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天拓  范晓晨 《安徽医学》2024,45(4):427-43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64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s组,n=34)及非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s组,n=230),收集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及外周血细胞参数,并计算NLR和MPVLR,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KD并发CALs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MPVLR独立及两者联合预测KD并发CALs的效能。结果 CALs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及NLR、MPVLR水平较nCALs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OR=1.236,95%CI:1.115~1.371,P<0.001)、PLT(OR=1.004,95%CI:1.001~1.007,P=0.008)、NLR(OR=1.091,95%CI:1.001~1.189,P=0.046)、MPVLR(OR=1.160,95%CI:1.008~1.336,P=0.038),为CALs的独立危险因素。NLR预测CALs的最佳截断值为3.93,灵敏度为76.43%,特异度为69.82%,AUC为0.762(95%CI:0.714~0.805,P<0.001);MPVLR预测CALs的最佳截断值为3.53,灵敏度为72.69%,特异度为62.83%,AUC为0.721(95%CI:0.671~0.767,P<0.001)。NLR联合MPVLR预测CALs的灵敏度为78.12%,特异度为68.68%,AUC为0.775(95%CI:0.728~0.817,P<0.001)。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中NLR、MPVLR对预测KD并发CALs具有重要价值,NLR联合MPVLR预测KD并发CALs的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炎性指标对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KD患儿作为KD组,根据疾病时期分为KD急性组与KD缓解组,根据有无CAL分为CAL组(19例)和无CAL组(NCAL组,80例);并选取同期58例发热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中NT-proBNP、全血白细胞(WBC)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在KD急性期、缓解期及CAL中的变化,分析NTproBNP联合各项炎性指标对KD伴CAL的诊断价值。结果:KD组WBC、Neu%、PLT、NLR、PLR、SII、NT-proBN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急性组WBC、Neu%、NLR、SII、NT-proBNP均高于KD缓解组,PLT低于KD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急性组与KD缓解组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浆脑钠肽和D-二聚体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起观察组,并且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稳定型心绞痛(SAP)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再选取120例正常患者组成对照组,我们对于两组患者进行血浆脑钠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分别对于两组的数据进行记录,以方便今后的进一步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血浆脑钠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值均不同,但以上两个指标能够良好的对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反应,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脑钠肽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且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等并发症为CHD组,再根据临床分类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三组,10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中脑钠肽、D-二聚体浓度.结果 CHD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CHD组中,AMI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P组,UAP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SAP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存在差异,提示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的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反映其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BNP)在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方法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102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冠状动脉无病变组,对其年龄、发热天数、血白细胞计数、白蛋白、ESR、CRP、谷丙转氨酶及血清NT-BNP水平等资料进行比较,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102例川崎病患儿合并冠脉扩张者25例(24.5%),无扩张者77例(75.5%)。两组患儿间年龄、发热时间、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及NT-BN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T-BNP水平有较高诊断价值,其次为发热时间,而年龄、血清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水平诊断的准确性较差。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清NT-BNP在预测川崎病冠脉扩张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当血清NT-BNP水平<827pg/ml时,出现冠脉损害的可能性较小(阴性预测值0.9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时对血浆脑利钠肽变化的影响,为KD预后评估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住院患儿符合KD确诊患儿31例,对照组有完整心脏超声检查资料的患儿40例,且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完善心脏彩超及脑利钠肽等检查,并对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KD并冠脉损害患儿的血浆脑利钠肽的数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中,遇到发热时间持续5d以上,年龄≤1岁,有WBC、PLT计数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浆脑利钠肽升高的患儿应警惕KD合并cAL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和可能机制。方法分别测定38例KD急性期患儿和30例正常体检小儿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WBC、ESR、CRP及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KD急性期患儿血浆NT-proBNP、WBC、CRP、ESR、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通过直线回归分析,KD急性期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E/A无相关性(r=0.56,r=1.20,P>0.05);而与WBC、CRP、ESR呈显著正相关(r=1.25、1.82、1.60,P<0.01),与患儿cTnT水平亦呈正相关(r=1.95,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在KD急性期显著升高,可能与KD患儿急性期心肌炎性反应及炎性因子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Ⅰ(c TnⅠ)与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76例APE患者根据栓塞面积分为大面积APE组(n=36)与非大面积APE组(n=40),测定两组患者的BNP、c TnⅠ、D-二聚体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功能,并统计病死率。结果:大面积APE组BNP、c TnⅠ值显著高于对非大面积APE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APE患者患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69.4%与22.2%,均显著高于非大面积APE组的15.0%与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APE患者血浆BNP、c TnⅠ水平的检测可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可作为诊断APE的排除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学创新》2016,(16):142-144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Ⅰ(c TnⅠ)与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76例APE患者根据栓塞面积分为大面积APE组(n=36)与非大面积APE组(n=40),测定两组患者的BNP、c TnⅠ、D-二聚体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功能,并统计病死率。结果:大面积APE组BNP、c TnⅠ值显著高于对非大面积APE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APE患者患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69.4%与22.2%,均显著高于非大面积APE组的15.0%与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APE患者血浆BNP、c TnⅠ水平的检测可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可作为诊断APE的排除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刘曦 《甘肃医药》2014,(7):534-53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检测用于肺栓塞诊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肺栓塞疑似病例,均接受血浆DD检测,并经肺血管造影确诊,其中肺栓塞组45例,其他疾病组47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DD用于肺栓塞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肺栓塞组及其他疾病组血浆DD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D=0.525mg/L为诊断切点,敏感度为82.2%,特异性为97.9%;以临床常用的DD=0.500mg/L为诊断标准,敏感度为88.9%,特异性为80.9%。