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天麻全国产地适宜性区划研究,为天麻种植地科学选址、合理种植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以183个天麻采样点主要气候因子数值范围和主要土壤类型为依据,预测天麻最大生态相似度的分布及其种植面积,同时结合天麻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优质天麻药材生产过程中麻种及共生菌筛选、优良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收期及加工方式等关键问题。结果 除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等种植区域外,湖北、吉林、辽宁、湖南、山东等地也具有较大的适宜栽培区域。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天麻的产业布局、种植基地建设、人工栽培技术优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品质形成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黄精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布局、引种栽培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6个产区31个产地的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质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形态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纬度、海拔、年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及无霜期对多花黄精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纬度和年均温对多花黄精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纬度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和株高、叶长、叶宽及根茎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温与叶宽呈负相关,7月均温和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数量和日照时数、积温及无霜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利于黄精株高、根茎和叶片的生长,水解性氮含量与叶长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分与地下根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进行多花黄精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应注意海拔、温度、无霜期、土壤酸性、生长期温度、磷肥及钾肥施用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天麻效应成分的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回流提取法,以天麻素提取率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天麻效应成分的显著性影响因素,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提取工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优化,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应用效应面法对最佳工艺进行预测分析。运用HPLC测定天麻素含量,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3:97),检测波长220 nm。 结果: 加液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效应成分的提取效率影响较大;二项式方程拟合度较好,预测结果较为准确,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液量10倍,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数3次;天麻素提取率1.392%,与预测值1.397%偏差较小。 结论: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优选天麻效应成分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较好,为天麻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葛根产地、气候因子、葛根总黄酮、葛根多糖含量及药用抗氧化活性等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气候因子与葛根品质形成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葛根总黄酮和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并分析葛根产地和气候因子及各组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葛根总黄酮ABTS+清除率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年日照时数呈正相关(P<0.05);海拔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年日照时数与总黄酮含量呈负相关;总黄酮含量与总黄酮ABTS+清除率呈负相关;即产地海拔越低,年日照时数越长,则总黄酮含量越低,而总黄酮ABTS+清除率越高。葛根多糖ABTS+清除率与无霜期呈负相关(P<0.05),与7月均温呈负相关(P<0.01);无霜期与葛根多糖含量呈正相关,7月均温与葛根多糖含量呈正相关(P<0.05);葛根多糖含量与葛根多糖ABTS+清除率呈负相关;即产地无霜期越短,7月均温越低,则葛根多糖含量越低,而葛根多糖ABTS+清除率越高。7月均温均与葛根样品中总黄酮、多糖含量均呈相关性(P<0.05),7月均温越低,葛根总黄酮含量越高,葛根多糖含量越低,葛根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越强。结论 葛根对ABTS+的清除能力比DPPH+强,各产地气候因子、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对核心气候因子诱导葛根药用活性成分形成的内在规律展开进一步研究将为揭示葛根道地性形成机制及后续拟境调控葛根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um,NIR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PLS)建立香菊片提取液膜分离过程中没食子酸、鞣花酸、木犀草素3个成分的定量监测模型。方法 收集香菊片膜分离过滤液样本53个,其中预测集38个,验证集15个,用HPLC法测定所有样本中没食子酸、鞣花酸、木犀草素3个成分的含量,同时采集NIRS数据。将得到的光谱数据与3个化学成分含量数据应用PLS回归分析建立定量模型,采用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calibration,RC)、预测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prediction,RP)、校正集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预测集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和预测集相对偏差(relative standard of errors of prediction,RSEP)对定量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没食子酸、鞣花酸、木犀草素近红外定量模型RMSEC分别为0.561、1.256、0.342,RC分别为0.981、0.992、0.986;RMSEP分别为0.557、1.157、0.367,RP分别为0.987、0.994、0.979;RSEP分别为5.73%、4.23%和3.78%,均小于10%。结论 建立的NIRS定量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香菊片提取液膜分离过程的成分含量测定和终点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川芎-天麻药对中天麻素、天麻苷元、阿魏酸和藁本内酯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天麻素、天麻苷元),320 nm(阿魏酸、藁本内酯),柱温25℃,流速1.0 mL·min-1结果:4种效应成分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天麻素、天麻苷元、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0%,103.4%,100.6%,101.8%,RSD分别为0.4%,0.5%,4.5%,2.6%。结论:该方法简便、精密度、重复性好,可用于川芎-天麻药对中4种效应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唐文文  孟艳林  陈垣 《中草药》2021,52(23):7185-7191
