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真兰  王雄  黄桂香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592-4594
[目的]通过研究孕产妇贫血的相关资料,来了解孕产妇贫血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贫血的干预措施。[方法]选自2006年12月1日至2007年2月1日期间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及陵水县妇幼保健站就诊的确诊为宫内妊娠至产后42d内的孕产妇1548人,采集其末梢血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将其调查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并进行χ2检验处理。[结果]孕产妇贫血发病率31.98%,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妊娠中期至产后3d内是孕产妇贫血发生的高峰时期,生育年龄越大,贫血发生风险越高,并与生育史呈正相关。[结论]孕产妇贫血高发人群分布于低经济、低文化的农民和其他从业人员,并与围生期密切相关。应重视孕期和产褥期的保健工作,提高妇幼保健水平,特别要针对加重贫血程度的主要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以降低孕产妇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计划外生育对孕产妇死亡的影响,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本文收集江苏赣榆县1989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的孕产妇死亡卡片75份。对其中因计划外生育所致的30份孕产妇死亡卡片进行了整理,并和同期计划内生育的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凡属赣榆县正式户口的育龄妇女,从妊娠之日起至产后42天内,由于与妊娠有关或由于妊娠致疾病加重所造成的死亡,包括计划生育手术、葡萄胎、宫外孕等原因引起的死亡。但不包括意外原因造成的死亡。计划外生育指未经计划生育部门批准生育者。  相似文献   

3.
曹霞  樊利春  王洁  劳海红  李超  彭云  张妮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7):3185-3189
目的 了解海南省孕产妇贫血发生率的分布特点,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改善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海南省各个市县(区)抽取3个乡镇卫生院为调查点,调查妊娠至产后42 d内的孕产妇10 297例;采用我国的贫血诊断标准判断孕产妇贫血状况.结果 海南省孕产妇贫血患病率24.10%,中重度贫血患病率2.20%,黎、苗族患病率高于汉族;农村高于城市.孕产妇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生育史、吸烟饮酒、嗜好浓茶与贫血患病率相关,随着孕周增加,孕产妇贫血患病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不断上升.结论 该省孕产妇贫血防治需同时注意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可在孕前和孕期开展地中海贫血筛查.孕产妇贫血与妇女的经济状况及营养关系密切,孕产妇戒烟戒酒,少喝浓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提高医疗机构孕前、孕期保健水平,加强产科建设,可以预防和降低中重度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阳城县1996-2000年孕产妇死亡55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直接威胁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妊娠合并贫血等。另外,死亡孕产妇的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以及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素质差、社会提供服务能力低等都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关键因素,所以建议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漯河市1998~2002年度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漯河市孕产妇死亡状况 ,分析构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 ,寻求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我们对漯河市 1998~ 2 0 0 2年 6 0例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评审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8~ 2 0 0 2年我市各县、区妇幼保健年报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情况调查表。孕产妇死亡指妊娠开始至产后4 2 d死亡的孕产妇 ,包括妊娠各期和不同部位的病变以及与妊娠有关的疾病或因妊娠加重、治疗不当的疾病引起的死亡 (不包括意外原因死亡 )。1.2  方法。按照河南省孕产妇死亡情况调查表要求 ,统一表格。县、区妇幼保健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江西省妇幼保健机构收治危重孕产妇的特点及救治措施,为妇幼保健机构降低危重孕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7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救治的732例危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研究对象完整病例资料,回顾分析一般情况,分析疾病谱分布,总结具体救治措施及母儿结局。结果 732例危重孕产妇中,有产科并发症686例(93.7%),前3位主要疾病为产后出血(66.3%)、重度子痫前期(17.5%)、产褥期感染(5.6%);行相关止血操作446例,子宫切除47例,术后经MICU监护发现产科因素未纠正,行非计划性手术15例;给予输血治疗490例,血管活性药物140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治疗5例。治愈722例,治愈率为98.6%,无死亡病例。结论妇幼保健机构危重孕产妇产检率低,疾病谱以妊娠并发症为主,病因前3位是产后出血、重度子痫前期、产褥期感染。基于孕产妇的病理生理特点及病因特点,完善的围生期保健和MICU建设对改善危重孕产妇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通过全省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报表与病历摘要,将所有上报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2005-2014年河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及评审资料中的929例产科出血资料。结果 10年死亡孕产妇共2 417例,其中产科出血死亡929例,占死亡总数的38.44%,产后出血占79.01%,宫缩乏力和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高龄、文化程度低、经济困难、计划外妊娠、孕产次数多、产检次数少、产科技术薄弱等是产科出血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 10年来产科出血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居全省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以产后出血为主。