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任虹  曹学丽  顾谦群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2):1720-1723
 目的 阐明海洋真菌链孢粘帚菌(Gliocladium catenulatum T31)的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摇床发酵培养生产菌T31,活性跟踪分离纯化T31发酵液中的活性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ESI MS、UV、IR、NMR等)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采用细胞形态镜检、MTT方法评价单体化合物对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链孢粘帚菌(Gliocladium catenulatum T31)发酵液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3个甾醇类化合物ergosta-5,7,22-triene-3β-ol(1)、ergosta-6,22-diene-3β-ol(2)、ergosterol peroxide(3)和四个蒽醌类化合物emodin(4)、citreorosein(5)、isorhodoptilometrin(6)和lunatin(7),化合物1~7对K562细胞显示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7对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1.09、1.24、13.6和8.92 μmol·L-1。结论 海洋真菌链孢粘帚菌(Gliocladium catenulatum T31)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物是甾醇类和蒽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李召广  吴军  谌顺清  朱璐  江茹  蔡由生 《中草药》2020,51(23):5921-5923,5933
目的 研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对牛皮消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SRB法对所得化合物的进行细胞毒性测试。结果 从牛皮消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酰氧基-萝藦苷元(1)和萝藦苷元(2)。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个甾体化合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10 μmol/L)。  相似文献   

3.
王聪  王玉妃  徐辉  许睿  兰建洲  孔凡栋  周丽曼 《中草药》2024,55(7):2142-2151
目的 研究涠洲岛来源的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HD-1-1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运用HRESIMS、NMR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使用CCK-8法评估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涠洲岛海洋真菌Penicilliumsp. HD-1-1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霉酚酸类化合物以及1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6-(5-甲氧羰基-3-甲基戊-2-烯)-7-羟基-3,5-双甲氧基-4-甲基苯酚-1-酮(1)、霉酚酸(2)、甲基麦考酚酸(3)、6-(5-甲氧羰基-3-甲基戊-2-烯)-3,7-二羟基-5-甲氧基-4-甲基苯酚-1-酮(4)、6-(5-羧基-3-甲基戊-2-烯)-3,7-二羟基-5-甲氧基-4-甲基苯酚-1-酮(5)、7-羟基-5-甲氧基-4-甲基-6-(3-甲基-4-氧代戊基)-二氢异苯并呋喃-l-酮(6)、6-(3-羧基丁酯)-7-羟基-5-甲氧基-4-甲基苯酞-1-酮(7)、breynivosamide A(8)、伞形香青酰胺(9)、N-(N''-苯甲酰基-S*-苯丙氨酰基)-S*-苯丙氨醇苯甲酸酯(10)、(3S,6R)-6-(对-羟苯基)-1,4-二甲基-3,6-二甲硫基哌嗪-2,5-二酮(11)、(3R,6R)-6-(对-羟苯基)-1,4-二甲基-3,6-二甲硫基哌嗪-2,5-二酮(12)、(+)-新海胆灵A(13)、(3R,8S)-5,7-二羟基-3-(1-羟乙基)苯酚(14)、5,7-二甲氧基-4-甲基异苯并呋喃-1(3H)-酮(15)、saccharonol A(16)、6,8-二羟基-3-羟甲基异香豆素(17)。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3对人胃癌AGS细胞显示出强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是0.69、1.12 μmol/L,此外化合物2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1581细胞表现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17.95 μmol/L,化合物3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也显示出中等抑制活性,IC50值为19.30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霉酚酸类化合物,命名为甲氧基霉酸酯。化合物23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乌天麻Gastrodia elata二氯甲烷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 采用Ellman法测定了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对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 cholinesterase,BuChE)的抑制活性;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测定所有单体化合物的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 乌天麻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对AChE和BuChE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0.45、9.20μg/mL;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甘氨酸-l-S-(4''-羟基苯基)半胱氨酸](1)、5''-甲硫基腺苷(2)、对羟基苄胺(3)、对羟基苯甲醇(4)、对羟基苯甲醛(5)、2-甲基-3-羟基吡啶(6)、4-乙酰氧甲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4-(乙氧基甲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8)、小檗碱(9)、(+)-thalirugidine(10)和(+)-海兰地嗪(11)。结论 化合物13911为首次从天麻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IC50=5.93μmol/L)和10(IC50=42.49μmol/L)对AChE有抑制活性,化合物10(IC50=21.20μmol/L)对BuChE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童正香  刘璟钰  陈鑫  李蓉涛  曾建国 《中草药》2024,55(10):3230-3237
