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mg、左氧氟沙星200mg、阿莫西林1000mg,均2次/d,治疗7d;之后溃疡患者继续用埃索美拉唑20mg,1次/d,共3周;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剂量同前,治疗7d;之后溃疡患者继续用奥美拉唑20mg,1次/d,共3周;4周后复查,观察腹痛缓解率、胃粘膜溃疡改善情况及Hp根除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腹痛缓解率、胃粘膜溃疡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分别为92.5%和89%,不良反应率相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张瑛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45-146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5岁,主因咳喘10年加重1周伴精神恍惚2 d于2005年1月5日8:40以肺性脑病收入急诊科.患者咳喘10余年,逢冬加重,1周前受凉咳喘加重,村医输头孢唑林钠3.0/d,氨茶碱0.25 g无效,转入本院急诊科.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3岁,因反复发热,关节痛20 d入院。1987年患者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经他巴唑治疗症状缓解,后用维持量5 mg/d。1990年1月发现白细胞减少而改用丙基硫氧嘧啶10 mg/d,直至9月份查T_3、T_4正常且无甲亢症状而停药。1991年8月因甲亢复发重新服用丙基硫氧嘧啶10 mg/d,晚饭后服。1991年12月3日起每日夜间畏寒发热,体温38~39℃,持续3~6 h后消褪。随即又出现游走性对称性关节肿痛,累及双侧指关节、腕关节及膝关节,伴全身乏力消瘦。无皮肤红斑、口腔粘膜溃疡及脱发。查体:一般情况正常,甲状腺Ⅱ大、有血管性杂音。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四肢关  相似文献   

4.
<正> 患者男性,44岁,因上腹间断性疼痛1年,加重7d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上腹剑下及左上腹明显压痛,余正常。常规化验检查无异常,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溃疡,浅表性胃炎。入院后给口服达克普隆20mg,1次/d,果胶铋胶囊150mg,3次/d。于服药后第25日,患者四肢皮肤出现散在密集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压之退色,伴明显瘙痒,无发热及皮肤鳞悄,以肘及膝关节以远为著。加服息斯敏10mg,1次/d,治疗5d后症状无缓解,停用达克普隆改用泰胃美80mg,口服,1次/d治疗,四肢皮疹于停药后第3日开始消退,第7日完全消失,无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5.
<正> 患者男,35岁。因反复口腔及外阴部溃疡2年再发1月,于1997年3月10日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口腔多发溃疡,疼痛剧烈,以后反复发作,且多伴外阴部溃疡、糜烂及眼结膜充血水肿,间断肌注抗生素及外用抗生素软膏治疗,不见好转,遂转来本院。查体:体温37℃,脉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7岁.2010年7月开始出现腰痛,呈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10月因疼痛剧烈就诊于我院,做骨穿:增生活跃-,原幼浆16%,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CT:L5椎体及双侧髂骨骨质破坏,免疫球蛋白G、E均为正常低值、A、M减低,本周氏蛋白测定阳性.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入院后给予VAD方案化疗3周期,每次化疗结束后复查骨髓瘤相关指标均为达到完全缓解,且胸片示:左侧第7肋骨陈旧性骨折,腰椎正侧位:考虑胸11及腰1压缩性骨折.诊断:多发性骨髓瘤-RE.遂于2011年10月12日开始予以亚砷酸联合反应停治疗.具体方案为:亚砷酸10mg,1次/d;反应停初始剂量100mg/d,每周递增100mg,维持剂量300mg/d.连续用药4周,治疗结束后于2012年1月11日复查骨穿示:原幼浆2%,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1岁,血压升高20年,平素坚持服用硝苯吡啶10mg,3次/d,血压平稳.但近一年来血压在20/13,3~22.7/14.7kPa,加服卡托普利12.5mg,3次/d,血压下降,稳定在17.4/10.7~22.4/12kPa.服用6个月后,口腔粘膜反复出现溃疡不愈,加服各种维生素无效,将卡托普利减为12.5mg,2次/d,仍无好转,故停服卡托普利,2周后口腔粘膜溃疡消失,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讨论 口腔粘膜溃疡多与胃肠道功能紊  相似文献   

