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为单侧大隐静脉曲张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下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DF)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行DF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NB)组和传统硬膜外阻滞(EA)组,各30例。NB组经超声引导下在腘窝处阻滞坐骨神经,并在收肌管水平阻滞隐神经;EA组行L3-4间隙硬膜外阻滞。2组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5 m L+0.75%罗哌卡因10 m L,分3次给药,共计15 m L。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及心率(HR)变化,术后24 h内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结果:2组均无麻醉失败病例,组间优良率、感觉与运动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EA组长(P〈0.05),膝关节和髋关节未被阻滞,而EA组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均被阻滞;NB组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麻醉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和HR低于麻醉前(P〈0.05);NB组术后24 h NRS显著低于E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应用于DF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循环稳定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与隐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麻醉中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择期行糖尿病足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经超声引导下于患者腘窝处阻滞坐骨神经,并在其收肌管水平阻滞隐神经,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感觉以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感觉以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中应用麻醉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建龙  陈笑苗  徐辉  连庆泉 《浙江医学》2017,39(20):1806-180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股神经三合一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三种阻滞一次完成)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体位摆放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神经三合一阻滞组(Ⅰ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组(Ⅱ组),每组30例。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前30min,两组在超声引导下分别给予1%利多卡因30ml行相应神经阻滞,观察阻滞后10、20min体位摆放时的运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神经阻滞后的感觉阻滞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阻滞后运动VAS评分均比阻滞前显著降低(P<0.05);Ⅱ组在阻滞后20minVAS评分比Ⅰ组更低(P<0.05),并且Ⅱ组神经阻滞相应范围的有效率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麻药中毒、神经异感及穿破血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超声定位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与股神经三合一阻滞都能减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体位摆放时的剧烈疼痛,髂筋膜阻滞比股神经三合一阻滞起效更快,阻滞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麻醉方法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n=43)与常规全麻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疼痛度[数字评价量表(NRS)],术后情况[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有效按压次数、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假体植入时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患者MAP、HR均显著低于常规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 h时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患者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时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患者术后PCIA有效按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前摆放体位过程中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髂筋膜间隙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改良组)和髂筋膜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超声引导注射0.3%罗哌卡因30ml髂筋膜间隙,10ml于闭孔神经;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注射0.3%罗哌卡因40ml于髂筋膜间隙。记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记录神经阻滞前(T0)、神经阻滞后30min(T1)、摆放椎管内麻醉体位时(T2)的VAS评分及T1时各神经阻滞概率。结果:改良组操作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改良组闭孔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闭孔神经阻滞概率大于对照组;T1、T2改良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能更有效阻滞闭孔神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体位摆放过程中止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阻滞在高龄患者单侧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Ⅱ~Ⅲ级拟行单侧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N 组,n =20)和硬膜外阻滞组(E 组,n =20)。N 组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为0.3%罗哌卡因和0.3%利多卡因混合液,腰丛阻滞剂量30~35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25~30 mL;E 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试验量无异常后给予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6~8 mL。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时和手术开始后30 min(T0~T4)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2(麻醉后10 min)及 T3(手术开始时)E 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基础值,较 N 组波动大(P <0.01),N 组患者均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心率均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 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多于 N 组(P <0.01)。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中可以达到与硬膜外阻滞相同的效果,并具有对循环干扰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膝部以下手术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阻滞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的方式,实验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的方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操作时间方面,实验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起效时间(5.64±1.7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3.29±2.99)min;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满意情况,实验组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8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对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有积极意义,作为一种更好的麻醉选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布比卡因进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赣州市中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0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麻醉组和超声引导麻醉组,每组54例。常规麻醉组患者采取常规全身麻醉;超声引导麻醉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方法在手术中的效果。结果 与常规麻醉组相比,超声引导麻醉组的麻醉效果更优(P<0.05);超声引导麻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超声引导麻醉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常规麻醉组患者更稳定,且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结论 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相较于传统的全身麻醉,可获得理想的麻醉和镇痛效果,可缩短药物起效时间、缓解老年患者的疼痛、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腰麻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单侧腰麻,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单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麻醉起效和维持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起效和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维持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126-129+封三
目的 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彩超引导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清创真空封闭引流(VSD)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9 年6 月至2020 年12 月厦门市第三医院住院的择期糖尿病足清创VSD 手术患者60 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组(S 组)与神经阻滞麻醉组(N 组)。S 组患者先行蛛网膜下腔麻醉(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再推注泵输注右美托咪定维持镇静。N 组患者在腹股沟韧带下彩超引导行髂筋膜阻滞(0.4%盐酸罗哌卡因30 mL)和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0.4%盐酸罗哌卡因20 mL),再推注泵输注右美托咪定维持镇静。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测定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记录麻醉过程中使用升压药的例数,统计两组麻醉过程中右美托咪定用量,记录术后24 h 使用舒芬太尼的用量,由患者评估术后镇痛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统计有关并发症(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情况及右美托咪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 组使用升压药例数少于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组麻醉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长于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组术后镇痛满意率高于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组尿潴留发生率少于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彩超引导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较长,但能减少麻醉过程中使用升压药,有效地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及提高术后镇痛满意度,减少使用术后镇痛药物,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及隐神经阻滞麻醉在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择期行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高浓度组(H组,20例)和低浓度组(L组,26例),H组采用0.5%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L组采用0.33%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及隐神经阻滞,比较神经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术中麻醉辅助用药情况、术后各时间点静态及动态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满意度。结果 46例患者中男2例,女44例,年龄43~74岁,平均(60.2±7.6)岁。两组神经阻滞前后各时间点的MAP和HR,神经阻滞操作时间(t0)、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1)和完善时间(t2)、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t3)、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4)和维持时间(t5),术中麻醉辅助用药情况、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3%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神...  相似文献   

13.