结论:血浆DD检测用于肺栓塞早期筛查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竺婷婷  胡正强  张霞  周文杰  于凡 《四川医学》2018,39(11):1258-126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与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的川崎病儿童,对其进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状损害组((CAL,n=52)和未合并其他疾病且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n=119),选取发热5天以上的支气管肺炎为对照组(n=52)。采集患儿静脉血标本,采取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其NT-proBNP水平。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x~2检验比较各组间NT-proBNP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对照组、NCAL组及CAL组NT-proBNP(pg/ml)水平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51. 00(63. 70,383. 75)、543. 00(226. 00,1660. 00)、1013. 00(259. 00,2882. 50); NCAL组及CAL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AL组NBNP明显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患儿冠状动脉损害有密切关系,检测NT-proBNP可以为川崎病及其早期是否发生冠脉损害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KD患儿102例。根据患儿对IVIG治疗的敏感性,分为IVIG敏感组及IVIG无反应组。对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比较,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102例KD患儿中,有88例(86.2%)对丙种球蛋白敏感,14例(13.7%)无反应。IVIG敏感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830.91±748.08) ng/L,无反应组为(1820.67±1 454.13) ng/L,无反应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敏感组(P为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IG无反应组患儿WBC、CRP水平显著高于IVIG敏感组(P分别为0.019,<0.001),而前者血清钠(Na+)、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明显低于后者(P分别为0.001,0.021,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KD患儿血浆NT-proBNP浓度与CRP存在明显正相关(r=0.37,P=0.02),与Na+成负相关(r=-0.33,P=0.01)。血浆NT-proBNP浓度与WBC、血小板、血沉间未见相关性。当血浆NT-proBNP浓度为746.3 ng/L时,预测KD患儿对丙种球蛋白是否敏感的灵敏度为0.917,特异度为0.674。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KD患儿对丙种球蛋白是否敏感特异性指标,特别是当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746.3 ng /L时,KD患儿发生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5.
秦然  周卫平 《黑龙江医学》2009,33(8):575-577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外伤性颅内血肿部位,治疗后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7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血浆D-dimer含量,并与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血浆D-dimer致病后6 h、1周及2周血浆D-dimer水平显著升高,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牲差异(P<0.01),并以致病后6 h为最。同时,转归不良组血浆D-dimer水平显著升高,与转归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急性期血浆D-dimer水平显著升高,揭示可能在该病急性期存在短暂的、纤溶活性增强的趋势。检测血浆D-dimer动态水平有助于判断抗纤溶治疗的效果及预测病情变化,并且血浆D-dimer水平的高低与出血部位、病人的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与D-二聚体(D-D)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时间段内1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资料,观察两组NT-proBNP、D-D水平差异,对比观察组中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NT-proBNP、D-D水平,分析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心功能分级、NT-proBNP及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高NT-proBNP水平以及高D-D水平均是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均>1;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BNP及D-D水平相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与D-D检测对心力衰竭有着较高诊断价值,高龄、高NT-proBNP水平以及高D-D水平是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且伴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患者NT-proBNP与D-D水平相应升高,便于临床评定其心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与D-二聚体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首次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健康者血清BNP和D-二聚体的水平,分析其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BNP和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BNP和D-二聚体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NP和D-二聚体的水平与脑梗死的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对脑梗死的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卿  王昌明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1):143-146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结合D-二聚体(D-dimer)在评价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 以笔者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的APE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外周血BNP及D-dimer浓度。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APE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根据临床转归,将其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不同组间BNP和D-dimer水平差异,评价BNP和D-dimer对评估APE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着APE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BNP和D-dimer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BNP和D-dimer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BNP与D-dimer水平呈正相关(r=0.735,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BNP和D-dimer曲线下面积均较大(>85%),其最佳工作点分别为0.85ng/L和0.92mg/L。结论 BNP联合D-dimer可有效的预测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其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降低APE患者病死率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D-二聚体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湖北省江陵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4例(A组),检测A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血浆NT-Pro BNP、D-二聚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 O2)。并选择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B组)。结果A组治疗前NT-Pro BNP、D-二聚体、Pa CO2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A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A组治疗前Pa O2低于B组(P<0.01),A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但仍低于B组(P<0.01)。A组治疗前后NT-pro BNP与D-二聚体与Pa CO2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a O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NT-Pro BNP与D-二聚体水平监测,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便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疾病的预后。临床还需改善患者缺氧状况、通气及适当的抗凝治疗,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