8.
例1 男,8个月,因咳嗽气喘2个月于2003年12月17日收入院,于当地门诊间断口服、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利巴韦林约1个月,咳嗽气喘无明显好转,来我院治疗,胸部X线片示肺炎,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7d及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3d,再给予阿奇霉素5d,共治疗15d,患儿咳喘减轻,要求出院.于出院后10d咳喘加重,再次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可见吸气三凹征,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肺功能: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痰培养为副流感嗜血杆菌;胸部薄层CT示两肺透光度不一致,可见斑片状透光度增高区,考虑为马赛克征,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给予阿奇霉素、甲泼尼龙2mg/(kg·d)治疗,患儿症状好转后出院,继续小剂量红霉素3mg/(kg·d)序贯治疗,并口服泼尼松1mg/(kg·d),2个月后复查CT未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 ,42岁 ,住院号 :90 2 4。因右乳腺癌根治术后半年 ,曾行 CMF4程化疗 ,此次因在当地误用甲氨喋呤 (MPS) 30 0 mg静滴后 12 d于 2 0 0 0年 4月 3日来院。体检 :T40 ,P130 ,Bp11/8。患者呈嗜睡状态。全身皮肤散在皮下出血点及溃疡 ,皮肤有色素沉着 ,口腔粘膜溃疡。右乳腺缺如 ,双肺未见异常 ,心率 130次 /min,腹部未见异常。急检 :WBC0 .4× 10 9/L,BUN9.4mmol/L。大便为柏油样便。尿常规 :因月经期无法检测。立即给予输鲜血 40 0 ml,生白能 (GM- CSF) 30 0 μg,余对症治疗。第 2日突然出现双鼻腔渗血 ,约 30 0…  相似文献   

10.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明顺  漆红  李志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1163-1164
目的 观察含雷贝拉唑的四联4日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及其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次,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350 mg/次,阿莫西林1 000 mg/次,呋喃唑酮100 mg/次,均2次/d,共4 d.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阿莫西林1 000 mg/次,克拉霉素500 mg/次,均2次/d,共7 d.抗Hp治疗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 mg/次或奥美拉唑20 mg/次,1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后4~6周时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随访半年、1年时的溃疡复发率和Hp再感染率.结果 治疗后4~6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8.2%和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分别为96.4%和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半年溃疡复发率分别为3.8%和15.7%,随访1年分别为5.9%和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Hp再感染率分别为7.5%和21.6%,随访1年分别为11.8%和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雷贝拉唑和RBC的四联4日疗法是一种短程、高效、安全的根除Hp和促进溃疡愈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 患男,56岁。自1993年2月始反复出现口 腔溃疡伴疼痛及咽下疼痛4月,外阴部溃疡伴 疼痛3月,小腿红斑3周,于1993年6月收住 院。查体:口腔上下唇、口角内侧有数个直径约 0.2-0.3cm的卵圆形溃疡,底覆白苔、边缘清 楚。双侧阴囊见数个类似的溃疡,触痛较明显。 双小腿胫前皮肤有多个红斑,质中,触痛明显。 实验室检查:血沉40mm/h,类风湿因子阴性, 抗核抗体阴性,肝功、肾功正常。治疗:强的松 60mg/d,1周后口腔及阴部溃疡愈合,继续应 用1周,小腿红斑消退。将强的松减为40mg/d, 应用1周后,患者突然呕血、黑便、血压下降、脉 搏增快,经输血、止血、补液等对症治疗,血压回 升。病情稳定后,急行电子胃镜检查,发现胃体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6岁。因反复神志不清42小时,于1992年4月29日入院。患有“Ⅱ型糖尿病”病史1年,有“高血压”病史16年,B超示“脂肪肝”1年。既往住院曾用“达美康”40mg/d控制血糖,出院后自行更改剂量为160mg/d,服用1月,未诉有低血糖表现。此次入院前2天患者家人发现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之不应,经喂食后恢复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治疗组(A组)第1周用雷贝拉唑10mg,1次/d,晨服,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2次/d,饭前1h服用,连用7d;以后单用雷贝拉唑10mg,1次/d,晨服,连用7d.对照组(B组)第1周用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2次/d,饭前1h服用,连服7d以后单用奥美拉唑20mg,1次/d.饭前1h服用,连服7d;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4~6周内进行纤维内镜复查及Hp尿素酶快速诊断试验.对溃疡愈合者,自治疗结束后1年、2年进行随访,内镜复查及Hp尿素酶快速诊断试验,统计溃疡复发率及Hp再染率.结果:治疗后,A组溃疡愈合率为97.1%,B组溃疡愈合率为92.9%,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p清除率A组为95.7%,B组为61.4%,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1年溃疡复发率:A组6.8%,B组17.5%;Hp再染率:A组11.9%,B组22.8%;2年溃疡复发率:A组15.3%,B组24.6%;Hp再染率:A组18.6%,B组33.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雷贝拉唑对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疗效比奥美拉唑明显.雷贝拉唑2周为一疗程,是一种高效、短程、安全、更为经济的根除HP和促进溃疡愈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1 病案举例 某女,41岁,工人。因呕吐鲜血1h于1999年10月25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胃粘膜病变)。用西药治疗,呕血曾一度停止。12h后,再度出现呕血,故转入我科(1999年11月26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近2年一直服用肠溶阿司匹林0.5mg/d,心痛定20mg/d。1年前因上腹部不适,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慢性咽炎病史10余年,无肝炎病史。体检:Bp18.7/12kPa神志情,锁骨上淋巴结不大,无蜘蛛痣及肝掌,双肺呼吸音清,HR80次/加min,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线,无压痛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阴性。化验:WBC9.7×10~9/L,  相似文献   