目的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天麻Gastrodiae Rhizoma产地“发汗”加工工艺。方法 以天麻中天麻多糖、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B、C、E 7种成分为指标成分,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成分权重,结合单因素实验,采用Box-Behnken设计法对蒸制时间、“发汗”时间和“发汗”次数3个因素进行考察,综合评分作为最终察指标进行天麻“发汗”加工工艺优化研究。结果 最佳“发汗”加工工艺为蒸制20 min,60℃烘至麻体发软时,“发汗”9 h,取出摊开晾干麻体表面水分,再次“发汗”9 h,以60℃烘干。结论 响应面法优选的天麻“发汗”加工工艺,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可为天麻产地“发汗”初加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和规格(变型)等级天麻中矿质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分类鉴定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锑抗比色法和姜黄比色法对31批次不同产地和规格(变型)等级天麻样品中14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判别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 天麻中K,N,P元素含量高,为影响天麻生长的营养限制因子,K>N>P>Mg>Ca>Fe>B>Zn>Mn>Cu>Ni>Cr>Pb>Cd元素变化趋势可用于鉴别天麻药材;不同产地间比较发现,昭通天麻P,Fe,Cd元素含量最高,丽江天麻K元素含量最高,罗田天麻Zn,Cr元素含量最高,金寨天麻Cu,Pb元素含量最高;不同规格(变型)间比较发现,红天麻中Mg,B,Pb和Cr元素含量高于乌天麻;不同等级间比较发现,P,Cu,Cd元素含量随商品麻等级降低而逐渐升高,Mg,Fe,B,Ni元素含量随商品麻等级降低多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Fe元素与Mg,Cr,B元素均呈正相关。判别分析可有效鉴定天麻不同产地,准确率达85.71%,其中Cd,Pb,Cr,Cu,B和Ni元素为判别函数的重要变量。通过矿质元素主成分分析发现,云南昭通乌天麻样品得分集中,前3个主成分显示,Fe,Cr,Mg,Cd,P,Mn,B,Pb和Cu元素对天麻影响较大。结论 以矿质元素为依据对天麻进行鉴别具有一定可行性,该法快速、准确 、稳定性强,可为天麻药材真伪鉴别、产地溯源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童枫  徐芳芳  张欣  李执栋  吴云  章晨峰  王振中 《中草药》2022,53(21):6706-6715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与中红外光谱(mid-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IRS)技术,对热毒宁注射液(Reduning Injection,RI)制剂过程的投料和二次热处理工序中6种质控指标进行快速检测,提高制剂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 利用NIRS透射技术与MIRS衰减全反射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经过光谱预处理方法的优选以及波段筛选,分别建立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栀子苷、断氧化马钱子苷和固含量的快速预测模型,以校正集相关系数(rcal)、验证集相关系数(rpre)、校正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预测相对误差(relative standard error of prediction,RSEP)为评价指标,评价模型性能。结果 NIRS预测模型的6个质控指标的RMSEC和RMSECV均小于0.3,RSEP小于4.0%;MIRS预测模型的6个质控指标的RMSEC和RMSECV均小于0.4,RSEP均小于5.0%,建立的PLS模型具有模型性能好、预测精度高的优点。结论 NIRS及MIRS分析技术,均可用于RI投料和二次热处理工序中6种质控指标的快速检测,模型RSEP在5%以内,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陶青  姜丽  钟友兵  刘微  金正吉  詹国平  王峰  何雁  罗晓健 《中草药》2023,54(19):6276-6285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快速检测维C银翘片(Vitamin C Yinqiao Tablets,VCYT)引湿率与包衣增重的方法,用于包衣过程的实时检测。方法 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测量引湿率,将其作为包衣防潮效果的指标。通过在线NIRS技术实时采集包衣过程中的片剂光谱,比较了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iPLS)、随机蛙跳(rand frog,RF)、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Monte Carlo-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MC-UVE)、竞争自适应重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4种波长选择算法对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的影响。结果 所得定量模型可准确、稳定地预测引湿率与包衣增重,其决定系数(Rp2)分别为0.891 8和0.939 6,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175 4和0.274 2,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rediction errors,RPD)分别为3.121 9和4.148 4。另外,在1批包衣过程实时检测的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对引湿率的预测效果良好(RPD=4.199 1),但对包衣增重的预测效果较差(RPD=1.815 2)。结论 NIRS对维C银翘片包衣过程的实时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胡鹏程  王进  李墨香  刘莹  郭晓汐  郝倩  安输  徐天瑞  杨洋 《中草药》2019,50(13):3140-3146
目的探讨天麻对小鼠睡眠的促进作用及其对中枢多巴胺(DA)系统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天麻有效成分天麻素通过影响DA通路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天麻组、橄榄油组、天麻-橄榄油组及阳性对照艾司唑仑组,每组10只,分别ig给予生理盐水、天麻、橄榄油、天麻-橄榄油和艾司唑仑,连续给药20 d。各组小鼠分别在第7、20天给药30~40 min后ip最大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35 mg/kg),测定睡眠发生率;分别在第8天及第21天ip最小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50mg/kg),检测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长;采用ELISA法测定天麻对小鼠脑组织DA水平的影响;采用q RT-PCR法检测天麻对DA受体各亚型表达的影响;构建DA受体D1、D2诱导表达稳定细胞株,Westernblotting法检测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天麻给药20 d后小鼠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睡眠发生率提高,睡眠时长延长,中枢DA水平显著提高,DA受体各亚型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同时,天麻中有效成分天麻素可激活DA受体D2而不是D1介导的信号通路。结论天麻可能通过上调中枢DA系统活性进而调控睡眠,天麻中有效成分天麻素可能通过D2介导的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毅恒  上官晨虹  陈琛 《中草药》2022,53(14):4582-4592
