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探讨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接受allo-HSCT治疗的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急性白血病,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1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EBT);8例为亲缘供者,7例为非亲缘供者;11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例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例为HLA配型全相合,9例为HLA配型不全相合.结果 15例患儿中生存7例,生存期为5个月~6年;5例因复发或重症感染放弃治疗;3例死亡.6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包括Ⅰ度3例,Ⅱ、Ⅲ、Ⅳ度各1例,其中发生Ⅳ度急性GVHD患儿死亡.2例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其中1例死亡,另1例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结论 allo-HSCT是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其并发症多、风险大,在防治并发症的同时,应严格把握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例具有临床预后不良因素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PBSCT。结果 全部移植患者造血功能获得满意重建,1例霍奇金淋巴瘤(HD)患者因出现肝静脉闭塞综合征经抢救无效死亡、3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分别于移植后4、10、12个月疾病复发死亡,1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在移植后3个月发展成为淋巴瘤白血病,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急性白血病在CR1期行APBSCT非治疗最佳选择,对于高危预后不良因素的恶性淋巴瘤患者APBSC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陆紫敏  修冰  薄兰君  郑伟萍 《肿瘤》2004,24(1):59-6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9例,用胸腺肽 化疗,B组46例用单独化疗,治疗前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的CD3、CD4、CD4/CD8和NK值,以其住院的80例非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1)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晚期和复发型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低于初发型恶性血液病;(3)急性白血病各项免疫指标明显低于其它恶性血液病;(4)治疗后A、B两组比较: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免疫细胞亚群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受到抑制并随病情程度而进一步加剧,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受抑更甚,胸腺肽能明显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对NK细胞,是一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1号染色体克隆性异常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发生频率、类型,并了解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方法 对2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细胞遗传学R显带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累及1号染色体的异常核型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256例中涉及1号染色体异常的恶性血液病25例(9.8 %),分别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M2、骨髓增生异常综全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淋巴瘤骨髓浸润、慢性粒细胞加速急变期、浆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之间易位11例,其中t(1;19)3例,t(1;14) 2例,1号染色体部分增加或缺失7例,增加1条完整或部分缺失的1号染色体7例,1q等臂染色体3例。t(1;19)见于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t(1;14)见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随访涉及1号染色体异常的20例患者,临床疗效差,生存期短。结论 发生1号染色体克隆性异常的恶性血液病主要见于急性白血病、MDS、MM,非特异性的异常多见,特异性的异常主要是与其他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1q三体。具有重现性的异常有t(1;19)、t(1;14),均与白血病免疫表型相关;而1q三体和1q21扩增分别对MDS和MM的治疗、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者测定了正常人和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淋巴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中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并探讨了 ADA 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材料:正常人组22例,年龄23~60岁。恶性血液病组45例,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9例、白血病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2例,急性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7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6例、何杰金氏病7例、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10例和多发性骨髓瘤3例。ALL 中五例为儿童,余皆成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47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9例,中位年龄42(17~76)岁。47例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例,所有恶性血液病患者处于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卡泊芬净的疗效和不良事件(卡泊芬净首日70 mg/d,之后50 mg/d静脉输注,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 h,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结果 47例病例分析中显示卡泊芬净总有效例数为25例(58.1 %),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较轻。结论 卡泊芬净抗菌谱广,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血液病患者抗真菌经验治疗的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ACNU是最近试用的亚硝脲类新抗癌剂。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由于烷化作用使DNA低分子化和合成障碍。临床上报告对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有效。秋田大学第三内科和有关医院自1978年1月至1979年12月二年间治疗恶性淋巴瘤10例,急性白病病9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性变3例。恶性淋巴瘤10例中,病理组织学诊断何杰金氏病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6例,病期是Ⅱ.至Ⅳ_(bo)急性白血病中是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1例,红白血病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1q23异常与恶性血液病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或)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显带技术,对88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其它类型恶性血液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共发现21例具有11q23异常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AML 10例,ALL 9例,在AML和ALL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2.4%。10例AML中,6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有7种:del(11)8例;t(4;11)6例;t(1;11)3例;t(2;11)1例;t(5;11)1例;t(11;14)1例;t(11;19)1例。6例t(4;11)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访的1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74天。结论11q23异常主要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方法由于受供者来源限制及采髓副作用的影响,近年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6年以来我科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 急性白血病5例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38岁33~42岁。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急性杂合性白血病1例。1.2 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及冷冻保存1.2.1 PBSC动员 患者经诱导缓解及强化巩固3~4个疗程取得完全缓解CR。CR后给予化疗+…  相似文献   

