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DILI)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制药工业和药品管理部门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对中药致DILI的产生起重要作用,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通过对抗氧化应激而对DILI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作者主要对中药致DILI的氧化应激机制以及常见抗氧化中药对DILI的拮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事件屡见报道,引起医药界、制药业、管理部门及公众的高度关注。由于药源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加上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中药相关DILI的评价更加困难,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以临床评价证据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及Liver Tox网站收录数据对文献及相关报道中的常见可疑损肝中药进行综合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比国内外主要不良反应或肝损伤评价方法的差异性和适用性,重点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的《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的中药相关DILI评价方法进行解读。最后,分别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不合理用药等方面对中药相关DILI的风险因素进行综述。本文为认识和评价中药相关DILI的客观真实性、发展符合中药特点的DILI评价方法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提供了一些新的观点,以期为降低中药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也是药物浓集、转化和代谢的主要器官,因此,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就很容易直接或间接地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近些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各种中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报道也逐渐增多,汤浩等[2]通过文献分析发...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多苷肝损伤副作用的临床观察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献青  丁樱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07-1208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的肝损伤副作用及相应对策。方法应用不同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患者59例,观察其肝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小剂量(1 mg.kg-1.d-1)雷公藤多苷肝损伤副作用小,大剂量(2 mg.kg-1.d-1)副作用大,但加用保肝药物后副作用发生率降低。结论在应用雷公藤多苷(尤其在双倍剂量)的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可降低其肝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肝损伤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检测指标、造模剂作用原理及中药防治等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损伤所引起的肝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对肝损伤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各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结合各类相关文献,从化学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及药物性肝损伤等方面对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肝脏药物代谢关键酶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在甘草水提物对急性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5、10、15 g·kg-1·d-1)及阳性药甘草酸二铵组(75 mg·kg-1·d-1),每组10只。以预防给药1周后采用雷公藤多苷片270 mg·kg-1单次灌胃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作用18 h后采集样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及肝细胞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脏药物代谢关键酶CYP2D6、CYP3A4的mRNA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肝损伤是抗肿瘤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在防治化疗性肝损伤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为抗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雷公藤多苷连续灌胃5周所致大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1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雷公藤多苷组、雷公藤多苷+逍遥散组(治疗组)、雷公藤多苷+逍遥散提前用药1周组(防治组)。雷公藤多苷按37.5 mg·kg~(-1)灌胃给药,逍遥散(水煎剂)按19.270 g·kg~(-1)灌胃给药。首先防治组每天上午8:00~9:00灌胃逍遥散,其他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周后,雷公藤多苷组每天上午8:00~9:00灌胃雷公藤多苷混悬液;治疗组和防治组每天上午8:00~9:00灌胃逍遥散,2 h后再灌胃雷公藤多苷混悬液,给药持续5周。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化学法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微量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肝组织IL-6,IL-1β,TNF-α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水肿,肝血窦受挤压变窄,肝板变宽,肝细胞出现明显坏死,血清IL-1β,IL-6,TNF-α,ALT,AST,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GSH-Px,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肝组织IL-6,TNF-α,IL-1β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雷公藤多苷组比较,治疗组与防治组大鼠肝组织少部分炎细胞浸润,水肿减轻,部分细胞紊乱,血清IL-1β,IL-6,TNF-α,ALT,AST,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GSH-Px,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IL-6,TNF-α,IL-1β阳性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且防治组疗效更好。结论:逍遥散在一定程度上能明显缓解雷公藤多苷所致长期肝毒性,且提前预防性给药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首次考察金钱草提取物对雷公藤多苷致肝损伤的保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连续灌胃给予小鼠金钱草水提物、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及联苯双酯7 d,末次给药12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ig给予雷公藤多苷(270 mg·kg-1)造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18 h后,各组均取血和肝组织。此外,采用HPLC测定金钱草水提物和金钱草乙醇提取物中主要药效活性物质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结果 金钱草乙醇提取物(100,200 mg·kg-1)和联苯双酯(150 mg·kg-1)均可使雷公藤多苷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而金钱草水提物对此无显著影响(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金钱草乙醇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分别为9.8和8.9 mg·g-1,金钱草水提物中分别为2.8和1.9 mg·g-1。结论 首次阐明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对雷公藤多苷所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小鼠肝脂质过氧化、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力有关,且金钱草提取物保肝活性可能与其所含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及其制剂对肝损伤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京丽  周超凡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3):3371-3374
