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益  高卓  滕晓东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7):800-801,842
目的 研究胃原发性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结果 5例均为胃壁肿块,镜检小圆形上皮样细胞围绕,细胞大小一致,圆形,胞浆透明,核圆形或卵圆形,围绕薄壁小血管生长,部分肿瘤肌间浸润;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而CD117、S100蛋白(S-100)、CD34、嗜素(CgA)、细胞角蛋白(CK)、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和CD99均(一).结论 胃原发性血管球瘤是极其少见的良性肿瘤,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要特别注意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间质瘤以及淋巴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良性血管球瘤及其亚型为发生于正常血管球改良的平滑肌细胞的良性间叶性肿瘤,少见,以50岁以上者居多,占软组织的2%以下.血管球瘤大多为单发,10%的病例为多发性,全身都可发生,好发于指(趾)甲床区、腕部掌侧面及前臂的皮肤及软组织.少见部位包括胃肠道[1]、阴茎、膀胱、纵隔、神经、骨和肺[2].良性血管球瘤常伴疼痛,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腹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胃血管球瘤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胃血管球瘤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粘膜下层及肌层内,呈围血管生长的巢团状排列,肿瘤细胞小圆形,大小、形态较一致,胞界不清,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表达SMA和Vimentin,其中1例部分表达CaLponin,弱表达Syn;CD34、CD56、CKAE1/AE3、CD117、CgA、DOG1、S-100、CD99、HMB45及MeLanoma均不表达,Ki-67<1%(+)。3例患者随访1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是一种罕见的胃部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检查。治疗主要通过手术楔形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周梦云  林军 《重庆医学》2016,(2):250-252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3例手术局部切除胃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2名男性,1名女性,术前有胃部不适或隐痛症状。肿块位于胃窦部黏膜下层或肌层。镜下表现为小而圆形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结节状、巢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 vimen-tin 和 SMA 均为弥散阳性,h-caldesmon 及 calponin 均为部分阳性。结论胃血管球瘤比较少见,临床容易误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确诊。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局部手术完整切除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血管球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复习6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5例为良性胃血管球瘤,1例为有难以预测的潜在恶性的胃血管球瘤。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或透亮,围绕血管排列。免疫组化抗平滑肌抗体(Smooth muscle antibody,SMA)、actin、laminin、Vimentin阳性表达,而CD34、CD117、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AE1/AE3、Anti-cytokeratin(CAM5.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均阴性表达。结论:胃血管球瘤较少见,绝大部分为良性,临床、细胞学及冷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果3例肿瘤均发生在胃窦部,形态学改变与发生于软组织的肿瘤相似,均表现为良性,所有病变均能显示平滑肌分化。肿瘤细胞Vimentin、SMA均表达阳性,desmin、HMH-45、S-100P、CD34和CD117均阴性。结论胃的血管球瘤显微镜下易与胃肠间质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混淆,因此应充分引起临床和病理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2例胃血管球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胃血管球瘤形态学上由大小一致的血管球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实性和巢状排列,核圆无异型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及actin(+)。结论胃血管球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胃原发性良性间叶性肿瘤,易误诊为类癌、胃间质瘤等,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8.
9.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上腹疼痛不适2年,华西彩超及CT诊断胃窦部胃肠间质肿瘤,回我院行远半胃切除,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巨检:远半切除标本,在胃窦后壁粘膜下见一结节,直径2.6cm,切面灰红色,质中等,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未见确切包膜,胃粘膜未见异常,常规取材制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10.