目的 研究锦灯笼Physalis alkekengi var. franchetii宿萼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评价。方法 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HPLC制备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体外炎症模型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β-ethoxy-25,27-dihydro-3,6-didehydroisophysalin M(1)、异酸浆苦素B(2)、4,7-didehydroneophysalin B(3)、酸浆苦素B(4)、25,27-dihydro-4,7-dedehydro-7-deoxyneophysalin A(5)、酸浆苦素E(6)、酸浆苦素L(7)、酸浆苦素O(8)、酸浆苦素D(9)、ergosta-4,24(28)-diene-3-one(10)、24-ethylcholesta-4,24(28)-dien-3-one(11)、sitosterone(12)、gramisterol(13)、柠黄醇(14);在抗炎活性评价实验中,化合物2689对NO生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浆苦素M1;化合物10121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化合物6对NO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 15.07 μmol/L,与阳性L-NMMA(IC50=36.11 μmol/L)相比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红果樫木Dysoxylum binectariferum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结合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根据1D和2D核磁共振及质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增殖毒性评价。结果 从红果樫木叶提取物中得到2个具有由C2-C3碳键断裂C2-C6碳键闭环产生的双环[3,2,1]辛烷环骨架结构的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3-seco-2,6-cyclo-2a,29-dihydroxytirucalla-7,24-dien-23-oxo-3,9b-olide(1 )、aphanamgrandiol A(2 )。化合物1 对人肺癌H1975细胞和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48.8±2.4)、(28.7±1.6)μmol/L,化合物2 对2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4.4±2.1)、(32.5±1.8)μmol/L。结论 化合物1 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叶山楝三萜B。化合物2 首次从樫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 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菲律宾产丝沉香Aquilaria filari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丝沉香的化学成分,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改进后的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法测试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菲律宾产丝沉香中分离鉴定了2个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分别为aquifilarone N(1 )和diaquilariachrome B(2 )。化合物12 均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14.33±0.38)μmol/L和(39.53±2.09)μmol/L。结论 化合物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 为首次从丝沉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长穗桑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长穗桑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离子交换树脂对长穗桑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长穗桑水提取物中分离到11个化合物,其中7个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2个酰胺类化合物,1个氨基酸以及甜菜碱。分别鉴定为1-deoxynojirimycin (1),fagomine (2),3-epi-fagomine (3),1,4-dideoxy-1,4-imino-D-arabinitol (4),2-O-α-D-galactopyranosyl-1-deoxynojirimycin (5),4-O-β-D-glucopyranosyl-fagomine (6),1,4-dideoxy-1,4-imino-(2-O-β-D-glucopyranosyl)-D-arabinitol (7),(2S)-citrullinamide (8),grateloupinamide (9),天冬氨酸(10),甜菜碱(11)。化合物1~10分别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4个多羟基生物碱(1,5~7)以及1个酰胺类化合物(9)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的IC50为0.07 μmol·L-1;化合物5的IC50为0.39 μmol·L-1,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acarbose,IC50=0.52 μmol·L-1)相当;化合物6,7,9的IC50值在1~5 μmol·L-1。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荔枝Litch chinensis核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MCI、ODS、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方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荔枝核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7-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litchioside D(2)、异鼠李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6-O-啡酰基)-β-葡萄糖基-(1→3)-α-鼠李糖-7-O-α-鼠李糖苷(4)、5''-O-β-D-葡萄糖苷茉莉酮酸甲酯(5)、5''-O-β-D-葡萄糖苷茉莉酮酸丁酯(6)、5''-O-β-D-葡萄糖苷茉莉酮酸(7)、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8)、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9)、pyrafortunoside A(10)、苯乙基芸香苷(11)、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2)、methyl-1-(β-D-ribofuranosyl)-imidazolin-2-one-4-carboxylate(13)、莽草酸甲酯(14)和莽草酸(15)。