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万路 《中草药》2023,54(19):6253-6263
目的 优化柚皮素磷脂酰胆碱复合物滴丸(naringenin-phosphatidylcholine complex dropping pills,Nar-PC-DPs)处方,考察口服药动学行为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溶剂挥发法制备柚皮素磷脂酰胆碱复合物(naringenin-phosphatidylcholine complex,Nar-PC)。采用成型率和丸重差异为指标,单因素实验联合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Nar-PC-DPs处方。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Nar-PC-DPs微观形态,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分析柚皮素在Nar-PC-DPs中存在状态,测定Nar-PC-DPs溶解度和体外释药情况。比格犬分别给予柚皮素原料药、Nar-PC和Nar-PC-DPs,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Nar-PC-DPs最佳处方工艺为聚乙二醇4000(PEG 4000)占基质百分比为49%,基质与Nar-PC质量比为5.2:1,滴距为8.2 cm。Nar-PC-DPs外观圆整、光滑。柚皮素在Nar-PC-DPs中以无定型形式存在,在不同介质中溶解度均明显增加。Nar-PC-DPs在60 min内累积溶出度为95.10%,储存稳定性良好。药动学结果显示,Nar-PC-DPs的达峰时间(tmax)提前至(0.95±0.14)h,半衰期(t1/2)增加至(6.85±0.71)h,达峰浓度(Cmax)增加至3.25倍,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提高至3.79倍。结论 Nar-PC-DPs增加了柚皮素溶解度,促进了药物溶出,提高了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杨金枝  崔晓鸽  郝海军 《中草药》2023,54(13):4144-4156
目的 制备D-α-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修饰岩白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TPGS surface-modified bergen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TPGS-Ber-SL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和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TPGS-Ber-SLN。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Box Behnken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优化TPGS-Ber-SLN处方,并制备成冻干粉末。X射线粉末衍射法(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分析岩白菜素在TPGS-Ber-SLN冻干粉末中的存在状态,透析袋法考察TPGS-Ber-SLN在不同介质中释药情况。以岩白菜素原料药为参考,比较TPGS-Ber-SLN在体内药动学行为及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 TPGS-Ber-SLN最佳处方工艺:岩白菜素用量为40 mg,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525 mg,泊洛沙姆188质量浓度为17.5 mg/mL,TPGS质量浓度为0.2 mg/mL,均质次数为9次。TPGS-Ber-SLN的平均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ζ电位分别为(83.16±1.09)%、(4.97±0.13)%、(229.46±19.07)nm和(-15.67±0.23)mV,体外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口服药动学结果显示,TPGS-Ber-SLN的tmax延长至(2.07±0.43)h,t1/2延长至(4.21±0.78)h,Cmax和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至3.91倍和5.34倍。结论 TPGS-Ber-SLN显著改变了岩白菜素的药动学行为,增加了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刘万路 《中草药》2022,53(23):7361-7371
目的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白屈菜红碱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mPEG-PLGA)纳米粒[chelerythrine mPEG-PLGA nanoparticles,Che@mPEG-PLGA/NPs]处方,并对最佳处方进行体外评价及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Che@mPEG-PLGA/NPs,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筛选Che@mPEG-PLGA/NPs的最佳处方。将Che@mPEGPLGA/NPs混悬液进一步制备成冻干粉,并考察冻干粉的稳定性和体外释药行为。SD大鼠分为Che原料药组、物理混合物组和Che@mPEG-PLGA/NPs组,分别按20mg/kg剂量ig后采血,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Che@mPEG-PLGA/NPs最佳处方为mPEG-PLGA用量572mg、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为2.3∶1、泊洛沙姆188用量为1.2%。Che@mPEG-PLGA/NPs的包封率为(83.49±1.59)%,载药量为(4.61±0.14)%,粒径为(163.93±8.02)nm。Che@mPEG-PLGA/NPs在不同pH值释药介质中的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药动学结果显示,Che@mPEGPLGA/NPs的达峰时间(tmax)延后至(2.12±0.46)h,半衰期(t1/2)延长至(5.66±0.93)h,达峰浓度(Cmax)增加至4.49倍,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提高至4.66倍。