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玉娟  何红 《护理研究》2008,22(11):2974-2975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在PICC置管病人护理过程中注重人性化护理服务,开展“微笑和以人为本”护理服务,创造优美环境,保护病人隐私,以品牌服务于病人。[结果]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护士素质、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对PICC置管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护士综合素质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张华苑  简怡娜 《全科护理》2013,11(23):2162-2163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的循证护理措施。[方法]将15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病人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病人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为病人提供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规范化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采用传统 PICC 穿刺方法置管病人457例为对照组,2013年4月—2014年4月经 B 超引导下行肘上静脉 PICC 穿刺置管病人67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 PICC 穿刺和导管维护方法,观察组通过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实施规范化管理。[结果]规范化管理后,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成员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与规范化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实施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PICC 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错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PICC术肿瘤化疗病人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PICC置管错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PICC置管错位率为6.25%,对照组病人PICC置管错位率为17.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有助于减少置管并发症,并能够有效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邵春燕 《全科护理》2013,(25):2366-236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38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43例行PICC置管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后焦虑及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人出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置管后焦虑及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能减轻PICC置管病人焦虑、疼痛以及并发症、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张艳红  王笑碧  潘三江 《全科护理》2013,(33):3140-3141
[目的]探讨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时间分段法将200例PICC置管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PICC置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对PICC置管输液化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科PICC置管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对PICC置管输液化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冯萍  吴晓玲  唐英  乔云丽 《护理研究》2012,26(20):1894-1895
[目的]探索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和维护过程护理文书的规范化管理方法。[方法]将PICC置管从病人评估、置管过程、维护过程、出院带管和拔管过程设计成规范的护理电子文本,对记录中护士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全部列出、归类,用表格打钩方式或电子字典选项方式进行记录。[结果]简化了护理文书,规范了PICC置管记录,增加了护士为病人的直接护理时间,满足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需求。[结论]PICC护理电子文书的应用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林小芳  黄先玲  黄格  钟番香 《全科护理》2013,11(15):1370-1372
[目的]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预防发生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方法]总结108例肿瘤化疗病人PICC的置管效果。[结果]护士对病人的充分评估、最佳穿刺方法及穿刺部位,管道的固定及维护,拔管方法、病人的配合及心理护理,出院后的导管维护指导都是PICC置管病人预防发生静脉血栓的关键因素。[结论]PICC的置管方法、病人的配合、操作者的自信心、PICC管道的维护等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何婧 《全科护理》2014,12(6):499-50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PIC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在PICC置管前、中、后实施舒适护理。[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堵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和堵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与病人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病人满意度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加强本科室护士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培训,对病人发放问卷调查表,将154例我科住院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护士的职业形象,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论]开展以人文关怀为主的人性化护理可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雁 《上海护理》2007,7(5):5-6
4理解西方护理模式/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护理学科常用的模式/理论大多来自于西方社会,在进行护理理论的教学中发现,无论是阅读原文还是翻译为中文的理论,往往会感到文字上生涩,某些概念比较生僻,对照原版文字还会发现翻译上的不一致性,这些都成为我国护理人员理解西方护理理论的障碍。现举几个实例:①Roy在其适应模式中认为相关刺激(contextual stimuli)和固有刺激(residual stim-uli)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刺激,必须在二级评估时加以区分。而这两类刺激的区分往往是理解该理论的难点之一,更容易理解与更容易应用的方式是根据刺激的来源评估患…  相似文献   

14.
整体护理病区直接、间接护理时间的测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行整体护理病区护理人员工时的测定,了解临床护士工作时间消耗情况.方法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从内科、外科、干部病区及其他科中抽取30例病人,用单盲法对其每日的护理干预及各班次内容在调查表中予以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每位病人白斑平均的直接护理时间为88.4min,占58.08%.结论护理部有效的管理、相关部门及时的协调,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从效益角度出发寻求管理途径,以尽可能减少护理人员的间接护理时间,增加直接护理时间,是缓解护理人员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3例实施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以及血压、心率、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以及术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以及术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血压以及心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其满意度93.01%(133/143)明显优于对照组40.00%(40/100)(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不良心理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护理查房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评价责任护士汇报病历、患者评估、措施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组织讨论问题、效果评价、终末质量监控的过程,量化评定责任护士对病情掌握程度、能否正确确立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是否到位等评价护理查房的效果。结果责任护士进行护理查房后对病情掌握程度、护理诊断的准确率、护理措施的可行性、实效性明显优于查房前(P〈0.001)。查房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查房前(P〈0.05)。结论责任护士以护理程序组织查房,提高了护士分析护理问题、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美瑛  徐梅英  张晶  李清华  姚菁波 《护理研究》2008,22(36):3362-3362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1],也是确定护理服务的收费标准,是检验护理工作能否诚信服务于病人的试金石.规范落实分级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