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时经血栓抽吸后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2组,比较2组TIMI血流、TMPG分级、心功能的改变、出血事件以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及TMP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MACE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事件及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栓抽吸后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慢血流或无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加替格瑞洛,DAPT)联合不同剂量的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接受急诊PCI的糖尿病合并STEMI患者158例,随机分为DAPT组(A组)53例,DAPT加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B组)52例,DAPT加1/2剂量替罗非班组(C组)53例;PCI时B、C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 μg·kg-1),PCI后B组以0.15 μg·kg-1·min-1、C组以0.075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24 h;统计分析3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A组比较,PCI术后B组和C组TIMI 3级血流和TMPG 3级心肌灌注明显升高(P<0.05);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Killip Ⅲ级以上心功能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B组严重出血、中度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患者(P<0.05),B组和C组轻度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STEMI急诊PCI时1/2剂量的替罗非班加DAPT能够有效改善TIMI血流和TMPG心肌组织水平灌注,降低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严重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供血和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收治的60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根据PCI术前是否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分为观察组(术前应用替罗非班,n=32)和对照组(n=28);比较两组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区径向应变(RS)与纵向应变(LS),并统计两组对象随访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血清cTnI、CK-MB峰值均降低(P<0.05),术后血流TIMI分级更优(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LVEF及梗死区RS、LS绝对值增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12.50%,相较于对照组(35.71%)降低(P<0.05)。观察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均无重度出血,且中度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功能,减少MACE,但其出血隐患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彭兴  周祥群  刘尚军  尹涛源  王芳 《安徽医药》2020,41(10):1201-1204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行PPCI治疗的18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抽吸组(血栓抽吸+支架植入,75例)和对照组(常规支架植入,110例),比较两组患者PPCI治疗情况、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P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均升高,抽吸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2个月无MACE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术在PPCI治疗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中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和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在冠脉内靶向联合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和替罗非班,对照组则只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在应用药物10分钟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术后即刻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术后12 h、24 h、72 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的变化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例数、糖尿病例数、高脂血症例数、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O-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FMC2B)、手术时间、冠脉病变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药物10分钟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即刻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术后CK-MB、cTnI、LDH等指标水平随着时间变化及术后3个月心脏彩超LVEF、LVED与治疗前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内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和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提高心功能,改善预后,且不会增加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9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手术的STEM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片,180 mg/次为初始剂量,之后90 mg/次,2次/d。共治疗2个月,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血流灌注指标,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3级以及TMPG3级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TFC值比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E/A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水平明显降低,血清VEGF、vWF及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vWF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及术后随访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可以更好改善PCI术后STEMI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和心肌血流灌注,保护心功能,减少预后MACE事件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考察替罗非班联合比伐卢定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以110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于术前给予比伐卢定静脉注射,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TIMI血流分级、ST段回降百分比、30 d不良心脏事件。结果 联合组患者TIMI血流分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ST段回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 d不良心脏事件主要为心绞痛、Q波性心肌梗死及出血,总发生率为15.36%,联合组30 d不良心脏事件主要为心绞痛和出血,总发生率为5.45%,联合组30 d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比伐卢定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情况,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脉血流及并发症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关于STEMI患者急诊行PCI并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对照研究(RCT),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4月30日。试验组为PCI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为PCI术中或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RCT,共计2 2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组较术中或术后用药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为3级(RR=1.10,95%CI=1.06~1.15,P<0.01)和(RR=1.10,95%CI=1.03~1.17,P<0.01)、ST段下落幅度(SMD=0.44,95%CI=0.17~0.70,P=0.001)和(SMD=1.85,95%CI=1.53~2.17,P<0.01)、ST段回落率(RR=1.51,95%CI=1.20~1.89,P<0.01)和(RR=1.20,95%CI=1.05~1.39,P=0.01)均显著优于术中或术后用药;术前应用组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MD=0.46,95%CI=0.13~0.79,P=0.007)和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RR=0.53,95%CI=0.39~0.73,P<0.01)均优于术中用药组。