结论 Che@mPEG-PLGA/NPs可显著提高Che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uanglian Jiedu Tang active fraction,HLJDTAF)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整合药动学。 方法: 采用电凝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建立脑缺血模型(MCAO),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LJDTAF)后按不同时间点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建立整合药动学模型。比较单一成分的药动学参数与整合药动学参数的差异。 结果: 假手术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Cmax分别为(17.95±3.18)mg·L-1·h,(1.37±0.51) mg·L-1,平均驻留时间(MRT)(0-t),t1/2z分别为(11.19±0.59) h,(68.28±44.56) h;模型组AUC(0-t),Cmax分别为(18.65±1.00) mg·L-1·h,(1.61±0.12) mg·L-1,MRT(0-t);t1/2z分别为(9.61±0.39)h,(15.04±3.73)h。可知,相对于假手术组,模型组AUC(0-t),Cmax较高,MRT(0-t),t1/2z较小。说明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吸收较好,达峰浓度更高;同时代谢加快,在体内停留时间较短。 结论: 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LJDTAF)的整合药动学特征与单个成分的药动学特征基本一致。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复方多效应成分整体的体内处置规律,为建立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中国男性志愿者口服3种左旋多巴给药方案后的人体稳态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18名健康受试者口服3种左旋多巴制剂后血浆中的左旋多巴浓度。采用WinNonlin药动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恩他卡朋片(测试药1)、多巴丝肼片+恩他卡朋片(测试药2)和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参比药)的左旋多巴药动学参数AUC0-12分别为(3 657.57±683.27)、(2 365.87±597.81)和(3 017.48±612.99) ng·h·mL-1,实测ρmax为(809.56±128.40)、(742.50±152.81)和(746.83±148.53) ng·mL-1,实测tmax为(2.53±0.50)、(1.42±0.70)和(2.19±0.71) h,MRT0-inf为(6.57±2.15)、(6.04±1.91)和(6.75±2.80) h,t1/2为(2.96±1.04)、(2.72±1.43)和(2.87±1.12) h。以左旋多巴计,测试药1和测试药2与参比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8.77±47.69)%和(80.43±20.11)%。结论 经统计学分析,以左旋多巴计,测试药1、测试药2分别和参比药相比均生物不等效。测试药1、测试药2与参比药的ρmax均生物等效。经非参数秩和检验,与参比药相比,测试药1的tmax无显著差异(P>0.05),测试药2有显著差异(P<0.05),参比药tmax大于测试药2的tmax。  相似文献   

6.
唐静  张付利  决利利  王美丽  郭娟娟  王晓静 《中草药》2024,55(14):4700-4710
目的 制备黄豆苷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缓释片(daidzein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Dai-MSNs-SRT),并考察Beagle犬的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 选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K4M,HPMC K4M)用量、羧甲基淀粉钠(carboxyl methyl starch sodium,CMS-Na)用量和聚乙二醇400(polyethylene glycol 400,PEG 400)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Dai-MSNs-SRT在2、6、12 h累积释放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IMP-SD-HMSRT最佳处方优化处方工艺。对Dai-MSNs-SRT释药模型和释药机制进行探讨。按10 mg/kg(以黄豆苷元计)进行ig,比较Dai-MSNs-SRT口服药动学行为,并计算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采用Loo-Rigelman法评价Dai-MSNs-SRT体内外相关性。结果 Dai-MSNs-SRT最佳处方为Dai-MSNs粉末350 mg/片,HPMC K4M用量为15.2%,CMS-Na用量为9.5%,PEG 400用量为2.1%。Dai-MSNs-SRT缓释特征明显,12 h累积释放率达94.87%。Dai-MSNs-SRT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模型,释药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并存。药动学结果显示,Dai-MSNs-SRT血药浓度(Cmax)波动幅度小,达峰时间(tmax)由(1.53±0.42)h延后至(4.26±0.44)h,半衰期(t1/2)由(3.26±0.56)h延长至(6.63±2.17)h,与上市品相比,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其1.88倍。Dai-MSNs-SRT在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相关性良好。结论 Dai-MSNs-SRT工艺重复性良好,Cmax波动幅度小,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热毒宁注射液与栀子苷单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栀子苷质量浓度的方法,比较热毒宁注射液中栀子苷与栀子苷单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 方法: 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成2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热毒宁注射液和栀子苷单体,于不同时间点眼眶采血,以紫丁香苷为内标,血浆用乙腈沉淀蛋白,流动相乙腈-水(14:86),经Agela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分离,检测波长238 nm,采用PhoenixTM WinNonlin 6.