体外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3能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为(27.9±2.8)μmol/L;化合物15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62.4±9.7)μmol/L。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其IC50为(109.8±1.5)μmol/L。结论 化合物136915为首次从荔枝核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有较强体外抗炎活性,化合物15有一定的体外抗炎活性。化合物4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HPLC测定决明子中3种萘骈吡喃酮苷含量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决明子中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决明子苷C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Dionex Acclaim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1%冰醋酸(17:2:81),流速1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78 nm。结果: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决明子苷C的进样量分别在0.218~1.090,0.188~0.940,0.200~1.000 μg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54.017X-0.344 6 (r=0.999 9),Y=78.63X-0.354(r=0.999 9),Y=74.098X-0.433 5 (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3%(RSD 1.75%),101.89%(RSD 1.10%),102.46%(RSD 1.15%)。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中药决明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毕光耀  丁怡宁  王丽  胡赛文  李贺敏  雷明  张占江  夏至 《中草药》2022,53(22):7191-7200
目的 以洋金花Datura metel和木本曼陀罗Brugmansia arborea为材料,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特征,基于叶绿体组数据探讨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及茄科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利用华大MGISEQ-2000PE150测序平台,双末端测序策略对基因组DNA建库测序,用NOVOPlasty组装叶绿体基因组,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5934bp和155939bp,分别包含131和130个基因,GC值32.3%,具有典型的四分区域结构,包括1个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1对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s,IR)和1个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各区域序列长度分别为86354、86278、25609、25720、18362、18221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洋金花与曼陀罗属的曼陀罗构成1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而木本曼陀罗属与曼陀罗属构成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结论 结果支持洋金花隶属于曼陀罗属,与曼陀罗亲缘关系较近,木本的木曼陀罗属从曼陀罗属分出,独立为一个属。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叶绿体基因组信息为后期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西红花Crocus sativus水提物与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水提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抗血栓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红花酸(50 mg/kg)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50 mg/kg)组、西红花水提物(200 mg/kg)组、红花水提物(700 mg/kg)组和阿司匹林(50 mg/kg)组,大鼠sc肾上腺素建立急性血瘀模型。造模前给予药物干预7 d,观察各组大鼠凝血时间、凝血酶原片段1+2(prothrombin fragment 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蛋白S(protein S,PS)、血流变相关指标、血生化相关指标、纤溶系统相关指标以及右颈动脉病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凝血时间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F1+2和PS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除红花水提物组,其余各给药组血清中TAT水平显著降低(P0.05);西红花酸组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150 s~(-1)切边率的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P0.05);西红花酸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和西红花水提物组60 s~(-1)切边率的全血黏度显著降低(P0.05、0.01);西红花酸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和红花水提物组10 s~(-1)切边率的全血黏度显著降低(P0.05、0.01);各给药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西红花酸组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西红花酸组、西红花水提物组和红花水提物组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血清中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西红花酸组和西红花水提物组血清中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大鼠血管内皮脱落减少。结论西红花酸的抗血栓作用优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西红花水提物的抗血栓作用优于红花水提物。  相似文献   

13.
