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染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人类正面临着与传染病斗争的新形势。新传染病的出现、老传染病的复燃、病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构成了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使临床工作和高等医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已引起国际医学界的极大关注。2003年发生在我国及东南亚各国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暴发流行,近年来引起全球恐慌的禽流感疫情及2009年全球暴发的甲型H1N1新型流感流行再次警示人们应高度重视“新”传染病的出现和“老”传染病的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迅猛发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传染病疾病谱在近10余年里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教科书上所列的“老”传染病已明显减少,其重要性在降低,如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阿米巴病、大多数寄生虫病等。在世界范围内,除了艾滋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外,  相似文献   

3.
传染病医院如何开展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是以收治传染病,防治结核病为主的医院,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发重大传染病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传播途径复杂、潜伏周期短、感染性强。目前,世界各国均存在对新发传染病快速诊断、应对措施及医疗防护物资储备不足等问题,使得潜在的风险难以识别,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从而导致疫情爆发、医疗资源挤兑严重等情况发生。国家亟待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以医院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辅助的高效协同监测预警体系及应急救治体系,并优化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5.
传染病历来是威胁和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元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二三十年间,我国的疾病控制对策始终是以控制急性传染病为中心,以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为重点,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控制流行和防止暴发。通过长期的防治和不懈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于是,“传染病问题已基本解决,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点应转移到位属死因前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新发传染病疑似预警特征的指标。方法通过词云分析,依据已知传染病资料初步构建新发传染病疑似预警特征的指标池,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通过20名专家2轮咨询来确定指标。结果确定新发传染病疑似预警特征的指标,包括头痛、发热等15个症状和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15个体征及辅助检查指标。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平均权威程度为0.84,协调系数为0.19。结论专家代表性强、权威程度高、协调性好,初步构建的新发传染病疑似预警特征指标较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卫生政策》2006,(5):16-17
2006年4月5日,APEC新发传染病研讨会在北京闭幕。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各经济体及国际组织代表就经济体新发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进展、禽流感与流感大流行的准备、抗击艾滋病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分享了彼此的经验,沟通了最新的信息,近30名代表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节肢动物传播的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成为新的公共卫生威胁。气候变化、城市化、土地开垦、人口增长、生活习俗的改变以及便捷的交通等自然和社会因素正在推动它们广泛传播。本文对近年来新发和再发虫媒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全球新发传染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代医学上所说的新发传染病主要是指新出现的(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以前已出现过但近年其发病率有所增加(如西尼罗河热),或流行地区有所增加(如猴痘病),或面临增加危险(如人禽流感)的传染病。新发“烈性”传染病多由各种病毒感染所致。随着国际交往、商贸、旅游等出入境人员的大量增加,除已输入的艾滋病、登革热外,其他传染病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我国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一直存在。对这些传染病,医师尚为陌生。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防控,体现了医院作为医疗救治体系主战场的重要性,同时也凸显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响应机制的迫切性。基于全景洞察理论,以疫情发展的预警、应对和后期处理3个阶段为序,构建8个重点领域的风险扫描框架,形成医院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响应机制。经过初步效果验证,机制能基本满足疫情发展3个阶段间的迅速响应和动态调整,保障医院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运营平衡。  相似文献   

11.
《Public Health Forum》2014,22(3):4.e1-4.e4
The emergence and global spread of human infectious diseas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ublic health threats of the 21st century. Sophisticated computer simulations have become a key tool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disease spread on a global scale. Combining theoretical insights from nonlinear dynamics,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complex network theory these computational model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design of efficient mitig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nd for public health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2.
筛检试验是开展现况调查和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要找到一个好的筛检方法需经过严格的统计检验和现场流行病学的试验。本文就筛检试验的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登革热在思南县虽不曾有报道,但随着人口流动频率的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加之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存在,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为此对思南县199例发热患者进行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生态流行病学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在21世纪已得到极大的发展,但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并未减弱,慢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新发现传染病又开始袭击人类。这种威胁迫使流行病学重新思考自己固有的传统方法与现代疾病模式的矛盾,努力寻求新的方法来应对21世纪人类健康的敌人。生态流行病学(eco-epidemiology)是近十年不断被提到、运用和实践的流行病学新概念。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We assess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knowledge of, being worried about, and stigmatization of 2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IDS and SARS. METHODS: We conducted a random-digit-dialed survey of 928 residents of the New York City metropolitan area as part of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 September 11, 2001, terrorist attacks. Questions added for this study concerned respondents' knowledge of, worry about, and support of stigmatizing actions to control AIDS and SARS. RESULTS: In general, respondents with greater personal resources (income, education, social support) and better mental health status had more knowledge, were less worried, and were less likely to stigmatize. This pattern held for both AIDS and SARS. CONCLUSIONS: Personal resources and mental health factors are likely to influence the public's ability to learn about, rationally appraise the threat of, and minimize stigmatization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such as AIDS and SARS.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以便为开设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课程和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1 19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04%,对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为74.34%,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8.80%的大学生希望获得更多传染病相关的知识,电视和网络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大学生对传染病基本知识的认知整体状况较好,但还存在部分问题,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目前新出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研究传染病控制国际法规,依法、科学、有效开展新出现传染病控制。方法收集各新出现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各国传染病立法,分析新出现传染病的原因、流行情况及国际上防治传染病的法规措施的差异性。结果新出现传染病此起彼伏.遍及全球各地,控制突显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已超过人类传染病控制法规的发展。结论修改、补充、完善传染病法规,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同应对是良策,也提示各国在自扫门前雪的同时应加强对国外新出现传染病传入国内的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