近年来中草药及其制剂引起不良反应报道有增多之势,据报道中草药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占总的肝损伤病例数21.5%.究其原因,除了未遵照中医药辨证施治乱用、误用中药外,中草药自身的不良反应亦不可小觑,笔者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草药及制剂的种类、中药致肝损害的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等方面作一概述,以加强临床医师对中草药致肝损伤的认识,达到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潇  王贵阳  侯宇东  姜艳艳  张薇  刘斌 《中草药》2021,52(5):1471-1484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尽早恢复缺血区血液再灌注,使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然而在恢复血流供应时,常会使缺血组织以及神经系统的病理损害进一步加重,临床症状恶化,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多种机制参与其中,是目前临床治...  相似文献   

13.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肝细胞线粒体是药物肝损伤的重要靶标,线粒体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的健康运转以及细胞的稳定增殖,因此利用线粒体自噬来清除受损线粒体是抗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策略.多种中药中含有可以增强线粒体自噬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线粒体自噬从而缓解相关疾病.但如何准确高效地从中药中发现并评价此类对线粒体有靶向活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药在科研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临床上的使用量逐渐增高。其研究价值也越来越大,然而中药在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毒副作用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中药毒性研究逐渐深入,一些传统性的无毒中药也被发现有潜在的毒性。除了中草药的本身对肝脏有损伤作用之外。还包括以下原因:1中药在生长、加工、炮制、运输等环节上受到污染或变质也会引起对机体的副作用;2临床上应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对症用药,配伍得当的原则;3患者体质皆不相同,除了少部分品种中药是固有型肝毒性中药外,大部分中药的潜在肝毒性具有特异质型的特征。肝脏在药物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容易受到药物的损伤作用,因此中药潜在肝毒性及其毒性成分研究成为中药研究的基本领域之一。该文在查阅肝毒性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肝毒性的临床分型,靶细胞损伤发病机制,并且系统的对中药潜在肝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总结。以期为中药肝毒性研究提供思路,为中药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性中药的临床使用是中医药的特色,在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救治过程中应用广泛.但是毒性中药的毒性研究数据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为系统阐述毒性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中药配伍、炮制是中医药临床减毒增效的有效手段,准确而系统阐释配伍、炮制原理对中医药安全有效性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特定的生理学优势,斑...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骼微结构改变和骨质脆弱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由于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重,OP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中药在预防和治疗OP中表现出极好的前景和临床效果,然而传统动物模型具有耗时长、费用昂贵、无法准确概括骨疾病复杂性等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前OP疾病的研究进程。而斑马鱼模型可有效模拟人类骨质减少和OP表型,通过对斑马鱼模型在治疗OP研究中的优势和适用性及该模型在中药抗O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斑马鱼模型的广泛使用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钱坤  刘亚云  张艳  陈勇  吴文华 《中草药》2020,51(19):5083-5092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近年来已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形式,主要临床病理表现为肝脏的胰岛素抵抗、脂堆积、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和纤维化。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治疗缺乏有效药物。目前临床推荐的NAFLD治疗方案以改变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结构、作息时间和运动方式等)为主,以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增敏剂、抗氧化剂、调脂药、保肝抗炎药等)为辅。但西药因成分单一与靶点明确,对于NAFLD这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往往只能改善部分指标,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血清转氨酶升高、肠胃不适和肝脏负担加重等)。中药治疗NAFLD有多靶点综合优势。从调血脂、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总结分析抗NAFLD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NAFLD的中医临床诊疗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治疗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病变,但迄今还未找到一种药物能确切地保护神经元,推迟发病或延缓疾病的进展.目前有多种中医复方、单味药、有效部位及单体均可在动物模型上对PD有防治作用,其主要机制涉及保护黑质细胞、改善神经递质含量、抗氧化和调节免疫、提高西医药疗效、减轻毒副作用等发挥综合的作用,并可能延缓疾病进程.尤其中医复方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对人体有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可能对PD神经保护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中医药对PD动物实验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策  胡霞敏 《天津中医药》2023,40(10):1347-1355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在中医中属于“郁证”范畴,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抗抑郁药物普遍存在有效率低、成瘾性大、不良反应严重等特点,而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以及整体辨证等作用特点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基于近5年发表的中药抗抑郁相关文献,对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抗抑郁的中药进行整理综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机制思路,以期为中药治疗抑郁症提供依据以及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心肌肥厚是心脏由于压力或容量超负荷引起的心肌细胞异常增大,进而影响心脏的基因转录、蛋白合成、代谢、氧化应激、自噬等通路,最终导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辨证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反映疾病的本质,文章综述心肌肥厚的4种中医证型,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及其发病机制,以及中药对心肌肥厚辨证施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防治心肌肥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