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儿童后颅窝内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特征的MR分析达到鉴别诊断的目的,从而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8例,室管膜瘤12例,并回顾性分析其MR特征.结果 18例髓母细胞瘤患者中有10例病变位于四脑室区,有8例患者病变部位位于小脑半球,且MR平扫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病变呈稍高信号;DWI:上述病变均表现为弥散受限,ADC值降低;矢状位:病变多向后方生长;增强扫描病变呈显著均匀强化.12例室管膜瘤患者病变均位于四脑室内,其中4例肿瘤经四脑室侧孔、正中孔塑形生长.MR影像T1WI病变呈等、稍低信号;T2WI病变呈稍高信号;DWI:12例病变未见明显弥散受限征象;矢状位可见病变位于四脑室下部,增强扫描病变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均低于髓母细胞瘤,且病变多见囊变.结论 MR平扫及DWI检查对鉴别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的MRI和CT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该病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4例,均行MRI和CT检查,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为3-12岁,结果 髓母细胞瘤好发于男性儿童,常见于小脑蚓部,MRI扫描T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等或略高于脑灰质信号,增强后呈中等至明显强化,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影,注药后呈轻至中度强化,结论 对儿童髓母细胞瘤定位和定性,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3.
脊髓室管膜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显像(MRI)为当前诊断脊髓肿瘤的最好方法之一。Gd-DTPA的静脉注射使脊髓病变的定位及定性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缺乏特异性。如果能在脊髓内肿瘤的定性方面有更多进展,将有益于术前计划的制定。脊髓内室管膜瘤全部切除的概率大。预后也优于脊髓星形细胞瘤。因此通过对脊髓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该肿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鉴别脊髓内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青少年幕上间变型室管膜瘤MR、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且经手术或病理确诊的18例青少年幕上间变型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灶直径、位置、形态、周围水肿情况及增强表现。结果 18例幕上室管膜瘤均位于脑实质,其中12例位于侧脑室旁。CT扫描显示了9个蔬菜状等密度肿瘤,9例呈混杂密度。7例呈散在沙粒样钙化,5例呈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的固态部分和囊壁呈现不均匀的中等增强。MR扫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瘤内出血,18例肿瘤周围可见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囊壁、周围血肿区及出血区域无明显强化。结论 幕上间变型室管膜瘤的CT、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囊变、出血、钙化、实性部分显著强化是其常见的影像学征象,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可进一步对术前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软骨母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纳入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共收集36例软骨母细胞瘤患者进行研究,均行CT及MRI检查,比较二者对软骨母细胞瘤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 CT表现以病灶边缘硬化、病灶内钙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邻近关节腔积液为主,增强扫描后病灶内均示轻度到中度强化,CT值增高8-34HU。MRI示病灶多为卵圆形或类圆形囊状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晰,T1WI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特殊征象包括片状、斑点状低信号钙化或骨嵴、病灶边缘低信号硬化带、T2WI病灶周围骨髓腔见长T2水肿信号。两种检查方法对膨胀性病变、窗格样改变、骺板或骺线穿越等征象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边界清晰伴边缘硬化、病灶内钙化检出率分别为61.1%、66.7%,高于MRI的36.1%、41.7%,对骨髓水肿检出率仅为2.8%,低于MRI的2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及MRI诊断软骨母细胞瘤各有优劣,CT对病灶边缘硬化及病灶内钙化的显示更佳,对骨髓水肿显示则较弱,临床诊断时还需与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内生软骨瘤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结合髓母细胞瘤的病理表现,探讨其CT与MRI影像表现.方法 对28例经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病理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28例髓母细胞瘤患者中20例位于小脑蚓部并突入四脑室生长,其余5例位于小脑半球,2例位于桥小脑角区;23例行MRI检查患者中T2WI略高信号16例,占69%(16/23),T1WI呈低信号者18例,占78%(18,23),水抑制21例均呈略高信号;5例行CT检查者中3例表现为不均匀略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19例,内部可见多发点状及斑片状囊变无强化区,周围可见片状或带状脑脊液信号或密度影.镜下病理多表现为大小一致的致密排列的小细胞.胞浆少,部分可见呈菊形团排列,细胞有向神经及胶质细胞分化趋势,间质纤维增生明显.结论 髓母细胞瘤在CT及MRI均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仔细分析可以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脊髓室管膜瘤的MRI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脊髓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脊髓内室管膜瘤,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肿瘤的发病部位、范围、生长方式、信号特点、瘤内及瘤周囊变、含铁血黄素沉积及强化方式。结果   所有肿瘤均呈中心性膨胀性生长,平均累及3.6个椎体水平,T1WI上以等或低信号为主,T2WI上以不均匀高信号为主, 60%以上病例可见瘤内及瘤周囊变,约26%病例可见“帽征”,约90%病例可见明显均一或不均一强化。结论    脊髓内室管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室管膜瘤是起源于室管膜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19%,占胶质瘤的12.21%,该肿瘤主要发生于脑室系统,发生于脑实质者较为少见,而影像诊断亦较困难。本文就我院2004年~2006年4月30日间曾进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MRI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后颅凹肿瘤的30%~40%.文中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病例的MRI表现,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经手术证实的13例MB,均行常规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与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扫描.结果 肿块均位于小脑蚓部,肿瘤内发生囊变6例.MRI扫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4例沿脑脊液播散.肿瘤实性部分DWI呈略高信号,表面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呈略低信号,坏死囊变部分与脑脊液信号相仿.MRS显示胆碱(Cho)峰明显增高.