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栀子苷在0.100~12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8 7),定量下限0.100 mg·L-1,低、中、高质量浓度的血浆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5.9±1.7)%,(96.6±2.3)%,(97.4±1.1)%。大鼠尾静脉注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和栀子苷单体后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t1/2分别为(0.58±0.11),(0.55±0.20) h,MRT0-t分别为(0.41±0.05),(0.33±0.05) h,二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建立的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中其他成分对栀子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葛根总黄酮分散片的药动学研究及其与愈风宁心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分散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并与市售愈风宁心片进行比较。方法:大鼠灌胃给药葛根总黄酮分散片(受试制剂)及市售片(参比制剂)混悬液,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用统计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分散片与市售片的Cmax分别为(20.21±0.18),(9.90±0.25)mg·L-1;分散片的Tmax=(0.50±0.03)h,市售片Tmax=(1.09±0.02)h;分散片相对于市售片的生物利用度为182.68%。结论:葛根总黄酮分散片吸收快,起效时间明显提前,生物利用度明显优于市售片。  相似文献   

9.
丹酚酸B及其磷脂复合物在SD大鼠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SD大鼠血浆中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方法,观察丹酚酸B磷脂化后生物药剂学性质的改变。方法 将随机分组的SD大鼠分别灌胃给丹酚酸B及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药液,剂量2 g·kg-1,HPLC测定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DAS1.0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丹酚酸B与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给SD大鼠口服后在大鼠体内均为单室开放模型,丹酚酸B口服的AUC、ρmaxtmax分别为(46.044±11.341)μg·h·mL-1,(11.35±2.078)μg·mL-1,(0.642±0.113)h,而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口服的AUC、ρmaxtmax分别为(74.959±17.493)μg·h·mL-1,(17.94±2.541)μg·mL-1,(0.887±0.176)h,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2.80%。结论 丹酚酸B磷脂化后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生物药剂学性质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口服、舌下和阴道)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平行试验设计,30名中国健康女性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空腹口服、舌下含服和阴道给予400 μg米索前列醇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米索前列醇活性代谢物米索前列酸的浓度。结果 受试者空腹口服、舌下含服和阴道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0.18±0.05),(0.40 ± 0.14)和(5.05±1.80)h,ρmax 分别为(1 424±380),(783±285)和(302±198) ng·L-1,t1/2分别为(0.61±0.32),(0.82±0.18)和(5.27±4.38)h,AUC0-t分别为(698±138),(824±302)和(1 313±691)ng·h·L-1,AUC0-∞分别为(709±143),(846±306)和(1 816±727)ng·h·L-1。结论 米索前列醇片经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动学有较大差异。空腹口服给药后吸收迅速,米索前列酸达峰最快,舌下含服给药tmax略有延长,阴道给药tmax明显滞后。达峰浓度以空腹口服给药最高,舌下含服次之,阴道给药最低。与空腹口服和舌下含服相比,阴道给药AUC最高,但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形成和增溶机制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向大雄  陶昱斐  王峰  李焕德 《中草药》2002,33(4):311-314
目的 研制齐墩果酸-PVP固体分散物,增加齐墩果酸溶出,并探讨其增溶机制。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齐墩果酸-PVP固体分散物。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体外溶出度测定等方法研究固体分散体中齐墩果酸的结晶性质及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 差示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证明药物的晶型消失,溶出度增加8倍。结论 通过固体分散法,药物以无定型或者分子状态分散于载体中,因而显著改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2.
