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田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4):230-231,236
验案6则病例1:毕某某,女,41岁。初诊日期:2003年5月12日。月经紊乱3年。患者月经紊乱,经行无规律,量少,经色暗,有血块。数月一至,现已有半年未至,自感全身沉重感,精神欠佳。舌红苔白厚腻,脉沉。辨证:肝郁脾虚,冲任不足。治则:舒肝健脾,调理冲任。方药:四物汤加减。当归10g,川芎 相似文献
2.
3.
吾师李祥云教授,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专家,博士生导师,从医40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不孕症的治疗,疗效甚佳。笔者有幸跟师随诊,颇有心得,现根据个人体会,介绍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5.
7.
月经不调病种繁多、证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杨家林教授诊治月经不调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临床独具特色的思辨特点,提出从"太过、不及"辨治月经不调,拟定清经、补经两大系列方剂,治疗月经频多太过、稀少不及,能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并取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杨家林主任医师为全国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三十七年,对月经不调的诊治颇有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辨证用药独具特色,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并研制出调经系列方药。1调经宗旨 老师经多年临床实践,强调对月经不调的治疗应以“调”为主,首当重肾,顾护阴血。因月经不调主要表现在期、量的失调,病因则有虚实两端,治疗当针对其太过和不及,“谨守病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其“调经”主要体现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理冲任,具体通过补肾、健脾、疏肝,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之三旬一至,经量如常。历代… 相似文献
9.
江海身教授脏腑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经的产生,是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子宫的生理现象。而天癸不充,脏腑失调又是多种月经疾病的病理基础。导师江海身教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学风严谨,经验丰富,尤其对月经稀发、闭经等月经不调有独特经验,分为3期进行脏腑辨证施治,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司徒宝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194-196
广东省名中医罗陆一教授主任医师行医四十余载,临证经验颇丰,善用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本文介绍其在临床上运用经方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齐雪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0):11-12
张天文主任医师从肝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兼顾他脏,以平肝潜阳熄风,清火涤痰、平肝熄风,滋水涵木、育阴潜阳,扶脾抑肝等立法,临证疗效显著,善用重镇潜阳、养心安神、疏肝理气、化痰涤痰及虫类药物,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齐雪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4):11-12
裴正学教授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十六字方针,作为指导思想。应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与祛邪兼顾,充分发挥中西医之所长,注重机体反应性,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弥补单纯西医治疗此病之不足,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药物结合手法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方法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配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方治疗。结果 49例患者经用上法治疗一疗程后,疗效显著,有效率91.8%。结论此法使得肝气疏散、气血补益、脾胃调和、郁热得除,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探究分析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月经不调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80例育龄女性月经不调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根据不同体质进行中医诊治,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月经周期天数,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治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天数相差无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天数都明显延长,与治疗前均延长(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天数较对照组患者趋于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0例头痛,1例发热,1例皮疹,1例胃肠道不适,2例患者发生其他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0.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月经不调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近期疗效,使月经周期天数趋于正常,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由虚实两端,把握病机;虽痛在胃脘,多与他脏关联;辨病结合辨证,掌握辨证要领;审证求因,灵活施治(探病之源,治病求本;疏调气机,开郁散滞;寒热错杂,辛开苦降;虚实夹杂,通补结合);药疗调养并重,防止病情变化等论述黄穗平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