10.
 引言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acutetumorlysissyndrome ,ATLS)是肿瘤治疗过程中紧急的并发症 ,由于肿瘤细胞大量溶解破坏 ,快速释放细胞内容物 ,超过了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能力 ,使代谢产物蓄积而引起 ,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急性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发生的 11例ATLS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患者中 ,男7例 ,女 4例 ,年龄 10~ 79岁 ,平均年龄为 4 4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3例 ,恶性淋巴瘤 (NHL)ⅣB 2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1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急淋变 1例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1例 ,恶性组织细胞病 1例 ,多发性骨髓瘤 (MM ) 2例。化疗前有 4例WBC增高 86 .9~4 19.0× 10 9/L ,11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均采用常规剂量化疗。1.2 临床表现 化疗前 4例出现高血钾 ,3例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增高 ,11例中有 4例低血钙 ,LDH均增高 ,其中 3例达正常...  相似文献   

11.
简报     
血清唾液酸、透明质酸和β_2-微球蛋白测定对恶性血液病的意义山西医学院附属二院血液内科的张辉等报道,他们选择该院6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白血病53例、慢性白血病8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恶性淋巴瘤3例)和20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唾液酸、透明质酸和β_2-微球蛋白的测定。所测68例患者分初发、复发和完全缓解三组。结果显示:三组的血清唾液  相似文献   

12.
砷剂治疗非APL型恶性血液病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砷剂治疗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型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监测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象和染色体等指标变化。一般为亚砷酸10mg,静脉滴入1次/d,连续4周,针对病种情况同时化疗及其他辅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明显血液学反应,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患者获得缓解。结论:砷剂治疗非APL型恶性血液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其缓解有效率有明显提高,是非APL型恶性血液病治疗的一个方向,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47例恶件血液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9例,中位年龄42(17~76)岁.47例患者中急件髓细胞白血病(AML)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例,所有恶性血液病患者处于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卡泊芬净的疗效和不良事件(卡泊芬净首日70mg/d,之后50mg/d静脉输注,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结果 47例病例分析中显示卡泊芬净总有效例数为25例(58.1%),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较轻.结论 卡泊芬净抗菌谱广,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血液病患者抗真菌经验治疗的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肝脏浸润形成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及CT特点,以提高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16例恶性血液病肝脏浸润形成占位患者的超声及CT表现;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结果(1)超声表现:主要为多发性小病灶,少数为单发病灶;大部分病灶形态规则,为圆形、类圆形、椭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13例病灶为低回声,1例为混合回声,2例为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提示乏血供。(2)CT表现:平扫肝脏占位主要为多发性低密度小病灶,增强扫描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3)肝右叶病灶数量多于肝左叶。(4)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白血病在肝脏浸润形成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及CT表现有类似的特点。结论 恶性血液病肝脏浸润形成占位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超声与CT联合检查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急性白血病合并肠套叠的认识。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例合并肠套叠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腹痛等症状后均经CT诊断为肠套叠, 2例经内科治疗好转, 1例内科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好转。结论急性白血病合并肠套叠临床罕见, 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急性腹痛时应及早完善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47例恶件血液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9例,中位年龄42(17~76)岁.47例患者中急件髓细胞白血病(AML)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例,所有恶性血液病患者处于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卡泊芬净的疗效和不良事件(卡泊芬净首日70mg/d,之后50mg/d静脉输注,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结果 47例病例分析中显示卡泊芬净总有效例数为25例(58.1%),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较轻.结论 卡泊芬净抗菌谱广,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血液病患者抗真菌经验治疗的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恩丹西酮对预防恶性血液病化疗性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紫敏  朱海平  顾凤英 《肿瘤》2000,20(4):240-240,254
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常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则被迫中止化疗 ,恩丹西酮 (Ondansetron)是一种高选择性的 5 -羟色胺 3受体拮抗剂 ,可抑制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1996年 1月~ 1998年 11月 ,作者采用盐酸恩丹西酮注射液 ,预防恶性血液病化疗所引起的呕吐并与胃复安对照观察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8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经骨髓细胞学、组织化学染色、生化或病理活检确诊 ,完成 2~ 3周期化疗共2 0 6疗程。男性 5 1例 ,女性 35例 ,年龄 17~ 82岁。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 L) 2 4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合并Sweet综合征(SS)的恶性病认识,探讨白血病合并SS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方法:报告2例白血病合并SS,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另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作文献复习。结果:白血病合并SS是一全身性痰病,除皮损外,可侵犯全身其他器官,如肝、肾、肺等。结论:该文首先报告1例SS同时侵犯肺、胸膜腔及心包;中性粒细胞不高时亦可发生SS;应用氨甲蝶呤治疗复发性SS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合并Sweet综合征(SS)的恶性病认识,探讨白血病合并SS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方法:报告2例白血病合并SS,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另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作文献复习。结果:白血病合并SS是一全身性痰病,除皮损外,可侵犯全身其他器官,如肝、肾、肺等。结论:该文首先报告1例SS同时侵犯肺、胸膜腔及心包;中性粒细胞不高时亦可发生SS;应用氨甲蝶呤治疗复发性SS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合并结核感染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4例(2.02%)合并结核感染,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2例,均存在应用化疗药物及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白细胞减少等易感因素,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给予抗结核治疗后,3例病情比较稳定,目前随访均处于完全缓解中,1例因白血病复发死亡.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易合并结核感染,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其临床特点不典型,抗结核治疗后疗效确切,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