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我院共收治跟骨骨折患者95例,入院后给以消肿等对症治疗,择期采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AO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有5例患者渗出较多,后拆除部分缝线,加强伤口换药,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皮肤坏死。结论引起皮肤坏死的原因较多,主要有跟骨骨折的损伤程度、足跟处皮肤软组织的解剖特点、手术时机的选择、术者的操作技巧及手术经验、术后切口内引流的充分性,以及对合并症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皮缘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根据局部解剖特点使用外侧L型手术切口,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注重操作技巧等,治疗SandersⅢ、1V型跟骨骨折21例。结果本研究共发生皮缘坏死3例,继发感染1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注重操作技巧施用、术后有效引流等可有效降低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经外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肤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跟骨骨折患者,经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105例,分析皮肤并发症原因。结果共18足发生术后皮肤并发症(17.1%),包括皮缘坏死13例(12.35%),窦道形成3例(包括钢板外露2例)(2.85%),伤口感染2例(1.9%)。结论术后皮肤并发症发生与足部的解剖特点、原发软组织损伤、手术技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缘皮瓣坏死的可能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缘皮瓣坏死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2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发生术后切口缘皮瓣坏死的8例患者的与切口缘皮瓣坏死相关的可能原因及其治疗情况。结果 8例切口皮缘坏死,坏死率为19.05%,坏死部位均为以L形拐角的近端为顶点的两端,局部解剖及伤情因素仍是造成皮瓣坏死的主要因素。结论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及规范手术操作,可以降低皮缘坏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皮缘坏死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使用可延长跟骨外侧L形切口,治疗67例(78足)SandersⅡ~Ⅳ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 67例随访3个月~2年,19例(23足)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其中3例继发感染。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注重操作技巧、术后早期高压氧预防性治疗,可降低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缘坏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操作及治疗效果,分析引起皮缘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跟骨骨折72例85足,均行足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记录其手术操作及治疗效果,分析引起皮缘坏死的原因。结果 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其中发生皮缘坏死5足,皮缘坏死率5.9%。经加强换药、红外线照射和高压氧治疗后愈合4足,1足发生皮缘坏死1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物,经置管冲洗治疗后愈合。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入路,术中减少对皮缘的侵扰以及术后对伤口的妥善管理等,是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塑性跟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5月本院经可塑性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的2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切缘皮肤坏死2例,皮缘浅表感染1例,经换药、对症处理治愈,足背外侧区麻木1例自行恢复。随访8~3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 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至(37.29±1.58)°、(117.12±4.56)°,优18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3.1%,无骨折块坏死及钢板、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可塑性跟骨钛板内固定可恢复塌陷的跟骨关节面,维持足弓承载能力,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确切,临床应准确评估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探求引起皮缘坏死的原因,以降低皮缘坏死发生率。方法对22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其临床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技术。结果足底皮肤和外侧皮肤交界处和弧形转角处皮缘小范围坏死2例,坏死率为9.1%。结论积极进行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正确规范的手术操作,可以降低皮缘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的新型入路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2侧,均采用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术中骨折复位后常规植骨,选择跟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伤1:3愈合良好,局部皮缘坏死2侧,其中发生感染1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16周,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0.4%。结论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减少术后创缘皮肤坏死、不愈合,减少伤口不愈合引起的跟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骨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的原因及对策,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方法对68例76足跟骨闭合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对术后5足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皮肤坏死的病例经过换药、皮瓣转移、红外线照射和高压氧等治疗而愈合。结论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皮肤边缘坏死的主要原因与解剖关系、损伤程度、手术时机与技巧、恢复跟骨解剖结构、充分引流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撬拔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组(n=40例)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n=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0%(37/4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0%(37/40),两组比较,P> 0.05。