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投入;加强宣传教育改变观念,提高保健意识,提倡进行系统、科学的围生期保健;重视生育政策的变化,贮备医疗资源等是降低产科出血死亡干预措施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计划外生育对孕产妇死亡的影响,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收集全县1989年~1998年孕产妇死亡卡片万份。将其中因计划外生育所致孕产妇死亡卡片30份和同期计划内生育的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下。三材料与方法三.l对象凡属赣榆县正式户口的育龄妇女,从妊娠之日起至产后42天内,由于与妊娠有关或妊娠导致疾病加重所造成的死亡,包括计划生育手术、葡萄服、宫外孕等原因引起的死亡,但不包括其它意外原因造成的死亡。计划外生育指未经计划生育部门批准生育者。1.2内容与方法按全省统一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上的内容进行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孕产妇死亡强度与死亡原因 ,以便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 ,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对聊城市1986~ 1999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收集聊城市妇幼保健系统逐级上报的全部孕产妇死亡登记卡 (附死因推断 ) ,合计 344份 (其中 2份资料不全 ) ,经专家复核后确定符合孕产妇死亡诊断 (不包括意外事故死亡与计划生育手术意外死亡者 )。活产数来源于同期本市各县 (市、区 )妇幼保健报表。孕产妇死亡率系指每 10万人次分娩活产中从妊娠开始至产后 4 2d内死于各种原因的孕产妇数。2 结果2 1 不同阶段孕产妇死亡率  1986~ 199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病因及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无锡市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死亡产妇14例,占孕产妇死亡的50.00%。14例中外来人员12例,占85.71%,文盲和小学文化10例,占71.43%,平均产前检查2.6次,在家中分娩10例,占71.43%,计划外怀孕9例,占64.28%,可避免死亡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13例,占92.86%。结论:产后出血死亡产妇的围产保健意识差,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对外来人员的保健管理存在缺陷,要减少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从社区加强妇幼保健管理,各级医院提高高危妊娠诊治与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建立贫困孕产妇安全分娩救助办法,坚决取缔非法家庭接生。  相似文献   

11.
开平市孕产妇死亡监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开平市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全市22个监测点内的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 d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而造成的死亡进行监测.结果1996年1月~2003年7月产妇数60 504人,活产数60 401人,孕产妇死亡15例,年平均死亡率24.8/10万.2003年与1996年比较孕产妇死亡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基本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孕产妇死亡前3位原因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先兆子痫.结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高危妊娠监护管理和产科建设,推行住院分娩等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痫发病的相关因素和对母儿的影响及预防.方法 对1998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3例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子痫患者中有1例发生脑病,1例肺部感染合并中毒性心肌炎、胸腔积液,1例脑梗死,1例围生期心肌病,1例肺水肿,1例死亡;胎盘早剥6例,2例胎死宫内;妊娠35周以上子痫患者抽搐后8 h内终止妊娠,抽搐次数与新生儿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产后子痫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硫酸镁用量不足.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宣教,重视对流动人口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围生期保健,加强母婴监护及院内管理,开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能进一步降低子痫的发生率及孕产妇、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血脂代谢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不良妊娠结局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高龄孕产妇158例(高龄孕产妇组),另选取同期非高龄孕产妇160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孕产妇妊娠28周以后至分娩期间产检时有关血脂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及分娩方式等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高龄孕产妇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有差别(P0.05),而胎盘前置、产后出血、感染、胎膜早破及贫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高龄孕产妇组围生儿胎儿生长缓慢、早产及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孕产妇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孕产妇组妊娠34周后TC及TG水平高于相应时期的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妊娠30周后高于相应时期的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在不同孕周均未见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是高龄孕产妇常见并发症,高龄妊娠易造成早产、胎儿窘迫及生长缓慢,高龄孕产妇剖宫产率升高。