天麻Gastrodia elata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含有天麻素、天麻苷元、天麻多糖等主要成分。总结了天麻中的主要酚类成分,阐明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香草醛等酚类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损伤、血管性痴呆、缺血性心肌损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凝血栓、炎症等的药理作用,探讨了天麻酚类成分通过抗氧化、调节功能性蛋白表达、抗凋亡、抗炎等机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为天麻酚类成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庆  李丹丹  陈艾萌  侯凯  李兴  吴卫 《中草药》2018,49(11):2646-2652
目的对西南不同产区3种天麻变型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和主成分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天麻资源和评价药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天麻多糖含量,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量,HPLC法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麻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不同产区天麻资源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以天麻多糖含量最小,为18.025%,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达48.978%。其中,四川北川的乌天麻游离氨基酸、总多酚和天麻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873%、0.805%和0.862%,与其他产区样品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贵州大方的绿天麻多糖含量最高,为29.225%,显著高于北川的乌天麻,并极显著高于其余天麻;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最高的为云南昭通的乌天麻,其次为四川广元的红天麻,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天麻中各成分在地区或变型间差异不显著,从主要化学成分角度分析,四川北川的乌天麻药材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天麻栽培品种退化和新品种匮乏问题,选育综合性状较为优良的天麻品系“略麻-1号”。方法 采用系统育种方式,培育了红天麻“略麻-1号”(ZYXP-2020-006),并对其进行田间测评。结果 与对照品种安徽红天麻相比,“略麻-1号”花茎颜色为橙红色,属红天麻,花茎高且粗;花序多且轴长;果实红褐色且长、宽适中,鲜质量大、数量多;种茎短粗呈子弹状,黄白色,无蜜环菌缠绕,无退化现象;箭麻呈扁平状或长筒状,黄白色,环纹清晰明显;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质量分数为0.42%,比对照品种高35.48%;总产量比对照品种高101.97%。结论 “略麻-1号”繁殖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具有显著且稳定的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天麻矿质元素含量,分析天麻特征元素及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ICP法对不同来源的天麻药材必需的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锌(Zn),硼(B),锰(Mn),铜(Cu)等10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天麻特征元素并对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天麻药材中K元素含量最高,平均为15.31 g·kg-1;其次是N元素,平均含量为8.99 g·kg-12元素变异系数小;Mn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1.39%;N,P,K元素间达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选择3个主成分对药材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天麻药材特征元素为P,B,N,K,Cu,Mn,Fe,Mg等8种元素。结论:天麻K和N元素含量高,且相对稳定;Mn元素含量差异大;其中P,B,N,K,Cu,Mn,Fe,Mg等8种元素是天麻特征元素;从矿质元素角度分析30份天麻资源中贵州、云南天麻药材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天麻-川芎对偏头痛模型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的天麻-川芎对偏头痛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为传统中药药对的药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方法。 方法: 将药材分成4组:天麻组(50 g)、川芎组(50 g)、天麻-川芎A组(天麻-川芎为1:4)、天麻-川芎B组(天麻-川芎为4:1),各组药材分别用10倍量70%乙醇提取。采取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结合PCA法与PLS-DA法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天麻-川芎对偏头痛大鼠内源性物质影响,结合载荷图信息,寻找生物标志物。 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与天麻-川芎B组相比,天麻-川芎A组样本点更接近正常对照组,而远离模型组;通过载荷图筛选出16个分类贡献率较大的变量,对其中的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和代谢途径分析。 结论: 代谢组学提供了反映机体整体状态的检测指标,天麻-川芎A组使偏头痛大鼠内源性代谢表型向正常大鼠回归,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氨基酸代谢及三羧酸循环等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应用历史,为名贵中药材。天麻产地最早的记载为魏晋时期《吴普本草》所述的山东泰山和河南嵩山,并一直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但从民国开始天麻产地发生了较大变化,道地产区向西迁移到西南地区。因此该文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走访调查,探讨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过程与产地变迁情况,介绍了天麻人工栽培历史和当前主流产地,并从自然、社会、交通、人文和种质资源方面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形成和产地变迁的原因,从而为天麻质量评价和栽培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薄层层析法比较了十四种菌材及其相应的菌素、大麻之间的成分;并对各大麻的性状及天麻甙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各天麻的性状成分相似。本文为扩大栽培天麻菌材选择范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