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候诊管理中实施流程分散策略二次分诊模式的影响与效果。方法以抽样方式为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1~3月于该院急诊科候诊前预检为普通的诊疗患者5488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4~6月于该院诊疗实施二次分诊为普通的诊疗患者5852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对诊疗前候诊的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就诊时,实施二次分诊模式可有效提高其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标准化二次分诊模式在普通急诊候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普通急诊候诊患者432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巡诊模式二次分诊;4543例为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模式二次分诊。比较两组普通急诊患者候诊满意度及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普通急诊患者候诊满意度中的候诊服务、人文关怀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候诊环境无统计学差异;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二次分诊模式早期识别和干预普通急诊候诊患者中"潜在危重病患者",动态调整就诊次序及去向,可以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实现再分诊准确性及有效性,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患者候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刘艳辉  范小娟 《妇幼护理》2023,3(22):5481-5482+5485
目的 探讨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胸痛患者80例,采取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分诊效果,候诊时间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效果,候诊时间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改善分诊效果,候诊时间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现状及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就诊的急诊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分科诊治预检模式;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诊患儿500例为观察组,采用五级预检分诊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与患儿家长对分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予以儿童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的持续性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和患儿家长对分诊满意度,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诊护理体系中预检分诊系统的建设对脑中风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诊就诊模式诊治;2018年1~7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21例作为研究组,采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模式诊治。对比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诊治等待时间、偏瘫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高,偏瘫发生率较低,研究组患者的等待时间及诊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诊护理体系中预检分诊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大大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及诊治时间,改善脑中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外科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情况、护理满意程度、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候诊时间、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中,可缩短其候诊时间、确诊时间,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急诊分诊接诊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科分诊接诊;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风险管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106例、一般25例、不满意19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例、38例、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提高急诊分诊接诊护理工作中,提高了患者对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情分级管理联合急诊流程图对急诊科患者抢救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4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情管理;选取2017年1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5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病情分级管理联合急诊流程图。比较两组抢救效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等待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就诊秩序、输液巡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病情分级管理联合急诊流程图应用于急诊患者中,能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降低住院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王明珠  张天淑 《妇幼护理》2023,3(21):5155-5157
目的 探讨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急诊胸痛患者 70 例,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提供快速准确 分诊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救治时间节点、满意度与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 FMC 至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FMC2B 时间、D2B 时间及总缺血时间各项救治时间节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 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胸痛患者抢救实施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患者分诊就诊时间,减少不良事件, 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董兰  胡娟娟 《上海护理》2020,20(12):58-60
目的:探讨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对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就诊的72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四级分诊模式,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3641例)和观察组(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3641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候诊意外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死亡率及候诊意外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大幅改善(P<0.05)。结论: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诊分诊过程后,分诊护士借助急诊预检快速分诊评估单,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并正确分级分诊,缩短预检分诊护士的分诊时间,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护理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首发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管道脱落发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平均急诊留观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平均急诊留观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晓青  陈苏娟 《妇幼护理》2022,2(4):816-818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急诊患者分诊及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 我院产科的 96 例急诊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8 例。对照组采用系统的急诊分诊及护理,观察组采用 降阶梯思维联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急救相关指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确诊时间 和候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分诊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门诊分诊水平、服务水平、风 险评估、沟通能力和急救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阶梯思维联合护理 风险管理能改善产科急诊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收治 的 60 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分 诊干预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关临床急救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 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候诊时间和确诊时间均比对 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的就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 护理采取分诊干预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分诊评估时间、候诊时间和确诊时间,提高就诊准确率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朱彩霞  严伟倩 《妇幼护理》2022,2(23):5461-5463
目的 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 82 例急诊 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1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 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诊科停留时间、治疗时 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 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护理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减少 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采用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于预检分诊质量及准确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医院收治急诊患者中选取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预检分诊管理模式进行分诊,研究组采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进行分诊,对两组患者的分诊质量与准确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在分诊准确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诊质量方面,研究组就诊至处置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候诊意外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与传统预检分诊模式相比,通过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分诊综合质量的提升与改善,对于患者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价值,值得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5月以前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方式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将2018年5月及以后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分诊准确率及危重患者检出率、危重患者等候时间、危重患者候诊意外发生率,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对急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及急诊医护人员满意度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危重患者等候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分别为96.67%、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50.00%,候诊意外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6.67%),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急诊候诊环境、就诊次序、等候时间、预检服务、信息沟通等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实施后,急诊医护人员对急诊分诊正确性、候诊有序性、就诊优先性、患者依从性、使用方便性等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并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5 787例采用传统的急诊分诊方法,以2013年1~1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8 97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护理程序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及分区标准进行急诊分诊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投诉率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即分诊护士运用系统方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使患者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使急诊有限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使用。提高了急诊分诊准确率及工作质量,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供了保证,进一步优化了急诊分诊流程,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418例急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就诊的20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预见分诊流程;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就诊的20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急诊分诊。比较两组分诊质量、患者等候时间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期望分诊时间、与期望分诊时间差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候诊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急诊就诊次序、信息沟通、就诊优先性、分诊准确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诊预检分诊采用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管理,有助于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预防候诊意外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CQI)模式在门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部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各配置2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预检分诊,观察组给予CQI模式门诊预检分诊。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及危重患者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依从性、候诊有序性、分诊正确性、就诊优先性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候诊环境、预检服务、等候时间、就诊次序、信息沟通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QI模式应用于门诊预检分诊中,可有效缩短患者耗时,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指数(ESI)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分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1日~2017年1月31日就诊的20842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SI评分进行分诊;将2017年2月1日~5月31日就诊的23786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ESI联合MEWS评分进行分诊。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危重患者识别正确率、24 h不良事件发生率、72 h非计划转入抢救室率、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以及分诊耗时。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危重患者识别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24 h不良事件发生率、72 h非计划转入抢救室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Ⅱ、Ⅲ、Ⅳ级平均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OSC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分诊耗时短于观察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I联合MEWS可提高分诊效能和分诊准确度,降低因分诊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提高急诊医疗质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