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磁吻合环建立兔小肠侧侧吻合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加工适用于兔小肠侧侧吻合的子、母磁体。以10只新西兰兔为动物模型行磁压榨小肠侧侧吻合术。在胃前壁造瘘,子、母磁体经胃造瘘口依次置入小肠近端和远端内,在合适位置调整磁环至对系膜缘侧,子、母磁体相吸压榨肠壁,关闭胃造瘘口。磁环间组织受压缺血坏死后连同磁环从吻合口脱落入肠道,小肠侧侧吻合即建立,磁环最终经肠道自行排出体外。术后1月处死动物,获取吻合口标本,肉眼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只新西兰兔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平均手术时间为(35.30±6.41)min(范围为28~46 min),磁体排出时间为(11.70±2.21)d(范围为9~15 d)。术后1个月获取吻合口标本,肉眼观察可见小肠侧侧吻合口愈合良好。结论:磁吻合环用于兔小肠侧侧吻合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吻合效果确切等优点,设计加工适用于人肠道解剖特点的磁吻合环可向临床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基于磁压榨技术的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的磁性装置,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可行性。方法:装置由压榨磁体和夹持钳组成,压榨磁体为采用钕铁硼材料制作而成的具有不同截面的条形磁体,表面以镍铜镍-氮化钛复合镀层;夹持钳的钳口被设计为与压榨磁体相配套的不同结构,钳口借助钳臂的平行联动结构传递磁体。结果:在2只犬动物模型上使用该装置实施磁压榨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手术,均获成功。结论:基于磁压榨技术的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装置可用于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初步实验验证安全可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磁芯”设计实现用于大鼠小肠吻合的磁吻合装置的吻合力控制,并探究不同吻合力对吻合口的影响。方法:将N54钕-铁-硼材料冲压成直径1、2、3、4、5、6 mm,厚1 mm的6种扁圆柱形磁体(依次记为组1、组2、组3、组4、组5、组6),在扁圆柱形磁体外包裹环形光敏树脂外壳(组6除外),制作吻合力不同(组1、组2、组3、组4、组5、组6分别为0.09、0.31、0.79、1.90、2.94、4.32 N)但结构和尺寸一致的6组磁吻合装置。在大鼠小肠吻合中应用上述吻合装置,观察不同吻合力下吻合口的粘连情况、爆破压、组织结构和动物生存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组1磁力过小,难以维持磁体稳定配对,未进行动物试验;组2子、母磁体发生解离,吻合失败;组3、组4、组5、组6试验动物分别死亡1、0、5、6只。组3、组4吻合口愈合良好、粘连少、机械强度高,组5、组6吻合口愈合差、粘连严重、机械强度较差。结论:大鼠小肠吻合最适吻合力为0.79~1.90 N。通过“磁芯”设计可将吻合力控制在最适范围,同时不改变磁吻合装置的结构与尺寸,最终实现安全、有效的小肠吻合。  相似文献   

4.
镍钛记忆合金硅橡胶输卵管避孕栓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镍钛记忆合金硅橡胶输卵管避孕栓(ITD-NTSR)的理化性质。方法:模拟宫腔内环境对ITD-NTSR进行耐腐蚀及应变性测试,体外进行黏膜刺激、毒性、溶血、热源实验及实验兔肌内植入实验。结果:ITD-NTSR在模拟宫腔液中进行耐腐蚀性能实验1年后镍钛合金丝的应力和应变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对镍钛合金硅橡胶栓硅橡胶表面电镜观察12个月,未发现表面腐蚀现象;各种理化性能指标均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结论:ITD-NTSR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变应能力,理化性质可靠。  相似文献   

5.
