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30例T2DM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高尿酸组(观察组)和正常血尿酸组(对照组),比较两组UA、Cr、TC、TG、FBS、HbA1c、BMI的差别及冠心病、高血压、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FBS、HbA1c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BMI、TG、TC、Cr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病率也高(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加重T2DM患者的代谢紊乱,并促进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对预后影响及防治。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150例T2DM患者,将高尿酸血症者作为观察组,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酐(Cr)、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者发生率33.33%,与血肌酐、血脂代谢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高。结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较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对T2DM高尿酸血症者在降压、调脂、抗凝等综合治疗的基础同时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及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162例T2DM患者,将合并有高尿酸血症者作为观察组,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le)、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酵(TC)、肌酐(Cr)、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者发生率49.72%,与血肌酐、血脂代谢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较多。结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较高,预后欠佳,对T2DM高尿酸血症者综合防治的基础上,要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叶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2):281-28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原因、预后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为观察组,以无高尿酸血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年龄、病程、血糖水平、肾功能、脂代谢、合并症、再次住院、死亡等情况。结果160例T2DM中高尿酸血症者58例,发生率36.3%(58/160),对照组102例,两组间年龄、病程、血糖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脂代谢紊乱、肾功能减退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观察组死亡率高、住院次数多、住院总时间长(均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T2DM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血糖水平、病程、年龄无关,与脂代谢紊乱、肾功能减退有关,监测血尿酸水平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永芳  唐伟  李红  张曼云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88-2789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LB/C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9l例住院的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监测血压、实验室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HNS))、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LB/C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1R)。按是否伴有蛋白尿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上述指标,将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LB/Cr)与以上各指标采用pearson与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DBP、BMI、TC、LDL.C、HDL.C、HbAl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BP、TG、FBG、HNS、HOMA—I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SBP、TG、FBG、HNS、HOMA.IR是rF2DM患者UALB/Cr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TG、HOMA-IR是T2DM患者UALB/Cr的相对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伴有蛋白尿组的T2DM患者中存在着更高的血糖水平及收缩压、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甘油三酯及胰岛素抵抗是T2DM患者UALB/Cr的的相对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949例住院的T2DM患者隔夜空腹10 h血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INt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女性T2DM患者TC、TG和HDL-C均高于男性T2DM患者(P<0.01或p<0.05).HbAlc与FBG、PBG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HbAlc与TC、TG、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糖控制差(6.5%<HbAlc≤9%)和控制极差(HbAlc>9%)组的TC、TG和LDL-C显著高于血糖控制好组(HbAlc≤6.5%).结论 T2DM患者血糖水平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HbAlc不仅是反映血糖控制的生化指标,而且也可以预示脂代谢的紊乱.  相似文献   

7.
分析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功能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合并高尿酸血症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不合并高尿酸血症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A峰比值(E/A比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评价心功能,同时对比2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指标,并分析血尿酸(UA)水平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观察组LVEF、E/A比值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CK-MB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lb、IMT及血清TG、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UA水平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P<0.05),而与mAlb、IMT、TG呈正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可增加T2DM患者心功能损害,可能通过调节血脂及mAlb水平促进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对血尿酸水平的监测,确诊后须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T2DM)性黄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3例T2DM患者,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分为两组,T2DM无黄斑水肿组及T2DM黄斑水肿组,另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阴性健康者42例为对照组。记录各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肌酐(Cre)、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CysC、Hcy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各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T2DM无黄斑水肿组、T2DM黄斑水肿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DM黄斑水肿组的CysC、Hcy水平均高于T2DM无黄斑水肿组(P<0.05)。结论血清CysC、Hcy升高与T2DM性黄斑水肿呈正相关,并可能是T2DM患者黄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小时血糖值(2hPBG)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Malb/Cr)的关系。方法选择132例空腹血糖〈7.0mmol/L的T2DM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Malb测定用免疫比浊法,Cr用氧化酶法,HbAlc用亲和层析高效液相法,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比较两组以上四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全部T2DM患者Malb/C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hPBG及HbAlc未达标者Malb/Cr明显高于2h PBG和HbAlc达标者,也高于2h PBG和HbAlc任一项达标者。