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组术后未出现1例伤口问题;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术后出现伤口问题6例,其中1例术后1个月出现跟骨伤口裂开,1例术后2个月出现皮肤坏死,4例出现表浅皮缘坏死;两组比较,P <0.05。结论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且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减少术后皮肤坏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跟骨骨折一般是由坠落或者挤压导致,通常会伴随着脊椎骨折,因此在初次诊断时容易被漏诊。跟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跟骨压痛,并带有肿胀以及瘀斑。采用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会显著增加[1]。采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其治疗效果较好,但是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容易导致患者的软组织损伤,术后会出现感染以及边缘坏死等并发症[2]。因此,本研究将微创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皮缘坏死感染形成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32例36足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皮缘坏死感染并发症,总结出现并发症出现因素及预防方法。结果 32例36足患者中20例伤口愈合好,6例8足感染坏死,其中4例6足经伤口换药后愈合,1例取出内固定,换药1-2个月后愈合,1例控制感染后行小腿逆行腓肠营养神经皮瓣修复术后愈合。结论跟骨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应掌握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护理,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闭合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方法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我科有61例(78侧足)跟骨骨折患者行跟骨外侧L型切口,其中53例男性(67侧足),8例女性(11侧足),年龄21~57岁(平均39岁)。56例(71足)是高处坠落伤,5例(7足)是交通伤。手术时间为伤后3h~22d,平均9d。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4足,Ⅲ型31足,Ⅳ型13足。对这些患者的全身状况、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后处理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0.5~3年,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结果有7例患者(9侧足)发生切口边缘坏死或裂开,占11.5%。经相应治疗,均获得愈合。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与患者全身状况、合并的基础疾病、跟骨的解剖特点、手术的时机选择、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常发生切口皮肤边缘坏死和感染,严重者出现慢性跟骨骨髓炎,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我院2003年至2006年收治跟骨骨折术后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严重骨折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骨科收治的24例26足跟骨关节严重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手术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及植骨填补缺损治疗,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术后1年期随访,依据跟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4例患者骨性均得到愈合,未发生骨性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软组织感染等情况,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依据Fernandez跟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治疗优良率为87.5%。结论手术及时有效复位、恰当的内外固定以及妥善处理软组织损伤,辅助手术护理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严重跟骨骨折手术效果,改善关节功能,加速术后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可塑性跟骨钛板内固定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间经可塑性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均骨性愈合.3例创缘皮肤略坏死,创口裂开,经换药及局部皮瓣转移治疗愈合,3例切口表皮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等治疗延期愈合;无手术原因所致钢板断裂及螺钉断裂、无骨折块坏死等并发症出现.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结论 可塑性跟骨钛板内固定能恢复跟骨关节面,维持足弓承载能力,早期功能锻炼,临床应注重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丙杰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7):102-10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随访1998年3月~2006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Ⅱ~Ⅳ型跟骨骨折48例,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9例,Ⅲ型22例,Ⅳ型7例,术中拍片观察Bohler角和Gissane角基本恢复正常。术后放置引流,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5例、良16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5%,皮肤边缘坏死3例,感染2例,腓肠神经损伤1例,慢性跟疼2例。结论跟骨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跟骨的解剖特点和跟骨受伤机制有关,术前准备充分,适时手术时机,术中采用全厚皮瓣,术后石膏固定并抬高患肢,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随访1998年3月至2006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Ⅱ~Ⅳ型跟骨骨折48例,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9例,Ⅲ型22例,Ⅳ型7例,术中拍片观察Bohler角和Gissane角基本恢复正常。术后放置引流,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5例、良16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5%,皮肤边缘坏死3例,感染2例,腓肠神经损伤1例,慢性跟疼2例。结论跟骨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跟骨的解剖特点和跟骨受伤机制有关,术前准备充分,适时手术时机,术中采用全厚皮瓣,术后石膏固定并抬高患肢,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8例跟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疗效评分采用C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分系统。结果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和皮肤坏死。随访6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按C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功能优9例,良1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75%。结论跟骨骨折早期开放复位内固定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