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易明  饶钒  张晓红  谭艳鸣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38-2739,2742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收入该科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分成三组,家属同意用PS替代疗法的患儿为治疗1组,除外治疗1组患儿按上机先后顺序奇数分为治疗2组,偶数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采用PS联合PPV,治疗2组仅采用PPV;对照组仅采用仰卧位机械通气。三组患儿其他治疗方法相同,均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分别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30 min,6、24 h监测患儿血气分析,了解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情况,以及各阶段呼吸机的平均气道压(MAP)、吸入氧浓度(FiO2)指数,详细记录患儿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预后[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ILI)]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气分析、呼吸机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开始24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开始后24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组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能有效治疗NRDS,PPV优于仰卧位机械通气,PS联合PPV治疗NRDS,能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提高NRDS患儿的存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于肺透明膜病(NRDS)早产儿的治疗结果影响。方法60例NRDS早产患儿,随机分成仅采用机械通气的对照组(30例)与在机械统计基础上联合PS治疗的观察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等,评价PS对于呼吸机治疗NRDS早产患儿的治疗影响。结果采用PS联合呼吸机治疗的观察组,经0.5~2.0 h治疗后,呼吸窘迫情况显著好转,两组血气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呼吸机治疗时间与总吸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此外并发症发生率也小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病死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PS联合机械通气对于NRDS早产患儿的疗效显著,较单纯采用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更确切,缩短病程、治疗时间,减少患儿家属负担,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出生的7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进行研究。治疗组42例NRDS患儿气管内注入国产PS后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8例NRDS患儿单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参数、肺X线片转归、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结局等。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迅速好转。用药后1 h血气PaO2、pH开始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P<0.05或P<0.01)。机械通气参数FiO2、PIP于用药后1 h内明显下调,RR和PEEP分别于用药后6 h、48 h明显下降(P<0.05或P<0.01)。应用国产PS后2~6 h治疗组机械通气参数FiO2明显低于对照组(P2h<0.05,P6h<0.05),PIP值于用药后1~72 h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用药2~6 h后,肺X线片显示NRDS病变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32例MA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PS治疗,气管内给药,而后继续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氧合指数由(23.2±2.8)渐降至(12.2±3.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从(0.13±0.03)上升至(0.32±0.0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上呼吸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MAS患儿临床症状,有效改善MAS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气胸及VAP的并发症,提高患儿生存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呼吸机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NRDS患儿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予以持续正压通气(NCPAP)呼吸机治疗,研究组予以NCPAP联合PS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动脉血气指标(p H、Pa CO2、Pa O2)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的胸X线片改善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并发症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NRDS能够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以及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鄄肺表面活性物质鄄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治疗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80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InSurE策略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期气管插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干预后常频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变化、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及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上机时间、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SurE策略能明显改善NRDS患儿的临床严重程度,迅速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显著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 +目标容量通气(TT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的影响及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NRDS)的临床资料,按照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41例,采用SIMV+PSV+TTV模式,对照组患儿46例采用SIMV+辅助/控制通气(A/C)模式,观察两组患儿血气指标、HMGB1水平,症状、体征好转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 h的氧分压/吸入氧浓度、肺泡/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48 h的氧分压/吸入氧浓度、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升高明显,血清HMGB1水平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低碳酸血症、呼吸机相关肺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 h血清HMGB1水平与氧分压/吸入氧浓度、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92、-0.637,P均<0.05),对照组治疗48 h血清HMGB1水平与氧分压/吸入氧浓度、肺泡/动脉血氧分压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SIMV+PSV+TTV 模式可改善NRDS患儿呼吸功能,促进肺泡氧合功能恢复,降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吸痰、吸氧、机械通气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采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6 h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NRDS 50例,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组25例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25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HFOV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值和氧合指数明显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气胸、肺气漏、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低于CMV组(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肯定,并降低患儿对机械通气的需要,是安全、可靠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及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NRDS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CPAP治疗,而观察组给予DouPAP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12、24 h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OI),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2、24 h后的pH、氧分压(Pa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及OI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治疗1、12、24 h后的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24 h后的pH,治疗12、24 h后的PaO2、PaCO2及O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18%)略高于对照组(85.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4.71%)低于对照组(26.郾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oPAP在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优于nCPAP,且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更高,在NRDS的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究鼻腔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IPP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58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9例,在牛肺磷脂治疗基础上分别行NCPAP和NIPPV无创通气,院外随访30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PaO2、PaCO2、pH、PaO2/FiO2(P/F值)、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以及近期预后。结果:治疗后6 h、24 h、48 h两组患儿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PaO2、pH以及P/F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例数、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2%(P<0.05);两组患儿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482,95%CI(0.175,1.326),P=0.173]。结论:NIPPV联合PS治疗NRDS,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改善氧合功能,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预防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MV超过48 h患者分为观察组(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常规人工气道组),分析2组患者VAP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8.12%和48.39%,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6.9 d和9.7 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9 d和22.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有效的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治疗时间,减少ICU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首剂量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 对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2011 年 7 月至 2016 年 7 月收治的近足月 NRDS 患儿共 90 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 A、B、C 三组各 30 例,分别给予 PS 首剂量 40、70、90 mg/kg 辅助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供氧时间、住院时间、PS 重复给药次数及治疗前后 PaO2、 PaCO2、OI 和肺部 X 线片评分、院内肺炎发生率。 结果:三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供氧时间、住院时间、PS 重复给药次数、院内肺 炎发生率及治疗后的 PaCO2、OI 和肺部 X 线片评分排序为 C 组0.05)。 结论:PS 首剂量 90 mg/kg 应用于近足月 NRDS,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 PS 重复给药次数,提高肺部通气功能,有助于避免院内肺炎 发生风险,临床价值优于 40 mg//kg 和 70 mg/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10月出生的RPD早产儿107例分为3组。A组(42例)患儿应用国产PS和机械通气治疗,B组(37例)患儿应用进口PS和机械通气治疗,C组(28例)患儿单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①应用国产或进口PS均可迅速改善RDS患儿临床症状(P<0.05)。②三组患儿血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用药后1~24 h,A、B组机械通气参数PIP值明显低于C组(P<0.05)。④用药后2~6 h,A组机械通气参数FiO2明显低于C组。⑤应用PS后2~6 h,A、B组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明显好转。⑥三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结局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A、B组重复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RDS同样安全有效,操作时应用进口PS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30例NRDS患儿给予气管内滴注单剂PS治疗,对照组22例未给予PS治疗,其余治疗两组相同.结果 观察组早期应用PS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值明显下降,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1).床旁胸部X线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快,效果更好(P<0.01),对机械通气和氧疗的需求显著降低(P<0.05).结论 PS对NRDS疗效满意,能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雪  潘家华  陈洪 《安徽医药》2013,17(12):2063-2066
目的 比较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RDS患儿应用NCPAP组、有创机械通气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X线改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NCPAP组、机械通气组治疗NRDS有效率分别为84.78%、83.67%,治疗后胸片肺野透亮度改善率分别为84.78%、87.75%,两组疗效相近;NCPAP组在持续改善血气指标方面优于CMV组(P<0.05),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结论 NCPAP联合PS替代治疗NRDS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与CMV比较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治疗NRDS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谭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2,(4):23+25-23,25
目的研究对比单独应用机械通气和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9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对照组患儿治愈率为62.2%,观察组治愈率为93.3%。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优势互补作用,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呼吸症状,有效地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