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李鼎 《中国针灸》2004,24(7):511-512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和"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由我校沈雪勇教授主编,由笔者主审,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教材编审过程中,笔者就一些问题的考虑意见和处理方法,作以下介绍和说明,以供教材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毛树文  季远 《光明中医》2010,25(7):1138-1139
<正>王国才,男,67岁。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是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终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世纪"十五""十一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主编。是我国著名的推拿专家,自创或改进了许  相似文献   

3.
《北京中医》2009,(3):222-222
由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刘建平主编的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十一五"规划教材《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一书已于近期经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王富春  李铁 《中国针灸》2009,29(10):840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由奚永江主编的5版教材名称为<针法灸法学>,此后杨兆民主编的6版教材和陆寿康主编的"十一五"规划教材中都改称为<刺法灸法学>,但从课程的内涵、外延等方面来看,"刺法灸法学"的名称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396-1398
通过查阅我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新世纪规划教材、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的《推拿学》《推拿手法学》共9本和5部近年出版的推拿专著,以及1960年—2014年期刊发表的捏脊临床文献73篇。文章分别从捏脊的定义、手法操作方法、动作要领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捏脊手法技术操作的细节,并指出捏脊操作的表述模糊,对手法操作的力度、速度、频率、皮肤提起高度、操作次数等细节因素未明确给出参考,在中医推拿标准化的背景下,捏脊手法的规范化、量化、标准化还存在局限性,以期对今后捏脊乃至推拿手法研究工作和标准化的制定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技术》2014,(1):170-170
《细胞生物学》2004年9月列为高等中医院校第一部全国统编教材,2006年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1年入选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相似文献   

7.
对"十二五"规划教材《各家针灸学说》学说部分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窦汉卿的"对于经络气血的发挥"表达欠准确,建议改为"莫如用针说";《金针赋》的"天人地三才分层说""针刺调气说""治病八法说"具有学术价值,建议增补;席弘的"补泻迎随说"、徐凤的"灵龟八法"表达不够具体,应详细阐述。提出这些问题与编者商榷,以利于教材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读了《中国针灸》2014年第2期殷振瑾"‘十二五’规划教材《各家针灸学说》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我们深有感触。学术的发展在于争鸣,发表不同的学术见解,通过争鸣推动学术发展,《各家针灸学说》正是通过争鸣发展起来的一门课程。1关于"遗漏的有价值的内容"殷振瑾对"十二五"规划教材《各家针灸学说》中,将徐凤"天人地三才分层说""针刺调气说""治病八法说"3项删除,提出应予保留的建议。我们认为建议提得很好,我们将在以后的修订版中加入这一内容。在1987年版《各家针灸学说》中,并无以上内  相似文献   