结论 MRI能提供肿瘤浸润的范围、继发改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能够做出明确的定位与定性诊断.MRI还对MB沿脑脊液种植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常规MRI结合DWI、MRS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CT值36-58HU,呈不规则扁平状或乳头状;在T1WI信号强度等于或稍高于玻璃体,聊呈中等信号。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示肿块呈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有助于CT及MRI诊断及鉴别诊断,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I,而MRI多轴住成像对显示肿瘤大小范围及周围临界组织的解剖关系较CT有明显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的病例资料,CT检查者14例,MRI检查者9例,总结其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两组,即非实质性脏器组16例,实质性脏器组4例。典型CT、MRI表现为单囊或多囊分隔状薄壁囊性病变,形态各异,爬行或塑型生长,少钙化,但位于肾上腺的淋巴管瘤囊壁及分隔可见钙化。CT对于病变的钙化显示优于MRI,而MRI对病变的囊性特征、病变内成分的判断优于CT,并能完整显示囊壁及分隔。结论:淋巴管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的影像表现有互补,二者联合应用对其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脑实质室管膜瘤(intraparenchymal ependymoma,IE)MRI表现特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21年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MRI表现及病理结果 。结果 16例中,WHO 2级4例,WHO 3级12例。WHO 2级脑实质室管膜位于脑实质表浅部位,MRI表现均呈囊实性,2例呈单囊囊实性,2例呈多囊囊实性,囊腔位于肿块周边或偏于一侧,平扫实性成分呈T1WI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及实性成分明显强化,边缘清晰。WHO 3级脑实质室管膜位于脑实质深部,与脑室紧密相连,分界不清,MRI表现以多囊囊实性或实性为主,多囊囊腔多位于周边或偏于一侧,囊腔呈Ti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实性部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内有斑片状T1WI稍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多囊囊实型囊壁、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实性为主型呈花环状强化。结论 脑实质室管膜瘤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5例,回顾性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肿瘤中心均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形态规则1例,不规则4例。CT像上肿瘤密度多不均匀,5例邻近骨质破坏。MRI示肿瘤信号多不均匀,T1WI以等或稍低信号为主,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明显强化。肿瘤侵犯筛窦4例,眼眶2例,颅内1例。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多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强化显著,CT可清楚显示肿瘤周围骨质情况,MRI能准确显示肿瘤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部分或全部玻璃体密度增高。钙化20例;视神经受累7例;眼球增大7例:异位者2例。结论 CT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4例腺瘤的MRI图像分析,归纳出胸腺瘤在MRI各回波时间图像上的信号强度及四种信号变化模式。发现良性胸腺瘤的主要信号变化模式为“中→高→高”。并总结出提示恶性胸腺瘤的几种MRI特征。通过与CT比较,得出了MRI检查胸腺瘤的六大优点。  相似文献   

17.
顾浩 《基层医学论坛》2005,9(9):831-832
目的提高听神经瘤的CT及MRI诊断水平。方法对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CT表现为桥小脑角部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薄层扫描可见同侧内听道口扩大;MRI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实质部分及增粗的听神经明显强化。结论CT对骨质破坏和内听道口的扩大的显示优于MRI,但常规扫描易漏诊。而MRI多轴位成像对显示肿瘤大小范围及周围临界组织的解剖关系较CT有明显优势,同时无骨伪影对显示听神经瘤瘤体及病侧听神经增粗很有价值。进行听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有助于其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supratentorial intraparenchymal ependymoma)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及病理资料,5例均行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CT检查,主要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特点以及瘤周水肿情况。结果左顶叶1例,左额叶2例,右颞顶枕叶1例,右额颞顶叶1例,5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大于4cm。其中1例表现为完全囊性肿块;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为完全实性肿块;1例为实性肿块伴有邻近脑实质萎缩;肿瘤实质部分及囊壁CT上呈稍高密度,MRI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4例伴有轻中度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脑实质室管膜瘤误诊率高,但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幕上脑室旁脑实质内不规则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CT: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MRI:实性成分呈等/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者,术前鉴别诊断应该考虑到室管膜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1例经手术和组织学证实的颈静脉球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颈静脉球瘤,左侧7例,右侧4例;病变以颈静脉孔为中心生长并向周围结构不同程度蔓延。病变边界均清楚,呈卵圆形2例,哑铃形1例,不规则形8例。颞骨高分辨CT(HRCT)表现:与脑组织比较,颈静脉孔区软组织肿块呈等密度,周围的骨质呈虫蚀样或不规则破坏,其中7例鼓室下壁骨质破坏,肿块进入下鼓室并有2例听小骨破坏,2倒侵犯内耳道和外耳道,4例颈动脉管骨质破坏,5倒岩尖骨质破坏,6例斜坡骨质破坏。MRI表现:颈静脉孔区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全部11例中,与脑灰质比较,MRT WI呈低信号3倒,等信号8例,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T1WI呈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82%)在T2WI和增强T1WI上可显示“盐和胡椒”征。6例小脑受压,3例延髓、小脑同时受压。MRA表现:未见明显异常改变。MRV表现:2例乙状窦及颈内静脉受压。结论联合使用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能够为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颅内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颅内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颅内脊索瘤大多发生于颅底中线处的斜坡和(或)鞍区。CT扫描3例均显示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和钙化。4例MRI扫描显示病灶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Gd-DTPA静脉注射增强后,均有较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结论:CT和MRI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范围,评价肿瘤对颅底重要结构的侵犯情况,有助于和斜坡与鞍区的其它疾病如鼻咽癌等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