术前应用组与术后应用组的LVEF%和MACE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应用组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术中及术后应用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PCI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相比,术前应用更能显著改善STEMI患者微循环障碍、增加心肌组织有效的再灌注、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替罗非班联用病灶内或冠脉内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心肌微循环、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心肌酶、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 2018 年 7 月—2021 年 10 月于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急诊 PCI 治疗的 120 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其中试验组于病灶内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则于冠脉内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替罗非班治疗。分别于急诊PCI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以及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记录术后24 h内两组心肌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峰值。分别于急诊PCI术前和术后24 h、7 d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以及血清 IL-18、MMP-9、MDA水平。统计两组急诊 PCI术后 6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急诊 PCI术后即刻 TIMI 3级、TMPG 3级患者占比(96.67%、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83.33%,P<0.05)。两组急诊PCI术后即刻cTFC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以试验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术后24 h内各项心肌酶指标(LDH、CK、CK-MB)的峰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术后 24 h 内各项心肌酶指标(LDH、CK、CK-MB)的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24 h血清ET-1、IL-18、MMP-9、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以上指标则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NO浓度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而术后7 d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24 h、7 d,试验组血清ET-1、IL-18、MMP-9、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血清NO浓度则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6个月随访期间,试验组MACCE发生率(5.00%)比对照组(16.67%)显著降低(P<0.05)。住院期间,试验组出血事件发生率(6.67%)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灶内或冠脉内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替罗非班均能改善STEMI急诊PCI患者术后心肌微循环,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及心肌损伤,降低机体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但病灶内给药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徐燕  刘存义  宋雷 《安徽医药》2017,38(2):220-222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仅单支冠状动脉开放的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7月行PCI治疗的仅单支冠状动脉开放的冠心病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造影和介入成功率,手术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PCI即刻造影及介入成功率均为100%。术后胸闷气短症状改善为81.81%,NYHA心功能分级由IV级提高到Ⅲ级为27例(81.82%)。与术前相比,术后BNP明显下降,而LVEF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 d未发生MACE。结论 PCI治疗仅单支冠状动脉开放的冠心病心衰患者成功率高,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魏芳  文淑峰  赵皎皎  姜琦  马晓静 《中国医药》2011,6(11):1299-1301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STEMI未及时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且仍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56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注射液.于梗死后10 ~ 14 d行PCI术.术中测定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术后4周测定室壁运动记分(WMSI);观察2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及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PCI术前研究组TIMI血流分级2~3级者11例(39.3%),高于对照组的6例(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和术后研究组TMPG分级2~3级的例数[分别为9例(32.2%)、24例(85.8%)]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例(10.7%)、17例(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ICAM-1浓度[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 h分别为(457.79±65.70)、(287.67±33.75)、( 190.16±47.32)ng/L]较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 h分别为(463.25±59.60)、( 335.41±43.60)、(278.22±39.05) ng/L]明显降低,且较自身治疗前也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出血发生率[64.3% (18/28)]高于对照组[35.7%(10/28)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术后30 d研究组MACE发生率为10.7% (3/28),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35.7%(10/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冠状动脉PCI靶血管前向血流,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早期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和研究组(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每组各33例患者。比较2组PCI术后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率、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分级及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CI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血清cTnT、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T段回落率、TIMI血流III级获得率及TMPG III级获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PCI术后7d的LVEF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总MACE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68%vs 34.4%,P<0.05)。2组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与单纯早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和静脉内联合使用安全,且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朱永彪  张莹  陈心涛 《中国医药》2011,6(10):1168-1169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冠脉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98例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6例)和常规治疗组(52例),对比2组PCI术后梗死相关冠脉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观察2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替罗非班组(44/46,95.6%)高于常规治疗组(43/52,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的TIMI计帧数替罗非班组[(19.8±8.6)帧]低于常规治疗组[(28.3±5.8)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替罗非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4.2±6.7)%]高于常规治疗组[(49.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MACE发生率替罗非班组(2/46,4.3%)低于常规治疗组(9/52,17.3%)(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确诊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7d及90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9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介入治疗效果、TIMI3级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罗非班组校正TIMI帧数、术后2hST段回落程度、酶峰值及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及9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术后7d及90dEF、LVEDV、LVESV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联合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改善左室功能,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共入选15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实验组)(75例)和肝素组(对照组)(75例)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础临床情况、术后冠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达到TIMI3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92.0%和77.3%,P<0.05).