9.
正《药用植物资源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采用"纸质教材+数字课程"形式出版。本书由《中国中药杂志》常务编委、南京农业大学郭巧生教授主编,并先后组织了全国30余所高等院校及10余家专业研究单位的70多位长期在一线从事有关科研、教学的专家召开了四次教材修订会,在第1版的基础修订完成,由高等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0.
正《药用植物资源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采用"纸质教材+数字课程"形式出版。本书由《中国中药杂志》常务编委、南京农业大学郭巧生教授主编,并先后组织了全国30余所高等院校及10余家专业研究单位的70多位长期在一线从事有关科研、教学的专家召开了四次教材修订会,在第1版的基础修订完成,由高等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1.
<正> 过去,我们在针刺镇内脏痛研究中,观察到不同“穴位”对内脏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反应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本文在清醒猫身上以内脏神经-皮肤电反射为指标,观察电针体表不同刺激点(拟人体穴位)时的抑制效应,并初步分析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腧穴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对《经络腧穴学》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腧穴的各种概念应力求严谨、简洁;腧穴定位当务求精确,符合临床实际,并减少谬误;新版《经络腧穴学》应对奇穴进行合理取舍、补充;增加穴名释义、腧穴功能、配穴条目;充实针刺操作内容;合理增删古代、现代报道摘录等,以顺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培养脊柱及相关疾病推拿治疗的应用型人才。方法采用编写应用型教材、把教室转移到诊室和示教室、教材-案例“逼真”教学法、创造学生在临床真实环境下的动手操作机会和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法等手段和方法,在内容改革上纳入目前医院和社会机构多使用的规划教材之外的手法技术、现代康复技术和世界各地的脊柱手法技术,拓宽知识面,与临床应用接轨;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通过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切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结果教学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学生临床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结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脊柱及相关疾病的推拿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论“神”的系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经》建立了新的神系统:天神-人神-五脏神系统。它把人为小宇宙之天人相应思想延伸到五脏,又把各藏认为是另一个宇宙。《内经》的这种天神-人神-五藏神之系统认识就是《内经》精神观之另一个特征,它认为天、人、藏是一个整体即太极体。天神、人神、藏神是主宰各太极体的规律,而且自身亦以一个整体存在,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形神同调"理论源自于《黄帝内经》。中风病乃"形神共病"之疾患,治疗需"形""神"兼顾而并调。针刺可通过激发调控经络腧穴之气以平衡阴阳,调神全形,是"形神同调"法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手段。手足十二针为王乐亭先生治疗中风病的代表针灸处方,诸穴相配,既能调节脏腑经络、筋脉肌骨,通调脏腑、和畅气血以治形,又着眼于整体阴阳的和调及精神情志的畅达,燮理阴阳、怡养精神以全神,发挥"形神同调"之功,可促进中风病的恢复,其潜在效应机制可能与针刺促进脑功能重塑及调控神经递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简析现行“十二五”规划教材《内经选读》、《内经讲义》有关诊法部分的内容,阐述了《内经》课程当中诊法内容的重要意义,同时从总结诊法的原理,总领《中医诊断学》之纲要;梳理脉法的源流,联系《中医诊断学》之发展;强调医德的重要,弥补《中医诊断学》之不足三个方面举例说明了如何在《内经》诊法教学当中衔接《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相关内容,为《内经》诊法内容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药无二致”,将“引经药”中“引经”的核心思想引入穴位,形成“引经穴”的概念。结合穴位的作用规律及配伍原则,总结出引经穴的作用以及分类。引经穴概念的提出将会完善临床穴位配伍的理论依据,更有利于针灸临床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8.
杜松 《世界中医药》2014,9(11):1419-1422
"望神"即通过观察"神"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来诊察疾病,是从病变表现的最高层次把握疾病的本质,贯穿于望诊的所有环节中。包括望"形"之神、望"色"之神、望"目"之神、望"舌"之神、望"情志"之神、望"小儿"之神、"望神"要诀等具体内容。其内涵丰富,内容精彩,是中医诊法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细胞凋亡角度研究六神丸及蟾酥、雄黄治疗白血病的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六神丸对HL 6 0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用荧光、瑞士 吉姆萨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RT PCR方法检测相关基因Bcl 2、C myc、BaxmRNA表达。结果 :六神丸及蟾酥水溶液有明显促进白血病细胞HL 6 0凋亡的作用 ,而含同样剂量雄黄的水溶液未见明显促凋亡作用 ,珍珠、牛黄、麝香、冰片混合物的水溶液也无明显促凋亡作用。六神丸能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 2、C myc、mRNA表达水平 ,上调BaxmRNA表达水平。结论 :六神丸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复方  相似文献   

20.
针刺小肠经不同腧穴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凯  韩焱晶 《针刺研究》2004,29(3):204-208
目的 :通过针刺小肠经不同腧穴观察小肠经腧穴与耳的相关性 ,比较其主治特异性。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针刺“听宫”组、针刺“肩贞”组、针刺“后溪”组 ,每组 12只。除正常组外 ,其余 4组以庆大霉素肌注 (每日 80mg/kg ,连续 2 0d) ,造成庆大霉素耳毒性模型 ,造模同时针刺组每日分别针刺“听宫”“肩贞”“后溪”穴 ,每次 3 0min ,每日 1次 ,连续 2 0d。观察各组琥珀酸脱氢酶 (SDH)染色耳蜗铺片、听毛细胞缺失数、热休克蛋白活性表达及透射电镜下听毛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针刺“听宫”组耳蜗铺片、听毛细胞缺失数、听毛细胞超微结构情况均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 ,同时 ,针刺“听宫”穴可以明显增强内耳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水平 ,与其他 4组比较P <0 .0 1。针刺“后溪”和“肩贞”二穴对各项检测指标的影响作用不明显。结论 :并不是小肠经上的所有腧穴都与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只是局部穴位才具有这样的特点 ,体现了“腧穴所在 ,主治所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