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涂擦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消炎和消肿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涂擦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消肿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涂擦消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具有消肿快、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医湿热贴敷护理对肢体骨折术后患者肿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5例肢体骨折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中医湿热贴敷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肿胀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部分消肿、完全消肿及住院时间;且研究组护理后24 h、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湿热贴敷护理运用于肢体骨折术后患者中,可加快消肿时间,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效果。方法 132例单侧肢体骨折术后肿胀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消肿治疗,比较两组7 d后肿胀治疗效果、7 d内不同时间点肿胀减轻人数、肿胀完全消退时间。结果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组肿胀消退率大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中药组肿胀减轻人数比例均多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效果肯定,能显著增加肿胀消退率,加快消肿速度,缩短消退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该院治疗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将两组肢体肿胀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比。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37.81±1.52)cm低于对照组(40.25±1.5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36.64±2.25)d和DVT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降低DVT出现概率,缓解患者手术后肢体的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协定方消肿汤对四肢骨折术后肿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甘露醇消肿治疗和口服中药消肿汤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患肢均显著消肿,两组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消肿汤在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方面疗效显著,与甘露醇消肿疗效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湿敷在桡骨远端骨折早期对局部肿胀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消肿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湿敷.治疗3天后及5天后对比两组消肿及止痛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在消肿和止痛方面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湿敷在桡骨远端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消肿快,疼痛缓解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给予消肿汤口服联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观察,采用掷币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给于消肿汤口服联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治疗1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肿胀程度明显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汤口服联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效果突出,降低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程度,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辅以优质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术后肢体消肿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该次研究时间确立于2017年9月—2019年6月,研究对象选定该院收治骨折患者10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辅以优质护理,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肢体肿胀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消肿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分析各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相关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肢体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消肿时间(4.12±1.03)d、住院总时间(10.19±2.23)d均相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接受护理前,各项评分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3.13±0.57)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89.14±3.67)分、生存能力评分(90.12±4.2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辅以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肢体肿胀情况,促进其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提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五皮饮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的创伤科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按照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两组各为5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传统中医方剂五皮饮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20%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治疗一周后,记录并且对比患者在术前以及术后第3、5、7天的肿胀度以及消肿率,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消肿效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更加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皮饮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的消肿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今后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术后应用益气活血消肿汤的效果。方法: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头孢唑肟钠及物理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消肿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肢体肿胀值、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消肿汤可缓解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提高术后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踝关节骨折后期肢体肿胀应用中药加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骨折后期肢体肿胀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方剂及联合中医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肢体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明显肢体肿胀现象,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肿胀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加中医推拿手法能够有效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穆学敏 《光明中医》2016,(15):2197-2198
目的研究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168例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汤结合按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胀消除时间、患肢疼痛情况及患肢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肿胀消除时间、患肢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肢的肿胀及疼痛、改善患肢的肢体功能,还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节省大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中医药内外同治和单纯中药内治疗效的比较,评价中医综合治疗对中风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的中风急性期且伴有肢体肿胀疼痛的患者78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和辨证内服汤药,治疗组另辅以中药药酒外擦治疗。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有效率93.1%,对照组有效率6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于中风后肢体肿胀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模式对预防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普通护理,试验组使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人数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试验组采取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草木犀流浸液片联合中药对术后肿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草木犀流浸液片联合中药治疗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髋部骨折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根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草木犀流浸液片联合中药,对照组注射甘露醇联合中药,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的程度和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前三天效果稍差(P〈0.05)。三天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草木犀流浸液片联合中药对髋部骨折术后肿胀治疗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金黄膏硬膏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喷雾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肢体锻炼联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硬膏贴敷天泉、曲池、太渊穴,并联合使用温经活络方中药喷雾,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贴敷上述穴位,并联合安慰剂喷雾。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水肿、肢体麻木、疼痛、心烦易怒、乏力、纳呆)、显效时间、KPS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等,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医症候评分、显效时间及KPS评分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在疼痛评分及纳呆两方面比治疗前亦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上述两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12.5%,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加味金黄膏硬膏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喷雾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疗效良好,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后VAS评分、肿胀消退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配合功能锻炼和遵医行为。结果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配合功能锻炼患者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后能够降低桡骨远端骨折病人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缩短肿胀消退时间,增强遵医行为意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折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桂花 《河北中医》2014,(4):499-501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对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后疼痛和肿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TKA术后应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治疗组60例TKA术后予中药离子导入。观察2组术后不同时期疼痛、肿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4d、1周、2周、4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术后8、12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4 d、1周、2周、4周肿胀值均小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术后8、12周肿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患者行中药离子导入可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有效改善术后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度,对患者整体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揿针对椎间孔镜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择期局麻下椎间孔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0例,传统护理组(对照组)和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揿针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法,治疗者组采用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耳穴揿针,取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心区,观察揿针对患者术前1 d、局麻时及术后2 d焦虑情况,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并记录各时点患者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焦虑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对照组在局麻时、术后第2天最高值NRS评分均升高(P<0.05),局麻时焦虑指数升高,术后第2天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治疗组在局麻时NRS、SAS均升高,术后第2天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局麻时、术后第2天NRS、SAS均降低(P<0.05)。结论: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揿针对行椎间孔镜患者进行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焦虑,提高患者围术期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