陈晨  陶岩  王庚  周雁  张伟  赵尧平 《中国医刊》2021,(2):177-180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足趾畸形矫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80例拟行足趾畸形矫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组(A组)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神经阻滞时均...  相似文献   

14.
张日凤 《当代医学》2021,27(22):74-76
目的 喉罩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喉罩全麻,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药使用剂量、相关麻醉时间指标均显著优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置入人工气道即刻心率、收缩压均发生了明显的波动,对照组在手术开始5 min后收缩压明显升高(P<0.05);术后2、6、12 h组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可明显提高麻醉效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 与EA组相比,NB组T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单靶点与两靶点注射法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效果.方法 择期髋部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2组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前20 min进行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单靶点组(S组):注入0.4%罗哌卡因30 ml;两靶点组(M组):每个靶点注入0.4%罗哌卡因15ml.记录髂筋膜间隙阻滞完成时间,记录股神经、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计算阻滞有效率.记录髂筋膜间隙阻滞前后不同时点及椎管内阻滞摆放体位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 M组闭孔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短、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较较S组高,M组T4、T5时点VAS评分较低(1.4±0.7 vs.2.9±0.6,2.2±0.8 vs.4.1±0.6,P<0.05);与T1时点比较,S组T3、T4时点,M组T3~5时点VAS评分较低.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阻滞效果确切,并发症少,两靶点注射较单靶点注射闭孔神经阻滞起效更迅速,阻滞更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0.375%罗哌卡因用于腘窝和臀肌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时所需最低有效容量的差异.方法:择期行单侧足跟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腘窝组(P组)和臀肌组(S组).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坐骨神经阻滞.P组经腘窝入路,S组经臀肌入路,按照改良Dixon's增加-减少法给药,观察两组的最低有效容量,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结果:除P组平均容量26±5ml高于S组17±5ml外(P<0.05),其余指标两组没有差异.结论:远端腘窝入路阻滞坐骨神经所需0.375%罗哌卡因的容量要大于近端臀肌入路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神经阻滞(lumbosacral plexus block, LPB)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阻滞组(LPB组,n=50),全身麻醉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n=5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n=50)。3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术后采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至术后48h。全身麻醉诱导前LPB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FICB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1、8、12、24、48h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操作时VAS评分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LPB组和FIC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帕瑞昔布钠使用人次明显少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在术后1、8、12、24、48h 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48h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G组(P<0.05)。LPB组在术后8、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ICB组。LPB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FICB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FIB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腰骶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更佳且镇痛时间更长,但腰骶丛神经阻滞操作难度较大,失败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韩俊  赵静  张立群 《安徽医学》2019,40(2):156-160
目的探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与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蛛网膜下腔组和联合阻滞组,每组各7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组采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案镇痛,联合阻滞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多巴胺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阻滞组阻滞时间均长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体位摆放前1min、体位摆放即刻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开始后30 min VAS评分均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 h 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结束即刻30 min 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联合阻滞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有效提高早期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多巴胺使用率,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优于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髂筋膜腔隙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前摆放体位时的镇痛作用。方法将5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为髂筋膜腔隙阻滞(FIC)组25例,对照组为静脉镇痛(IVA)组25例。FIC组在腰硬联合麻醉20min前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行髂筋膜腔隙阻滞,IVA组在腰硬联合麻醉2min前予以1滋g/k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观察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摆放体位时、术后6、24、48h的VAS疼痛评分;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时间;围术期芬太尼总耗量;患者对操作前干预手段的接受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FIC组比IVA组在摆放体位时和术后6h的VAS疼痛评分降低,分别为2.4±0.9、4.1±1.1及2.2±0.5、3.5±0.8(均P<0.01);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时间缩短,分别为8.1±2.9、12.9±5.1(P<0.01);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下降,分别为10%、23%(P<0.01);患者接受度提高,分别为23/25、11/25(P<0.01);芬太尼用量增加,分别为(460+88)、(550+126)滋g(P<0.01)。结论相比静脉芬太尼镇痛,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腔隙阻滞提供了更好的镇痛和更少的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