗及药物治疗方法、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5例患者中有重型76例(80.0%)(重型组),危重型19例(20.0%)(危重型组),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6.9±14.0)、(66.2±14.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5例(89.5%)、咳嗽73例(76.8%)、呼吸困难57例(60.0%)、咳痰32例(33.7%)、腹泻20例(21.1%)等,而首发症状则以发热64例(67.4%)最多见,其次为咳嗽17例(17.9%)。主要基础疾病有高血压病29例(30.5%)、糖尿病18例(18.9%)、冠心病12例(12.6%)等;并发症主要为肝损害35例(36.8%),其次心肌损害20例(21.1%)、心力衰竭10例(10.5%)、肾损害8例(8.4%)等。危重型组尿素氮[7.5(3.1~36.6)mmol/L]、肌酐[88.0(46.0~681.0)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7日至2月29日在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确诊为COVID-19的228例住院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其常见症状包括发热(88.2%)、疲劳(69.7%)和干咳(59.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收集疑似和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相关病例特点,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关临床依据。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4日—2月11日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咽拭子进行SARS-CoV-2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确诊或除外SARS-CoV-2感染,分析其一般情况、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方面特征。 结果 本研究疑似患者共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6±16)岁,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分布;大部分为输入性病例,86%患者为武汉相关人员。最终有13例确诊为SARS-CoV-2感染者,7例经2次及其以上咽拭子核酸检测方可确诊,1例合并甲型HIN1。37例为非SARS-CoV-2感染患者,其中26例细菌性肺炎,6例为单纯性甲型HIN1,5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32/50)和咳嗽(24/50),周身症状以乏力多见(12/50),消化道症状少见。94%的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降低,30%的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无心肝肾功能损害表现,86%患者胸部CT提示肺炎表现,以毛磨玻璃影(60%)和斑片状影(56%)为主,胸腔积液少见。 结论 流行病学史是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重要条件之一,诊断需注意警惕同流感病毒的鉴别及混合叠加感染;疑似病例的早期发现及隔离诊治对疫情防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详细记录漳州地区1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中医诊疗经过及体会。该案例为老年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病,平时即有活动后气喘,此次感受疫毒之邪,湿热疫毒闭阻,并迅速化燥伤津耗气,进而肺络受损,正虚邪实,患者氧合下降,气喘加重而成重症。治疗上以驱邪为第一要务,同时全程不忘保气津,顾护脾胃;后期兼顾宿疾,养阴润肺,健脾化痰,祛瘀平喘,使患者转危为安。同时在辨治过程中重视舌诊,审证求因,标本兼治,阻断病情恶化,促进康复,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93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中,肝损伤38例(40.9%),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26~87岁,平均48岁。肝损伤患者中,肝功能异常表现为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升高,其中,TBIL异常者9例,ALT/AST异常者25例,TBIL合并ALT/AST异常者4例,TBIL增高均在3倍以内,ALT/AST增高均在5倍以内。19例(50.0%)入院时已有肝损伤,19例(50.0%)入院后出现肝损伤,两组TBIL、ALT及AST分别为(16.4±2.0)μmol/L vs. (17.8±2.4)μmol/L(P=0.43);(56.3±8.6)U/L vs. (52.02±6.3)U/L(P=0.69);(42.8±4.7)U/L vs. (31.92±2.4)U/L(P=0.0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中,肝损伤的发生比例高,程度较轻,大部分可自行恢复,但肝损伤的机制复杂,除了病毒本身所致肝损伤还可能合并药物性肝损伤,在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实验室检查的价值,为临床诊治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2日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确诊COVID-19患者,采用RT-PCR检测不同部位采集的核酸标本及其它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时5例患者外周血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3例CRP升高,3例有ESR加快;总共采集107份标本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其中咽拭子25份,阳性率44.0%(11/25),鼻拭子35份,阳性率25.7%(9/35),粪便(肛拭子)31份,阳性率77.4%(25/31),16份血标本核酸检测均阴性,5例患者符合出院标准时粪便核酸检测均阳性,截至2月27日对3例患者出院后追踪发现,出院2周或更长时间粪便SARS-CoV-2核酸仍阳性。结论 监测新冠肺炎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有助于病情的及时判断,新冠肺炎的确诊鼻咽肛拭子组合送检是较好的策略,病毒有持续经粪便排泄现象,需对出院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和追踪随访,以避免粪-口及接触传播的风险和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