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儿呼吸衰竭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机械通气治疗,但长时间机械通气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增加病死率.本文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早期拔除气管插管[1],改用无创机械通气,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合并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机械通气建立气道通路的方式有3种,闭合通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时最常用的连接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是危重患者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减少呼吸作功,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以及进行呼吸衰竭的治疗。下面浅谈一下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对43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进行抢救与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新生儿出现呼吸衰竭及早进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是抢救急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且正确的护理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3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监测通气前后的患者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其他积极抢救措施后,20例患者痊愈后出院,痊愈率为62.5%,其他患者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通过临床效果可以看出,急性呼吸衰竭在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能快速改善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呼吸衰竭患者围气管插管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呼吸衰竭患者行经口腔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54例明显改善,好转出院,10例死亡。结论加强围气管插管期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接收治疗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50),两组皆视病情使用抗生素、支气管解痉药、强心药、呼吸兴奋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汤剂灌肠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灌肠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减轻机械通气的副作用,缩短机械通气的上机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多为间歇正压通气。结果 有效22例,并发症6例。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预见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呼吸衰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AOPP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的治疗组和确诊呼吸衰竭后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并对二组最后出现呼吸衰竭的类型,程度,病死率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21例中,5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14例出现呼吸肌麻痹,2例为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呼吸衰竭.按动脉血气结果分类,则达到Ⅰ型呼吸衰竭者5例,Ⅱ型呼吸衰竭者1例,但都因呼吸停止前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而无一例发展至严重缺氧性呼吸衰竭及死亡,全部痊愈出院,病死率为0.对照组18例中,4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Ⅱ型出现呼吸肌麻痹所致周围性呼吸衰竭,3例为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前按动脉血气结果分类,达到Ⅰ型呼吸衰竭者15例,Ⅱ型呼吸衰竭者3例,死亡5例.其中4例为脑死亡,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27.78%;两组呼吸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程度及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OPP患者,在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的早期及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可避免呼吸衰竭由轻度缺氧发展至严重缺氧所致的心跳骤停及脑死亡,是避免患者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预见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呼吸衰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AOPP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的治疗组和确诊呼吸衰竭后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并对二组最后出现呼吸衰竭的类型,程度,病死率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21例中,5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14例出现呼吸肌麻痹,2例为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呼吸衰竭.按动脉血气结果分类,则达到Ⅰ型呼吸衰竭者5例,Ⅱ型呼吸衰竭者1例,但都因呼吸停止前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而无一例发展至严重缺氧性呼吸衰竭及死亡,全部痊愈出院,病死率为0.对照组18例中,4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Ⅱ型出现呼吸肌麻痹所致周围性呼吸衰竭,3例为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前按动脉血气结果分类,达到Ⅰ型呼吸衰竭者15例,Ⅱ型呼吸衰竭者3例,死亡5例.其中4例为脑死亡,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27.78%;两组呼吸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程度及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OPP患者,在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的早期及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可避免呼吸衰竭由轻度缺氧发展至严重缺氧所致的心跳骤停及脑死亡,是避免患者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早期气管插管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强调说明普及气管插管术的重要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间我科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 50例2min以内给予气管插管的全部治愈,治愈率100%(50/50),28例5~10min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愈8例,死亡20例,治愈率28.57%(8/28),20例未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最后呼吸停止全部死亡,治愈率0。结论 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只有早期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才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回顾性方法总结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26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后2、24h及治疗结束后神志、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24h、结束后RR、HR、神志、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管的适宜时机。方法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72h后,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3例,A组拔管后改面罩吸氧机械通气。B组继续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腹泻例数、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A、B两组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1、8例(P=0.0281),死亡例数为0、3例(P=0.0219),腹泻例数分别为2、8例(P=0.0292),经鼻插管通气72h后尚需机械通气时间为(7±6)d和(16±11)d(P<0.05),住院时间为(15±7)d和(26±13)d(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肿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2h后拔管改面罩机械通气能降低VAP,及腹泻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序贯性机械通气是指在使用机械正压通气抢救各种呼吸衰竭过程中,先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机械通气,在患者达到传统撤机拔除气管插管标准之前,即撤离有创通气装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观察组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法,26例对照组使用面罩机械通气法.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19.2%;观察组治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后,观察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均低于对照组,呼吸(R)、心率(H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时,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插管到机械通气是救治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防治措施之一,也是麻醉医生和护士的一项基本技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纤与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呼吸衰竭,便于顺利完成气管插管,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和吸痰等,具有迅速、可视,对鼻黏膜损伤小,插管过程平稳等优点,与盲目插管相比,有较明显进步[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紧急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在引导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29例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床旁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其中22例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在常规气道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气道护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气管插管;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成功脱机5例,1例死亡;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成功脱机16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2例,1例患者行气管切开.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准确、安全,纤维支气管镜参与气道护理能有效纠正气道阻塞、改善通气,有利于控制感染,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林晓岚 《河北医药》1998,20(6):341-343
小儿呼吸衰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危症之一。近十几年来,机械呼吸器在呼吸衰竭治疗上的应用,使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但某些呼吸机受到较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尚难推广应用。我院儿科监护病房采用高频射流呼吸机鼻前庭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在海平面,大气压静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COPD并呼吸衰竭病例13例,早期辅助控制(A-CV)通气,逐步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意识障碍改善"GCS≥10分",此时拔除气管插管导管,改用口鼻面罩或鼻面罩双水平正压(Bi PA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拔除气管插管前、无创机械通气后2 h血气分析指标及PSV、PEEP水平。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再次气管插管例数、死亡例数。结论以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能维持较好的通气换气指标,根据患者通气换气指标及时调整无创机械通气PSV水平,可以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仇银红 《淮海医药》2004,22(5):422-423
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插管,配合机械通气,能增加通气量,提高血氧分压,有效扭转呼吸衰竭症状。对气管切开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病人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是否安全、有效以及早期拔管效果的评价。我科1999年~2002年收治胸部重度损伤合并呼吸衰竭31例,均行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方付娟 《首都医药》2009,16(24):41-4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6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作为治疗组进行早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58例未进行早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气管插管需求率和住院病死率,均有极显著差异(p均〈0.005)。治疗组通气前后疗效比较,亦有极显著差异(P均〈0.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了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