闻翠玲 《时尚育儿》2015,(10):95-9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中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 选择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置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妥善固定及正确的封管方法等措施. 结果: 116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5.9%;所有患儿留置时间最长9d,最短 1 d,平均留置时间为 3.83 d;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发生留置针脱落的有15例,留置针阻塞的有22例;静脉炎的有2例,浸润的有18例.结论: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难度较高,可以通过有效的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为了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合理使用药物 ,现将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14例大面积烧伤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 31例总面积≥ 85 %烧伤患者中 ,确定真菌感染 14例 :男 12例 ,女 2例。年龄 2 3~ 5 9岁。住院天数 13~ 10 2d ,平均住院 5 7.5d。静脉切开插管 15次 ,皮肤 (痂皮 )切开静脉留置针17例 ,气管切开 10例 ,气管切开时间在伤后 <3d。手术切痂植网状异体皮 2 5次 ,异种皮 4次 (平均植皮次数 6次 )。留置导尿时间 10~ 39d。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癎的好发因素及子癎的预防.方法 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例子癎病例就其好发因素、治疗情况、妊娠结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癎发生于11月至4月的9例,发生于5月至10月的子癎6例;无正规产前检查(产检次数<6次)7例,产检次数大于≥8次8例,平均孕期产检次数6.5次.15例病例子癎发生前均未足量应用或未应用硫酸镁治疗.妊娠结局:低体重儿(小于2 500 g)发生率40%(6/15);新生儿窒息率26.7%(4/15),新生儿死亡率6.7%(1/15),早产率33.3%(5/15).结论 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对重度子癎前期患者及时正确应用硫酸镁,及时终止妊娠是预防、治疗子癎和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就诊于我院胃肠外科的92例接受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92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肠切除手术,中转开腹19例(20.65%),没有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共17例(18.48%),包括3例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狭窄、3例淋巴漏、3例切口感染、2例肺感染、4例静脉导管感染。92例腹腔镜胃肠切除手术中根治性切除术66例,姑息性切除术26例,总平均手术出血量中位数144mL(30~865)mL,手术时间(4.8±1.8)h,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5±2.0)d,术后住院日(15.1±6.5)d。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在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新鲜髌骨粉碎性骨折25例,左侧15例,右侧10例;按照受伤机制分类:车祸伤9例,摔伤6例,高处坠落伤6例,打击伤4例;按照骨折是否伴有移位分型:粉碎不伴移位骨折14例,其中碎骨块≤5块者9例,>5块者5例;粉碎伴移位骨折11例,其中碎骨块≤5块者7例,>5块者4例。结果:25例患者随访12~30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术后患侧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溶栓治疗痊愈;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再骨折发生;随访无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膝关节炎等发生。按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对于髌骨粉碎性骨折,采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中nm2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研究 ,并对所有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  6 5例胃肠道间质瘤nm2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良性 90 .9%(2 0 / 2 2 )、潜在恶性 89.3% (2 5 / 2 8)、恶性 80 .0 % (12 / 15 ) ;三者两两相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恶性组nm2 3阳性率 :有转移的为 85 .7% (6 / 7) ,无转移的为 75 .0 % (6 / 8) ,两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6 5例PCNA平均标记指数分别为 :良性 34.5 %、潜在恶性 6 2 .3%、恶性 88.7% ;三者两两相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转移组PCNA指数为 95 .4 % ,无转移组PCNA指数为 73.6 % ,二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nm2 3蛋白检测无助于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及预测预后 ;检测PCNA有助于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门腔分流器械.包括子、母两个钕铁硼永磁体和介入操作器械。它基于磁压榨技术原理.通过介入途径分别将子、母磁体置入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子母磁体自动对位相吸后压榨门静脉壁和下腔静脉壁。两周后.在二次介入操作下将子母磁体取出,门腔分流道即建立。主要用于门脉高压症微创分流手术。优点是介入下操作,门腔分流道建立后体内不存留任何异物.分流道可保持长期通畅.而且分流道口径不会扩张,可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卒中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例老年男性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后致尿路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00例留置尿管患者中有65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32.5%;留置尿管时间在3、7、10、15 d的感染率分别为3.0%、5.1%、10.3%、18.1%;有糖尿病、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意识不清等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尿培养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结论留置尿管持续的时间、糖尿病、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意识不清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可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MRI永磁体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仿真分析技术对磁体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通过CAD软件建立磁体三维仿真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磁场性能分析.