对于高龄孕产妇应加强围生期保健,检测凝血功能和血脂指标,有效监控其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云和县妊娠合并贫血发病率,以及贫血对妊娠结局影响,为预防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2年云和县户籍795例妊娠合并贫血孕产妇保健资料。结果:2003-2012年云和县妊娠合并贫血发病率7.55%,前5年发病率9.76%,后5年发病率5.30%。农村发病率8.85%,城镇发病率4.43%。以缺铁性贫血为主占贫血99.49%,地中海贫血占0.37%,巨细胞性贫血占0.12%。妊娠合并贫血围产儿死亡率7.55‰。产后出血发生率3.5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1.51%。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3.02%。结论:通过孕前健康宣教,均衡膳食,以及孕前优生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贫血和高危因素,及时治疗,有效降低孕前贫血患病率。对妊娠合并贫血,按高危妊娠管理,正确处理孕期,分娩期,能有效降低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罗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62-1363
对毕节地区2000~2004年461例孕产妇死亡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03.86/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65.29%。经济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低、住院分娩率低、计划外生育、未接受围产期保健、交通不便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重点加强产科建设和围生期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边远山区孕产妇死亡率,找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张家界市近5年孕产妇保健年报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报告卡及病历、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活产数91 892例,孕产妇死亡32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34.80/10万。死因顺位前3位为: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对剖宫产危害性的认识,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宝鸡市孕产妇贫血状况,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不同特征对孕产妇贫血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检查并分析分娩前后、不同分娩方式孕产妇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特征孕产妇贫血率。结果 677例孕产妇中顺产380例,剖宫产例297例,分娩前血常规至分娩后3 d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产妇和剖宫产产妇血常规比较,除HCT分娩后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市孕产妇孕早期贫血率为17.21%,孕中期贫血率为36.25%,妊娠晚期贫血率为51.55%,产妇分娩后3 d贫血率为84.93%(其中轻度贫血24.82%,中度贫血58.35%,重度贫血1.77%),瘢痕子宫产妇术后3d贫血率为95.40%,高于其他剖宫产产妇(P<0.05)。结论宝鸡市孕产妇产前、产后血常规指标发生改变,顺产和剖宫产对血常规指标改变一致,全市孕产妇贫血率较高,且瘢痕子宫术后进一步加剧了孕产妇贫血状况,需要关注孕产妇贫血状况,进一步提高孕产妇孕前、孕期及产后的健康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末期或产后6个月内,首次发生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本病在我国较常见,尤其在农村偏远贫困地区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孕产妇的身体健康,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对保护孕产期妇女健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不同地域孕产妇围生期栓塞性疾病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广东省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13家三甲医院共169218名孕产妇病历资料,分析妊娠期或产褥期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169 218名孕产妇中,栓塞性疾病共201例,发生率为1.3‰,其中妊娠或产褥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128例,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68例,合并肺栓塞5例,发生率分别为0.8‰、0.4%、0.02‰.(2)珠三角地区孕产妇DVT发生前5位高危因素主要为既往血栓病史或血栓家族史、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卧床时间>3d、孕期体重增长>15kg;粤东、西、北地区孕产妇DVT发生前5位高危因素主要为孕期体重增长>15kg、卧床时间>3d、子痫前期、剖宫产手术、妊娠合并症.珠三角地区孕产妇CVT发生前5位高危因素主要为子痫、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症、卧床时间>3 d、既往血栓病史或血栓家族史;粤东、西、北地区孕产妇CVT发生前5位高危因素主要为子痫、子痫前期、高龄或低龄妊娠、孕期体重增长>15 kg、妊娠合并症.结论 不同地域围生期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存在着一定差异;对不同地域栓塞性疾病发病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是预防和降低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范丽  付式琪 《中国妇幼保健》2011,(19):2927-2930
目的:分析1999~2009年163例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聊城市8个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1999~2009年的妇幼卫生年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评审表,回顾性分析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死亡的孕产妇资料。结果:孕产妇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前4位死亡原因分别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与死亡相关的高危因素是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低,不重视孕产期保健;死亡地点依次为县级医院、市级以上医院、乡级医院、转诊途中及家中。结论:做好系统保健管理,增加妇幼保健资金投入,实行住院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