结论T2DM患者FBG控制达标后,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血糖控制不好依然会使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故糖尿病人要同时重视FBG、2hPBG、HbAlc及Malb/C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林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71+74-71,74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以探析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60例非冠心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生化学指标检测结果,两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TC、TG、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中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老年冠心病患者,故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任晓静  程远  谭倩 《安徽医药》2019,40(10):1134-113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钙素(BG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376例为研究对象(T2DM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糖、脂代谢指标及BGP、β-CTX水平差异,分析T2DM患者BGP、β-CTX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T2DM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β-CT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G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BGP水平与FBG、HbAlc呈负相关(r=-0.524、-0.362,P均<0.05),与TG和TC无关(r=-0.125、-0.056,P均>0.05),β-CTX水平与以上指标均无相关性(r=0.094、0.164、-0.031、0.042,P均>0.05);高水平和低水平BGP(以7 ng/L界限)的T2DM患者间FBG、HbA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Alc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GP是影响HbAlc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β-CTX与HbAlc无关(P>0.05);以FBG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GP和β-CTX均不是影响HbAlc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T2DM患者BGP水平与HbAlc呈负相关,且是影响HbAlc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陶娅  唐珍珍  陈鸿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363-336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与同期健康体检者212例(健康对照组,A组),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B组,62例),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组(C组,148例)。测定三组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或C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B型超声定性测定脂肪肝的有无,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NAFLD惠病率及生化指标。结果B、C组NAFL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A组;A组血UA、FINs或C肽、TG、BMI、Hcy、HOMA.IR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而HDL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火O.05);B组及C组TC、ALT、LDL显著高于A组,C组AST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MI、HOMA—IR、TG、血UA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f比值比(OR)=1.204、1.335、1.452和1.006.P〈O.05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明显升高,尤其是合并高尿酸血症:HOMA—IR、BMI、UA、TG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指标,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患者165例,分为对照组、NAFLD组、T2DM组、T2DM合并NAFLD组,测量各组生化指标、彩超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稳态模型法评估基础状态胰岛素抵抗.结果 ①各组在性别、年龄、血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AFLD组TG、TC、LDL-C较对照组及T2DM组升高(P<0.05).③T2DM组FBG、HbA1C、HOMA-IR、较对照组和NAFLD组升高(P<0.05).④T2DM组和NAFLD组HOMA-IR、TC、TG、LDL、BMI和IMT较对照组升高(P<0.05).⑤T2DM合并NAFLD组的FBG、TC、TG、LDL-C、HOMA-IR、BMI和IMT较其他三组升高(P<0.05).结论 T2DM、NAFLD与血脂异常、肥胖密切相关,T2DM合并NAFLD时糖脂代谢紊乱更为明显.T2DM合并NAFLD患者颈动脉IMT厚度明显增高,可作为此类人群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并发白内障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DM并发白内障患者9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单纯2型DM患者110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BMI、DM病程、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总蛋白(TP)、清蛋白(ALP)、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HbA1c检测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DM病程、BMI、SBP、FPG、HbA1c和T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TG、TP和AL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BMI和SBP是2型DM并发白内障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病程、BMI和SBP是2型DM并发白内障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赵伟  张宏  于佩  夏建华  郭艳  王家弛 《天津医药》2002,30(8):469-47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UA)的变化及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86例T2DM患者的血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体重指数(BMI)及血压。按性别分2组,再按是否合并CHD分4个亚组,并设正常对照组120例。结果:T2DM男性和女性血UA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2DM合并CHD组血UA升高,与非CHD组比较,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则无差异(P>0.05)。结论:T2DM男性和女性血UA均增高,T2DM女性血UA增高与CHD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酸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机制。方法选择T2DM合并尿酸结石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诊治的未合并尿酸结石的T2DM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SBP、DBP、TC、FBG、2h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BMI、尿pH值、HOMA-IR、SUA、TUA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pH值、HOMA-IR是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排泄、胰岛素抵抗、超重或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结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尿pH值、HOMA-IR是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T2DM患者980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UA)和正常尿酸组(NUA),比较2组间主要临床指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血压、肌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UA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55例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降糖降尿酸治疗;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片15mg/d,疗程12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等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血尿酸水平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降糖、降尿酸作用,安全性高,短期疗效显著,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钠水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高尿酸血症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进行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结果合并高尿酸血症组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LDL-C、Cr、HOMA-IR、TC、SBP、WHR、FPG明显升高(P〈0.05),BMI、DBP、FINS、2hPG、2hINS、HbA1C、TG升高尤为明显(P〈0.01),合并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及肥胖例数明显升高。而H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具有更严重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肥胖倾向,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范青云  方朝晖 《安徽医药》2013,17(9):1504-150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形成的关系,以及影响IMT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0例T2DM患者及50例正常人(NGT)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对颈总动脉IMT及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进行比较,并计算IMT厚度和斑块数量;同时比较两组BMI、FPG、HbA1c、TG、TC、HDL-C、LDL-C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2DM组颈动脉IMT高于NGT组(P〈0.01),两组血管狭窄及斑块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BMI、FPG、HbA1c、TG、LDL-C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T2DM与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有显著相关性.BMI、FPG、HbA1c、TG、LDL-C是T2DM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