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从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变化的角度,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和条件对板蓝根水提物质量的影响,为建立制剂工艺有无质的改变的早期快速检测方法体系提供依据。方法板蓝根水提液分别采用冷冻干燥、减压干燥、常压干燥、喷雾干燥4种不同方式进行干燥,测定并比较各干燥样品中的苯甲酸、水杨酸、腺苷和多糖的质量分数。结果不同干燥方式样品中苯甲酸、水杨酸、腺苷和多糖的质量分数存在较大差异,以冷冻干燥样品各项成分质量分数最高,喷雾干燥次之,90℃常压干燥样品最低。在实验范围内,板蓝根水提物在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条件下比较稳定,60℃以上常压或减压干燥条件下不稳定。结论板蓝根制剂的干燥工艺从冷冻干燥、喷雾干燥转变成60℃以上减压干燥或常压干燥时,须注意其生产工艺是否存在质的改变。干燥方式和条件的改变对板蓝根水提物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指标性化学成分测定可作为不同干燥工艺对板蓝根水提物是否产生质的改变的早期快速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55-2157
目的:建立九香虫药材中尿苷、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等4种核苷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柱Agi Lent zorbax 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05 mol·L-1磷酸氢二铵、pH7.8~8.0;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13批次九香虫药材样品中,除10#药材未检出次黄嘌呤成分外,其余均检出尿苷、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4种成分;但4种成分的含量均较低,可能与样品均经过炮制有关;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分析要求。结论:该实验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适用于九香虫药材中尿苷、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等4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九香虫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3.
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1],为传统的抗病毒中药之一.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在河南、河北、安徽、山东、山西、四川、甘肃、内蒙、黑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靛蓝、靛玉红、喹唑酮酸、棕榈酸、苯甲酸、水杨酸、2-氨基苯甲酸、丁香酸、脯氨酸、精氨酸、腺苷、尿苷、尿嘌呤、鸟嘌呤和次黄嘌呤[2,3].而<中国药典>并未规定其质量控制中含量测定的方法和指标.本文对板蓝根药材中所含的多种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通过比较选择腺苷作为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来控制板蓝根药材的质量,初步建立了板蓝根药材中腺苷的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板蓝根中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板蓝根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以靛玉红为板蓝根中脂溶性成分的测定指标,HPLC方法测定;以还原糖为其水溶性成分的测定指标,剩余碘量法测定,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提取板蓝根水溶性成分及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将两种工艺进行结合。结果:板蓝根中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板蓝根粗粉用双蒸水浸泡24 h后,以15倍量的双蒸水渗漉提取,流速10滴/m in,板蓝根中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10倍量的无水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4 h。结合两种工艺,采用二次提取法,先采用水渗漉法充分提取板蓝根中的水溶性成分,残渣干燥后,采用无水乙醇回流提取脂溶性成分。结论:采用此种提取方法不仅能够充分提取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减少在提取过程中对有效成分的破坏,而且可以有效地将板蓝根的脂溶性成分及水溶性成分分离。 相似文献
6.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蓝根注射液中鸟苷和尿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板蓝根注射液中鸟苷与尿苷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Kromasil C18,5μm,250mm×4.6mm);流动相:甲醇:0.1%HAc(3:4);检测波长:254nm;流速:0.6mL/min;柱温:室温。结果:鸟苷在10.1~259.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0%,RSD=1.09%;尿苷在9.7~245.3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9%,RSD=1.23%,精密度、稳定性及重现性均良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快速,重现性好,为板蓝根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8.
HPLC测定地龙中次黄嘌呤,黄嘌呤,尿嘧啶,尿苷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种地龙中次黄嘌呤、黄嘌呤、尿嘧啶及尿苷进行了含量测定。为检测地龙质量提供了快速可行的新方法和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板蓝根抗内毒素有效成分水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中水杨酸的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250 mm×4.5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22∶78);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30 ℃。结果 水杨酸在0.081 2~0.975 4 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1%,RSD为2.30%(n=9)。结论 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为评价板蓝根药材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不同产地的板蓝根药材水杨酸的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美洲大蠊标准汤剂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原儿茶酸的含有量。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甲醇-0.1%磷酸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0℃。结果:测定显示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原儿茶酸分别在0.041~0.341μg(r=0.9994)、0.097~0.810μg(r=0.9994)、0.020~0.168μg(r=0.9999)、0.277~2.308μg(r=0.9999)、0.016~0.135μg(r=0.9997)、0.131~1.096μg(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3%(RSD=1.18%)、98.03%(RSD=1.05%)、97.17%(RSD=1.29%)、100.19%(RSD=1.91%)、98.94%(RSD=1.11%)、100.70%(RSD=1.05%)。十批美洲大蠊标准汤剂各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尿嘧啶0.... 相似文献
12.
13.
菘蓝的4种有效成分及配伍组合抗腺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菘蓝中提取出 4种有效成分(编以代码为 6号,7号,8号,9号 ),观察 4种有效成分及其配伍抗腺病毒活性.方法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以确定 4种有效成分及其配伍抗腺病毒的作用.结果菘蓝的 4种有效成分及其配伍组合对腺病毒生物合成都有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CPE逐渐减弱,病毒的抑制率增加.结论菘蓝的 4种有效成分及其配伍组合能在体外通过抑制生物合成发挥抗腺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对补骨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手段进行分离,运用UV、IR、1HNMR、13C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1),补骨脂素(psoralen,2),补骨脂定(psoralidin,3),补骨脂查耳酮(bavachalcone,4),补骨脂二氢黄酮(bavachin,5),大豆苷(daidzin,6)和尿嘧啶(uracil,7).结论: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补骨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19.
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ⅡP)50mg/kg 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表现如下: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的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显著增强二硝基氯苯所致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增加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 ANAE阳性百分率,并明显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但ⅡP体外实验对刀豆素 A 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淋转反应无明显增强作用:此外,ⅡP还能明显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增加小鼠静注碳粒廓清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板蓝根用95%乙醇渗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再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单体,测定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Ⅰ),棕榈酸(plamitic acid Ⅱ),琥珀酸(succinic acid Ⅲ),胡萝卜苷(daucosterol Ⅳ)和远志醇(polygalitol Ⅴ)。结论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