胃血管球瘤在临床上属罕见肿瘤,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球瘤的诊断、治疗及病理观察的重要性以降低术后复发。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例下肢血管球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具有局部疼痛及固定压痛特点,术前行Love氏试验(+),冷敏感实验,B超及MRI检查,全部病例均行肿瘤切除术治疗,术中取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年,无患者复发,术前阳性症状完全消失,查体呈现阴性。结论患者术前行Love氏试验,B超及MRI检查,术中依据肿瘤病理形态特点行肿瘤及包膜完整切除,有助于下肢血管球瘤患者诊断、手术和预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Glomus tumors are neoplasms derived from specialized cells of glomus bodies surrounding arteriovenous anastomoses.Although most of them are benign,aggressive cases have been described.Glomus tumors can be found throughout the body but are most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he digits,palms,and soles of the feet.It is rare in lung and trachea and the optimal therapy has not been thoroughly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等。 方法 分析1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病理特点和治疗情况,同时复习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 结果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行3D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手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胃血管球瘤,术后恢复良好。 结论 胃血管球瘤发生非常少见,属于良性肿瘤,以胃窦部为多见,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手术切除是安全的,术后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5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rn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3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IST较为少见,胃和小肠是好发部位,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核分裂象、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表型CD117为84.91%,CD34为67.92%,vimentin为94.34%,平滑肌动蛋白(SMA)为60.38%,S-100蛋白为13.21%。根治性手术44例,姑息性切除术9例。随访11例,生存时间7~33个月。结论:GIST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因此术前确诊率低,其确诊仍依赖病理结果。GIST均具有潜在恶性,术后需长期随访。CD117及CD34对于GIST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4例青年人胃癌(≤35岁)和185例老年人胃癌(≥60岁)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变部位、病程、Borrmann分型、病理类型及预后。结果青年组胃癌女性多发,男女之比为1∶1.78,临床首发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上腹部饱胀等为主,Hp感染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病程以<3个月、老年组以>6个月为主(P<0.01)。青年组胃癌发病部位以胃窦为主,老年组以胃底贲门多见(P<0.01)。青年组病理类型以BorrmannⅢ、Ⅳ型和低分化腺癌多见,老年组以高分化腺癌居多(P<0.01或P<0.05)。5年生存率青年组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与老年人胃癌相比,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分化低,进展速度快,预后差。早期发现、尽早实施根治手术切除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YS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鉴别诊断要点,为YST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 YST的患者16例,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其病理特征。结果:16例患者YST发生于睾丸4例,卵巢6例,性腺外6例。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疏松网状结构,S-D小体,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外有透明小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6例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均阳性,8例人胎盘碱性磷酸酶、白细胞表面抗原CD99阳性,1例癌胚抗原局灶阳性,12例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所有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阴性。结论:YST临床较为少见,发生于性腺外更为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而与其发生部位有关,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甲胎蛋白对于YST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P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6例SPP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有14例为女性,且术后无复发。肿瘤主要发生在胰头和胰尾,有包膜,囊实性相间,并且常见有出血。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排列形成假乳头状或假花环状结构是特征性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所有SPPT的E-cadherin表达均为阴性,并且其β-catenin染色均呈现胞核及胞质阳性,而正常胰腺组织E-cadherin及β-catenin均有表达,呈现膜阳性信号。16例中14例SPPT中cyclinD1的核染色阳性率大多在70%-75%,与正常胰腺组织(0/16)相比明显升高(87.5%vs 0,χ2=24.89,P<0.05)。结论 SPPT是低度恶性肿瘤,极少发生复发,多发生在青春期女孩和年轻女性。免疫组化E-cadherin、β-catenin及CyclinD1的检测对SPPT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skin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状况.方法 复习国内发表的经病理证实的45例Askin瘤病例,结合该院近期收治的6例Askin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Askin瘤是发生于胸壁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特征不典型,特征性病理形态是镜下有典型的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电镜检查显示的胞浆内神经内分泌颗粒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免疫组化以CD99、S-100、NSE阳性表达为特征.治疗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效果差,30例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为7个月.结论 Askin瘤是一种发生于胸壁、罕见的神经内分泌瘤,高度恶性,易复发、转移,目前主张综合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王欣  孙晓虹  吴淑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32(3):309-311,F0004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女3例,男1例.发病年龄33~58 岁.位于会阴部2例,胸壁1例,背部1例.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坚实性孤立性结节状肿块.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含有均质的嗜酸性胞质,胞核位于一侧,核仁明显,常见横纹肌样细胞,少见肉芽肿样改变.瘤细胞波形蛋白(Vim)、细胞角蛋白(CK)、CD34、上皮膜抗原(EMA)阳性例数分别为4/4、4/4、2/4、1/4,均不表达MyoD1、S-100蛋白、SMA、HMB-45、desmin.2例死于发病后8个月以内,1例发病4个月后出现肝转移灶,12个月死亡,另1例随访14个月仍生存.结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瘤细胞有弥漫性深染嗜酸性癌样胞质,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常见横纹肌样细胞;瘤细胞共同表达Vim和CK,半数病例瘤细胞表达CD34,部分病例瘤细胞表达EMA;诊断需与一些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的良恶性肿瘤相鉴别;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  相似文献   

20.
Pokemon蛋白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okemon蛋白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87例胃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的表达,以20例正常胃黏膜为对照。并联系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正常胃黏膜中Pokemon不表达或弱表达,在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中,阳性表达率及强度较正常胃黏膜有所增加,并随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最高,并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转移和肝转移有关。结论Pokemo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