随访3个月时,实验组MACE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有效减少AMI急诊PCI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发生及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减少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率,安全性好,不增加出血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冠脉联合静脉内使用d,N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76例,年龄≥70a,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μg/kg,之后以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人24h;研究组: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10μg/kg,之后以0.075μg·kg-1·min。持续静脉泵人24h。比较2组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率,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cTnT)峰值,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栓积分、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PCI术后90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比较2组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PCI术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血清超敏cTnT峰值(P=0.025)、IRA血栓积分显著降低(P=0.013),TIMI3级血流及TMPG3级的获得率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38和0.03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PCI术后90d的LVEF显著增加(P=0.026),总MACEs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用药期间,研究组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3)。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与单纯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联合静脉内小剂量替罗非班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缩小梗死面积,并显著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pPCI)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发病12 h 内的STEMI 患者215 例,根据先前是否接受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溶栓后早期PCI 组(68 例)和pPCI 组(147 例)。比较2 组PCI 治疗前后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即刻TIMI 血流分级、术后校正的TIMI 计帧数(CTFC)及TIMI 心肌灌注分级(TMPG);观察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术后6 个月时左心室功能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 组基线数据无明显差异。溶栓后早期PCI 组的术前TIMI 血流2~3 级比例明显高于pPCI 组(77.9% vs 20.4%,P < 0.05);PCI 术后,2 组TIMI 血流2~3 级者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 > 0.05)。早期PCI 组TMPG3 级的比例高于pPCI 组(82.4% vs 68.7%, P < 0.05),术后CTFC 低于pPCI 组[(27.7±5.0)帧vs (32.6±7.1)帧,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低于pPCI 组[(225.8±108.3) U/L vs (283.4±110.6) U/L,P<0.05]。2 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MACE 发生率、随访6 个月时左心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但2 组术后3、6 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术前,溶栓后早期PCI 组术后1、3、6 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术前(P < 0.05),pPCI 组术后3、6 个月的LVEDd 低于术前(P < 0.05)。结论不能及时施行pPCI 的STEMI 患者,应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后早期PCI 不增加出血及MACE 发生风险,且在改善近期心功能方面的获益与pPCI 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再灌注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否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因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急诊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与B组(急诊介入术中不应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在常规使用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介入治疗术后靶血管血流分级与心肌灌注分级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急诊介入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2~3级(97.2%)心肌灌注(TMPG)2-3级(97.2%)均显著高于B组(91.6%,88.8%)。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左心室功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确诊为急性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患者96例,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7 d及60 d左心室功能、9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治疗前后hs-CRP水平.结果 试验组术后2 h ST段回落>50%者19例(38.0%)、CK-MB达峰值时间(13±3)h,均优于对照组的12例(26.1%)、(15±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无复流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无复流发生率6.5%(P<0.05).试验组术后7 d的LVEF、LVEDV均优于对照组,术后60 d的LVEF、LVEDV、LVESV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0 d内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6.5%,明显高于试验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用药5 d后hs-CRP水平[(6.4±2.9)mg/L、(4.6±2.6)mg/L]均明显低于用药前[(9.6±2.8)mg/L、(9.8±2.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hs-CRP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联合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改善左心室功能,提高临床预后.盐酸替罗非班能够通过抑制炎性反应从而延缓急性心肌梗死的进程.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tirofiban therapy on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an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irofiban hydrochlotide on serum hs2CRP level. Methods Ninty-six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either primary PCI combined with tirofiban therapy or primary PCI treatment alon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action, major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were cospared. Serum hs-CRP leves were determinded by the latex enhanced immunoturbidimetric method. Results The baselin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TIMI grade 3 flow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tirofiban and control groups, but the resolution of sum of ST-segment elevation, peak-value of CK-MB, EF, LVEDD, LVESD, and the MACE rates at 60 days in tirofiba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hs-CR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but after treatment, serum hs-CR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 Adjunctive therapy with tirofiba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who undergo primary PCI can improve reperfusion in the infarction area and clinical outcomes at 60 days.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can delay the process of ACS via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