根据磁场分布数据修改磁体结构和去除冗余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减轻磁体重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肝包虫病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肝包虫病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681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9例,感染率为8.66%,其中切口感染23例,腹腔感染28例,切口+腹腔感染6例,膈下感染2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6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49%,革兰阳性菌占34.92%。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17.46%、9.53%和7.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有肝包虫病手术史、术后胆漏、引流管留置时间≥ 15 d、手术时间≥ 250 min是肝包虫病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肝包虫病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围手术期及术后积极控制血糖、尽可能避免肝包虫病复发从而减少肝包虫病手术史,积极预防术后胆漏,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等在预防肝包虫病手术部位感染中可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强化食品中的维生素A、D、E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反相高饮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强化食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含量。对不同成分的样品采用不同的提取步骤。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2.18%~98.72%、91.61%~97.78%和92.00%~97.25%。变异系数(CV)分别为1.03%~5.23%、2.37%~5.33%和2.67%~3.72%。  相似文献   

16.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及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计划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床旁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5月10日00∶00-24∶00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应查住院患者2 700例,实查2 684例,实查率为99.41%。共发生医院感染67例,7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50%,例次现患率为2.76%;发生社区感染171例,182例次,社区感染现患率为6.37%,例次现患率为6.78%。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是干细胞移植病房(25.00%,2/8),其次为血液科(7.77%,8/103)和整形科(6.82%,3/44);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41.90%),其次为泌尿系统(10.81%)和手术切口(9.4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94%(884/2 684),其中预防用药占76.24%,治疗+预防用药占3.28%,治疗用药占20.48%;抗菌药物单一用药占86.65%,二联用药占12.78%,三联及以上用药占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单纯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留置引流和肠内营养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医院应加强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利用白血病细胞和正常细胞氨基酸代谢的差异治疗白血病,本文观察了谷氨酰胺缺乏对∪937和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发现其生长分别被抑制了92%和88%,相同条件对PHA刺激正常人淋巴细胞抑制率仅18%,羞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谷氨酰胺缺乏对∪937和K562细胞DNA合成抑制率分别为20%和66%,对人正常骨髓单核细胞DNA抑制率为5%,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相同条件对这三种细胞RNA合成抑制率分别为29%、24%和6%,差异亦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可通过剥夺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误吞磁性异物病例发生的地理分布和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方法 研究了国内外所有以英文和中文发表的关于磁性异物导致消化道损伤的文献,包括发病年龄、性别、国家和地区分布、磁性异物的数量、磁性异物来源、临床诊疗过程.结果 共收集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9例磁性异物吞咽病例,其中美国发病率最高(49.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10年来恶性肿瘤死亡变化情况,提高恶性肿瘤防治效率。方法调查广州市居民1990—2000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10年后恶性肿瘤死亡危险性变化。结果 (1)广州居民恶性肿瘤死亡仍以肺癌、肝癌死亡为主,绝大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大于女性;(2)10年来,肺、肝、肠、乳腺(女性)等几种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均明显上升,与1990年相比,10年后其死亡危险性男性居民分别增加38.0%、34.0%和98.0%,女性居民分别增加34.0%、26.0%、45.0%和69.0%,其中30~44岁组男性以肺癌、肝癌和鼻咽癌为主,危险性分别增加55.0%、40.0%,和73.0%,女性以乳腺癌和肺癌为主,危险性分别增加125.0%和42.0%。结论 恶性肿瘤防治迫切且重要,防治宜从早开始;目前广州居民宜重点做好肺、肝、肠癌和女性乳腺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