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var. abbreviata是苦瓜的野生变种,属于药食同源物质,具有重要的食用与保健功能,常被用作保健食品和民间医药。现代药理学表明,山苦瓜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比苦瓜显著,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类、酚类、脂肪酸和丰富的微量元素与矿物质,具有抗糖尿病、抗炎、抗菌、抗癌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全面概述山苦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山苦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期获得更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冯华  刘英波  刘亮  潘年松  周德权 《中草药》2015,46(19):2943-2945
目的研究并建立黔产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药材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2 C18柱,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25℃,对22批不同产地辣蓼药材及其混淆品进行检测。结果建立辣蓼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2个共有峰。并对15批不同产地辣蓼药材及其7批混淆品进行了相似度比较。15批辣蓼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5,7批混淆品均小于0.50。结论辣蓼药材HPLC指纹图谱具有重复性好、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等特点,可作为黔产辣蓼药材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毛酸浆浆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远敏  陈重  许琼明  李笑然  杨世林 《中草药》2013,44(9):1086-1090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pubescens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酸浆浆果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3′-三甲基槲皮素(1)、山柰酚(2)、金圣草酚(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2α,3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5)、白头翁皂苷A(6)、白头翁皂苷D(7)、咖啡酸(8)、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9)、N-反式-阿魏酰酪胺(10)、新橄榄脂素(11)、梣皮树脂醇(12)、松脂醇(13)、蔗糖(14)、尿苷(15)、β-谷甾醇(16).结论 化合物5~7、9~15为首次从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王李俊  杨琴  王飞  朱盼 《中草药》2016,47(8):1269-1271
目的研究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和反相ODS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HR-ESI-MS、NMR、2D-NMR等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列当全草50%乙醇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得到1个新苯乙醇苷,鉴定为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醇-1-O-α-L-[(1→3)-4-O-乙酰基-鼠李糖基-4-O-阿魏酰基]-O-β-D-葡萄糖苷。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列当苷A。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素心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var.concolor种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素心腊梅种子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素心腊梅碱(1),1个新天然产物N1,N10-二甲基吲哚基乙胺(2)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10-二十一碳烯酸(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胡萝卜苷亚油酸酯(6)、东莨菪素(7)和对羟基桂皮醛(8)。结论化合物1为新生物碱类化合物,命名为素心腊梅碱,2为首次从天然界发现的化合物。其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蚤缀属植物中的三萜皂苷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成丽  伍贤学  黄浩  吴维碧 《中草药》2004,35(9):1076-107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石竹科蚤缀属植物的化学研究表明,三萜皂苷是该属植物中的一类主要化学成分。迄今已从6种蚤缀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约21个三萜皂苷化合物,其中19个为新化合物。现简述这些新三萜皂苷的名称、结构、植物来源及该属植物中其他化学成分的研究状况,为开发利用蚤缀属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罗静  裴瑾  康亚兰  刘薇  刘维  陈翠平  吴清华 《中草药》2014,45(18):2691-2695
目的克隆中药橘核主要来源品种椪柑Citrus reticulata的柠檬苦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limonoid-UDP-glucosyl transferase gene,LG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橘核有效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克隆获得LGT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LGT与相关物种LGT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分析橘皮、橘肉以及橘核中LGT基因表达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测序所得椪柑LGT序列全长为1 530 bp,具有1 50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2个氨基酸。并对其蛋白二级、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发现椪柑LGT基因在橘核中表达量最低,其次为橘皮,表达量最高为橘肉。结论成功克隆、分析并表达了椪柑LGT基因,为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华泽兰根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菊科泽兰属植物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华泽兰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鉴定为泽兰素(1)、1-[2-(1-acetoxymethyl-vinyl)-6-hydroxy-benzofuran-5-yl]-ethanone(2)、6-hydroxy-3β-methoxytrematone(3)、euparone(4)、8-methoxy-9-hydroxythymol(5)、dehydroespeleton(6)、8-methoxy-9-hydroxythymol 3-Oangelate(7)、9-hydroxythymol(8)、4-hydroxycinnamic acid methyl ester(9)、对羟基苯甲醛(10)、8,9-dehydro-10-hydroxythymol(1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12)、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3)、对香豆酸(14)、dihydrocoumarin(15)、methylcaffeate(16)、2,5-dimethylphenol(17)、1H-吲唑(18)、(Z)-3-(hydroxymethyl)-7-methylocta-2,6-dienly1 acetate(19)。结论首次对华泽兰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其中化合物2、3、5~11为首次从华泽兰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9、12、14~19为首次从泽兰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是泽兰属中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