15.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门静脉下腔静脉栓塞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 ,2 8岁。因反复血小板减少 4年余 ,发热、咳嗽、腹痛、便血 1周 ,呕血 3d于 2 0 0 3年 1月 2 3日入院。患者于1998年 9月因少量鼻衄、齿衄多次在院外就诊 ,发现血小板减少 ,约 10× 10 9/L左右 ,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口服泼尼松片 6 0mg每日 1次治疗 (疗程时间不详 ) ,血小板升至 10 0× 10 9/L以上后减量停药。但血小板反复减低 ,最低时 8× 10 9/L。于 2 0 0 1年 10月在院外诊断为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持续口服泼尼松 6 0mg/d ,约 8个月之后减量至 10mg/日维持。 2 0 0 2年 1月患者发生自然流产一次。 2 0 0 2年 4…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石×,女,29岁,工人,住院号:9453。于1981年1月因患肺结核治疗两年不见好转,自服RFP600mg 1/日;INH300mg 1/日。两个月后开始鼻、齿齦出血,咯血痰,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自停RFP未到医院就诊。半个月后,上述症状消失。该患因肺结核恶化,于1981年10月13日入我院治疗,给予INH300mg1/日,SM1g,1/日,im,RFP600mg1/日。10天后,颈部、前胸及上肢均有出血点及出血斑,检查血小板为9.5万/mm~3,即  相似文献   

17.
女,12岁.口腔反复生疮4月余,伴咳嗽20余天.4个月前无诱因的发热,体温在38℃左右,持续2天,随后口腔生疮,开始为红色园形及椭园形,附有纤维膜,后成为溃疡.近20天来咳喘.眼睑见红色丘疹,结膜充血,有渗出物.口腔粘膜大片溃疡及血性分泌物.脐部少许分泌物,外阴见多处溃疡及分泌物.四肢伸侧有散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荆花胃康胶丸对血清和胃粘膜组织的EGF含量及胃粘膜上皮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醋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B)组,雷尼替丁(C)组,荆花胃康胶丸10 mg.kg-1.d-1(D)组、15 mg.kg-1.d-1(E)组和20 mg.kg-1.d-1(F)组,设立正常对照(A)组,用游标卡尺测量溃疡指数(UI),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及组织EGF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粘膜组织EGFR的表达。结果C、D、E、F组与B组比较、E、F组与C组比较,UI、EGF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D、E、F组间也有差异(P<0.05);C、D、E、F组溃疡边缘组织EGFR阳性细胞表达较A、B组逐渐增多(P<0.01)。D、E、F组间EGFR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通过促进EGF分泌、促进或稳定胃粘膜上皮细胞EGFR表达,加速上皮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组织修复而加速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改善溃疡预后。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反复口腔溃疡、外阴溃疡10年,伴有发热、咽痛及关节痛.2006年5月口腔溃疡剧痛,阴囊溃疡较深.予以秋水仙碱0.5 mg(2次/d)口服治疗3 d,出现腹痛、恶心、频繁呕吐、鲜红色血便;结肠镜检查显示回盲部远端结肠片状充血、出血.  相似文献   

20.
肺奴卡菌病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8岁。因“多关节肿痛4年,发热、咳嗽20d”于2006年10月9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开始相继出现多关节疼痛及皮肤散在红斑,外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予泼尼松片50mg/d口服,1年后减量为5mg/d维持,症状缓解。2004年自行停服。2006年7月复发,给予泼尼松片60mg/d口服,1月后减为30mg/d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