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索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09年10~12月黔江区中心医院泌尿肾病科收治的20例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并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20例患者通过治疗和精心护理,2例就诊时间太迟抢救无效死亡,18例治愈出院,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总结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护理经验,认为护理重点为多器官的观察、监护和血液透析护理、加强基础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2004年11月4号下午收治1例因毒蜂蛰伤一处而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经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抢救措施,患者于第三日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胡蜂螫伤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蜂毒的作用,蜂螫伤可致局部皮肤发红、灼痛、瘙痒,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则较为少见。我院急诊科于2003年9月21日抢救1例因胡蜂螫伤约15min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患。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群体蜂蛰伤病人的救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名蜂蛰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9例。结论:及时开放绿色通道,迅速评估、安置病人,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细心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海滨城市的旅游人口数在不断上升,海边被海蜇蛰伤的机会也在增多.海蜇蛰伤所致过敏反应可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具有多种表现.我们2005年7月~2006年9月共收治的海蜇蛰伤病人35例,现将其救治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9.
蜂蛰伤死亡原因分析及救治体会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是蜂蛰伤主要的死亡原因 ,现报告笔者近来抢救 6例患者的资料。一、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3~ 5 5岁 ,平均 2 6岁。蛰伤至入院时间 1~ 5 0h ,平均 13h。 3例入院时已死亡(伤后 1h内 )。另 3例入院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以肾脏、血液系统受累最多。经局部伤口处理、血液透析、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器官功能保护、支持治疗 ,2例痊愈出院 ,1例受累器官 7个 (肾脏、血液系统、循环系统、肝脏、消化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 ,治疗无效死亡。二、讨论蛰人…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院抢救条件较差,综合治疗处理好每一环节是蜂蛰伤救治成败的关键,自2003年1月-2008年1月抢救急性重症蜂蛰伤患者1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蝎蛰伤在我国山区比较常见,蛰伤后释放的毒液为神经毒素,可引起局部红肿、剧痛,严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头痛、肌肉强直或抽搐,但蝎蛰伤后引起破伤风较少见。1997年8月我院收治厂1例蝎蛰伤致破伤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至病例介绍患者男,24岁,于1997年7月24日被蝎蛰伤左足跟脸部,当时局部红肿、剧痛,未经任何处理。伤后20天局部肿胀加重,并伴有皮肤破溃、溢脓、出现颈项强直、张口困难,以蝎蛰伤件感染破伤风收入院。体检:T36.st、P82次/分、R22次/分、BP13.4/skPa,意识清,面肌、背腹肌、助间肌、四… 相似文献
12.
53例马蜂蛰伤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拔除毒刺、5%碳酸氢钠局部冲洗、1%~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及早期预防性透析治疗马蜂蜇伤53例,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一例地震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里氏8.0级地震造成37万多人身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由于受伤的人员较多,伤者在当地进行初步的诊治后,被及时转送到全国许多省市的医院继续接受诊治。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四川地震重灾区患者,诊断为颅内血肿合并左前臂骨折。经过医生精湛的诊治和护士细心的护理,病情逐渐好转。由于生活家园在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该患者的心灵也蒙上了浓重的阴影,情绪极不稳定。表现为进餐没有食欲,不愿与人交流,反应偶有迟缓,情绪较为低落。为了帮助患者尽快驱散笼罩在心灵的阴影,在护理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闫铭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2)
目的探讨蜂蛰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蜂蛰伤患者2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蛰伤针数分为轻度蜂蛰伤组(A组,1~2针)、中度蜂蛰伤组(B组,3~10针)、重度蜂蛰伤组(C组,11~20针)和极重度蜂蛰伤组(D组,≥21针),同时选取健康人群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重度蜂蛰伤组、极重度蜂蛰伤组在蛰伤后4~9h内APTT、P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APTT、PT、INR分别与蛰伤针数之间呈明显的剂量-效应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3、0.340、0.327,P0.01)。结论 APTT与蛰伤针数及就医时间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蜂蛰伤治疗过程中的有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19.
20.
钟双玲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2):22-23
十二指肠贯通伤的病人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收治了一例外伤性十二指肠贯通伤并脾破裂的患者,经过我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该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