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病程较长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的病理机制复杂,中西医从不同角度对其病理机制进行循证探讨,孕育了胫骨横向骨搬移、四妙勇安汤等特色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胫骨横向骨搬移与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的适应证和治疗机理进行综述,旨在对医师临床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与四妙勇安汤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简称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对糖尿病足(DF)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DF患者,随机分为A组(51例)和B组(47例).A组予以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B组予以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DF病情评分、术后肤温、住院天数、截肢情况、创面愈合用时及术后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  相似文献   

3.
贺寅  罗文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315-231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OD)是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LEAO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该病的治疗也受到广泛关注[1].其经典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旁路转流术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等,但均有一定的指征和局限性.现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各种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下肢ASO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6月后临床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的踝肱指数...  相似文献   

5.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9例治疗和护理,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康复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59例(73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9条肢体采用介入治疗,24条肢体采用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72条肢体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患肢皮温升高,静息痛消失,1条肢体无显著变化,术前踝肱指数(0.43±0.15),术后踝肱指数(0.84±0.19),术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7,P<0.05)。本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改善下肢缺血,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介入探查情况进行杂交手术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5%。治疗后平均踝/肱比值(ABI)(0.72±0.18)高于治疗前(0.3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着8条,占4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单一的手术或腔内治疗,具有优势互补、减少创伤、安全的特点,能最大程度的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磁疗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82例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合用低频脉冲磁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10 d后临床疗效及6个月后下肢动脉血管超声狭窄率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磁疗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陈锋华  刘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02-30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护理方法,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选取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经过护理,痊愈43例(61.43%),有效23例(32.86%),无效4例(5.71%),总有效率为94.29%。结论做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防止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小腿动脉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临床诊断CT血管造影提示有2条以上小腿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伴有股、腘动脉闭塞;所有患者经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病变血管的部位和长度后.利用“路途”技术将再通导线穿过动脉狭窄或闭塞段,沿导丝送入专用的高顺应性小球囊导管进行扩张成形,对伴有股动脉病变处同时行扩张成形或投放支架.结果 10例患者共10次介入治疗,其中9例肢体血流恢复,症状改善.5个月内有效率90%.1例无效(10%),因并发足背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并在3个月后因足背动脉复发性闭塞行截肢.本组患者保肢率90%,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腿动脉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保肢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应用早期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中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6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的例数为58例,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40例治愈(66.67%),12例显效(20.00%),6例有效(10.00),2例无效(3.33%)。部分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经治疗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死亡以及截肢等情况出现。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来说,应用早期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避免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介入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介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足背动脉和胫动脉踝肱指数等.结果 介入组显效率(25.5%)、足背动脉踝肱指数、胫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特点、治疗经验、护理措施和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共2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方法主要行下肢血管搭桥治疗。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无一例发生出血、腹部手术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行下肢血管搭桥疗法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的治疗方法,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疾病和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3例,对所有患者行杂交手术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比值、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前其踝/肱比值平均为(0.37±0.14),术后上升为(0.73±0.1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1例患者术后近期下肢皮肤温度明显得到改善,其肢体静息痛基本消失;9例患者术后胫后或足背动脉搏动,占整体的39.13%。结论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病变肢体血供的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38例(42条患肢)ASO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18例(20条患肢)和B组20例(22条患肢)。A组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均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 ABI)、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动脉通畅率和保肢率及生活质量( QOL)评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动脉通畅率和保肢率及术后30 d 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胫动脉ABI均较治疗前升高,术后6、12个月B组QOL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球囊成形术与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在ASO治疗中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后者对ASO患者QOL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7.
动脉硬化闭塞症常累及下肢 ,动脉广泛狭窄甚至闭塞 ,导致慢性下肢缺血 ,重者常肢体坏疽被迫施行截肢而残废 ,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病人表现为间歇跛行 ,患肢病变部位皮温较正常皮温低 ,患肢出现静息痛 ,足背动脉搏动由弱到消失 ,重者足趾及下肢出现坏疽。近 3年我院对 6例经DSA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动脉以远的动脉无流出道或流出道特别狭窄 ,无法行各种旁路血管移植术的行动脉—经后动脉转流术 ,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病人中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5 1~ 83岁 ,平均年龄6 9.4岁。出现下肢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均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腔内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以及下肢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ABI指数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1年内跛行距离逐渐延长,但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一年随访中,下肢溃疡逐渐愈合,围手术期内无不良反应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结合围手术期功能锻炼能够巩固和扩大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前列地尔注射液(商品名:凯时,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阳性对照药物,评价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国8家医院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观察试验组(前列地尔,114例)、对照组(凯时,110例)在综合疗效、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踝肱指数值的改善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85.45%。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与药物的相关性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凯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38-341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1月利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治疗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6~23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26例患足创面均得到愈合;术后患肢的触觉、痛觉、温度觉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踝肱指数及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功能达到正常运动和日常生活需要。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可以重建患肢小腿以下微血管网,促进创面愈合,促进周围血管及周围神经恢复,具有手术简便、疗效确切、保肢成功率高的优点,是治疗糖尿病足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