诺氟沙星泡腾栓稳定性的研究及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诺氟沙星泡腾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温度32±0.5℃,相对湿度75%,主药含量6个月内的变化为93.43%±2.12%,其溶出度T_d为18.63±2.21min,T_(50)为15.66±3.32min,m为-2.3±0.8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与介孔材料复合的方式提高难溶性药物水飞蓟宾的溶出速率。方法 通过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水飞蓟宾负载到SBA-15的表面情况。气相色谱法检测水飞蓟宾负载后的丙酮残留情况。溶出速率实验研究水飞蓟宾负载到SBA-15的表面效果。结果 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水飞蓟宾以非晶的形式负载在SBA-15的孔道内表面,负载前后的透射电镜图片显示无显著差异。气相色谱检测法表明丙酮残留符合要求。溶出速率实验表明负载后水飞蓟宾的溶出速率显著提高。结论 本实验为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三种方法制备的结代停冲剂颗粒的形貌特征及其溶解速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虹  华捷  何国珍  屠晓萍 《中成药》2000,22(2):120-122
目的:比较用摇摆式、挤压式和快速搅拌制粒方法制备的结代停冲剂颗粒的形貌、吸湿及溶解性能,从制粒工艺的差异,讨论各种因素的影响。方法:用光学显微和测吸湿原分率及溶解速率来研究各种颗粒的形貌及吸湿和溶解速率。结果:溶解速率,挤压制粒〈快速搅拌制粒〈摇摆制粒;吸湿百分率,快速搅拌制粒〈挤压制粒〈摇摆制粒。结论:快速搅拌制粒的颗粒稳定性较好,适应结代停冲济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用微丸技术制备元胡止产痛胶囊与胡止痛片溶出度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何兰茜  潘琦  刘佩华 《中成药》2001,23(4):240-243
目的:探讨元胡止痛微丸制备工艺及元胡止痛片改型为胶囊剂(内装微丸)的合理性。方法:对3个批号元胡止痛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TLC分析、崩解度及体外溶出度的测定,并与元胡止痛片作比较。结果:定性鉴别斑点一致;崩解时限胶囊剂为5min,片剂为30min。3批胶囊均有较快溶出,溶出参数T50,Td,m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与元胡止痛片之间的溶出参数T50,Td,m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将元胡止痛片改型为胡元胡止痛胶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细粉体技术对中药制剂体外溶出度的影响,以及丸剂的粒径对溶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成分,考察普通粉与超细粉二妙丸及不同粒径的超细粉二妙丸微丸的体外溶出度.结果超细粉二妙丸的T50和Td分别为61.60,19.48,17.84,8.97 min和102.3,33.29,26.98,14.77 min;粒径为2.4 mm的普通粉二妙丸的T50和Td分别为89.61,155.68 min.结论超细粉二妙丸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普通粉,且随着丸剂自身粒径的降低,体外溶出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7.
二妙丸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杯法测定了二妙丸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溶出度。得到T50、Tα及m两组参数,并通过F检验证明该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5),即说明上述两种释放介质对二妙丸中小檗碱的溶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不同粒径发酵虫草菌粉理化性质及溶出度的变化。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法将虫草发酵菌粉进行粉碎处理,并考察其松密度和振实密度、吸湿性、水分、流动性等粉体学性质差异,并以腺苷为检测指标,对其含量及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发酵虫草菌粉微粉化前后,其休止角、吸湿增重率及含量无显著变化,微粉化后粉体密度变大;一定程度的微粉化能促进指标成分的溶出,但微粉过细后,阻碍指标成分的溶出。结论:发酵虫草菌粉微粉化前后理化性质变化不大,微粉化对溶出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4个不同厂家的头孢羟氨苄胶囊剂的溶出度,考察产品质量。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羟氨苄胶囊剂溶出度。结果:4个厂家的头孢羟氨苄胶囊剂40 min内均溶出,溶出度参数T50,Td,T80,m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溶出速率常数Kr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应严格按照药典规定控制该产品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葛根微粉在溶出和生物利用度方面的效果,为微细化工艺在中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葛根黄酮为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微粉和葛根粉在不同时间点葛根黄酮溶出的量,计算累积释放率;采用透析袋为屏障观察葛根微粉和葛根粉的溶出情况。按葛根素100mg·kg-1体重分别给大鼠口服葛根微粉和提取物,用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以葛根提取物为对照,计算葛根微粉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用桨法测定体外溶出度时,葛根微粉累积释放度显著高于葛根粉;用透析袋作为屏障时,两者差异不明显。葛根微粉的生物利用度是葛根提取物的50%强。结论 葛根制成微粉后,能改善其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是与提取物相比,服药量大,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微米中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